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6900000006

第6章 “说学逗唱”溯源头(4)

从宋代的“像生”到明清的“象声”,我们虽然还找不出一条明显联系的实线,但从模拟技艺这点分析,却似乎存在着一条由杂而专、由粗而精的发展虚线。如果说宋代的“像生”还是一种无所不学的“杂扮”,那么,明清的“象声”则只是一种专拟声音的“口技”。技艺追求更单一因而也更精湛了。突出的标志是由明而暗,由面对观众而“隐身青绫”,由杂学世态而敷衍故事——使“技艺”有了“艺术”的烘托。但这种躲进幕后的做法也有很大缺欠,就是隔绝了和观众的艺术交流,“技”的成分虽然发展了,“艺”的因素却也被禁锢了。因为,无论怎样编造情节、穿插故事,都是为突出、表现“技”而服务的,“艺”只是无关紧要的陪衬。而且由于声音条件的限制,模拟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很有限,题材和手段也必然日益贫乏。特别是明清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日新月异,远远不是喉舌、嗓音所全能描摹的。于是,生活的要求和技术的难度形成尖锐的矛盾。加之为了表演方便和引奇斗胜,在演员和听众之间设置的那道帷幕,也必然随着新鲜感和神秘感的消失而益发成为交流的障碍。听众欣赏这种“口技”赶不上新兴的“话匣子”——留声机。“隔壁戏”的衰落乃是大势所趋,在所难免。后来一些记载里也记述了这些艺人钻出帐来讨钱,人走散了、场子光了的凄惨情景。因此,至少在清末,他们便又扔掉围屏,再次从帐子里解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明相声”。前面《清稗类钞》里所说的“口技”,便不再标明它“围设青绫”的特点。这就是现代意义的“相声”的出现的先声。

光绪年间刊行的《燕京岁时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这显然就是走出围屏的“明相声”了。因为除“学百鸟音”以外,还增加了“嬉笑怒骂”的内容,躲在帐子里大概是做不到的。相声素有“万象归春”以及“明春”、“暗春”的说法。“明春”(明相声)是当着观众表演,就像今天的“相声”;“暗春”(暗相声)是“以青绫围,隐身其中”的“口技”。清末民初这段时间不少老艺人“明春”、“暗春”都会。正式走出幔帐开始注目社会生活,但仍保留“口技”技艺的表现。“春”就是“说”,“万象归春”就是无论“明春”还是“暗春”,都还要归到以说为主的语言艺术上来。因此,“相声”这一词语在清末虽还时而与“象声”、“肖声”、“像声”混用,但已经具有现代意义了。这就是它的喜剧性和叙述性。1910年出版的英敛之《也是集续编》里称相声演员为“滑稽传中特别人才”,并说:

其登场献技,并无长篇大论之正文,不过随意将社会中之情态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声,模拟仿效,加以讥评,以供笑乐,此所谓相声也。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

这里,“说”的形式、“逗”的内容、“学”的手段已经完全具备并熔于一炉了,正是相声成熟的标志。

“唱”——艺术手段

民间艺术大都是逗笑的艺术。相声在孕育过程自然要受到它们的影响,就是在形成前后也要大量地吸收它们的营养。清末以来,沿海城市畸形发展。天津、北京成了戏曲、曲艺荟萃、发祥之地。诸般技艺云集于此,各色名家争相竞技。尤其天津,几乎成了吸引市民艺术的“磁场”。昆、梆、乱弹,蜂拥蝶舞;曲艺、杂技,花样翻新。没落的地主、失意的贵族、乍兴的资产者以及由农村流入城市的码头工人、商店店员、小商贩、自由职业者等,形成了市民阶层的复杂成分,也影响了市民艺术的畸形发展。相声在这种土壤和氛围中成长,自然要受到市民艺术的浸润。首先,就是吸收它们逗笑的艺术手段。比如,“莲花落”本是“乞儿行乞之歌”,早在宋代即已流行,清末以来更是分蘖、繁衍,一树千枝。作为“数来宝”,它那种合辙押韵的形式、即景生情临时编词的手法,都为相声的韵诵和歌唱提供了武器。“莲花落”的另一分支——“什不闲”,后来发展为“彩扮莲花落”——现在评剧早期的形式,它那种调笑逗乐的手段也自然启发了相声。“什不闲”在演唱之前有一“前脸”乃滑稽人物,往往充当“报幕”角色,不仅在介绍演员时抓哏逗趣,在演员演唱时也时而穿插、评论,出出进进于演员演唱的情节内外,这一“前脸”显然成为相声注目的对象。再如“八角鼓”这种曲艺形式,虽相传为清末八旗子弟所创,但也在市民阶层中落地生根。这种形式在演唱时,演员之间往往插科打诨,甚至还在伴奏身上找笑料,它们的“说口”——在叙述、评论时“使砌”的手段,相声艺人是绝不放过的。据说有许多“八角鼓”演员都兼说相声,有的后来甚至还改行专说相声。传统相声中有许多富有文采的“文哏”作品,相传即来自八旗子弟。另如“双簧”——实乃“口技”之一种,也丰富了相声的“学”和“唱”。“双簧”表演时两人一前一后,前面“发科卖相”,后面“横竖嗓音”,通过前面动作与后面语言的配合,产生滑稽可笑的情态。实际是“隔壁戏”的变种。相传“双簧”曾一度包括在相声之内,成为演员必会的基本功。再次,如“滑稽二黄”也是在京戏乍兴、“二黄”风行时,由模拟演唱而歪学歪唱产生的一种逗笑手段。如此等等。不消说艺术,就是活跃于“江湖”之中的种种“生意”,相声由于整日与之为伍,它们那些招徕观众的手段,如“变戏法”、“练把式”之流,如何铺张言辞故弄玄虚,如何关键之时巧卖关子,如何索钱之时粘住观众等,都是相声演员潜心领会、偷艺学技的绝好机会。

相声的唱有两种:一是“正唱”,一是“学唱”。“正唱”是相声本功的唱,反映这一形式无所不包的“杂戏”特点。这蕴有久远的历史。无论秦汉的“俳优”、唐代的“参军”、宋代的“滑稽”,都在语言调笑的同时杂有演唱的技艺。清末民初,相声演员“撂地”演出时,也往往以唱为手段,制造热闹气氛,以便招徕观众。多半唱流行的俗曲、小调。“太平歌词”便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徒歌形式——有腔有调,但近于韵诵,演唱时往往一边手捻白沙撒字,一边配以“太平歌词”。“白沙撒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形式,宋代文献中即有记载,以汉白玉细末颗粒为原料,以地面为“纸”,以白沙为“墨”,捻成别具一格的文字和图画,并由此引出一些科诨和唱词。请看下面一段:

“一”字儿写出来一架房梁,

“二”字儿写出来上短下横长。

“三”字儿写出来“川”字模样,

“四”字儿写出来四角四方。

“五”字儿写出来半边俏,

“六”字儿写出来一点两点三点一横长。

“七”字儿写出来凤凰单展翅,

“八”字儿写出来一撇一捺分阴阳。

“九”字儿写出来金钩独钓,

“十”字儿写出来一横一竖在中央。

手写嘴唱,随写随唱,从“一”到“十”再翻回来添笔改字,增加情趣:

“十”字儿添笔念“千”字——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字儿添笔念“丸”字——丸散膏丹药王先尝。

“八”字儿添笔念“公”字——姜太公钓鱼保文王。

“七”字儿添“白”念个“皂”——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儿添笔还念“伍”——伍子胥打马过长江。

“四”字儿添笔还念“泗”——泗州城的济小堂。

“三”字儿添笔念个“王”——王祥卧鱼孝顺他的娘。

“二”字儿添笔念个“土”——土木之工属丁郎。

“一”字儿添笔念个“丁”——丁郎寻父美名扬。

如果说“正唱”还拖着相声孕育时期“百戏杂陈”的一条尾巴,那么“学唱”则是纳入相声——笑的艺术轨道,由“正唱”蜕变而成的一种自觉的艺术手段了。“学唱”的内容也是无所不包,但必须引人发噱。为了发噱就要夸张,既要神似传真,又要稍稍歪曲。清末以来,戏曲、说唱艺术勃兴,成为市民群众风靡一时的嗜好。于是,学高腔、学梆子、学京戏、学评戏等就成为相声“学唱”的中心。有对一般戏曲唱腔和戏曲流派进行品评的“杂学唱”,如《戏剧杂谈》一类的节目。有就“梨园掌故”而敷衍的剧场风波和演员逸事,如《八大改行》以及后来的《关公战秦琼》一类的节目。还有以闹剧手法“拆唱”著名戏曲片段,带有一点儿戏剧性的,如《黄鹤楼》、《汾河湾》、《捉放曹》一类的节目。它们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还有一定的讽刺锋芒。比如《关公战秦琼》最初只有这样一个轮廓:

豫省洛阳城西四十里,某富翁八旬寿辰,由上海邀京戏两班,演员共六百余名,每日两餐糯白米数石。迎寿之期,开戏名曰(亮箱)“跳加官”,毕,演《大赐福》。翁见各色行头一新,喜。次演《双投唐》。翁不解京戏,大怒,唤班主至,令速换一出,再不合意,当下逐客令。班主恐另出再不满意,即请翁自选之。翁又问曰:“汝班中有唱红脸的吗?”班主回答:“有。”翁又问:“叫何名?”班主续答:“红脸的即是关公。”翁令速演《关公战秦琼》。班主恐翁怒,速至后台,商之某红净扮演关公,某武生扮秦琼,各带四下手(即龙套),临上场时,嘱打鼓佬开“急急风”上。四下手跑过场,红净走过场同下,武生率下手如之。班主恐翁怒,急将二人推出场外,净哼生哈,打鼓佬嘲之曰:“你瞧哼、哈二将!”遂打唱。生净无法。净唱:“你在唐朝我在汉!”生接唱:“咱俩打仗为哪般?”净唱:“教(叫)你打来你就打!”生唱:“我要不打谁管饭?”(见老玄坛《笑海》)

这个“富翁”的故事后来就加在被人揶揄一时的山东军阀韩复榘父亲的头上,故事情节也越发敷衍,讽刺锋芒也更为犀利了。“唱”不再是游离于笑的艺术之外的单纯技艺,而是它反映生活、揭露矛盾、组织包袱的重要艺术手段了。

总之,市民艺术的兴起为相声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相声在吸收它们时又经过了自己的消化、沉淀、筛选,甚至改造。于是,仅“唱”一项就有“太平歌词”、“数来宝”、“双簧”、戏曲、说唱等诸多门类,而“唱”的方法也有刻意求真的“学唱”和稍稍夸张的“歪唱”,叙述评论性的“杂学唱”和穿插情节的“小闹剧”等。这样,“说学逗唱”逐渐汇集和相互渗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之后,终于在清末民初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的喜剧性曲艺品种,相声——笑的艺术真的成熟了!

同类推荐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孩子,这才是音乐

    孩子,这才是音乐

    本书从演奏家儿时与音乐之间的不解之缘落笔,展开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成长故事,为广大热爱音乐的读者朋友们开启了一个纯然美妙的音乐艺术世界。字字句句,婉如一泓清曲,静心明理,带你找到音乐的源头。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剖析音乐学习的本质,以及音乐与心灵成长的关系,从自己三十余载的音乐学习,演奏教学,艺术创作与传播的成长经历中与读者朋友们分享学习音乐的方法、经验与乐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音乐生命之路,成就生命的艺术之美。
  •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从菲利斯·比托、约翰·汤姆森到卡蒂埃-布勒松、威利·罗尼、寇德卡,再到维诺格兰德、严莫凡、张乾琦;从美国FSA纪实运动到法国《VU》杂志启动的视觉新闻时代;从摆拍摄影、街头摄影、新画意摄影到非洲后殖民时代摄影;从东方学视野中的中国被摄史到玛格南图片社的印片条……本书选择过去百余年间国际上30余本重要摄影家、摄影运动、摄影现象与摄影史的代表性作品集,综合运用东方学等当代学术工具,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深度个案研究揭示摄影从技术到艺术、从介质到观念、从经典到当代、从照片到影像的演变历程,并梳理了其背后引导和影响这一转变的社会思潮、技术革命以及艺术/个性因素。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借我一捧寂静的光

    借我一捧寂静的光

    为了保护好朋友顾轻轻,明月光骗了季烨岑。之前的他们从未有过交集,在这之后,他们却再也甩不开彼此,谁叫明月光骗什么不好,偏偏骗了季烨岑的心。七年后,小骗子大学毕业成了小记者,状元流氓季烨岑拿起手术刀做了医生。命运的转盘再次光顾,这一次,他们再不会错过。
  •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铭冥自有天意

    铭冥自有天意

    其实没啥特别的,就是一个铭子的故事改编。别问铭子是不是我,我只能说,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仙源之路

    仙源之路

    在2017年的一天,我经历了无法想象的事,我竟然被天上的雷给劈死了。。。。。。
  •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新婚丈夫是个花心大萝卜,她要离婚!某人呵呵。小羊羔想逃出他大灰狼的五指山,不可能!画个温柔陷阱困住她。种个娃娃拖住她。最后死心塌地爱上她!然而,她冷眸如霜,“唐奕晟,我累了,原来没有感情的婚姻,终究难以长久维继!”她的心里有一处隐晦的伤,多年未愈,而他,城府高深,多少事蒙单纯的她于鼓中。她会相信,现实如他,会真的爱上她?这是一个大灰狼圈养小羊羔的故事。
  • 酿爱酒瘾

    酿爱酒瘾

    初遇,她与他因一场乌龙事件相识,两人从互不对眼到成为哥们,后来,物是人非,爱的萌芽刚来不及发酵,在主动爱与被爱之间,他们选择各自安好,再次相见,温亲莲抬起深情地眼光望着花翘说道:从前无意中遇到一只固执的猫,原本不在意的心,却在某天相处中被她给抓伤,心里早已留下疤痕,你说该怎么办?"她醉醺醺地说道:那就远离她,实在不行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她赔偿抓伤费,他抬起手温柔的摸了摸她的头说:确实,抓伤费是该还了,且看固执的猫掉进狡猾的兔子窝。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细节决定成交

    细节决定成交

    这本书意在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
  • Under Western Eyes

    Under Western Ey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淡如水,爱如潮

    心淡如水,爱如潮

    三年前,姚泠儿以为遇到真爱,一个愿意给她幸福的承诺在她心里萌芽,她期待幸福一样期待它得到来,三年後一纸离婚书,让她遇到真爱,“给你冷暖,护你平安。”他扬起她得小脸温柔的说道。“负三年,护我一生,算赚了吗?”“不赚,我想生生世世身边只曾出现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