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4400000006

第6章 茶之鉴(2)

但是,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新茶比陈茶好。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些。例如一些新采制的名茶,如西湖龙井、旗枪、洞庭碧螺春、莫干黄芽、顾渚紫笋等等,如果能在生石灰缸中贮放1~2个月,那么,汤色依然清澈晶莹,滋味同样鲜醇可口,叶底青翠润绿不改,而且未经贮放的闻起来略带青草气,经短期贮放的却有清香纯洁之感。又如盛产于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汉砖茶、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也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这是因为这些茶叶在贮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两股气味,一股是茶叶缓慢陈化时形成的陈气,二是因少量霉菌产生而形成的毒气,两气相混,和谐相调,结果产生了一种为人们欢迎的新香气。

绿茶品鉴

品茗轩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一、西湖龙井

传说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历到杭州郊区的山上,倍感口渴,就向一山村老妇讨水喝。老妇十分热情,当即请乾隆皇帝在自家门前的水井旁打水洗尘,跑前跑后地冲茶。老妇家门前的这口水井有一名,曰:“老井”。乾隆帝洗完后,迫不及待地端起茶水就喝,只觉清香扑鼻,沁脾爽口。遂询问老妇:“水中放有何物?”老妇答道:“不过是门前山上的野茶。”乾隆帝赞叹不已,回京后,当即命杭州知府采摘附近山头的野茶,以此作为一年一度的宫廷贡品。两年后,乾隆帝故地重游,来到当年洗尘的老井旁边,想起自己曾用老井水洗去一身疲惫的情景,便对老井予以册封,挥笔在“老井”中间题了一个“龙”字,以纪念自己曾在此把疲惫忘却。从此,这口井的名字就变成为“老龙井”,老井附近的山头就是现在的狮峰山,所产的茶就自然被世人称为龙井茶。这口井被保存至今,井外壁上的“老龙井”三字仍清晰可见,可以明显地看出“龙”比其它二字略大,字体也不同于最初的“老井”二字。

“西湖龙井”,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

龙井茶为烘焙茶的代表,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将茶揉搓,因此焙制之后每一片茶叶都变得直且扁平。冲泡后茶水呈美丽的绿色,且散发出炒栗或炒豆的香味,品之略带涩味,至喉中回甘。总体来说,香味清淡,回味悠长,乾隆帝就有“无味之味乃至味”的品说。因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加之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所以又有“三名巧合,四绝俱佳”之喻。

龙井茶区分布于“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阴各显奇”的杭州西湖风景区,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在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满觉陇中,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都会看到翠岗起伏,绿树婆娑的诱人景象,真可谓风景如画,得天独厚。

清明节前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龙井”,是龙井茶的极品,产量很少,非常珍贵。按照茶芽萌发状况和采下的芽叶大小制成的龙井茶,茶界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二、洞庭碧螺春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生茶,香味四逸,便采下带回家作为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乡邻便把多余的茶叶放在怀里,由于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而且香味浓郁。采茶的姑娘们都嚷着:“吓煞人香!”其实,“吓煞人香”是苏州的一句方言,意为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相传送,“吓煞人香”便成了野生茶的名字。康熙三十八年间,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在品过此茶得知其名后,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根据茶是从东碧螺峰发现的这一事实赐名为“碧螺春茶”,从此这个好听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一带,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此茶外形卷曲如螺,是茶中的精品。

“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并号称“三鲜”: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散发诱人的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碧螺春都是采收茶树的芯芽制成,把茶叶装在罐子里,看起来相当蓬松,素有“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之称。碧螺春的茶叶非常娇嫩,采摘时必须非常及时和细致。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分前”的碧螺春十分名贵,堪称10年难得的珍品。到了清明时正是采制的黄金季节,此时的碧螺春也贵为上品。碧螺春一般分为七个等级,大体上芽叶随一至七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的要求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也就相应重一些。

品尝碧螺春,可在白瓷杯或洁净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入3克茶叶,不必加盖,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茶叶稍展开后,续加80℃热水冲泡。也可先往杯中注水,后投茶叶,静待2~3分钟后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瞬时间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犹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欣赏了碧螺春在杯中的奇妙变化后,随之会有扑鼻的清香徐徐而来,细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洞庭东西山的茶园果圃之中,领略那“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真是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三、信阳毛尖

相传,信阳毛尖开始种在信阳的鸡公山上,名叫“口唇茶”。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显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清朝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曾有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花飞雾雪,暄石向晴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欲知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2~3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别炒制。

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为佳,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四、黄山毛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不得不提它的始祖!

清代安徽歙县漕溪谢氏《馀庆堂》第47世孙谢正安,18岁开始便去江北做生意。咸丰中叶,太平军路经徽州,“家业为之荡尽”。由其弟正富侍双亲逃难求生。后遭瘟疫,亲房叔伯大半死亡。安定两年,弟又病逝。正安已是“当孑然寡助之时,处家无立锥之地”,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恐忝所生,誓欲重撑夫门户”。于是他带领家人,到离家九公里处的深山充头源租山开垦,种粮度日,结合种植茶园。此间蒋(新田)、郑(瓦窑坦)、王(横路下)三户及安庆造难的吴、储两户陆续迁入充头源蔼户,租山种粮,发展茶园。同治年间,“商务奋共”,正安常在外跑商务,并每年在漕溪挂秤收购春茶,略经加工后挑到皖东运漕、柘皋设店销售。其姻亲谢光荪在江苏靖江县新沟司衙内任职,又将茶叶从长江水路先到靖江、再到上海闯市场,大开了眼界。当时上海茶庄林立,各庄普有名品。而常品茶竞争相当激烈,使得谢正安清醒地认识到,在上海市场开茶庄,既要有好招牌,更要手中有极品名茶。他集市场商务实践和20多年种、采、制、销茶叶之经验,又受父、叔多方谋划指点,筹办茶号,在同治后期已形成趋势。光绪元年间(1875年),漕溪“谢裕大茶号”开张。清明后,他亲自带领家人到充头源泰园选采肥壮芽茶做原料,经过“下锅炒(即用五桶锅杀青)、轻滚转(手轻揉)、焙生胚(毛火)、盖上园簸复老烘(足火、显毫)”的精心制作,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新茶——“白毫披身,芽央似峰”的“毛峰”。因数量极少,先运到上海新挂牌的“谢裕大茶庄”,被英国茶商连声称赞,不仅毛峰迅速名扬上海,亦为茶庄迅速外销打通渠道。后因毛峰产地既属充头源,又邻近黄山,遂称“黄山毛峰”。故此,谢正安既为“谢裕大茶行”开创者,又为“黄山毛峰”创始人,被世人称为始祖。谢氏《馀庆堂》分支立“慎裕堂”,为置产所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仲春《歙邑黄山漕溪谢慎裕堂正安屯溪置产簿》所记载,后来当地对慎裕堂人统称为“茶行里人”。

黄山毛峰的产地海拔高,峰峦叠翠,山高谷深,溪流瀑布,俏树遍野,气候温和且雨水丰沛,终年云雾缭绕,群峰隐没在云海霞波之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在云雾蒸蔚下,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加之山花烂漫,花香遍野,使茶树芽叶受到芬芳的熏陶,花香天成。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黄山毛峰优良的天然品质。

黄山毛峰采摘讲究非常细嫩,特级茶于清明至谷雨间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拣制,当天采当天制。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浓醇和,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

黄山毛峰可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五、庐山云雾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一看,方知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到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在峰恋起伏,云雾缭绕的庐山之巅,盛产着“叶质肥厚,芽大,被盖白毫,香气清而幽长,滋味鲜洁甘甜”的绿茶珍品“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1000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盛于碗中宛若碧玉。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1951年,庐山云雾茶进入国际市场试销后,深受欢迎;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1982年,在江西21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六、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种: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泰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泰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佣茶工,易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同类推荐
  •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华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热门推荐
  • 请求支援

    请求支援

    《请求支援》是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周海亮是国内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这本收录的就是微型小说,共收小说67篇,包括:《穿过正午的马车》、《一条鱼的狂奔》、《请她来吃顿饭吧》等。
  • 炮灰修仙当自强

    炮灰修仙当自强

    车祸身亡胎穿到修仙世界,居然这个世界还是看过的一本女强文小说。冷血特工女主就算了,这个重生恶毒女配是怎么回事?!我特么穿成个炮灰,谁说炮灰一定要翻身?我只是想好好活下去避开所有的死亡flag有这么难吗?!看她这个炮灰如何在修仙界立足。本书又名【身为炮灰的我该何去何从】
  •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一朝穿越,成了古代的一个父不详的农家女。在现代,她虽是全球商业巨头的投资分析师,可到了这黄土朝天的六里村里……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她顾君岚擅长的不就是能让钱生钱吗?但是这个一直瞧不起商人铜臭的丞相大人是什么鬼?欠调教吗!本姑娘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做铜臭的威力!乡霸来欺?用钱让你变成狗腿子!皇帝眼红?!来来来,本姑娘教你如何将国库充盈!敌国来袭?!打仗不就是因为缺钱吗?姑娘小手一挥,直接打发你们回家种田!繁华似锦,国泰民安,武将卸甲归田。但是那个别扭的丞相大人?!顾君岚吼了一嗓子:天色不早,相公,该回家做饭了!
  • 帝战

    帝战

    太古灭,万物苏,百族斗,天妖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时代,上演了一出源远流长,可歌可泣的故事。当一代天妖皇者手持一件太古神兵遇上一条天罚禁规,是否能打破这源远流长的宿命?
  •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由滕肖澜著,系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中的一本,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编。《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选录了当代知名女家滕肖澜在国内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中篇小说5篇,其中包括全国获奖的小说。滕肖澜小说的成功之处是真正的写实,不是用“生活”去填充已被预设了的俗套化想象。她善于平视现实,以平常心和平等的视角去看待现实中的人和事。她写小市民,但又毫无小市民气,小说里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情致。
  • 三少奶奶

    三少奶奶

    她睁开眼时,全身尽湿,据说,是刚被人从池塘里救上来。原来,自己穿越成首富祁家刚过门的三少奶奶,新婚夜贪杯,失足落了水。新婚当晚,新郎留恋赌坊、夜深未归,整个祈府,能将他从赌坊带回的,却只有二少奶奶!祁家四世同堂,祁老爷是商界奇才,声名赫赫,只是到了祁家第三代……大少爷天生体弱多病、双腿残废;二少爷掌管米店,有点小聪明,但却好色成性;三少爷……,则只有在赌场才能见到他的人;四少爷则在十岁那年,一场高烧,烧成了傻子!本只想冷眼旁观地逍遥度日,无奈总有人撩拨是非,别以为她平日闷声不吭便是好欺负,殊不知,她最擅长的,便是扮猪吃老虎!片段1:目睹了一场男女纠缠后,有人皮笑肉不笑,“二哥似乎对和我有关系的女人,都特别地感兴趣。”某二少说,“我能抢你一次,自然也能抢你第二次。”无所谓地笑,“随你,只要你能让一切名正言顺。”片段2:“这是咱们府里新打造的饰品?”男人嬉笑着将手里的金器不停把玩。“嗯。”女人埋首画图,头也不抬。男人见状,悄悄地将金器往袖笼里塞。“别藏了,我这有现成的银两给你去赌,不是更方便?”文案纠结!本文种田,宅斗少不了,争风吃醋更是家常便饭,过程励志,结局一对一,耐心看下去,绝对精彩。推荐好友的文文:《逼良为兽》《悍妾当家》
  • 花枝招展

    花枝招展

    太阳拱过窗帘的缝隙,爬在靠床一边雪白的墙上,吐放着黄黄的一溜,小敏眼睫毛一动,那一溜阳光便在她两眼里灿烂起来。小敏两手从被窝里伸出,盖住了脸,那一溜阳光从她的手指缝里进去,手电筒样一扫,照见了她的心,心怦的一跳,咚咚的锣鼓一样止不住了。小敏翻身趴在了床上,没入粉红枕巾里的两颊洇得粉红粉红的。小敏做了一个梦。离她家的麦地还很远,她便听见了张庆自行车奔跑的声音,她从麦地直起身,张庆和他的自行车飘在路边的一棵杨树旁,便不动了。
  • 粤匪犯湖南纪略

    粤匪犯湖南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任君独孤天下

    任君独孤天下

    书籍情节虽然脱胎于南北朝,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成了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缔造者,能将历史如此完美的融合到剧情之中,成为推动主线发展的情节,环环相扣、伏笔连连,作者的构思堪称独具匠心。简约干练的对话方式,入目三本的人物刻画,美轮美奂的场景描写都是一魔温婉文笔逐渐成熟的标志。除了精彩的剧情,精致的文笔也将是一大看点。
  •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