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4400000007

第7章 茶之鉴(3)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食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夹等,均不能使袁世凯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世凯,不惜工本,在后冲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艳丽,袁世凯大加赞赏。当地恭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是中国著名绿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一带,主产区为金寨齐云山。按山势高低又分为内山瓜片、外山瓜片两个产区,按采摘时间又分为“提片”(清明前挑选嫩叶制成)、“瓜片”(谷雨前采制)、“梅片”(梅雨季节采制)。六安瓜片外形大小匀整、色泽翠绿,其霜有润,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润绿且尚亮,香味浓醇持久,沁人肺腑。

六安瓜片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1949年后,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由单片鲜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鲜叶必须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采回鲜叶要“扳片”,除去芽头、茶梗,而且老叶、嫩叶分开炒制。炒制方法十分讲究,特别是最后老火烘焙:“燃木炭于地炉中,火苗高可盈尺,每二人抬一烘篮在炉火上一罩即走,交替进行”。抬篮人一招一步都有节奏且配合默契,如跳古典舞蹈一般,煞是好看。

七、太平猴魁

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有一家小茶叶店,主人陈氏,丈夫早年亡故,只有一个独子名鲁义,鲁义和一个叫侯魁的姑娘相爱,后来由于地主逼婚,侯魁姑娘跳崖自尽,在自尽前她留给爱人采摘自“一线天”悬崖上曲仙茶,这就是后来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烘青绿茶类尖茶中之极品名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尖茶是皖南特产,盛产于今黄山区(原太平县)和泾县。品质好的尖茶,称之“魁(奎)尖”。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辉映。茶园多分布在25~40℃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以及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经久耐泡,香味犹存,具有爽口、润喉、明目、清心、提神之效。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展出的“太平猴魁”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证书。建国以来,曾多次获得省优、部优及国优金质奖、金牌奖。

八、峨嵋竹叶青

竹叶青茶名的由来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64年,陈毅元帅视察峨嵋山,在万年寺同方丈品茗对弈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此乃何茶?”方丈答:“峨嵋山特产,尚无名称。”并请陈毅赠名,元帅说道:“多像嫩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从此,竹叶青声名不胫而走。

峨嵋竹叶青茶产于四川省海拨800~1200米的峨眉山。在云雾缭绕的峰顶,竹叶青茶汲取日月精华,挺秀青翠。竹叶青外形扁平翠绿,酷似杭州龙井,而风味又别有不同。据说,竹叶青的创制者是万年寺的觉空和尚,其命名者则是陈毅元帅。竹叶青茶选用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

竹叶青茶的特点是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红茶品鉴

品茗轩

尝新茶

(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红茶起源于16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了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一、祁门红茶

相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祁门红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主要产地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9世纪中叶已出名。相传清朝光绪元年间(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利用当地土质肥,山花多,茶质好等条件,所精制红茶,有苹果、兰花之香味,而被誉为“祁门香”。该茶条索紧结秀长,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隽永,经久耐泡,香气清香持久。

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信誉,被誉为“群芬最”、“王子茶”;198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

二、滇红茶

滇红茶即云南工夫红茶,产于风安、临沧、云县、双江、昌宁和勐海等县,历史悠久,被誉为红茶珍品。滇红茶的特点是香气浓高持久,滋味浓烈而醇爽,茶汤红浓色艳;芽壮而肥,色泽黄红鲜明,条形壮实,色泽乌红而光润,含有多种有益成分;且既耐冲泡,又耐贮藏,冲泡三四次香味不减,贮存过年仍味厚如初。

滇红茶的采摘期较长。这里的茶树不但春季发芽早,而且全年发芽轮次多,直至冬季仍发芽。为了采养结合,采摘期为每年的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以春茶居多,秋茶最少。制作时大体上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制成毛茶。毛茶经定级归堆后,再分级加工精制,便成为各级滇红茶。

滇红功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据史料记载,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三、宜红茶

宜红茶是弛名中外的传统出口产品,始产于16世纪末,主产地为宜昌、宜都、长阳、五峰四县,由于当时由宜昌集中转运汉口出口,故称“宜红”。四县被称为“宜红茶之乡”。当时,英国商人曾在此地开设“宝顺合茶庄”采购茶叶。该产品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汇精制而成,风格独特,品质优良,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

宜红工夫茶是红茶类之佳品,早在公元1800年就销往俄国、英国,到1886年前后大量出口,远销苏联、美国、英国及东欧各国,享有较高声誉,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交易会“中华文化名茶”金奖。1984年,红茶总产量1210.95吨,宜昌、宜都、五峰等县均建有红茶精制厂。

四、黔红茶

黔红是贵州红碎茶的简称,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20世纪50年代末试制成功以来,黔红远销美国、英国、荷兰、西德等国,年出口量达三万余担。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产红碎茶的茶场又分布在省的中部、北部、南部的丘陵台地或河谷盆地。由于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这些地区的大叶型品种、中叶型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长势旺,叶片厚,其内所含物质如氨基酸、茶多酚增多。制茶工艺上,改变了盘式揉捻打条的传统做法,实行快速、重切,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发掘茶叶内含生化物质。成茶颗粒紧结、色泽油润,赢得了荷兰客户和英国伦敦出口公司的好评。

贵州红碎茶以其香气高、鲜爽度好、品质独具一格而著称,由于产地、茶树品种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品质各具特色。羊艾中叶种红碎茶香气特高,在全国第三套样中连续多次名列前茅,被评为优质产品。晴隆花贡大叶种红碎茶,达国家规定二套样标准,品质接近滇红,能与斯里兰卡、印度的红茶媲美。开阳双流红碎茶曾获1983年外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湄潭茶场的红碎茶被推为商业部优质产品。

乌龙茶品鉴

品茗散

云母散

(唐)白居易

晓雾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曼三匙饭,酒渴春浓二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乌龙茶又叫青茶,它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乌龙茶制法。

乌龙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从采茶到成茶整个过程均有详细描述,据闻,现今的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一、安溪铁观音

安溪西坪镇是名闻遐迩的铁观音发源地,“铁观音”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是“王说”。相传,西坪尧阳岩(系西坪镇南岩村)仕人王士仕,在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春,与诸友会于南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之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气味芬芳。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馈赠侍郎方望溪,方转献内庭。深谙茶道的乾隆皇帝饮后,大悦,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现存南轩遗迹,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前临滚滚羔溪,后有羊肠小道,沿山遍布奇石,维妙维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数处,大者可容三四十人,旁有一古刹名“白石岩”,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二是“魏说”。相传,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一带)的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泰一杯,数十年不辍。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他细加观察,发现这种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于是魏荫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他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嘉宾临门,才取出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的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岩石中发现,岩石威武胜似罗江,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江”。塾师听后摇头道:“有曲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在唐代时便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200余年历史。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其中,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茶、暑茶品质再次之。

同类推荐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热门推荐
  • 东北平原写生

    东北平原写生

    西腰窝,全称西腰窝屯。早些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全县的大事件。去年七月间,我来县里看个朋友,并跟他回了一趟老家,就是西腰窝屯。吃过午饭之后(还喝了一点儿酒),跟他的老父亲坐在炕上闲唠嗑儿,偶然间说到了那件事。老父亲快80岁了,剃着光头,说话大嗓门儿。老人家早年当过生产队的会计,粗通文墨,读过《三国》和《水浒》。他说他没别的毛病,就是耳朵有点儿背。我请他把事情仔细地讲一下。他说:“这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翻腾它还有啥意思?他们说你是个写书的,就喜欢探寻这类事儿,那我就给你说说吧。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谢谢
  • 不死少女

    不死少女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没有准备好胆量的你,请别打开本书哦。
  • 官居超品

    官居超品

    新书《我的手环能修仙》求支持,求围观。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现代中医,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一家少年身体后读书,赚钱,把妹,悄然改变着天下,我的大明朝再无遗憾!书友群:130388231,欢迎加入
  • 不必再说爱

    不必再说爱

    “我愿是你后园温婉歌唱的小鸟,只为你的深情而婉转动听。”当深情不再,便可以不必说爱。一桩令人掩卷深思的婚姻,一段让人揪心的爱情,一个你我身边的故事。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谁能在婚姻里做到如此淡定洒脱?终究是彼此牵绊着都累了。他终于先走出了背叛的一步,却不料世事如此无常,同一家酒楼,他和姐姐在包间里私会,她却和弟弟在大厅纠缠。真相让她心碎,盛怒之下铸下大错,深深地伤害了那个深爱她的人。她能挣脱爱的羁绊,从此不必再说爱吗?
  • 堕落的魔术师

    堕落的魔术师

    「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将你解放。我将愿望做成了空壳,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天。我毁灭了世界,又创造了世界,但我却依旧将它做成了空壳。」恶魔高校DXD——噬血狂袭——魔法使之夜——fatezero(进行中)群529948281
  • 剑灵域

    剑灵域

    这个家族。这个世界。唯我........
  •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初夏是一个小人物,从公司的小职员,不断的挖陷阱埋人拍马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朝飞跃升级成了总经理,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可是这位置还没有坐稳便被灯砸到了这个坑爹的世界,之所以说坑爹是因为着个世界既然是在一本书中她闲来无事看过的一本书中,名字叫做【重生嫡女富贵命】,而她成为了一个小炮灰!上有原重生嫡姐(女主),下有特工穿越的庶妹(最大女配),而她便是“狠毒后妈”的亲生女儿(小炮灰),这节奏,要让她怎么活?看在是豪门贵女,有吃有喝,生活无忧的面子上适应性强的初夏秉承着远离女主女配过自己日子的想法,安安静静的看了5年的宅斗戏。。。但是看着眼前的大红喜衣,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便被特工庶妹打晕扛上花轿。一醒来便看到一张笑的渗人的妖孽脸蛋向着自己。“妈呀!这不是男主么?我怎么到这里来了?”在看看整个鲜红的房间,哭喊道:“老天,剧情大神我错了,不该看戏不给钱,还幸灾乐祸!!”此文女主腹黑扮猪吃老虎型,男主是腹黑加冷酷型。宠文,一对一,有宅斗,宫斗。
  • 困兽法则

    困兽法则

    我就是一名传统刺青师,这些年来,我给客人们刺青遭遇诸多怪事,压抑着心里恐怖的秘密辗转难眠,现在给你娓娓道来我的亲身经历。
  • 恼人的路

    恼人的路

    不就是四五里长的事情么?不就是水泥跟沙子的事情么?虽说时间紧张了些——只有半个月;虽说资金也紧张了些——要几十万呢。可是跟古代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这一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噢?再说了,过去人家愚公老前辈用的可只有两双肉手,如今还有现代化的机器呢,有自卸王、推土机、搅拌机、挖掘机呢。就这么定了。而且要马上部署,立即实施,昼夜奋战,确保完成……半个月后,让赵顺利乡长——当然也包括小胡庄的百姓——饱受困扰的那四五里黏土路,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平整而坚固漂亮的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