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800000006

第6章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成功(2)

同倭仁一样,曾国藩每天将自己的意念和行事,用楷书写在日记上,以便随时检点和克制。曾国藩将所写的日记,定期送与倭仁审阅,并请他在上面作眉批,提出不客气的批评。道光十三年(1843)七月,他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这种楷书日记还没有写满一年,旅途匆忙,日记遂改用行书。此后的日记他也没有再请倭仁藏阅,但在日记中时时自讼自责的精神,却一直维持终生不变。他天天要求自己以理学的道德自省,以经邦治国的要求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也就是这个缘故,使他在封建的伦理道德方面和他所献身的事业中,一天天地进步。

曾国藩日记,绝大部分都像一篇例行公事的“流水账”,看起来备感乏味。然而“糟粕”中所藏“精华”也很多:论修身治学,曾国藩持身之严,待人之温厚忠恕,读书之恒心毅力,日记中随处可见,论史料,曾国藩本人的行踪交游,其所首创的水陆营制、幕僚将吏的人事,以及于当时的物价、租税、官场习俗等,都时时有值得珍视的记载,为别处所罕见。从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曾国藩的励志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对其《挺经》中的励志方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曾国藩认为:“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他告诫他的弟弟们择友需慎之又慎,因为一生的成败,都要看所结交的朋友贤与不贤,所以不能不慎、不可不慎。曾国藩认为何人可以为师呢?他所推崇的人是范仲淹、韩愈、司马迁、二程(程颢、程颐)、朱熹。曾国藩的大志由此可见。

曾国藩把自己考评过的那些认为学问、人品较好的人才推荐给各位弟弟。他对诸弟说:“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矣。”意思是说此等人千万不可为友,这些人虽贵为官宦,却都是些不学无术之人。

曾国藩认为,好学之友,愈多愈好,但无论与人为师为友,都要长存敬畏之心,因为如果敬畏之心不存,就容易产生轻慢别人的行为,而不能从别人身上得到或学到有益的东西。

立身处世创大事业,谁也无法预料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成功的人固然有,可是失败的人却也不少。而成功者往往是能够磨炼心性、提高道德修养的人,是有磐石一般坚定意志的人。从曾国藩拜师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他拜师的目的不是沾一点儿名气,而是真心实意地求道,因为他是把“拜得名师”作为实现自己志向的一个途径来看待的。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治理和自励的做法后,他立即付诸实践并终生坚持。见微而知著,伟人的小事中往往更能体现其异于常人的一面。

3.容人以恕,宽和为上

“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以处地。”

——引自《曾国藩家书》“书赠仲弟六则·恕”

俗话说的好,“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充分说明一个人的胸怀与他的事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身在高位者,如果斤斤计较一些小事,为小事所困扰,断然不会有大的作为。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不有着博大的胸怀和长远的目光,他们这种豪迈的气概也为自己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曾国藩认识到读书人一般有两大通病,一是尚文而不尚实;一是责人而不责己。“责人之弊,则无论何等人,概以高深难几之道相苛,韩公所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者,往往而是”。可以说在用人上,曾国藩高诸葛亮一筹。诸葛亮是事无巨细全由自己掌握,虽鞠躬尽瘁,却难顾周全,也就是在用人上过于苛刻了。曾国藩常告诫他的兄弟和幕僚,“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人才难得,恐因小瑕而遽去有用之才也”。

求全责备往往还是对人怀有偏见。求全其实是求缺,这也是“恕”所忌的。

北宋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召试抚州人晏殊和大名府人姜盖。姜盖试诗六首,曼殊试诗赋各一首。宋真宗欣赏晏殊所作又好又快;宰相寇准却因为晏殊是南方人,并认为南方人一向很鬼,所以他力主取北方人姜盖,以压晏殊。宋真宗认为国家选拔人才应当不计较地域,唐代张九龄出身偏远也做了宰相。事实证明,宋真宗是对的。晏殊后来官至宰相,培养和举荐了如范仲淹、韩琦、富弼等贤能人才。寇准关于南人北人的见解就是他的偏见。

古人认为:应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是宽以待人的道德要求。“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这种提倡与人为善的行为,反映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曾国藩在教导四弟要以“恕”立身时说:“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不欲人以虚伪待我,我便应不以虚伪待人;不欲人以权术待我,我便应不以权术待人。如此等等,都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曾国藩强特别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认为如果“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凡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最终也不能立己达己,历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点。因此,曾国藩向来主张“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曾国藩奉行的“待人以诚以恕”的品德,集中体现在他正确地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上。

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氏恃才傲物,自称“今亮”,语言尖锐,锋芒毕露。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他屡试不中,科场失意,蛰居乡间,半耕半读。咸丰二年,左宗棠已41岁,才由一个乡村塾师入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当了个“刑名师爷”。后张亮基迁为湖广总督,左宗棠于咸丰四年三月又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达六年之久。曾、左虽非同僚,却同在湖南,常有龃龉。传说,曾国藩见左宗棠为如夫人洗脚,笑着说:“替如夫人洗足。”左氏以牙还牙,立即讽刺说:“赐同进士出身。”有次,曾幽默地对左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把“左季高”三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左也绝不示弱,说:“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语涉鄙夷,也把“曾国藩”三字喻尽。这些传之甚广的言谈,或为后代文人编造之辞,不足为信,但简单的对话,确实反映了左宗棠个性的桀骜。

左宗棠颇有识略,又好直言不讳。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初次出兵,败于靖港,投水自尽未遂,回到省城,垂头丧气。左宗棠“缒城出,省公(指曾国藩)舟中,则气息仅属。责公事尚可为,速死非义。公瞑目不语”。意即责备曾国藩,事情还未到不能办的时候,自寻短见是不当的行为,何必出此下策。一番话说得曾国藩无言以对。可见左宗棠并非没有情分,而是为主帅打气,敬爱甚切。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在江西瑞州营中闻父丧,立即返乡。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湖南官绅对此也哗然应和。这使曾国藩颇失众望。第二年,曾国藩奉命率师援浙,路过长沙时,特登门拜访,并集“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为联,求左宗棠篆书,表示谦让之意,使两人一度紧张的关系趋向缓和。曾国藩的大度待人还表现在他对左宗棠的保举上。尽管左宗棠在很多事情上与曾意见不合,但他认为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向清廷举荐左宗棠,甚至说左“深明将略,度越时贤”,终使左能够一展抱负,成为近代著名人物之一。

曾国藩待人以诚恳的例子还有很多: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按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躁人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不久曾国藩中试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

曾国藩求才心切,难免也有被骗的时候。

有一次,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气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靠的各种人都倾心接待,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这个人言词伶俐,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时,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骗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

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他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间是“何人?”此人说涂宗瀛及郭远堂。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曾国藩双手捋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发、捻交炽,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之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在令人“喷饭”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做人和交友若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与他人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的举止,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为人处世显得极为大度。当发现有人指出他犯有这方面的错误时,他便立即改过不吝。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不仅使曾国藩自身增加了人格的魅力,取得人们对他的支持和真诚相助,更重要的是使他少树了许多仇敌。

同类推荐
  •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而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成功有约

    成功有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符箓少女种田记

    符箓少女种田记

    一朝穿成大户人家不受宠的大小姐,养在乡下别院,种种灵田修修仙,且看美术系小妞变身超级符箓少女,炮灰嫡女大翻身。林幼娘的优势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好活命。画笔在手,符箓我有。前面帅哥你慢走,本姑娘见你骨骼清奇,姑奶奶要收了。神马?你是我哥?那啥……亲哥哥,见到亲妹子先赏个红包玩玩吧,太少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吧。
  • 妖灵笔录

    妖灵笔录

    那是剧毒,掩埋于骨髓深处,我不知如何才能解脱,只有一步步走向地狱。
  • 明太祖宝训

    明太祖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dre Cornelis

    Andre Cornel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庚申夷氛纪略

    庚申夷氛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女重生:凰唳九霄

    帝女重生:凰唳九霄

    一介帝女,在女尊王朝竟无法立足?生于小院,无人问津,女帝不宠,官家千金都能从她那里抢到风头。凤凰涅槃,尝尽七苦,重头再来。未雨绸缪,步步精算,脱离别人的掌控。成皇之路,必须有人为此流血牺牲,上一世,她为别人牺牲,这一次,不可能!
  • 六度人脉

    六度人脉

    20世纪60年代,“六度人脉”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并加以验证。最初“六度人脉”是政治圈与财经圈里高端人士必用的成功法则。后来,它以强大的趋势流行到到美、加、英、法、德、意、葡、日、韩、丹麦、荷兰、巴西等160多个国家,并开始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医学启源

    医学启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