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800000022

第22章 足智多谋 传奇帝师 陈平(4)

再说两人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也不去军营中见樊哙,而是让人在樊哙军营的附近筑起了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接着派人拿着信符去把樊哙召来。樊哙得知只有陈平这个文官一个人前来,认为也就只是传达平常的命令而已,也就没有多加戒备,一个随从也没带,自己一个人立即骑马赶来接诏。谁知,刚到了高台处,大将周勃就从台后转了出来,当即就把樊哙拿下,钉入了囚车,将樊哙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周勃又迅速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执行将令,让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当陈平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听说高祖刘邦病故的消息。陈平想:现在朝中必然是由吕后主持政事,现在自己抓了樊哙,这下可糟了。但转念一想,幸亏没有当场杀掉樊哙,回去后也好和吕后交待。可即使是这样,陈平也担心夜长梦多,怕这个时候有人会趁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当务之急一定要赶紧回到长安,把自己抓樊哙的事情向吕后解释清楚。于是他立刻打马赶往长安。恰巧路上遇到了吕后派来的使者,让他驻守在荥阳。

陈平一看形势有变,马上又心生一计,跌跌撞撞地闯入宫中,跪倒在高祖刘邦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去前线就地处决樊哙,可樊哙是朝廷重臣,卑臣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处置重臣啊,现在我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您睁眼看一看啊!”

这话看似是说给死去的高祖刘邦听的,可实际上是说给在一边站着的吕后姐妹听的,侧面上也是在给自己表功。一旁站立的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被处死,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二人看到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就都过来劝慰陈平。陈平趁机提出要求,表示自己想留在长安,这样能够更好的照顾吕后母子的安危。吕后看陈平是一片诚心,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又拜陈平为郎中令,让他辅佐新皇帝刘盈。于是,陈平再度出任帝师,不久又得到了刘盈的信任。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可以看出陈平的沉着和足智多谋,在朝中政权新老交替的时候,既保全了自己,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灾害,又在高祖刘邦死后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小心处事以退为进

陈平担任郎中令后,一心辅佐年幼的惠帝,充当起帝师的角色,对当时朝中刘氏家族与吕氏外戚之间的斗争似乎视而不见,不参加任何意见,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陈平的这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忠臣形象,既得到了新皇惠帝的信任,也博得了吕后的欢心。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惠帝刘盈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陈平当了左丞相之后,手里又有了实权,吕后又开始对这个足智多谋,善出奇计的陈平放心不下了。陈平为了打消吕后的戒心,又想出了对策。果然不久,吕后的妹妹吕媭几次三番地向吕后反映陈平身为丞相,但是一点都不安心治理政事,每天只顾着饮酒作乐,流连于青楼场所,实在是不称职。但吕后听了些话,非但不生气,反而心中暗暗欢喜,并且也没有责备陈平。陈平见这个方法有了效果,于是就更加纵情酒色,呈现给吕后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完全打消了吕后对他的戒备之心。陈平可谓用心良苦,在宫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小心处事,才能保全自身。

不久,惠帝病死,吕后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刘氏家族势力转弱。当时诸吕专横跋扈,文武官员和天下的百姓大都不满意诸吕的统治。但是陈平能够看清当前的形势,决定不和吕氏家族硬碰硬,既不得罪吕后,但也绝不依附于诸吕,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吕后见自己已经大权在握,吕姓家族的势力在朝中也是如日中天,所以想立诸吕为王,就先先试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原为沛县人,当初是县里的豪绅,后起兵反秦,史书上记载王陵这个人是“少文任气”,说明他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喜欢直言。所以当王陵听到吕后这样说,坚决反对,义正词严地回击吕后:“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立下白马之盟,上面明确规定,如果日后不是刘氏的后代称帝的话,天下可以共同讨伐他。请您不要违背了高祖的遗训啊。”吕后听了非常恼怒,于是又转而问陈平、周勃两人,二人说:“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啊。当初高祖平定天下,立的当然是他的子弟;现在是您太后掌权,想让自己的弟侄称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吕后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更倾向于陈平他们,对王陵很是嫉恨。王陵知道了这件事情,愤怒地叱责陈平和周勃两人见风使舵,只会阿谀奉承,背叛了当初白马之盟的卑鄙行径。但是陈平听了王陵的责难,一点都不恼怒,从容地说:“和当权者当庭抗争,我不如您;但是日后保全国家社稷,保护刘氏家族,您一定不如我啊!”

这个表态,表明了陈平对当前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显露出陈平在政治上的成熟,正是与吕氏家族的斗智斗勇,以退为进,才为自己保存了力量,为日后一举剿灭诸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吕后死后,陈平见机会来了,和太尉周勃等大臣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重新巩固了西汉政权,而此事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陈平。这件事情也正印证了陈平老谋深算,以退为进,始终不曾被打倒,在恰当的时机终于东山再起,又一次为保全刘氏家族世代称帝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三任帝师辅佐新主

文帝即位后,在按功劳进行分封的时候,陈平说:“随高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但是这次诛灭吕氏宗族,我就不如周勃的功劳大了。所以我愿意屈居第二,让周勃担任右丞相吧。”古代是以右为尊,所以孝文帝就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虽然陈平的地位不如周勃,但是文帝素来钦佩陈平的足智多谋,很多事情都爱向陈平讨教,把陈平当作老师来看待。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已经渐渐熟悉国家大事了,在一次朝见中问右丞相周勃说:

“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

“不清楚。”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文帝的问话。于是,文帝又转而拿同样的问题询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文帝接着问:“主管的人都是谁呢?”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陛下如果要问有关判决案件的情况,可以询问廷尉;如果想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况,可以询问治粟内史。”

文帝对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很满意,就问陈平:“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作为丞相所主管的都是些什么事呢?”

陈平谦卑地回答:“陛下不嫌弃卑臣才疏学浅,让我勉强担任丞相这个职位。我认为丞相这个职位,他的职责是全方位的,对上应该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要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要镇抚四夷和诸侯,保护国家的安定;对内要爱护团结百姓,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还要使朝中的各位公卿大夫能各自胜任他们的职责。”文帝听了点头微笑,显然对陈平的回答非常满意,连连说回答得好。

等周勃和陈平退朝出来,周勃为刚才的表现深表惭愧,就埋怨陈平说:“您平时怎么不教我对答这些活呢!”

陈平笑道:“您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即使不知道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说得周勃无言以对。于是,周勃深知自己的才能是远在陈平之下啊。过了一段时间,周勃托病请求文帝免去自己右丞相的职务。从此以后,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

陈平在任丞相期间,勤勤恳恳,一方面担任着丞相的职务,辅佐新主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充当着帝师的角色,教给文帝处事之道,是文帝可以依靠的重臣。

帝师西去流芳千古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文帝为这样一位贤师的故去深表悲痛和惋惜,给陈平加封谥号为献侯。并且让他的后代接替侯位。但是,在陈平死后,他的家族只维持了三代就没落了。当初陈平在临终前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我经常使用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之所禁忌的。虽然我这一生尽享荣华富贵,但是死后,这些殊荣也都会跟着完结。我的后代日后如果被废黜,也终归不能再兴起,这都是我的一生中积下的很多的祸患造成的啊!”

这些都表明了陈平能够深谋远虑,对人对己都非常明智。

司马迁在《史记》上评价陈平: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就喜欢黄老之术。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远大志向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在楚魏之间彷徨,也愿意寻找一位明主,但最后终于归附了高祖刘邦。在此期间,他常常能想出奇计、妙计,帮助刘邦解救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等到了吕后执政的时期,很多事情多有变故,陈平却能逃离宫廷的纷争,免除祸患,最后为维护、保存汉室力量出谋划策,三任帝师,终身都保持了很高的名望。这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过人的才智和谋略,谁又能做到这一步呢?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鲁迅

    鲁迅

    “青年又何须找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开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向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希望人们忘记他。然而就其思想的影响力和艺术的穿透力而言,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群中,是无人可与鲁迅比肩的。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在促使我们民族自省、自勉,昭示人们追求光明与进步方面,鲁迅的著作和思想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难以超越的。名人是世界的轴心,名传是人生的标尺,名人名传是我们不倦的家园。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启蒙者,永生的民族魂。他的小说是号角,能唤醒国民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能给人们愉快和休息。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热门推荐
  • 都市豪门别信我

    都市豪门别信我

    当你的生活已经如破碎的镜子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还有那颤栗的爱情是救赎还是地狱甜蜜呵护关怀当这一切成了利益的掩盖漫漫长夜让我们一起沉沦
  •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 无字秘藏图

    无字秘藏图

    在学校的小山后面,三个小学生捡到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十八个细细的小孔。这十八个小孔像是没有任何意义,又像是在暗示着什么。三个小学生经过侦查,发觉它原来是一张埋藏珍贵文物的秘密图纸。
  • 朱颜谋:凤归京华

    朱颜谋:凤归京华

    南梁公主明华音自幼聪慧,宫变时在多方帮助下逃出皇宫,从此改名孙安锦随书生孙汝安居枣县。旧识来访,热闹不断,生活看似安逸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七年后,一旨回京,新的生活愈发接近真相。在别人的故事中,自己的故事该如何写就?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黄道·黑道

    黄道·黑道

    依照辈分,雨生是我侄子。1964年,我归田园居的时候,他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初中毕业。冬天,大队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因为我能编能导能弹能唱,把我也吸收进去监督使用。雨生在台上经常串演丑角,他很机灵滑稽,逗人发笑,女角们尤其喜欢和他配戏。我们的宣传队每到一村都很受欢迎,每晚散戏,东道主都要设席款待。冬闲,日子过得舒畅,那时,电视电影还在闹城里,乡下人吹吹打打扭扭捏捏就很开心,方圆几十里都派人来接“行头”。不过后来我想,与其说是我们的戏演得好,不如说是我们的姑娘长得好,那班看戏的后生都往台上挤,瞅空就占我们姑娘的便宜。当女角进门的时候在她们胸脯上摸一把,撒腿就跑。
  • 因为我们的存在

    因为我们的存在

    想成为剑士的人,却成为了骑士的悲惨故事。
  • 风起涟漪

    风起涟漪

    他是命不久矣的当朝太子。她是天生痴傻的风府小姐。一场意外,魂归故里,浑浊不在,冷傲取之。“若你要这江山,我便替你金戈铁马。”“我要,唯你。”你可知,这山河人间,万家灯火,从不及你眉眼半分。有人说:“成也是你,败也是你,神也是你,魔也是你。”他却说:“你若成神,我便陪你普度众生。你若成魔,我便陪你颠倒乾坤。”“今日,许你万里红妆,护你一世安宁。”不曾想,触手可及的幸福,如泡沫般易碎。你说过,此一约既定,万山无阻,你定带我看尽世间繁华。可你为何食言?从此,我入梦十载,皆不见你。朝思,暮想,梦里相逢,不见君。春思,秋念,花落,流水叹,不见君......她入了十年梦,他寻了十年心。相逢终成陌路。“我可曾、见过你?”“不曾。”尘埃落定,洗净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 佛说碱水喻经

    佛说碱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于青春

    死于青春

    这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小说以“我”的回忆,讲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被派往清水河劳改农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那里她结训了陆小祥,两小萌发了炽热的初恋。由于社会不幸的不正常,陆小祥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情感,他的一切作为,都成了他破坏抗震救灾、同情反革命的罪证,他被关押,最终顽强于他的至亲好友的枪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