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2800000007

第7章 杂记编(6)

语言的工具性、文化性,比起其他的声音来,更需要听觉阈限的精微锐敏。有声语言传播的“稍纵即逝”、“驷马难追”,密集信息的“吐纳珠玉”、“卷舒风云”,常会使受者“凝神倾听”、“应接不暇”。这其中,“明晰”是第一要义。

当受者提出“这个人在说什么呢?”“他(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类平常但却十分尖锐的问题时,大约是两种情况:一是内容较深、词语较专,而受者知识有限,理解不了;一是内容易懂,话语不清,而受者希望了解,听觉纷乱。前一种,是对受者听觉阈限估量过高,注意改进就好了;后一种,是传者自身的有声语言达不到“明晰”的要求所致,不应责怪受者。

当受者只是要求“听清楚、听明白”的时候,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难道不该汗颜么?受者之所以听不清楚、听不明白,是因为传者的语言水平过低造成的。字头吐不清、字腹拉不开,字尾不到位,词无轻重,句无主次,缺少起码的语言功力,不会用基本的表达技巧,更谈不上时代感、分寸感了。这不仅说明传者的基本素质不高,更说明传者岗位的过度宽容,犹如烹饪师做不熟饭菜,裁剪师做不好衣服,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一般。

有的电台、电视台,一些节目和栏目,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种状况,而且长期不见起色,竟还命为“名牌”“名人”。漠视有声语言,无视听觉阈限,在传播竞争、文化竞争的当代,是迟早要碰壁的。

的确,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我们的受众正在日新月异地提高自己的听辨力,听觉阈限也愈益变得精微和锐敏。这里,也有诸多广播电视节目不断灌输、不断引导的功劳。

但是,还有最差的音乐刺激着受者的耳鼓,那就是不规范、不标准、吐字含混、口齿不清、表达不力的有声语言。这种有声语言从广播电视传播中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直如嚼不动的米饭、穿不下的紧衣,令人难以承受。

为什么这种现象居然可以存在?那听不清道不明的话仍然如故,面对大量的无效信息、刺耳的语言废料竟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如此缺乏基本语言知识和起码语言常识的传播,如果不返求诸己,那是无法解释、无法改变的。

语言传播主体应该清醒,完全有时间当一回受众听一听自己的节目,完全有空闲“不耻下问”,当然也应该有提高语言质量的紧迫感。语言传播的节目制作者、制片人,也应该清醒,完全有时间、有能力先替受众把一把关,让主持人、播音员把话说清楚,改不了就换人。可怕的是他们的听觉阈限都太粗疏、迟钝,根本就听不出问题,找不到症结,甚至也许还因为这种语言的“自然”“亲切”“生活”而洋洋得意呢!

当语言哲学、语言美学、语言文化学逐渐充实到听觉阈限的可容性空间的时候,那囫囵吞枣的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中就不可能再有立足容身之地了!

关于视觉美感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五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

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再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实把握它,才有可能逼近视觉美感的创造高度。

小时候,美术老师让我们作画,说看谁在一张画纸上画的骆驼最多,我们大家便千方百计把骆驼画小,连骆驼腿间都要画上个极小的。老师看着我们的画忍俊不禁。她在黑板上作示范,中间一个骆驼,前面画了一个骆驼的后半身,后面又画了一个骆驼的前半身,然后说:“我画的骆驼最多!”我们极为钦佩。从那时起,我们好像茅塞顿开,不断追寻着思维、联想、观察、捕捉、想象、创造的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境界,并推及语法修辞、布局谋篇的写作和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话语。

电视传播中的画面,浅层的感知给人们以“是什么”的回答,不能扭曲生活的真实、颠倒现实的关联。令人莫名其妙的画面,制作者自己可能明白,观众却糊涂了,连播出的标准都没有达到,这应是不允许的。即使画面本身清晰,对观众来说也许不知道“是什么”,那就要说明,要解释。也有时,说明白了又没有相应的画面出现,甚至只是不相关的画面,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没有回答。这都是不应该的。

更为普遍的是图解式的画面,无异于画蛇添足。工业报道就是机器转动,农业报道就是麦浪滚滚,科研就是实验室,军事就是练兵场。更有甚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当阳桥前张飞一声吼,曹军中有人吓破了胆,居然用“口吐绿汁”加以图解,这还有一点艺术性么?视觉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知觉,它有一目了然的一面,千万不要小看它;它还有视通万里的功能,更不要简化它。

由于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眼、耳、鼻、舌、身是互补联动的,视觉有其综合力、分析力、拓展力和穿透力。视听觉更是具有极大的融合力,盲人的听觉锐敏,聋哑人的眼神精微,毋庸置疑,电视传播必须“声画和谐、形神兼备”。

在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时,理应带给人们视觉美感,这是电视传播义不容辞的责任。

视觉美感首先是形美。物体的精美,景色的优美,包括了光与色、时与空、动与静……人物,包括五官端正、举止大方……电视画面上的媒介人物又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能因为素质的重要就否认形美的必要。把主张形美与贬义的“花瓶”、“靓男俊女”的认识等同起来是片面的。花瓶、靓男俊女也有形美的一面,应予肯定,因为这也是视觉美感的要素。姣好的形象加上高深的素质才构成完美,而任何完美也不可能“无缺”。再高深的素质,如果五官不正、缺陷明显,也是不宜于“出头露面”作为媒介人物在电视上出现的。个别记者、编辑缺乏自知之明,形象欠佳却频频出镜,是对电视传播中的形美置诸脑后,对自身的“神采飞扬”过于迷信所致。

视觉美感其次是神美。物体的特质,景色的幽深,包括了坚与韧、虚与实、显与隐……人物,包括秀外慧中、气盛言宜……人们在接受视觉刺激时,理念在和谐中生发,情感在融合中起伏,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而且没有什么干扰,不为细枝末节、芜杂凌乱的东西分散注意力。如果人物的眼神飘忽、迷离,摇头晃脑,故作多情,装腔作势等,也属于干扰范围,会失去视觉美感。

视觉美感,从观众来说,是视觉阈限精微与视觉审美意识的强化;从电视传播者来说,是视觉判断的准确、视觉艺术的把握与视觉美感生成规律的运用。电视传播者应是电视画面的第一观者,是视觉美感的第一获得者。这既是责任又是义务,要充分认识与享用。无论是审视自己的作品还是借鉴他人的优长,都十分需要。必须坚决反对向生活平面的“贴近”,摒弃对崇高的背叛、对艺术的厌恶、对俚俗化的膜拜和对原典的鄙视。我们的电视传播应该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占领时代的制高点,使观众在视觉美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生命能力。

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不会有后现代的文化消费印记,也不会有殖民地文化的媚俗倾向。它是在积极自如、昂扬亢奋中造就的精神升华的结晶,是在严肃认真、倾心投入中生产的文化积淀的精品,而视觉美感正在其中。

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六

近些年,谈论语言的文字多了起来。这是好现象,说明语言受到了重视。但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语言的本质如何认识?却众说不一。人们每天在使用语言,语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作用几乎尽人皆知。为什么仍不能确切地把握它呢?

也许这正是语言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反映吧!

有了人才有语言,有了人群才有了语言,人是社会的结节点,个体的人聚集成群体中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语言便应运而生。人比鸟兽高明,因此,人类的语言便显得明晰便捷,少歧义、不含糊、容易学、方便用。使用语言,可以表意,可以传情,于是,喉头声带发达了,于是思维感情丰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借助语言而显示了自己的现实存在和发展要求。

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是说,语言离不开声音,“心里的话”别人是听不见的,而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你说的话正是你想到的意思。

后来,又从社会功能上去认识语言,说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如果只是工具,恐怕就同写字时的笔、代步用的车没什么大的区别了。说语音、词汇、语法是工具,似乎还可以,如果说一句、一段完整的话也是工具,就不大妥当了。因为那里边已经包容着说话者的目的、志向、情感、精神……了。

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显现,成为文化的载体,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还有人说“言为心声”,正是语言的主体性表述。看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逼近语言的本质。

认识到了语言是人的,是人群的,是社会的;认识到了语言是文化的、精神的;认识到了语言是声音的、物质的,大约就可以明确了它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材料,不仅仅是规则。可不可以说,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呢?其中,包括人文精神和音声化两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在意识形态、思辨深度上的具体反映,随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变化,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修养、美学理想紧密相连。人文精神对个体人的观照是强烈的,几乎无时不在。人文精神可以凝结在典章器物上,打上时代的烙印,流传于后世;人文精神也可以融汇入社会交往中,显露思维的轨迹,远播于海外。一幅绘画、一支乐曲,无不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只不过有文野、高下之分罢了。

音声化,不只是声音的问题。语言的声音不同于风声、雷声,它是人声(或模拟人声);音声化,是指人的声音,显然还要具有语音的系统性、词汇的序列性和语法的规则性这三大要素。这样,音声化就区别于色彩化的绘画、器具化的音乐了,也可以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共有音声化的含义而又有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差异了。

“人文精神的音声化”是一个整体,为了解释的方便才分开来谈,其核心,正是一个“人”字。因此,语言的本质正在于其“人文性”。

这里,主要是说明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就是语言,人文精神是被音声化了的存在,而音声化本身恰恰被人文精神所充盈、所熔炼、所涵化。即使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巧言令色,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不过那是语言的异化现象,正证明语言并非万能,还要有“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等考察与约束。

人们强调语言的本体论,这无疑是正确的,应该重视语言的现象分析,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特别是语言规则的分析。但是,似乎不应忽视语言整体的微观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说到底,语言是人的,是由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人是发出、深化、驾驭语言的主体。语言现象,是语言主体进行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丰富生动、千差万别,是一个有极大可容性空间的语料库,规律在其中。语音的变异、词汇的扩展、语法的多样,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主体的创造性、开拓性、群众性、时代性。从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层面,注重语言主体的研究,也许能冲破“工具论”的机械性,集结“文化论”的普泛性,打开语言本质的大门,推动语言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语言学的研究,在立足本土、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应大力激发本体和主体的活力,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变平面研究为立体研究,变表层研究为深层研究,让语言学“门可罗雀”的“冷门”成为“举袂成荫”的“闹市”,让人们把“不学而能”的语言看做“羽化登仙”的基点。语言素质的提高将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同行共进。

我们有理由企盼语言学的鹏程万里!

关于播音标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七

播音标准问题,自有播音创作以来就存在。创作者和接受者,包括管理者,不论是否意识到、是否明确,也时常在心里掂量,在言谈话语中涉及。任何一种传播行为,语言传播当然不会例外,都有规范,都有思想范式,不可能好坏不分、是非不辨。因此,逐步在理性上树立一个标尺,用以估量现实中的诸多现象,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播音标准的思考,恐怕不是多余的。

语言,自其产生以来就有标准:说清楚了么?听明白了么?这大概是最起码、最表层的标准了。如果说不清楚、听不明白,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就消失,语言的价值只能等于零。岂止等于零,简直可以说还会产生负作用,即说的和听的反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把“站在船头看郊区”说成或听成“站在床头看娇妻”,把取得成绩“靠政策和机遇”,说成或听成“靠警察和妓女”,不是相当严重的误会么?语言的规范化,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其基本道理不是极为明显的么!为什么至今仍有想不通、不同意、无所谓甚至对着来的呢?这就属于对标准问题的认识了。

标准有范围大小: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地方,这么点儿人,长相厮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语言互通就更不用说了。大如中国,南腔北调,不统一标准就很难交往了。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热门推荐
  •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新书/最强猛士之汉末崛起/已经发布新建书友群四海居,群号574206885,欢迎各大书友来唠嗑!
  • 光暗之骑士

    光暗之骑士

    这是一本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讲述两个少年的成长故事的轻小说,老少皆宜哦。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有暗的地方会有亮点,光与暗相碰,是交融,毁灭,还是相互转化?唯有光与暗之骑士,冲破层层黎明黑暗,迎接破晓!PS:这本书可能会写几年,但不会太监的,相信我,一个把这本书当做子女看待的人。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本书分为王充、诸葛亮、穆罕默德等部分。
  • 溺爱之暖妻至上

    溺爱之暖妻至上

    青黛,就读于医药大学,平凡低调。却没人知晓,她天赋惊人,一手针灸更是使得出神入化。一个冬日寒夜,好心救了个中枪男人。却没想到,随后而来的竟是无穷无尽的纠缠。救她于危难,送她千金古籍,替她撑场子······好吧,这个男人其实也不错。***薄桀傲,四九城的天之骄子,放肆、桀骜。一次救命之恩,让他认识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从此,却再也放不下。以往的骄傲不逊在她面前通通化作了柔情似水。不过,拿了我的心,你怎么能不偿还呢?就让你赔我一辈子吧!——————————————薄桀傲步步逼近,盯着青黛的目光,灼灼如火。一字一句,从他的薄唇里吐出,摄人心魄,“青黛,我要定你了!”一句话简介,这就是一个桀骜天才汉子遇上淡定中医软妹子,化身痴情好男人,无限宠溺的甜文。【脱衣篇】“脱衣服。”薄桀傲一脸正经。什么?青黛瞪大双眼,他们总共才见过两次面吧!“脱掉。”薄桀傲口风不改,却多解释了一句,“给我看看伤。”看着一旁的医药箱,青黛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我自己来就行。”男女有别,这种事情还是自己来吧。“我不想重复第三遍。”“要么,就让我来帮你。”薄桀傲嘴角忽地跳起一抹笑意,像是冷冬中百花盛开似的。青黛一愣,薄桀傲已经开始上手准备自力更生了。“流氓!”“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印在薄桀傲俊美无瑕的脸上,格外刺目。【宝贝篇】薄家才五岁的小不点,眨巴着大眼搂着青黛,声音软软诺诺地,“妈咪,爸比昨天晚上是不是叫我了啊?”青黛一愣,昨天晚上,小宝宝不是很早就回房睡了吗?“怎么了?”青黛搂着自己儿子的小身子,笑着问道。小宝宝童言无忌,“我昨晚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听到爸比在房里喊道,‘宝贝,宝贝!’,声音好大呢!”青黛脸上的笑意一僵,无言以对。倒是一旁的薄桀傲,嘴角勾起,傻儿子,此宝贝非彼宝贝啊!本文一对一,不喜勿入。情节虚构,较真者请点右上的小叉,谢谢合作。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快乐小财女的理财必修课

    快乐小财女的理财必修课

    “财女”杨澜说:“我觉得财富带来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有不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权利,从这一点来说,财富是非常值得拥有的。”没错,如果不想被束缚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不差钱”。想要不差钱,就要学会理财。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财女”,就要从现在开始拿起理财的武器,通过对收入、消费、存储、投资以及财富心态的学习和掌握,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完成财富的积累,为轻松、自在、无忧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摆脱“月光”,不要“穷忙”!本书会告诉你“财”貌双全的女人是如何炼成的。
  • 最强信仰兑换系统

    最强信仰兑换系统

    【热血超级英雄文】 本书极度中二且剧毒,自认心理年龄高者慎入。 我只想静静的做个校草,却被突如其来的宇宙砸中脑袋,我惹谁了我。从此,某咸鱼作者成为了帝皇侠开始四处拯救世界!网聚天下信仰之力! 美帝有超级英雄,倭国有奥特曼,那我华夏也该有铠甲勇士来守护!“小伙子,我看你根骨奇佳,想成为铠甲勇士吗?” 兑换帝皇铠甲,强化基因,兑换超能力,成为万人敬仰的超级英雄。四部铠甲之下,唯有超神黑甲。 “修罗,雅塔莱斯,将来蓝星就交给你们了!带领炎龙他们好好保卫蓝星!”“师傅,弟子领命!” “悟空,黑甲就交给你统领了,我即将前往这宇宙之外!”“少主,属下领命!” 我有三千黑甲军,可抗宇外混沌边! 殇雪阁:527179416。
  •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小丫头,你竟然敢如此欺负本少爷!害得本少爷这般?”他声音冷酷带着一丝残忍,而他就是樱花高中当之无愧的校草;“恶魔!怪胎!疯子!神经质!我不怕你!”她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有底气,其实心里早就怕了;腹黑如恶魔一样的校草?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重遇初恋情人?气氛诡异不需要学习的学校?而一场意外的邂逅……充满甜蜜!
  • 925号邮筒

    925号邮筒

    一段被遗忘的记忆,一部仅为你写下的小说。有一天,我被自己的小说吸了进去,治愈、拯救、逃脱,最后…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