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4800000006

第6章 异常心理调适(2)

心理医生诊断,小裴是典型的强迫症。针对小裴的情况,心理医生开出了药物治疗的单子,并安排了几项心理疏导课程。一段时间以后,小裴的症状明显减轻了。每天早上在厕所的时间,由以前的一个半小时减少到了半个小时,做作业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二、是谁在强迫你?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强迫行为,比如出门后担心门有没有锁好、窗户关好了没有、煤气会不会忘记关等等,尽管这种想法人人都有,但普通人的担心只是一闪而过,只要确定了门已经锁好、窗户和煤气已经关好了,这种念头就不会长久盘旋在脑海里,而强迫症患者就不一样,他们会将这一些念头牢牢记在心里,然后反复核对。

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相比,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意识以及冲动行为有十分清晰的认识,他们想要与其抗衡,但总是失败,也正是由于这样,患者才会经常感到无奈和无助。也就是说,患者心里是很清楚的,这些症状是不对的、没有必要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要去做。于是,在这种心理冲突之中,患者就会感到紧张、焦虑。我国强迫症患病率为0.3%,据了解,在精神科门诊中占0.1%至2%的比例,发病年龄普遍在16至3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发病率要高,主要以脑力劳动者居多。

心理学研究发现,强迫症主要是由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与行为为基本表现特征的神经症,以上表现可以是以其中的某一种为主,也可以是几种特征并存。

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等,这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特征。患者对自身言行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并且反复求证,明知没有必要还是难以摆脱这种行为,这是强迫怀疑。如果患者在看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语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一种想法,并由此不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些词语或想法等,这是强迫联想。假如患者对自身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念念不忘,且在大脑中反复上演,特别是对某些恐怖画面的反复回忆,都会增加患者的焦虑,这是强迫回忆。

而强迫情绪是患者所产生的没有必要的一些情绪反应,譬如担忧、反感、厌恶等。

强迫意向是患者明明知道没有必要,却还是无法控制地在心中所产生的、对违背自己意愿行为的一种强烈心理冲动。

当患者的观念和思维引起了一系列的不受自身控制的言行时,患者会期望借此减轻强迫观念和思维引发的焦虑情绪,譬如上述案例中的小裴反复检查自己的作业以及马桶是否干净,反复清洗双手,这些都是由强迫思维而引发的强迫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强迫症,除了以上症状表现,还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患者的强迫症状反复出现,已经对精神造成了极大困扰,有心改变,却无力成功;二是患者的强迫症状源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的强加;三是患者强迫症状至少维持了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

三、强迫症患者的心理自助

1.暴露疗法

关于强迫症的治疗方式,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暴露疗法”,也就是说,患者要敢于将自己置身于自己所排斥的情境之中,然后借助这种与排斥对抗的过程来消除焦虑的情绪。比如,以上案例中的小裴,总是担心马桶上有细菌,要反复检查才能放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缓解这种症状,就可以用“暴露疗法”,即不检查马桶而直接坐上,看看会不会真的有细菌感染,反复尝试几次,这种情况就会得以缓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想象或模拟的方式进行暴露式治疗。患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迫切要求治愈的动力,在方法正确、有坚持不懈的信心与决心的前提下,有望不使用药物治疗,并且效果良好,有根治的可能性。

首先,患者直接进入到一种令自己恐怖、感到焦虑的现实或模拟的场景之中,与恐怖和焦虑的对象进行正面接触;紧接着,要做到“不逃避”,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恐惧感与焦虑感就会自行消退。其次,可以运用想象,在大脑中不断上演某种令自己感到极度恐惧的场面,此时还可以配合外界黑暗、恐怖声音的刺激等,以加强这种恐惧感的体验。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有多么焦虑和恐惧,都不能做出堵耳朵、闭眼睛、大声喊叫、反复洗涤等强迫行为。当最恐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形势转好后,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学会控制强迫行为并逐一克服,渐渐消除由中断强迫行为所引起的心理不适症状。

在这个“暴露”的过程中,患者首先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的强迫意念和行为,并选择其中一种,仔细回顾这种强迫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尽量把自己放在这种情境之中;再想象一下自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反应,要如何忍耐和阻止类似的强迫行为再次出现。通过这个过程,患者可以从中找到引起自身焦虑的是强迫行为还是强迫观念。

在与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进行对抗时,试着和自己对话,暗示自己说:“这不是我自己,是强迫症在作祟。”当患者认识到那些强迫观念只是大脑发出的一个错误信号时,就会感觉轻松很多;同时也能找到自己一直以来摆脱不了强迫行为的根源所在。如果在“暴露”的过程中,患者感觉有困难,还可以借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即便是短短几分钟,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也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行为代替强迫行为,最好是个人爱好,如跑步、听音乐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还可以为自己制定一系列规则,专家建议采用“十五分钟法则”。也就是说,在强迫观念出现时,患者要等到十五分钟之后再做反应。这里的十五分钟是最后努力的结果,刚开始时可以先从五分钟做起,等待五分钟后再做强迫性行为的替代行为。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延长时间,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再到十五分钟,最后还可以变成二十分钟。患者在这段时间之内可以做自己选择的强迫性行为的替代行为,只要坚决不做强迫性行为,时间会让强迫性观念和行为渐渐变弱,直到消失。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可以在该过程中记录每一次训练的成绩,对照前面看是否有进步,起到增强自信和自我督促的作用。

2.接纳、不回避疗法

强迫症患者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的前提下,想克服强迫症,必须要解除对强迫症状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感,达到摆脱,进而成功抵制强迫观念的影响的目的。接纳疗法的核心观念是“顺其自然”,接纳、不回避,帮助患者打破强迫症的恶性循环。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是源于患者与强迫症状做对抗,不允许它们出现,而这个对抗的过程其实是患者在反复暗示自己产生强迫症状,表面上是在强迫自己“不强迫”,但其实是在强迫自己“强迫”。

“顺其自然”的接纳疗法和暴露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暴露疗法要求患者在强迫症状出现时采取延迟纠正的方式,用特定活动替代强迫行为,进而达到阻断强迫行为实施的目的;“顺其自然”的接纳疗法则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强迫症状,不要与其进行对抗,极度焦虑时也不要过分与强迫症状相对抗,患者可以去做,一旦焦虑得以缓解,要马上从事别的活动,以此转移注意力。反复多次,强迫症状就会得以缓解。

要做到“顺其自然”,需要遵守以下三项原则:

一是“不理”。强迫症患者要明智地采用不加理会的态度对待强迫症状,直到最后这些症状不再引发患者的焦虑感。反复尝试之后,它们就会自动消失了。

二是“不怕”。强迫症患者要暗示自己:“这没什么可怕的,即便对我产生了一点不好的影响,那也是暂时性的。”如果能够做到不害怕,不与之进行对抗,患者的心理素质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三是“不反抗”。做到了“不理”、“不怕”,也就能够做到“不反抗”了。患者“顺其自然”地对待强迫症状,但这种“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依照正确的指引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被强迫症状影响。比如,当你还在上班的时候,强迫症状来袭了,此时,“顺其自然”就是坚持上班,不要受它们的影响。

总之,强迫症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学家建议,患者平时还要注意做好心理调节,不给强迫症任何生存的机会。

(1)不追求完美,顺其自然。不要总是追求完美,也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做得好不好,更不要受到别人看法的影响,有些事做了就做了,只要尽力了就好,没有必要在事后还要审视其是否完美。其实,强迫症患者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爱钻牛角尖,喜欢瞎琢磨,因此,克服完美主义的同时,还要做到凡事顺其自然,不要被一点点小问题牵绊住前进的步伐。看待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好心建议,学会适应。

(2)学会享受过程。任何一件事并不是只有结果才重要,要尝试用一种欣赏的态度去体验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

(3)了解自己。患者需要对自身状况有所了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处理强迫症状的方式,加强自信心训练。

(4)寻求家人的支持。一方面,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很重要,患者要意识到这一点,不要排斥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家人也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患者多参加有建设性的活动,以便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尽早摆脱强迫症的枷锁。

(5)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强迫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仅仅凭借自己的心理调节往往还不够,必要的时候要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或者是请精神科医生实施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双管齐下,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节 破除焦虑症的魔咒

一、案例

案例一:

詹女士今年32岁。在她24岁时,曾因为商场电梯出现故障,从电梯上滚落下来。当时她和其他几个年轻人虽然都没有生命危险,但身体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擦伤。詹女士膝盖受伤,手背也被刮伤了,因为事发突然,詹女士一直感到很后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也就被渐渐遗忘了。

今年年初,詹女士一个人去商场购物,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阵恐惧,然后就是紧张、手脚发麻、浑身颤抖不止,同时还伴随有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詹女士感到一阵慌乱,似乎自己马上就会窒息而死一样,便迅速离开了商场。大概十几分钟之后,这种症状就自行消失了。

但是此后,这类症状会不定期发作一次,有时候是每星期两次,有时候是每两三个月一次,而发作的地点也不固定,没有规律可循。詹女士很害怕,担心万一哪天独自一人时死了,恐怕都没人知道。后来詹女士不管是去哪里,都需要有人同行。詹女士也多次到医院检查,服用过安眠药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可始终没有明显的效果。为此,詹女士甚至感慨,她这样活着真的不如死了好。

案例二:

小常是某部队机关的干部,今年33岁,性格一向开朗乐观,平时大大咧咧。但是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开始变得烦躁,脾气也暴躁起来。以往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的他,最近开始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回家了,向妻子发脾气,有事没事就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了她。小常妻子觉得丈夫的变化太大了,以前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动手打女人的男人了,而现在自己反倒成了这种人。

小常自己也感到无奈,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就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去看了心理医生。在与心理医生对话的过程中,小常把这一年多以来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都叙述了一遍。

原来,小常家里一共四个兄弟姐妹,他不但排行最末,年龄也与哥哥姐姐们差了十几岁。而父母其实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人,家中经济条件一般,多数时候都是比较拮据的。因为小常最小,自然受到哥哥姐姐和父母的关爱要多一些。

他不到30岁就和一个比自己小6岁的女孩结婚了,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而这个女孩的家庭条件要比小常优越得多,不仅人长得漂亮,气质也非常好,婚前一直都不乏追求者。小常觉得自己很幸福,婚姻生活甜美无比,妻子对他十分依赖,并且有很高的期望。小常偶尔会感到压力和些许的自卑,但这些都是一闪而过的,随后就都化作工作上的动力了。

一年多之前,小常所在的部队开始整编,上级透露消息,要有一批干部被下放到海岛上去。小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放在心上,他以为自己一向和部队的领导熟络,逢年过节都会串门看望他们,另外还有几个老乡在当首长,所以他觉得自己不会成为这批下放干部中的一员。

但事情总是出乎预料,小常没想到,自己竟在几天之后接到了调令,并且一个星期之后就要到新单位报道。这对小常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当时还在怀孕的妻子更是着急万分,她哭着说:“当初我嫁给你还不如嫁给一个志愿兵呢。”万般无奈之下,小常还是背起了行李,前往新单位报到了,家里留下一个还在怀孕的娇妻。

到了新单位之后,小常开始变得神经兮兮的,愁眉不展,总是怀疑有人在背地里算计他,也好几次暗中打听,但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渐渐地,小常经常会感到神经紧张,烦躁不安,害怕随时都会有自己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危机似乎就在身边,像颗定时炸弹一样,他时时都要提防着,这导致他的面部表情也开始变得紧张,难以放松。

同类推荐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与《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共同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旨在梳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自创立以来的全部临床技术,总结已经获得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证的各种创新子技术。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热门推荐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特殊的活死人

    特殊的活死人

    半夜,加油站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一辆纸车来加油。看过这段监控视频的人,接二连三离奇死亡。而我,正是最后一个死亡目标。为了活命,我找了懂行的瞎子婆婆给我驱邪,却不料她因此而死。我身中邪术,成了一名特殊的活死人。然而这一切并未结束,只是一场诡谲阴谋的开始。
  • 悲鸣咏叹调

    悲鸣咏叹调

    在这个宛如童话的世界,会发生一些暗黑的恐怖的东西。面对已知的黑暗,‘他’的选择是面对?是勇于面临。可怕的不是没有才华,而是没有信任。‘他’从不信任别人,他利用身边人,利用自己。‘他’全能,但并不是什么都会,他认为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等他的伙伴教会他的时候,感情这种东西却真的彻彻底底的将他毁灭。‘他’是神,殊不知神也有做不到的事。‘他’看似拥有一切,到头来,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他’身边的那个人紧紧抱着‘他’,说——我爱你。
  • 重生神武战帝

    重生神武战帝

    随身带着一条龙,与我生在同一时代,真的是你们的不幸。少年秦天,得千年前神武战帝之魂,持龙血战剑,斩天骄、诛豪强,红颜相随,驰骋天涯。我打碎世界规则,只是为了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 时光尽头遇见你

    时光尽头遇见你

    林亦晚身为一名随叫随到的出租车司机,秉承着职业操守把醉酒耍流氓的顾逸铭送回了家,但是却在顾逸铭遗漏的钱包内,发现了那个肇事逃逸的女人,林亦晚决心接近顾逸铭成为一个专职司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多年前,灵界与魔界的一场大战,使得灵界最为重要的鸿蒙本源不见踪迹。多年后,她携被封的鸿蒙本源归来,却悲催的穿越成灵界的农家凡女。二十八岁的妇产科医生穿越成异界农家凡女。没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连唯一护着她的爷爷也因病上了天堂。她不但成了孤女,还光荣的当上了传说中的童养媳。◆◆◆◆◆贼老天,不给她牛叉的身份,不给她牛叉的过去……额,她修仙练级,打怪闯关,戳破这苍穹,自创一个牛叉烘烘的未来。冰凤出,天下谁人敢挡。狂风起,风云涌,煞气漫天……幸好,一路有他相随。他狂,他傲,他腹黑,他狡诈,他无情,他冷咧……但是在她面前,他却永远只有一腔柔情,“有一天,我一定会踩着五彩祥云来迎你过门。”信念动摇时,他说:“一切有我,你只管勇往直前,去追寻你心中的梦。”误会来临时,他又说:“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这天下,没人能分开我们,就算是误会,也不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管她的心里是否有他,此生,他只认准她一人。只要是她想得到的,他都会想尽办法拿来给她……如此深情不移,怎能不铭感于五内?◆◆◆◆◆本文修仙升级类爽文,有随身空间,还有可爱萌宠来报到,爱情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玄幻修仙的妹纸们,快快来勾搭吧,点击【加入书架】支持猫儿,谢谢!
  •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亘古剑帝

    亘古剑帝

    修我青剑,诛上九天,洒我热血,一往无前。一剑在手,八方云动,试问天下,谁是英雄?千重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古烁今,无人敌!待到逆乱阴阳时,以我荩血染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