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1200000002

第2章

述曰。此即总释颂之大纲亦非全无。下解妄分别少有其体。以上总解体非实有。以识之体有少妄乱识亦变似境等。不同所执无少分生。然彼旧论解虚妄名。境不实故。由体散乱故。今勘梵本。此是人语非是圣说。本无此也。

论曰。如何不许此性全无。

述曰。即假征起设中百论师等难。彼师所计此亦全无。

论曰。以许此灭得解脱故。

述曰。此答前难。若如空华。少分非有。应无断灭解脱义成。既解脱成有断灭者。故妄分别定有少体。

论曰。若异此者至及清净失。

述曰。若异于此少有其体。而说全无生死系缚出世解脱。则应皆无。以无体法不能系缚。如石女儿。亦非断已得成解脱。如第二月。若许全无无缚脱者。应无杂染亦无清净。既违世间亦背圣说。又无染净。汝等修道何所求为。

论曰。已显虚妄至今当说。

述曰。此则义后结前。有许说而起颂。第三也。问依他圆成染净殊别。与计所执有无不同。所言摄相其义安立。

论曰。但有如是至三种自性。

述曰。以妄分别为根本故。所以摄三。

论颂曰。唯所执依他至及二空故说。

述曰。上二句出三性。下二句成摄义。

论曰。依止虚妄至说有圆成实自性。

述曰。以下二句成上二句。妄分别境即计所执。能计之心即依他性依妄分别。二取空性即圆成实。故妄分别摄三性也。然此中量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计所执者。非是一切虚妄分别之境皆计所执。五八识中无有执故。但言计所执定妄分别境。故作此论。以妄分别体性宽故。遍计所执境能缘心狭故。此护法等之所分别。然安慧等以此证知八识皆能起计所执。如决择分。文同于此。如成唯识说二师计。然旧本说。初性体者。即是六尘永不可得犹如空华。由此本狭。非唯六尘故。又云。依他性者。谓唯乱识有非实故。犹如幻物。幻物是境少分亦无。何得引之以为同喻。又云。真实性者。谓二取无所有。真实有无故。犹如虚空。虚空大乘非有。同喻所立不成。由此准知。虽少有比量。而不善能立。虽少为分别。而增长本文。故今论者依本无失。

论曰。已显虚妄至入无相方便相。

述曰。义后结前。有许说而生下。第四门也。然入无相方便必以分别为观心。亦以为境故。即于妄分别说入方便也。

论颂曰。依识有所得至识无所得生。

述曰。此有二颂。初颂解方便道所能取无。后颂解根本道二无平等。即见道等此即初也。上二句许心有而境无。即暖顶位下二句说境无而识亦无。即忍等位。旧论云以尘无有体本识即不生者。非也。岂许七识生也。

论曰。依止唯识至后有于识无所得生。

述曰。此则总释颂之大纲。随颂散解。其文易解。皆除所执。如处处说。

论曰。是方便至能取无相。

述曰。结成前义也。

论曰。复次颂曰至无得性平等。

述曰。此颂解二无平等。上二句解平等理。下二句结成平等。

论曰。唯识生时至名有所得。

述曰。解颂初句说识有得之所由。

论曰。以所得境至亦不得成。

述曰。解第二句。由境无故显识亦无。亦者亦境无也。

论曰。由能得识至无所得性。

述曰。以能得识同境无故。能取所取先有得今皆成无。非一独无故名平等。

论曰。显入虚妄至今次当说。

述曰。结前生后二门义也。差别约界竖论。异门约行横说。

论颂曰。三界心心所至亦别名心所。

述曰。上二句解差别相。旧本云总相。非也。上二句解异门。旧论云别相。非也。王所同名差别。王所异名异门。

论曰。虚妄分别至诸心心所。

述曰。此解颂上二句差别相。八识俱然也。

论曰。异门相者至诸心所法。

述曰。此解下二句异门相。心王与所行相同异。王唯总取。臣取总别。如瑜伽第三及显扬十八唯识第五卷等说。然初一虚妄分别之言通二门用。余文可知。旧论但言心所取别。不言取总。违瑜伽等说。

论曰。今次当说此生起相。

述曰。次第八门许说生下。

论颂曰。一则名缘识至分别推心所。

述曰。颂上二句明识生起。颂下二句明心所生。

论曰。缘识者至生缘故。

述曰。此释颂中第一句也。即始牒文而后申义。此辩现行生起之相。非种子识。设说种子。无理能违。以是根本不名受者。

论曰。藏识为缘至名为受者。

述曰。此释颂中第二句也。即先申义而后牒文。即七转识皆名受者。以受用境受数用胜。识从俱时之受立受者名。即邻近释。皆非根本并名受者。

论曰。此诸识中至故名心所。

述曰。此释颂中下二句也。此诸第一第二识中能受用境。是受功力。能分别境相貌之用。是想功能。能推于心于所缘境能有种种行相用者。思作意等之功力也。旧论云。能令心舍此取彼。思等力故。此受想行三蕴助成于心缘境之事。名心所。解心所名此如摄论等第三卷解。

论曰。今次当说此杂染相。

述曰。明妄分别第九染门。许说生下。

论颂曰。覆障及安立至由虚妄分别。

述曰。初之六句正辩缘生。下之二句明诸杂染。解缘生中。初有五句别释缘生。次有一句释明深义。辩杂染中。初句明三二七染。后句明染所由。属当判文长行易了。

论曰。覆障故者至障真见故。

述曰。辩覆障义。初缘起支。由痴覆境智不得生。无明蔽心不能照理。既双隐蔽立覆障名。旧论唯说障见者非。此中通说一切无明。二种业摄非所知障。障真见者是无明支。或烦恼障亦障见故。此中通说。对法等说有二种愚。瑜伽等说七无知等。皆不离斯。

论曰。安立故者至业熏习故。

述曰。即是行支。谓由三行熏于第八。于本识中种植业之习气。故名安立。成唯识说。唯总报业及总别行名为行支。

论曰。将导故者至至生处故。

述曰。此释识支。瑜伽第九通取六识。九十三说及成唯识皆唯第八。异熟主故。最初生时能为导首将业果往彼生处。立将导名。旧论说谓本识及意识者非也。主非余七。通不唯意。故成非理。对法等说。识为能引。即名色支名为所引。所望别故亦不相违。

论曰。摄故者至自体故。

述曰。谓名色支五蕴具足故名为摄。摄者摄持五蕴具足圆满之义。

论曰。圆满故者至体具足故。

述曰。释六处支。

论曰。三分别故者至顺三受故。

述曰。此解触支。谓根境识非一名三。此触令三分位差别顺于三受。或时是乐至不苦乐。触从功用以立其名。名三分别。此同对法触释家义。不同唯识。所望别故。然对法本文状同唯识。释家似同此处。

论曰。受用故者至非二境故。

述曰。此解受支。如文可解。然九十三等受有二种。一异熟二境界。如唯识说。以上五支总别体性不相杂乱。所有征结皆如唯识。

论曰。引起故者至后有得起故。

述曰。此解爱支。如水润故。对法等说是能生支。以立其名。虽取有支亦是能生。彼从胜义别立其名。

论曰。连缚故者至连缚生故。

述曰。此即取支。谓由取力令现识等缘欲我语戒见取。欲连缚未来后有之生令其不断。取名连缚。欲我语等。是有漏因不乖当有能招后生故名为顺。取令识连缚当有。对法论说有取识者有漏识也。取是漏故。诸师于彼浪作异端。皆是邪说。有取识者。皆如此知。

论曰。现前故者至得现前故。

述曰。此解有支。昔在杂行时取有后果名为取业。当果令起行名与业。由爱取力。令先已作之业取与后有上异熟果得现前故。有名现前。

论曰。苦果故者至酬前因故。

述曰。双解二支。此是现前故名苦果。性有逼迫是苦义。酬前因故是果义。

论曰。唯此所说至令不安稳。

述曰。释颂中第六句缘生深义。

论曰。三杂染者至谓余支。

述曰。此同瑜伽。违于对法。如唯识会。

论曰。二杂染者至谓所余支。

述曰。此约二染以辩因果。又约异熟非异熟以辩果因故。五是因。七支是果。五十六说。识等五支是胎藏苦故立果名。约世因果。十支为因。约性果因。七支为果。诸论差别亦不相违。

论曰。七杂染者至谓生老死。

述曰。束十二支为七杂染。前十二支为十一义。今束为七。前约熏种行名摄植。后约当果行名牵引。言摄五蕴体是名色。能受用于境六处作用。合名摄受因。前约五蕴。六处生时位别名别立名。今约俱是摄受自体。皆名摄受。前约于境。于根用别触受各别立名。今初同于境。用触受合名受用。以触生受受用境故。前爱约总别当用。取有约各别功能。别别立名。今并望于当果。三种皆名引起。前约有因而体逼迫。生等名为苦果。今以毁责为名。生等名为厌怖。

论曰。此诸杂染至而得生长。

述曰。三二七染教成三故名为诸染。由虚妄分别为因而得生长分别末法故。故今明之。

论曰。此前总显至九杂染相。

述曰。释妄分别文意有二。上来十一颂随别解释九门相讫。今者总结为九种相。然下空中慈氏自为初门总颂。天亲后总结之。此上首尾俱无本总颂之文。唯有天亲末结。以妄分别初有一部总颂故无。空性无之故有。或作者意无劳别解。

论曰。今次当说所知空性。

述曰。下十一颂明所知空性。但言所知空。即遍计所执。今言空性。显是真如。于中有三。初许说生下。次颂曰别辩五义。后以相安立二义结前。此即初也。

论颂曰。诸相及异门至略说唯由此。

述曰。即是第二别辩五门。于中十一颂。总标五义以显空性。下有十颂。别明五门。此颂即初总标五义。于中有二。上二句列五门名。下二句显其空性决定唯由此中五义以辩相也。旧论言体相。此中但言相。旧云分别。此言差别。余名皆同。然以九义辩妄分别相是品故皆有相言。此五义中。唯初有相。余四则无。理亦应有显妄分别别行相转。此唯一相故作法殊。

论曰。应知所取至此相等五。

述曰。此即总释颂之大纲。二取之空即以为门。所显之性乃真如理。略分别者。唯由此中相等五义。以但解唯。由者即第三啭也。

论曰。所知空性其相云何。

述曰。下别辩也。初之一颂辩空之相。次有一颂辩空异门。次有一颂辩异门义。次有五颂辩空差别。后有二颂辩空成立。此即第一辩空诸相。于中有二。初假征起颂。后举颂正释。此所牒文即是初也。

论颂曰。无二有无故至是说为空相。

述曰。上三句明空诸相。下一句总结空相。上三句中。初一句遮无显有。次二句明非定有无或异或一。

论曰。无二谓无至二取之无。

述曰。无二者除如所执。遮无也。有无者。有二空性。显于有也。若准安慧释。二取二分皆计所执。若依护法释。依二分二取起。二所执故名无也。下所有文与此同者。皆准此释。

论曰。此即显空至非有非无。

述曰。此释于上有二之无。谓即以后无性为性。非一向性无并显于空是非无有二。起下论。

论。云何非有。

述曰。此征无也。

论曰。无二有故。

述曰。此答非有。能所二取名为二有。无此二有故说为无。

论。云何非无。

述曰。此问有也。

论曰。有二无故。

述曰。二无者即二无我理。有此二理故说非无。于俗谛中。不同依他定有。亦异所执常无。

论曰。此显空性非有非无。

述曰。结第二句颂。

论曰。此空与彼至非异非一。

述曰。谓有问言。空是法性。与其法为一异。为答此问。此立宗。

论曰。若异应成至如苦等性。

述曰。显非异因也。谓五蕴等名法。真如是彼法之性故名非异也。如苦无常空无我等。此小乘等说与法非异。故以为喻。谓立宗言。真如与蕴等非定异。因云。法之性故。喻云。如苦等性。

论曰。若一则应至亦非共相。

同类推荐
  • The Filigree Ball

    The Filigree Ba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牡丹

    绿牡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澎湖续编

    澎湖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政须知

    家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泰拳是一种运用拳、肘、腿、膝进行实战对搏的功夫,注重功力纯至和技术精细,其中“铁肘、钢膝、千金腿”被誉为泰拳的“三大杀手锏”,在擂台上曾令许多的功夫高手俯首称臣。
  • 九转玲珑

    九转玲珑

    来自艾泽拉斯世界的上古之神克苏恩的历,看他是如何从一个触手怪变成大触手怪的故事。。。
  • 御宠嫡妃

    御宠嫡妃

    她是当朝公主,端庄贤淑,聪慧不凡,不负皇家尊严。她有最高贵的血统,最尊的身份,世人公认最优秀的夫君。然而一日宫倾,父母惨死,幕后凶手却是她的枕边良人。高台面敌,怡然不惧,她含笑点火,以死维护她陈氏之尊,亦为幼弟留一条复仇的暗道。怨气冲天,尘缘未了,她莫名成为了苏家的小姐,可惜虽为嫡,却生母早死,后母歹毒,一个嫡小姐比之庶女都不如。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个个身居高位,享尽不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她沉静睿智,步步为营,誓要将仇人毙于刀下。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她要一点不落拿回来。一念成魔,手染鲜血仍不悔,乾坤大定之时,可有人渡她成佛?
  • 穿越之玉系红尘系相思

    穿越之玉系红尘系相思

    二十一世纪的她,因一块玉而穿越时空,武林江湖小说才有的章节,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身不由己,深陷江湖纷争,江湖儿女情长路,缘终到头一场空……
  •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韩非子凭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我们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的每节分为韩非子箴言、案例引导、管理智慧、行动指导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外,还收罗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爱上书里被女主虐死的男二,结果真的穿越到书里,见到自己的男神老公是什么体验?叶蓝草表示,女主不识货,男二王爷我来宠。身份太低配不上他怎么办,没关系,做妾也成了。某个傻王爷立马把一个檀香木盒子奉上“我把家里的房产地契,铺面文书,以及我自己都打包来送给你”……家产在手,某男连娶正妻的本钱都没有,以后这个家,还不都我说了算。只要你不娶正妻,妾就妾吧!……从此,堇林城中人人都知燕北王府中有一悍妾,我大璃战神、名声凶到能止小儿夜啼的燕北王在她面前小鸟依人,真真是堇林城中的一景啊新书《神凰归尊:夫妻双双把天捅》已开始连载,脑洞清奇,欢迎跳坑
  • Electric Light
  •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内容简介: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21世纪,什么最难得,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际网,每个人都期望成为人才,而人才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人脉网,而促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交际手腕,与上司交流需要机会,与同事沟通需要技巧,与朋友攀谈需要口才,求人办事、化解矛盾、加薪晋升……这些都需要你具备高超的交际手腕!
  • 三月三的风筝

    三月三的风筝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舍生取义易也,忍辱取义为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镇的小院中,长年在外生活的白易生携带红颜知己回乡终老,却被传出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叛徒。其中的原委,交织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感情?不是爱情小说,却包含爱与情;不是谍战小说,却充满火药味。这是一部记叙抗战,解密天才,个人与国家考量下,忍辱负重的故事。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