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200000002

第2章 人工智能(1)

1979年6月,我从康奈尔大学顺利毕业,并拿到了电机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当时的我对人生还没有任何像样的打算。我在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英特尔工业园找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那时,微型计算机产业如日方升,而英特尔公司正处于该领域的核心位置。单板机是英特尔当时的主要产品(得益于英特尔发明的微处理器,把整个计算机置于单个电路板上的想法在当时刚刚成为可能),而我的工作,就是分析并解决由其他工程师发现的单板机上的问题。其间,我发表了一篇业务通讯。由于常常在外奔波,我有机会结识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尽管很思念在辛辛那提工作的大学女友,但那时的我还年轻,日子过得很快活。

几个月后遇到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那是当年9月新出版的一期《科学美国人》,一整本都是对大脑研究的介绍。这期引人入胜的杂志,重新点燃了我在少年时代就萌发的对大脑的兴趣。我从中了解到了大脑的组织、发展和化学特征,还有视觉、运动和其他人类专长的神经机制,以及精神失常的生物学基础。这是有史以来最棒的几期《科学美国人》之一。一些与我交流过的神经科学家告诉我,这期杂志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影响巨大——对我也是一样。

该期杂志的最后一篇文章——《关于大脑的思考》,由DNA结构的发现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撰写。他那时已经转投大脑研究领域。克里克认为,尽管科学家们对于大脑的细节知识已有大量积累,但大脑的工作原理仍然是一个极大的谜题。科学家通常会避免去写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但克里克就像那个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孩一样,对此毫无顾忌。克里克宣称,神经科学只是一堆没有任何理论的庞大数据。他的原话是:“明显缺乏一个大的理论框架。”在我听来,这就像是一位英国绅士以委婉的措辞表示:“我们对此事完全摸不着头脑。”在当时,这是句大实话,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然不假。

克里克的话就像是一声集结号,将我研究大脑和建造智能机器的人生梦想就此唤醒。虽然当时我已远离了学校,但还是毅然决定转行。我开始计划研究大脑,不光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还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发展新技术来构建智能机器。但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仍需要一些时间。

1980年的春天,我被调至英特尔驻波士顿的分部,与我后来的妻子团聚了。她那时刚开始攻读研究生。我一边负责给客户和员工讲解如何设计微处理器系统,一边已将目光投向了另外的目标:寻找发展大脑理论的办法。工程师的直觉告诉我,一旦破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便可以依葫芦画瓢地造出它们。而用来建造人工大脑的天然材料就是硅。考虑到我所供职的英特尔公司发明了硅内存芯片和微处理器,我想也许能说服公司,允许我将部分时间用于有关智能的研究和设计仿生大脑的记忆芯片上。于是我给英特尔当时的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去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亲爱的摩尔博士:

我提议我们公司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大脑工作原理的小组。该工作可先从一个人(即我本人)开始,以后逐步发展壮大。我有信心我们能干成这事。相信在未来,它将给咱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杰夫·霍金斯

摩尔看了信后,把我介绍给了英特尔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特德·霍夫(Ted Hoff)。我飞到加州同他会面,并重申了我的建议——研究大脑。霍夫在两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是设计发明了第一台微处理器,二是对早期的神经网络理论作出了出色研究。当时我仅知道前一桩,而对后一桩并不知晓。霍夫曾在人造神经元及其应用潜力方面进行过研究,但我对这一情况毫无准备。听完我的建议后,他表示并不相信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弄清大脑的工作原理,因此没有道理让英特尔支持我。我不得不说,他是对的,因为25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刚刚开始在理解大脑的道路上有所迈进。在商界,时机决定着一切。不过当时我仍然感到很失落。

我原打算寻求一条捷径来实现目标,在英特尔公司研究大脑本该是最便捷的。既然此路不通,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决定去申请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生。该学院一向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著称,这对我将来的研究之路大有助益。初看之下,我似乎完全具备申请条件: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接受过广泛训练——符合;渴望建造智能机器——完全符合;想先从研究大脑开始,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呃,等一下,好像有哪里不对了。这最后一项——弄清大脑如何工作,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科学家眼里,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我仿佛一头撞在了南墙上。当时的MIT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航母。在我申请的同时,大批有才华的头脑正向这里汇聚,着迷于用计算机编程来产生智能行为。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视觉、语言、机器人学和数学都只是编程的问题。既然计算机能够做到大脑所做的一切,甚至更胜一筹,那么我们何必再用大脑这纷繁芜杂的生物性机理来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呢?他们认为研究大脑会限制思想,而更好的办法是研究数字计算机所能表现的计算能力的极限。他们的“圣杯”便是编写能够与人脑媲美并最终超越人脑的计算机程序。他们采取了一种以结果来验证手段的研究方法,而对真实的大脑如何工作毫不关心,有些人甚至为自己绕开了神经生物学而沾沾自喜。

正是这一解决问题的错误方式深深震撼了我。直觉上,我认为人工智能的方法不仅无法创造出能模仿人类行为的程序,它甚至也不能告诉我们智能是什么。计算机和人脑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一个只是被编出来的程序,另一个则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一个必须做到绝对完美才能运行,另一个则天生能够灵活应对,对失误有容忍度;一个具有中央处理器,另一个则不存在中央控制。类似的差别不胜枚举。我之所以认为计算机无法实现智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从晶体管层面上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这些知识令我产生了一种直觉,即大脑与计算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我无法证明这一直觉,但它之于我,就像人们凭直觉所能确定的任何事一样。最终我得出了结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或许会催生出有用的产品,但它绝不会建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

与人工智能相反,我想要做的是了解真正的智能和知觉,研究大脑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基础,响应弗朗西斯·克里克所提出的挑战,构建一个能解释大脑工作原理的大框架。我把目光投向了大脑的新皮层——哺乳动物的大脑在进化中最新发展出的部分,也是智能的产生之处。只有在认识了新皮层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始建造智能机器。

遗憾的是,我在MIT的教授和同学中从未遇到知音。他们认为,理解智能和建造智能机器,根本不需要去研究真正的大脑——他们确实是这么说的。1981年,MIT拒绝了我的申请。

今天,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仍然是一片生机,只待计算机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便可以兑现其许下的种种承诺。按照这一思路,一旦计算机拥有足够的内存和强大的处理器,人工智能的程序员们便能够制造出智能机器。我不同意这一观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它无法充分解释智能是什么,也无法回答理解事物的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简要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历史及其建立时的信条,我们就能够看出它是如何偏离正确轨道的。

人工智能的方法是伴随数字计算机的出现而诞生的。早期人工智能运动中的关键人物,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是“通用计算机”这一想法的提出者之一。他的卓越贡献在于正式提出了“通用计算”的概念:尽管建构的细节存在差异,但从原理上来说,所有的计算机都是相同的。他设想了一个虚拟机器来证明这一点。这个机器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处理盒、一条纸带以及一种能从纸带上读取和写入标记、并能来回移动的装置。纸带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就像大家熟知的计算机代码1和0一样(当时内存和硬盘还未发明,图灵想象用纸带来存储信息)。处理盒,即今天所谓的中央处理器(CPU),遵循一套固定的规则从纸条上读取和编辑信息。图灵从数学层面上证明,如果为CPU选择了一套正确的规则,并给予它无限长的纸带,这台机器便能够运行宇宙中任何可定义的操作。它可能相当于现在被称为“通用图灵机”的众多机器之一。无论是计算平方根、计算弹道轨迹、玩游戏、编辑照片,还是银行对账,其底层皆是1和0代码,任何一台图灵机都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信息处理就是信息处理。所有的数字计算机在符号逻辑上是等价的。

图灵结论的正确性无可辩驳,在应用上亦富有成效。计算机革命及其所有成果都以此为基石。随后,图灵转向了如何建造智能机器这一问题。他一方面感到计算机可以拥有智能,另一方面却不愿被卷入对其可能性的争论之中。由于认为自己无法给智能一个正式的定义,他甚至没有作出尝试。取而代之的是,他提出了一个证明智能存在的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骗过人类询问者,诱使他相信它也是人类,那么从定义上来说,这台计算机就拥有智能。以此测试作为检测工具,以图灵机作为媒介,图灵就这样帮助开创了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领域的信条是:大脑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计算机。因此,只要能让人工智能系统产生与人类相似的行为即可,如何设计它并不重要。

人工智能的拥护者们看到了计算机和人类思维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说:“你看,人类智能行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对抽象符号的操纵——这一点计算机也可以。当我们在说和听的时候,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正是在使用恰当的语法规则操纵着被称为词的心理符号。下棋时呢?是在使用抽象的心理符号来表征各个棋子的属性和位置。看东西时又是怎样呢?我们用抽象心理符号来表征对象的位置、名称和其他属性。当然,人们用以完成这一切的是大脑,而不是我们所建造的各种计算机,但图灵已经表明,如何实现或操纵这些符号并不重要。你可以使用齿轮、电子开关系统或大脑中的任何神经元网络做到这一点,只要你的媒介可以实现与通用图灵机相同的功能。”

这一假设得到了一篇极富影响力的科学论文的支持。该论文于1943年由神经生理学家沃伦·麦卡洛奇(Warren McCulloch)和数学家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共同发表。在论文中,他们描述了神经元如何能够执行数字功能——神经细胞如何以可理解的方式复制计算机的核心形式逻辑。该想法认为,神经元能够像电脑工程师们所谓的逻辑门一样工作。逻辑门能够实现简单的逻辑运算例如and、not和or,计算机芯片即是由数百万逻辑门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精确、复杂的电路,CPU就是逻辑门的集合。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 大危局

    大危局

    这是一次艰难的写作。最早萌发写本书的念头大概是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一场席卷优选的金融危机,让许多貌似强大的美国跨国企业巨头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该书共分为“产业观察”、“产业评论”、“产业分析”和“产业纪实”等四个篇章,全面细致地剖析了我国酒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解读了中国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人们解惑释疑,指点迷津,更有企业经营运作的实战分析,为中国酒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新篇古文穿越篇《第一妖女》:关于离落。这两个字蕴藏着一种悲剧。“离”是离别,离情,离伤,离世;“落”是零落,陨落,坠落,堕落。
  • 绯闻总裁婚了没

    绯闻总裁婚了没

    他以总裁继承人的身份勇闯演艺圈,一昔之间便成为光环耀眼的首席男神,她是小小花痴暴力女一枚,醉后一错,绯闻漫天飞扬。最落魄的时候,她重遇曾经背叛她的渣男,他将她护在身后,“谢谢你的有眼无珠,才让我遇到她……”勇挫渣男锐气,她感动不已,他却傲娇如初。神秘人甩下巨款,“离开安秀基,这些钱全是你的!”她答的干脆,第二天便逼着安男神和自己订婚。钱不要白不要,离开他,怎么可能!
  • 万族末世界

    万族末世界

    众多的世界,却没有一处安宁之地,我誓要打破所有的秩序,建立万族世界。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无恒斗灵

    无恒斗灵

    平凡的少年,怎么创造奇迹?一个外地外来者,谁又了解他的内心。平淡的生活,又因为一女孩而改变。两块冰封之石,又暗藏多大的秘密?
  • 谈谈情,算算账

    谈谈情,算算账

    童可可和花先生的关系,用六个字概括,就是“假夫妻,明算账”!花先生盯着童可可双手呈上的账单,挑了挑眉:“牵手十分钟,100元;搂肩两次,5折,50元;肉麻情话套餐,108元……”童可可点头,手心摊过去:“花先生,月结,不支持信用卡,请过现。”下秒,花先生同样丢来一份收费标准。童可可看完一脸懵。“花先生,你逗我!我们什么时候......”不等她说完,花先生逼过来:“想赖账?”
  • 师父,秀色可餐

    师父,秀色可餐

    穿越异世当了十六年米虫,云挽卿终于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女扮男装上鼎鼎大名的雪名书院读书,考状元。书院桃花阵阵,美男成群,看的人目不暇接,娘说美色是毒,她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雪名山长:云同学?云挽卿:山…山山山长你你你你怎么会这里?!雪名山长:在温泉池自然是泡温泉了,只是没想到云同学与我一样喜欢半夜来泡温泉。云挽卿…^^^^^^^^^^^^^^^^^^孟先生:云同学下课来找我,让先生教授教授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礼仪’。想起上次在山中沐浴差点被发现的事儿,云挽卿心里一阵发毛:先生,学生,学生身子不适,可否…孟先生:正好,先生略懂医术,可以为你看看。云挽卿…^^^^^^^^^^^^^^^^^^兰先生:云同学你身子如此瘦弱,今晚跟先生一同去冬泳罢。云挽卿:先生,学生身子弱恐难承受…兰先生:就是身子弱才要锻炼,今晚酉时山下碧落河畔不见不散。云挽卿:先生我…^^^^^^^^^^^^^^^^^^花先生:云同学,你的耳朵?云挽卿?花先生:耳洞。云挽卿:啊!那个,那个我…我不小心磕到针上了!花先生:云同学真有本事。云挽卿…多谢先生夸奖。***********************雪名凰:雪名书院山长,鹤发童颜。孟风遥:雪名书院先生,清美温雅。兰息染:雪名书院先生,邪佞腹黑。花馥郁:雪名书院先生,绝色妖娆。赵泠沧:雪名书院学生,冷若冰雪。(文中角色令加)【注:此文NP,文风偏白,宠文,小暧昧,慎入哦~】
  • 遁形三角

    遁形三角

    钟新明今天要乘机赴京。他怕睡过了头,误了航班,昨天特意嘱托秘书今早打电话叫醒他。秘书讨好地说,那又何必呢,订下午的航班多好,从容一些。秘书是新来的,不清楚钟新明的规矩,他喜欢乘早班飞机,为什么喜欢,钟新明总解释说是图个精神饱满,开飞机的,坐飞机的,都是精神饱满好。其实,他有不为人知的隐情。他妻子三年前因飞机失事去世,航空公司解释说是机械事故,可是小道消息说是飞行员疲劳过度,造成操作失误。
  • 金箓斋启坛仪

    金箓斋启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凌晨深夜,倾盆的大雨毫不怜惜的从天上飘落,在昏黄色的路灯之下更加的显得冷清和凄索。钱雨菲坐在出租车里,直直的望着前方的道路,美丽闪亮的大眼睛闪烁出期待的光芒。再过一会她就可以看见她的未婚夫了,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惊喜呢?她脑子里面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沐雨辰看见她的一霎那惊醒的表情,然后一把将她抱起来转圈圈,念及此,钱雨菲的嘴角不由得挂起了浅浅的微笑,也不枉费她不分昼夜的在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