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2800000006

第6章 杂记编(5)

在愉悦共鸣的问题上,应该努力避免制作理想蓝图过程中的片面性。一般表现为:向内容倾斜时,过分关注表象而忽视深层,如追逐阴暗面,以曝光为满足,或热衷于爆炸性、轰动性,以瞬时浓烈为顶点;向形式倾斜时,着意光色特技的使用而忽视与内容情理的契合,或一味显露真实的平铺直叙,以旁观的冷漠掩饰观察的浅薄和思辨的苍白。这类片面性,并不能真正点燃生命之火,反而会在人们的心灵里突现美的缺憾,忘掉“谁笑在最后谁才是胜利者”的箴言,忘掉“长歌当哭,那是在痛定之后的”格言。愉悦共鸣也就在此时烟消云散了。至于有些“出新”,不过是在选用修辞格、重组造句法上下些表面工夫,表达的只是一般意义和观点,除了让人费解之外,就根本与愉悦共鸣风马牛不相及了。

“信息共享”要达到基本要求,“认知共识”要进入实质层面,“愉悦共鸣”就要升至“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琼楼玉宇中了。让曲虽高,和不寡,正是美学的任务,新世纪是美学的世纪,语言传播必须迎头赶上!

关于网络控制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二

信息社会实现网络化之后,必然面临网络控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总要突破局限,同时加以制动。人类对于水的开发利用是如此,对于电的发明与利用也是如此。刚刚发明了电,在利用时就伴随着恐惧:能置人于死地,能置物于毁灭。于是如何控制它,自然就成了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当今,对于网络也经历着同样的路程。国际互联网,多向互动传播……似乎无法控制,要“天下大乱”了。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看,实现控制是可能的。绝密、机要信息,另有相应通道,除了间谍和破译,一般人是得不到的。这就是一种控制。虚假的、攻击性的、破坏性的信息,现在在广播电视大战中也并不鲜见,辟谣、反驳、斥责就是了,正如有批评就可能有反批评是一样的道理,总比私下传播小道信息好些,上网入了平台就公开了,“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真理愈辩愈明了,何惧之有。这也是一种控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斗争哪有胜利?“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网络用户,有集团传者和个体传者两大群体。集团传者包括政府、党派、团体、广播电视、通讯社、报刊、图书资料馆所……广播电视包括广播电信、电视台以及各个节目生产制作公司。个体传者就是拥有网址的用户。个体用户,既可以传,又可以收,既可以助人,又可以求助。

对网络用户的管理,将来要立法,要有相应的国际组织,要有国际公约,以解决用户行为、用户之间关系等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各个国家也会使用“公、检、法”权力,对本国网络用户进行有序调控,并负责与国际上相关机构发生制衡关系,甚至采取联合行动。例如目前的禁毒、引渡等。保障合法权益、处理违法事件,会有不断完善的举措。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应该是可行的,而不是无奈的。

从广播电视传播角度看,实现控制也是可能的。一方面,广播电视集团公司内部,有一套运行管理体制和规范。注册登记、宏观调控、监督检查,审批程序、运营行止,都不会放松。另一方面,各自为政的制作公司也要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精品节目的生产。不如此,节目播出的中标率、各台的采用率也不会高。长此以往,就会被淘汰,至少信誉不会可人。因此,关键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导向,以及对各类节目的具体要求。只要坚持喉舌的主功能,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只要坚持“扫黄打非”,不论上星还是上网,广播电视传播的质量应该说是可以控制的。

从广播电视传播者的角度看,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程技术人员……还应有相应的专业要求,而且必须持有“上岗证”,即具备任职资格。就像律师、会计师一样,进行社会化的考评,严格而规范,科学而公开。所谓社会化,不可能是无序的:谁想当律师就随便走上法庭进行辩护,谁想当会计师就随便到一个单位给人做账,谁想当记者就随便去事件发生地进行采访,谁想当编辑就随便进行编排,谁想当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就随便参加节目生产,播报新闻或解说专题或主持评论、综艺节目,谁想录音录像、设计制造、调控修理,就能随便进入机器设备的生产使用过程。如果大家都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随意用什么人干事情都毫无要求,或者负责人自定标准,那么,“社会化”也就进入了无序混乱状态的怪圈,党的领导、政府的管理、宏观调控、舆论监督、竞争机制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新闻播音员、评论员,各电台、电视台是肯定要统一管理的。有些节目主持人可能会由各制作公司根据节目需要去物色、选用。什么人可以出任节目主持人,就是现在也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聘任章程,明显不合格的并不少见。往往是“饥不择食”而“矬子里拔将军”。不论是统一管理还是各取所需,都应该标准化、规格化,分门别类、分层分级地考核、评聘,由主管领导、同行专家、受众代表组成“合议庭”,即评聘委员会。培训上岗,定期考评,竞争激励、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形成风气。避免主观失度、不正之风。这是最好的途径,走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路。

如此,集团传者就能选优集萃,推陈出新,个体上网只好处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境地。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竞争必然造成优胜劣汰,但网上优势却永远不会造就学阀作风和学术霸权主义,因为网络文化给了每个网民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利,媒介学术霸权和故步自封的衰亡,将使学术争鸣和网络批评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媒介集团传者和个体网民的竞争态势日趋平等,对媒介的赞扬与批评会更加实事求是,全社会“匹夫有责”,共同营造着进步的民主权利、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民族特色、广阔的交流渠道。这正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成果:在发展的同时实施控制,在控制的同时促进发展。因发展而担心失控,因控制而担心停滞,是不必要的,因为历史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后还要这样走下去。

关于学术争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三

“两为”和“双百”方针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人们的认识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对广播电视传播规律的认识是如此,对语言传播规律的认识同样是如此。

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规律上,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十分正常的,正如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对传播的认识,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一样,面对复杂而又稚嫩的广播电视传播,特别是语言传播,学术研究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甚至概念、范畴出现不同的认识,是一种好的、兴旺的学术景观。现在,总体上是争鸣太少,真正的学术争鸣更少。

目前的状况之所以显得同其他学科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普泛性的单项研究多,深广性的综合研究少,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不大能进入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二是个体性的单向研究多,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双向和多向研究显得不足,因此,“各吹各的号,各有各的调”,鲜有交汇和碰撞;三是学术研究的园地少,不但大批研究心得没有发表的机会,还容易造成学阀作风和学术霸权主义,在学术刊物上以“争鸣”作点缀,以自己的观点统领一方,使一些持不同观点的研究者不愿问津。

当然,“争鸣”是有一定基础的,即在更大范围、更大观念上趋同,在较小范围、较小观念上显异。如在承认“存在”和“意识”的基础上,才有谁决定谁的争论;如在承认“主体”的基础上,才有“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争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同样有这样的情况。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存在是一种共识,但他们是不是党的喉舌?认识就不一样了。有人认为是喉舌,有人就认为不是喉舌,明确提出:播音是“适宜搞政治宣传的”,而主持人则是听众的朋友,贴近且沟通,还有的人认为“播音员时代过去了”,“主持人将来的社会化,便成了自由职业者”,这是在“喉舌”问题上“是不是”和“能不能”的分歧。这是不是学术争鸣,可以不下结论;这是不是原则问题,却应该是专家学者、管理者必须明确的问题。对此,竟没有见到争鸣的文章。还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功力是不是第一位的业务要求?他们同记者、编辑都是新闻工作者,业务上有无侧重?至今,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大都是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的。为什么也不见尖锐的争鸣文字呢?

在学术争鸣的问题上,往往有五种不宜有的态度,一种是:某个观点是常识性错误,不必与之争论,参与这类争论品位不高;一种是:在实践中检验吧,这类看法肯定碰壁,不必理睬它;还有一种是: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要条分缕析地去驳斥,不但花气力,而且不一定说得透,缺乏信心;再有一种是:各自说各自观点,争什么,哪有那么多时间;另外一种是:费力写出一篇,人家不给发表,那不是白搭……

学术研究总是两个方面:正论和驳论。正面阐述观点是重要的,但是捍卫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批评,也不是无足轻重的,二者都是理论建设的需要,学术争鸣就是为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该学术领域中呈现兴盛繁荣的局面,打破那种“万马齐喑”的气氛。没有批评的学科是即将衰亡的学科,有批评、有斗争才会促进学科的发展,才会出现不同的体系、不同的流派。

学术争鸣,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需要,是“广采博收、取长补短”的需要,更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需要。因此,学术争鸣是一种责任,应该有争鸣的学术勇气。

学术争鸣,有是非之争,也有主次之争,有共时之争,也有历时之争。这些关系,有时并列,有时交叉,并不一定是单一的。

学术争鸣,要争,就要先搞懂弄通对方的观点,这才是郑重的、严肃的学术态度和学术作风,如有人指责“无稿播音”的提法不对,认为播音都是有稿的,无稿就不能叫“播音”,但又认为节目主持是无稿的,却可以叫“采编播”,这就自相矛盾了。如有人说什么时候科班出身的人少了,思想者型的人多了,主持人中心制就可以实行了。这里面的“科班出身”与“思想者型”似乎水火不相容,且不说有各种科班,有各种科班出身的人,其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都是混乱的,我们能认为这样说是严谨的吗?

我们缺乏学术争鸣的热烈气氛,我们缺乏尖锐的学术批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清除学阀作风和学术霸权主义的过程中,在消除唯我独尊、狂妄自大心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学术争鸣的勇气,我们应该支持尖锐泼辣、有理有据的学术争鸣的作风,那种“各打五十大板”的老好人,那种脱离实际、颐指气使的“老大”作风,是不利于广开言路、匡正学风、沉静心态、刻苦钻研、明辨学理、探寻真知的。

关于听觉阈限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四

语言传播主体必须考虑使受众“愿意接受”的一系列问题,而语言接受主体也需要考虑“能够接受”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接受”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传者,其中必定存在着受者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审美意识、美学理想诸方面的起点。

广播电视传播是否因其为“大众传播”就说它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就以“世俗文化”对待它,这其中有概念、性质、任务、要求等值得深入探讨的广泛论题,恐怕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那基本观点、重点认识,在此前的思考中已略陈己见,现在,还可以从受众“听觉阈限”的角度,继续进行思考。

凡有听觉的人,都受制于听觉阈限精疏的状况。有的人听觉阈限精微锐敏,有的人听觉阈限粗疏迟钝。这里,既有先天的生理条件、心理积淀,又有后天的环境影响、能动习得,两方面缺一不可,但究竟是互补还是互斥,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显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客观上说,有社会发展、时代氛围、人际关系、科技进步、文化负载等;从主观上说,有性格爱好、现实需要、理想追求、生存心态等。

大千世界给人们的听觉刺激是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的,因此,在听觉的活动中,有主动和被动、选择和排除、专注和随意、辨别和领悟等多种情况发生,而且会在相对转换中获得更切实的具体感受,并为听觉阈限的日渐精微提供更多的契机。当然,听觉阈限是感觉阈限的一个部分,不是孤立的,在听觉活动中常常得到其他感觉的补充或受到干扰。

从听觉阈限的思考中,我们会发现在精微和粗疏之间、锐敏与迟钝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层级,可以分上中下,可以分高中低。忽视这一点,无论传者或是受者都将处于迷茫、空泛的状态,会叹息知音不在,知心难求。

同类推荐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往来的文书。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广泛的文体。一、从公文的性质分公文有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社会团体公文及各企事业单位公文等。本书详细介绍了办公文书的种类和写作方法。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热门推荐
  • A Doll's House

    A Doll's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只要敢想你就行。”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来源。本书从奇迹就是你自己、把昨天的自己淘汰、铸造生命的强度、颠覆惯性思维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如何利用自己目前已经具备的优势,开发你巨大的潜能,创造属于你的人生奇迹。
  •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是15位人气作者的暖心合集。《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精心收录了15位作者近年来创作的32篇精品故事。《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一书中有亲情、爱情与友情,有小说、励志与感悟,总有一款能够打动你的心!最好的,时光总会把它留在最后。在此之前,所有的等待与伤痛,只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 逝情蛊

    逝情蛊

    【福利文,内含两篇】苏瑾扶桑篇,世人可知苗疆有一种蛊,名为逝情蛊,爱的越深,忘得越快……苏陌琉璃篇,她爱了他八年,他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这一生,终究是被他毁了……
  • 我的小蛮妻

    我的小蛮妻

    她是他手心里的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T市的人都说他身边没有一个女人,可是他们忽略了她,她就是一直在他身边的那个女人。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向她表白,只是因为有难言之隐,当这一切阻碍都已不在,他迅速地爬上她的床:“丫头,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爱你吗?”从前的霍景颜傲慢无礼,高高在上,世人皆以为他有洁癖。而对于自己的娇美娘子是这样。“老婆,我帮你提包吧,这包看起来好重好重。”“老婆,你累不累,要不要我给你垂垂腿?”丫的,你还是变回以前的那个恶魔吧,丫的,我还以为你被别人附身了呢!
  •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季先生

    雨季先生

    在这坐城市最高的地方,是我们故事开始的地方你问朋友:“我有没有说过我是颜控”朋友回答:“没有-_-||”“那我有没有说过我是声控”“没有?_?”“那我有没有说过……”“停,你说过,你就是单纯的好色”“←_←”别人问你:“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拥有一个花店”别人问他:“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呢”“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有人在朋友圈写过,不开心的时候,麻烦给我一颗草莓味的棒棒糖“手伸过来,快点”看着手里的棒棒糖“……”“我不会包粽子”“我教你”她看着窗外“下雨了”“笨蛋,我想你了”(双向一见钟情)
  • 凤临天下:绝世弃妃

    凤临天下:绝世弃妃

    她是人人皆知的弃妃,却没有人知道她是穿越而来的杀手。杀手女王穿越化身妩媚王妃,从此王爷摊上大事儿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没有莱克兄弟的飞翔之梦,人类怎能翱翔于天际?没有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怎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没有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跨出的一小步,怎么会有人类在浩淼太空中需找生命的一大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创新进取的成果。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来教育读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散思维,勤于动脑,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