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6200000007

第7章 实践(1)

知与行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他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崇高伟大的志向,也要掌握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并努力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圣人的智慧。

知和行并非两件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在王阳明看来,认识是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不能当作两件事。

王阳明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所谓知,便是对事情各方面的思考与了解,只有思考明白、了解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所谓行,便是将那些思考明白、了解清楚的东西付诸实践,才能有所成就。王阳明指出,圣人之学乃身心之学,其要领在于体悟实行,不可将其当作纯粹的知识,仅仅流于口耳之间。

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知和行看作两件事,比如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认为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思而后行,确实是对年轻气盛、易冲动的人最好的劝谏,因而备受世人推崇。人们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才是最好的,经过反复思量的行动才能顺利进行。不幸的是,由此形成了一种重思考而轻行动的风气。或许是过于谨慎,过于追求万无一失,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无限的沉思之中,结果越想越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越想越觉得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使本可以尝试的想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致无疾而终。

由于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不受客观事物与能力的强行束缚,因此,过度的思考很容易偏离正轨,越想越远反而找不到重点。人们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游太久而迟迟不上岸来付诸实践,结果无异于窒息其中,彻底失去付诸实践的机会与能力。

唐代时期,中原大地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仍有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一天,有三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村子,准备进山捕蛇。

年轻人甲在村里住了一天,第二天清晨便收拾行装上山捕蛇,但是过去好几天了,他还没有回来。原来他不懂得蛇的习性,在山里乱窜,惊扰了灵蛇;而且他由于不懂如何捕蛇,最终因捕蛇而命丧黄泉。

年轻人乙见状,心中害怕不已,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捕蛇,他每天都站在村口,向大山的方向张望,时而向前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子与大山之间。

年轻人丙则充分考虑了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等问题,并向村里人讨教,掌握了寻找蛇穴、引蛇出洞等捕蛇的技术,学习制作解毒的药剂。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年轻人丙带着工具上山了。七天过去了,大家都以为他已经丧命,可是丙竟然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他捕到了上百条灵蛇,赚了很多钱,之后还做起了药材生意,成为著名的捕蛇之王。

三个年轻人一起捕蛇,一个毫不考虑、鲁莽行动;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付诸行动。三个人对待思与行的不同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同的结果。思考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难成大事。

思考与行动,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犹如人之生老病死,难以避免。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脉,都要思考与行动。不假思索地行动和多番思虑却不行动的人,轻则败家,重则亡国。思与行,不可偏其一,这便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沉痛教训,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所在。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

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王阳明认为,如果没有下功夫克制私欲,每天只是说一说,最终就认识不到天理和私欲的区别。就像人走路,走了一段才能看清楚前面一段。到了岔路口,有了疑惑就要问,问明白再走,这样才能渐渐走到目的地。也就是说,光是空谈而不去实践,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天理的,因此王阳明感叹:“天下大乱,只因空谈多而实践少。”

古来有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实干家,一是空想家。空想家们想象丰富,善于夸夸其谈,总是设想做各类大事情;而实干家则是着重于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那些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往往能获得成功。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为实干家总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实干家具备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的能力,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一间自己的公司,写作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想家大多是站到一边,梦想这些而已。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却从不见他们为之奋斗。他们谈话时言辞激烈,谈到理想时更是慷慨激昂,然而,他们是行动上的矮子。空想家总认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可以拯救世界,但是世界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空想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龁攻下上党,意欲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驻守长平。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道而来的秦军对峙,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只是坚守。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想打败赵国,必须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询问。赵括说:“要是换上我,打败王龁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蔺相如的劝告。

范雎得知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将军,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就布置好埋伏,然后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40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是个空谈家,自以为读过兵书,对兵法之道十分谙熟,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书本在他头脑中构筑的虚无缥缈的军事楼阁,在真实的刀光剑影中不堪一击,赵括也因“纸上谈兵”而被作为空想家的代表贻笑千古。

良好的理论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理论基础若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可能转化为有效的力量。无论是空谈者,还是空想者,往往自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这是极度错误的想法。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有了目标也要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否则,单凭理论异想天开,将会导致重大的失误。因此,我们应少空谈,多实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合适的事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胜,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

弟子徐爱问道:“伏羲、神农、黄帝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但是孔子为什么把它们都删掉了呢?”

王阳明回答说:“社会风气日益开放,文采日渐兴盛,世道沧桑,那些书即使有流传下来的,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不合时宜。周朝末年的时候,要恢复夏商时期的淳朴风俗,已经不可挽回了,何况尧舜时的世风呢?更何况太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的世风呢?”其实,王阳明是在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来随机应变,制定相应的、正确的方法。

世界瞬息万变,人们只有顺应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才能因地制宜、因时随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王阳明在平定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始终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原则。他没有把起义农民当成打击对象,而是把杀人越货的盗贼和被迫铤而走险的贫苦民众区别开来,把首恶和胁从区别开来,把愿意弃恶从善者和坚持不改者区别开来。具体到个人,王阳明更是谨慎从事,即使犯了罪,也要根据认罪的态度来决定处罚。

为了给胁从者、愿意悔改者机会,王阳明在每次采取行动之前,都先发布告,劝谕误入迷途者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在征战过程中,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制敌政策。在平乱之后,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奏请皇帝批准增设县治,管关隘检查的巡查司,或者改变布局不合理的巡检司治所。

王阳明根据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地、因事、因时以制宜,并没有死守绳法。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与原有的计划有所不同,面对改变的时候,智慧之人往往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十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弄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什么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生存,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礼呀!”

孔子处理事情能从容淡然,就在于他有着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头脑。所以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懂得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因为变则通,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当今社会,各种事物都在飞速发展变化着,身处其中的人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变,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随机应变、顺势而动,无疑会对我们适应生活,适应现实变化有很大的帮助。正如王阳明所说:“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

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王阳明认为,当人们对世界辨析明白了,思考谨慎了,询问仔细了,学习也长进了,却还能坚持用功不懈,这就是笃行。

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大多急功近利,对事物的认识也多是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害怕因此浪费自己的时间。比如,人们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看起来好像对这些问题已经了解了,却没有深入思考、触类旁通和向外拓展,因而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道该如何解答了,这就是浅尝辄止的坏处。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木偶太子是病娇

    木偶太子是病娇

    金陵城来了个木偶师,名叫白青。木偶师十指有‘线’,是操纵木偶的关键。木偶师心脏有‘灵’,是赋予木偶灵魂的枢纽。白青是木偶术的唯一传人,做出的木偶有上天入地、移山倒海之能,她只身入金陵,只有一个目的——复仇,杀燕王。她改头换面、蛰伏等待。她做了无数木偶,最终只留下了两个。三天后,她拆卸销毁了其中一个,原因不明。半月后,天朝太子病危,钦天监断言,唯有木偶师白青能救太子一命。果然,白青入宫三日,太子病愈。但白青表示:这个太子怎么长得那么像她三天前销毁的残次品木偶?当夜,她暂住的宫殿内突起阴风,她一睁眼,发现太子殿下跪坐在她的床上,手里拿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刻刀在她的大腿根比划,似乎是在琢磨着如果要肢解她,从哪里下手比较好。太子殿下冷漠至极,“你的骨头可以拆卸成二百零六块、肉可以剐三千刀,我要动手了,有些疼,你忍着。”白青:“???”
  • 金鲶鱼

    金鲶鱼

    “鲶鱼是种低贱的鱼,金鲶鱼不过是变种,也改变不了低贱的身份。”哦?是吗?强奸杀人犯的后代,严重身体缺陷的孤儿美女,从小便被抛弃的自闭症……金鲶鱼组团逆流而上,混迹金融业的汪洋大海,誓要与高高在上的银行世家正面对决!人至贱则无敌,这一次,他们能赢吗?
  • 蛇君大人带我走

    蛇君大人带我走

    他是她的大学教授,她还以为自己找了一位又帅又多金的老公,谁知道他竟然是一只妖,还是自己前世的夫君,最可笑的是自己还是百花仙子转世。放弃一切跟他回到澜陵九幽城,她才发现自己的上辈子还有颇多情债呢!比如跟她的师父太上老君……侍女告诉她:“这是蛇君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仙草。”而她却说:“什么破草,小心老娘哪天不高兴直接拔了它。”不是说擅闯禁地者死吗?而他却告诉她:“你说本君舍得让你死吗?”
  • 惑乱天下:盛世夫人

    惑乱天下:盛世夫人

    暴打?那就陪你们练练手!恶人先告状?不过小小离间计就让她们狗咬狗。正当她小小得意之时,一场惊天阴谋扑面而来……身份曝光,宝藏现世之时,某庄主却在旁边看大戏?混蛋!还不快帮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君道

    北君道

    多少年来,我走过了多少光阴走过了多少年华。虽我已老但却不曾忘怀昔日的好友昔日又有多少呢
  • 神道复苏

    神道复苏

    灵气复苏,鬼物乱世,众生苦楚。窦长生手持封神榜穿越而来,立符诏,争气运,聚香火、升神位、夺天下、等等,一觉醒来我怎么成天帝了?怕是没睡醒?注:本书神道流,气运争霸流,种田流,猥琐发育流,马甲狂人流!普通群:111367547!
  • 天空地下城

    天空地下城

    唯一的策划标准就是:坑死玩家。我是被炒鱿鱼的游戏主策,唯一目标就是:杀死主策。怎么杀?毒舌模式开启……43职业表************************************①骑士类|大将军|荣耀圣骑|暗黑圣骑|②萨满类|图腾萨满|守护萨满|面具萨满|③牧师类|神农牧师|战斗牧师|瘟疫牧师|④佛门类|斗战佛|医佛|鬼佛|⑤刺客类|潜行者|唐门|忍者|⑥战士类|狂战士|角斗士|死士|⑦音师类|琴师|战鼓手|魔笛师|⑧术士类|炼金术士|咒术师|妖术师|⑨魔法师类|魔导师|元素法师|女巫|⑩召唤师类|英灵召唤师|灵兽召唤师|恶魔召唤师|?神射手类|魔法弓手|速射弩手|魔蛋弓手|?刀剑士类|剑豪刀客|剑灵刀灵|剑魔刀魔|?灵符师类|驱魔师|灵傀师|赶尸人|?太极大师类|气宗|拳宗|剑宗|?隐藏职业|??|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 星辰伴

    星辰伴

    你的懵懂中,或许也有这样一颗星辰,曾让你心系过,相拥过,或曾为之神伤过……每一段青春都会衰老,谨借以此书祝福记忆中那闪耀着的星辰,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