登陆注册
4116400000012

第12章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三毒等常起。云何生彼即得不退。答。彼有五因緣不退。一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二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神鬼魔邪。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生彼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故不退也。在此惡世日月短促。經阿僧祇劫復不起煩惱。長時修道。云何不得無生忍也。此理顯然。不須疑也。

第七疑

問。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答。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較。大有優劣。且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彌勒上生經。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又釋迦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殷勤發遣生彼淨土。但眾生能念彌陀佛者。機感相應必得生也。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水鳥樹林風聲樂響使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有女人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皆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無女人二乘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為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如此比較優劣顯然。釋迦佛時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西國傳有三菩薩。一無著。二世親。三師子覺。三人契志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得見。誓來相報。師子覺亡。一去不來。後世親臨終。無著語云。汝見彌勒即來相報。世親去已三年始來。云至彼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旋繞即來。彼天日長。此處已經三年。師子覺為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第八疑

問。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界結業之事。答。眾生善惡業種多少強弱竝不得知。但能臨終依善知識十念成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成就十念。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論十念成就。又汝以無始惡業為重。臨終十念為輕者。今三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一在心。二在緣。三在決定。在心者。造罪時從自虗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虗一實豈得相比。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在緣者。造罪時從虗妄癡闇心緣虗妄境界顛倒生。念佛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如被毒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不肯出也。決定者。造罪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劒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一豆火焚少時即盡。又如有人一生修十善應生天。臨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虗妄以猛利故。能排一生善業令墮惡道。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又云。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為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古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攝論。由唯發願全無有行。雜集論。願生安樂即得生。聞無垢佛名即得菩提。竝是別時之因。全無有行。若將臨終無間十念猛利善行是別時意者。幾許誤哉。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自墜陷也。

第九疑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答。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淨土時。為此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在牀而心意識徧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不須疑也。女人.根缺.二乘種不生者。韋提夫人是請生淨土主。及五百侍女悉生彼國。但此處女人及盲聾瘖啞人。心念彌陀佛。生彼國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人但迴心願生淨土。至彼更無二乘執心。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非謂此處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捨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況生彼國更受女身。根缺亦爾。

第十疑

問。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業。以何為種子得生彼國。又俗人皆有妻子不。斷淫欲。得生彼否。答。欲決定生西方者。具二種行定得生彼。一厭離行。二欣願行。厭離行者。凡夫無始已來為五欲纏縛。輪迴五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未有出期。為此常觀此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薉。涅槃經。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又經云。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至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覺。常觀此身唯苦無樂。深生厭離。縱妻房不能頓斷。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觀。一觀此婬欲身從貪愛煩惱生。是種子不淨。二父母交會時赤白和合。是受生不淨。三胎中在生臟下熟臟上。是住處不淨。四在胎唯食母血。是食噉不淨。五日月滿足頭向產門膿血俱出臭薉狼籍。是初生不淨。六薄皮覆上其內膿血徧一切處。是舉體不淨。七乃至死後胮脹爛壞骨肉縱橫狐狼食噉。是究竟不淨。自身既爾他身亦然。所愛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厭離常觀不淨。能如此觀者婬欲煩惱漸漸減少。又十想等觀。廣如經說。又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薉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生身。此為厭離行。欣願行復二種。一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淨土。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即自思忖。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為業縛。淪弱三塗動經劫數。如此輪轉無始來未曾休息。何時得救苦眾生。為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忍。方能於惡世救苦眾生。故往生論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生心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又願生淨土須具二行。一須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二須得三種順菩提門法。何為(遠離)三種障菩提法。一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欲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若能遠三種菩提障。則得三種順菩提法。一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染身心障菩提門。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安清淨心。為拔眾生苦。故菩提是安隱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令離生死苦。即違菩提門。故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作心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即遮菩提門。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忍已。於生死國中救苦眾生。悲智內融。定而常用。自在無礙即菩提心。此是願生之意。二明欣心願求者。希心起想。緣彌陀佛。若法身若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彼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備。如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迴施一切眾生。同生彼國。決定得生。此欣願門也。

淨土十疑論

後序

宋左宣義郎陳瓘云。人心無常。法亦無定。心法萬差。其本在此。信此則徧信華嚴。所以說十信。疑此則徧疑。智者所以說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離於此得究竟處。淨土者。究竟處也。此處有說法之主。名無量壽。此佛說法未嘗間斷。疑障其耳聾而不聞。疑障其心昧而不覺。不聞不覺安住惡習。讚歎不念。隨喜麤心。妄指蓮胞以為虗誕。不念此分段身從何而得自何而來。胎獄薉濁真實安在。信憑業識自隔真際。於一幻境非彼執此。生生不靈永絕聖路。釋迦如來起大慈愍。於生死中為大船師。載以法船令趨彼岸。然而彌陀之岸本無彼此。釋迦之船實非往來。譬如一燈分照八鏡。鏡有東西光影無二。彌陀說法徧光影中。而釋迦方便獨指西鏡。故已到彼岸者乃可以忘彼此。未入法界者何自而泯東西。於此法中若未究竟。勿滯方隅勿分彼此。但當正念諦信而已。此二聖之意而智者之所以信也。信者萬善之母。疑者眾惡之根。能順其母。能耡其根。障緣眾生。聾可復聞。昧可復覺。未出生死得出生死。未生淨土得生淨土。順釋迦之誨。往面彌陀。隨彌陀之願。來助釋迦。在此而徧歷十方。即西而普入諸鏡。自二聖建立以來。如是之人如河沙數。云何不信。云何而疑。能自信已。又令未信無不信者。此智者之所以為悲也。明智大師中立印此論冠以次。公之序。予申廣其說以助其傳。

同类推荐
  •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

    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香笔记

    第一香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男人勾唇冷笑道:“你以为,你有资格生下我的种?打掉。”语罢男人毫不留情的摔门而去。“不,你会后悔的,我恨你。”隔着房门女人撕心裂肺的嘶喊。四年前他宠她入骨,却只是为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亲自将她推入地狱……
  • 他亦有爱

    他亦有爱

    当年,简莫璃十八岁的时候,为父还债,她成了礼物。作为礼物,她成了恶魔的猎物,只有任他宰割。他既邪恶又冷血无情,明明不喜欢她,却又……可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却忽然有一天对她说:他爱她?简莫璃听后却止不住的笑了,只是轻轻的问:“所以呢?”“所以呢?”男人习惯的挑眉,俊美的脸上却荡起了霸道的笑:“所以你简莫璃唯一的男人必须只能是我,而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噩梦手机与闪烁密室

    噩梦手机与闪烁密室

    画室中50幅世界名画“泉”的临摹作已被隐形怪盗锁定,画面上的水瓶接连遭到莫名其妙的盗割,这其中究竟有何隐秘?痛心疾首的宝瓶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接近了真相,然而《瓶中之海》背后竟是今生无法承受之痛……
  • 毒医皇后要逆天

    毒医皇后要逆天

    她是男装女身,亦正亦邪的鬼面医师,只要她高兴:皇宫的宝贝,乞丐的饭碗,青楼的头牌,擂台的佳婿,她都要弄来玩玩。他是才貌兼备的女人杀手:朝堂上的太子,江湖里的剑客,或气宇轩昂或淡漠如斯,都让蓝国女人魂牵梦萦。“喂,玉器公子,就你那张钟馗脸,还少女杀手?!”“哼,一个娘的像太监的男人,也配得到春香楼头牌的初夜!?”一朝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成了她的主帅:“傻小子,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撑着;她成了他的小兵:只要我活着,你就别想死。。。。。。
  • 蒲团河里的秀芹

    蒲团河里的秀芹

    刘棒槌高中毕了业,就住在了蒲团河边上,这让刘家屯的人拿他毫无办法。刘棒槌的父亲是个残疾人,每天都一瘸一拐地到地里侍弄庄稼。刘棒槌的母亲是个又高又大的女人,头脑有点迟钝,但她能把整个儿家撑起来。刘棒槌小时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从小学一直读到县高中,高考时只差几分落了榜,他没有复读,就回村子了。他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上了大学,家里也很难支付他的学费。刘棒槌不善于种庄稼,后来他就承包了离村子一里半地的蒲团河。
  • 幻夜

    幻夜

    是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她的魔性?是什么样的幻影,操纵着他的灵魂?地震之后,宛如人间炼狱的断壁残垣中,水原雅也借机杀了舅舅,却被一神秘女子当场目击,她答应为水原终生保守秘密。他们相偕前往东京,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从此再无一丝太阳的无边幻夜:凡是接近过她的人,都遭逢厄运;凡是触碰过她过去的人,都不知所踪……《幻夜》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多线演进、暗藏伏笔、丝丝入扣的写实技巧在本书中愈加纯熟,以笔为刀,直刺人性最深处的无边之恶,将人为活下去而不择手段的绝望,书写得血流成河……正如评者所言:“《幻夜》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绝望之书’。”
  •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本书以本雅明的“都市漫游者”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地理学、叙事学及文类研究等相关理论,分析“都市漫游”在纽约少年疗治童年创伤、寻找精神家园、探究自我身份以及实现美国梦方面的功用,总结多克托罗都市成长小说的特点,探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的都市美学,发现多克托罗既有犹太作家的族裔担当,又颇具救赎城市的世界主义情怀。而他在侦探小说、自传、成长小说、犯罪小说等文类间自由游走,打破传统文类界限,并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写作则旨在于当今机械复制的时代复兴传统的“讲故事”的技艺。
  • 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到上村去

    到上村去

    吴玉生捡到一匹马。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几乎是奔走相告。在下村,捡猫捡狗的人有,捡马还是第一回。人们瞧了半晌对吴玉生说,是一匹好马不假,稍微嫌瘦,怎么来的?他拍拍马背说,自己来的。邻居王宁从第一天知道吴玉生捡了马,就天天跑来看。起初只是重复并带着羡慕的语气问马的来头,后面说话的味道就变了。似乎这马既然没有主人,来路不明,那就不能是吴玉生一个人占有。“我们下村的第一匹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