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1200000001

第1章

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无著菩萨挺生于世。往慈氏所请说大论。因缘如别处说。慈氏为说此论本颂。名辩中边颂。无著既受得已。便付世亲使为广释。故此长行世亲所造。名辩中边论。辩者显了分别异名。中者正善离边之目。边者邪恶有失之号。即是明显正邪论也。若尔何故不名邪正乃号中边。今言中边。显处中道离二边执契当正理。故标此名。简偏说有偏说空教。彼虽正善而非是中。故言中边不云邪正。言中边者。所明理名。复言辩者。能显教称。谓此论教明正邪理具辩中边。中边之辩。苏漫多声中第六转摄。六离合释中依士释也。旧云世亲所造非也。中边分别论者。言不顺此也。云相品者。所诠为名。即三性之相此中明也。然所明中亦非唯相。如归敬颂及次总标七义颂等。皆非是相。从宗多分以立品名故名相品。如无上乘品。有释。名分。此等七品先后增减。如下应知。然初二品是境。次三品是行。后二品是果。是七品意。又初归敬世亲所为。自此下颂皆慈氏说。弥勒本有一百一十三颂。初一总摄。后一结释。中为正宗。世亲释有七百颂。皆以不长不短八字为句。三十二字为颂。然世亲未回□。颂十四字为一句。五十六字为一颂。即旧真谛已译于梁朝。文错义违。更译兹日。诸不同处至下当知。

论曰。稽首造此论乃至当勤显斯义。

述曰。此论一部总有三分。慈氏本颂起于正宗及有结释。此中初分世亲所说。此即第一归敬别序分。然诸经论通敬三宝皆名通序。此论即无。大论六十四及对法第一云。本释二师此论所依及能起故。略无通序归敬三宝。于别序中。文意有二。上之三句归敬别师。第四句者显归敬意。明当造论。上三句中。初之二字显归敬相。次十三字明所归敬。言稽首者。起殷净心发胜三业。申诚归依敬礼之异名焉。稽者至也。首者头也。以手至首故名稽首。此即儒教之所释焉。今亦发言兼策意业。投诚请念名稽首也。此稽首言通二所敬。所归敬中。上之八字正显颂主弥勒大尊。下之五字明教论者无著菩萨。言善逝者。谓即如来十号之第五名也。梵云苏揭多。旧言修伽陀讹也。苏翻为善。揭多云已逝。今略云善逝。善者谓好。逝者谓去。若有杂染恶来生死。纯怀清净好去涅槃。即是如来受用变化。或即法身已好去。故立善逝名。但言好去非已好去。即应言苏焰[卄/很](平声呼云焰[卄/很])。此翻但名为逝。或是往义。即是因中好去之目。非果圆满已好去名。论言体者。谓是性义。或即身义。对法论说。身义体义无差别也。依士释。善逝之体名善逝体。体即法身。善逝即是受用变化。若持业释。或体即善逝名善逝体。此善逝体即余二身。谓慈氏尊将绍佛位真善逝子名彼所生。摄大乘说菩萨家胜。谓生佛家之所生育。非如声闻无智婢子。欲显慈氏位极尊高如来真子。名彼所生。或真善逝体即法身。慈尊觉者以法为父。要缘如境智方生。故此号慈尊名善逝子。旧言善行子非也。行去名行。即善逝非是行迹。慈尊说颂。即是经师造此论者。故须归敬。由斯论说稽首造此论善逝体所生。即正归敬弥勒尊者。及教我等师者。即世亲我兄无著菩萨也。无著于彼慈氏尊所既先得已便教世亲。世亲造释由兄教力。世亲自指己及门人故名我等。谓兄为师。能教己等故。今亦稽首教我等师。即上三句别归经教二种师也。当勤显斯义者。显归敬意己当造论。勤者精进勇猛异名。显无懈怠能降邪敌。勇猛显斯本颂义也。

论曰。此中最初安立论体。

述曰。自下第二显释论体分。于中有二。初总标论体彰教所明。后别显所标次第申义。此即初也。然则天亲尊者玄路先于众圣。意匠颖于群贤。释此颂文非唯一例。或颂前标后。无结上以生文。或义后结前。有设征而起颂。或始牒文而后申义。或始申义而后牒文。或总标显颂之大纲。或别释文之幽隐。略为六例欲贯下文。其间相属临文别断。此则颂前标起无结上以生文。安立者。施设言说之异名。此论体者。非为教体。即是所明法之体也。此体即宗。宗所明故。言此中者。是发论端。或简持义。谓论别教所诠义。今先总举出其体性故言此中。

论颂曰。乃至得果无上乘。

述曰。此正宗中合有一百一十三颂。合分为二。初之一颂显论所明。名总标分。所余诸颂依标别显。名别释分。此即初也。梵云摩咀罗多。此翻为唯。显决定义。谓论所明定唯此七。梵云遮。此云谓及。或云等。及即相违义。谓相及障等皆有及言。相与障异相非即障。若言等者。谓此七外更有余法。今显相违释故颂致及言。旧本云无上乘唯尔。即决定义也。

论曰。此论唯说乃至七无上乘。

述曰。此别标数属颂七义。即前六例中释颂大纲。分位无体。即是对治故。于分位有即此言也。然旧本无论曰之言。所以皆言此论世亲所说。今则不然故致论曰。

论曰。今于此中先辩其相。

述曰。别解七义也。此解初中名别释分。合有七品一百一十一颂。初二十二颂明相品。次有十七颂明障。次有二十三颂明真实。次有十四颂明修对治。次有四颂明分位。次有二颂明得果分。次有二十九颂明无上乘。大文有二。初总生下以发论端。次举颂曰别申义旨。此即初也。即六例中第一例也。名字不同不能具录。勘即知之。

论颂曰。虚妄分别乃至于彼亦有此。

述曰。别申义旨也。此一品中二十二颂。初十一颂辩妄分别。后十一颂辩圆成实。然则遍计所执都无实体无别颂明。唯有其名复别立性。然依妄分别等故有此性。今于此中亦因解非有。初十一颂中有二。初别解九相。下总结之。于别解相十一颂中。初之二颂辩依妄分别明三性有无相。次二颂辩妄分别自相。次一颂辩摄相。次二颂辩入无相方便之相。次半颂辩差别相。次半颂辩异门相。次有一颂辩生起相。次有二颂辩杂染相。此颂及下一颂辩有无相也。此颂正解有无之相。后颂结烈有无。辩契中道之相。

论曰。虚妄分别有者至能取分别。

述曰。此中一段皆始牒文而后申义。能取所取遍计所执缘此分别乃是依他。以是能缘非所执故。非全无自性。故名为有。即所取能取之分别。依士释名。非二取即分别持业立号。然此但约染分说妄分别有即依他。非依他中唯妄分别。有净分别为依他故。

论曰。于此二都无乃至能取二性。

述曰。释于此妄分别之上遍计所执二取永无。即颂第二句也。然唯解深密经亦圆成实性起执。但以自心相不离依他。或缘如名方起于执故。唯说于妄分别上起二取。略不言于如。以性相违故。

论曰。此中唯有空至及能取空性。

述曰。此解第三句颂。此显真如是妄分别之性。此者此妄分别。中者第转也。谓于妄分别上离二取之空性具有也。即妄分别中离于二取唯有真如。真如是妄分别体故无二取也。但言空者。即二取无。言空性者。以空为门。显空性即真如也。梵云瞬若。但名为空。言瞬若多故。说真如名空性也。以多此翻是性义故。

论曰。于彼亦有此至虚妄分别。

述曰。此显妄分别不离真如。谓于彼真如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都无二取也。解颂第四句。问如论中说。有实知有。无实知无。何名有无也。

论曰。若于此非有至如实知为有。

述曰。此即总释颂之大纲答文外难。谓若于此虚妄分别。彼二取非有。由彼二取性非有故。观之为空。即余论中无知无也。其妄分别亦有彼真如。真如之上有依他起。此之二性是二取余体非无故如实知有。即余论中有知有也。即三性中。初性是无。后二性有别。

论曰。若如是者至显示空相。

述曰。结如是知。无倒显示。谓知二取计所执妄分别圆成二性是有。以实知故即能无倒显示空相。依他起上二取空无。真空性有。故成无倒显示于空。言显示者。说陈空理之异名也。故余所说三性皆无。深为自害。至下当悉。

论曰。复次颂曰至是则契中道。

述曰。重成前义有此颂兴。言故说者。故般若等经作此说也。如第二第三句中所说。

论曰。一切法者至名无为。

述曰。未释故说字。且释一切法。其二取体是无法故非有无为。依他圆成二体有故名一切法。虽无不失自体。非轨不可称法。此中言法。可执持故。二取空性即是真如空之性故。

论曰。依前理故至非空非不空。

述曰。即释颂中故说二字。及欲显颂第二句也。谓依前颂所说之理故。般若等经说此性。一切之法名非空非不空。何名非空。

论曰。由有空性至故说非空。

述曰。即是二性体非无故名曰非空。何名非不空。

论曰。由无所取至说非不空。

述曰。遍计所执二取非有说非不空。非不空者。体是无义。此解有无。即第二句颂也。

论曰。有故者至妄分别故。

述曰。谓第三句下一故字通上三种。谓有故无故及有故。此释有故。二性何故非空。以是有故。以此显前非空法体。即前颂中虚妄分别及空性有。

论曰。无故者至能取二性故。

述曰。此释无故。遍计所执何为非不空。以体无故显无体也。即前颂中于此二都无也。

论曰。及有故者至有妄分别故。

述曰。二性虽有。互相有也。即前颂中下二句也。

论曰。是则契中道至妙契中道。

述曰。由有有无二种法故。一切诸法非皆有空。则契中道。中谓非边。道者真智。此理妙故合真智。又言道游履之义。即是真如智所游履。此中所说有无义趣妙合真如大道理也。离于过失故言中道。旧云是名中道义者非也。

论曰。亦善符顺至非空非有。

述曰。前显此说诸法有无合于理智。今明此论亦善符经。

论曰。如是已显至今当说。

述曰。义后结前有无。先许而起颂也。前之二颂已依虚妄分别说三性之有无。自下当说虚妄分别所有自体。此有二颂。初颂出相。后颂释成。

论颂曰。至境无故识无。

述曰。上之二句明妄分别所变之境有依他用。下之二句显依他起执境识是无。旧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者。不然。所以者何。非是本识能缘变我及与识也。若许变者。即违彼旧论长行。长行自释云。似我者。谓意识与我见无明等相应故。似识者。谓六种识此犹不然。应言变为所了。所了者。谓六境。相粗故。若许缘我识者。又违瑜伽决择说阿赖耶识缘有根身相名分别种子及器世间。此则违教。若违理者。应所缘心不能缘虑。相分心故。如化心等。又缘我者。第八本识应许亦与见痴相应。入见道等无漏观时。此识应转。违无漏故。由此理故。旧颂说非。长行乃是。然真谛法师似朋一意识师意。所以颂中但言本识。长行乃别开之。余释颂文。长行自属。不劳烦。

论曰。变似义者至五根性现。

述曰。释颂中变似义有情二事也。若安慧等旧解乃云唯自证分无相见者。即第八识心皆能有执。此似根境。皆体是无。似情有故名为似也。护法等云。此相分根境亦是依他。所言似。此体非实有。虚妄显现似计所执体实有法。故立似名说于五根名有情者。梵云萨埵。此言有情。五根是别成根有情名有情也。似自他身五根现者。此中二说。如唯识论第三卷说。问以旧论变自根境。乃言本识。今则无也。答二执本无故。又安慧云。不同七六识出其名者。以此第八境粗识细。不明其见但明其相。其七六识见相自粗。但随见说说其见行。然颂中言识生变似义。应合有识。而释家略。三本梵文勘之皆同。

论曰。变似我者至恒相应故。

述曰。此释颂中第二识生变似我也。与心所俱多少义等如成唯识。

论曰。变似了者至了相粗故。

述曰。明第三识生变似所了。虽前二识亦变所了。以相细故。唯此得名。虽第六识亦变为我与我痴等。非恒俱故。独七得名。虽余六识亦变根器。非是本故。不相续故。行相粗故。唯八得名。

论曰。此境实非有至皆非实有。

述曰。此解前三识境皆非实有。此中有二比量。第八识所变似义似根。是有法。皆非实有。是法法通二量故。单后说因云。无行相故。以此二体非能缘法故无行相。旧云非形识故翻之错也。喻云。如龟毛等。然净真如虽无行。而谈实体非实不实。故无不定过。然安慧等即以此文定相分。相分必是计所执故。此中论云非实有故。护法等依第八变依他根境。执为实有。体非实有。非第八相分体是无也。第二量云。似我似了皆非实有。宗也。因云。非真现故。旧云。不如境故。喻云。如兔角等。然我必是一常。现见有生灭异。所了谓是常实。不久并见无常。如所缘情不称所见。如缘梦境故。今总以非真现因成非实有。无不定过随一不成。又此似因。应更成立。文少字。应致许言。以自许是非真现故。如空华等。若是真现。应是常法。此中所了二解同前。

论曰。境无故识无者至亦非实有。

述曰。前成境非有。此成心无。旧论文意先遣所执。后遣依他。皆不□□。此中亦是遣所执。如下论言。许灭于此得解脱故。但如暖顶遣境忍等遣心。非除依他。依能缘心执有能取。除此识也。量云。能缘实识体亦是无。因云。汝言境心二实法内随一摄故。如汝四境。前非故得为喻。但言心境随一所摄。恐有真如等为不定失。故此因遮。

论曰。复次颂曰至许灭解脱故。

述曰。此成前颂依他是有。颂中上十三字成妄分别体非实有。不同所执少分亦无。故下七字说许少有。以自所许灭妄分别得解脱故。旧论云此颂解名义者。非也。以下解相亦有九种无名义相故。

论曰。虚妄分别至乱识生故。

同类推荐
  • 定庵诗话

    定庵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trength of the Strong and Other Stories

    The Strength of the Strong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解篇

    书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鱼篮宝卷

    鱼篮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谋帅刘伯承

    谋帅刘伯承

    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长,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司令。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一生经历战事无数,长于谋略,深得对手的敬畏。另外,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特色是从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当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校长”。毛泽东曾感叹:“刘伯承是条龙”。朱德称赞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是“军事的奇才”。蒋介石则长叹手下无人堪比刘伯承。
  • 娱乐圈最全能女王

    娱乐圈最全能女王

    “爹地,有人说当年是你死皮赖脸才追上我妈咪,是吗?”小包子拉着总裁衣角,一脸好奇。“胡说,分明是你妈咪被我的深情感动了。”总裁俯身捏了捏小包子萌萌的小脸。“妈咪,爹地又开始傲娇了。”小包子跑到影后身边,转眼就把总裁爹地给出卖了。“老公,当初,不是你一次次撩的我吗?”影后怀里抱着另一枚小包子,无奈扶额。婚后,总裁不但越来越粘人,还越来越傲娇了,怎么破?
  • 拯救美女罗娅

    拯救美女罗娅

    小说集《拯救美女罗娅》以十五篇小说讲述了有关底层悲喜、官场炎凉、人间烟火、世俗风情的人间百态。作者运用直率纯粹的文字和渗入血脉的平民直觉,在平易敦厚的故事中不时抖落小狡黠和大聪慧,记叙了嬉笑怒骂的大城小事,表达了对生活况味与种种细节由衷的珍视和敬重。在题材丰富之外,全书视角多样,描绘生动,存意平实,灵动发散,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经江湖沧桑依然保持最初始的本真的世俗画卷。
  • 读者文摘精粹版3:天使走过人间

    读者文摘精粹版3:天使走过人间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他的全部,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爱是神奇的,它使得数学法则推动了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会觉得只有半个痛苦;受摧毁死亡,让死之变得空虚;爱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带来价值,让不快乐的人获得真正的快乐。
  •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三年前 方然:王爷,我老稀罕你了,你就让我追一下你呗。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我一点都不稀罕你,你别老缠着我。 三年后 方然:我已经不稀罕你了,你别在我跟前碍眼。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谁让你以前稀罕我来着,现在想甩我?没门!
  •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担任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办学实践问题。本书融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作者所任职大学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知与行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书对各类学校管理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道路

    道路

    这天天气很好,有阳光,时间临近中午,大街上刮起了风。这一天,已经过了一年中最最好的日子,进入到十一月份,生活开始变得沉闷而无趣。然而秋天的尾巴永远令人吃惊。刘冬穿了一双橡胶底的大棉鞋,从刘氏越瓷研究所走出来,他那双棉鞋的脚后跟裂了一道口子,踩在水泥地上,发出踢踢踏踏的声响。他刚走到大门口,还来不及关门,看到小飞从车上走下来,用力甩上车门。小飞是特意过来找刘冬聊天的,刘冬今天大清早给他打电话,说要转让研究所,他想过来问问他到底什么情况。明晃晃的大太阳底下,风是冷的,他们两个站在冷风里,刘冬拍了拍小飞的肩膀,十分亲密地搂住他的脖子,把他往外面拽。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 农门悍妇

    农门悍妇

    林月娘是个悍妇,无论是前世还是穿越后。所谓武力值爆表,加上比泼妇更凶猛的彪悍,简直是言情界的一朵奇葩。和离回家后,挣挣钱,致致富,顺手捡个忠犬来养养。可是自己认定的憨子,咋突然变的这么会宠媳妇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