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700000005

第5章 国际传播概述(2)

第三,国际传播的快速发展为当代国际政治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彼此之间不断深化的联系使得国际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界限更加模糊,国内问题的国际化现象十分突出。这首先表现在二者的结合与相互影响日益明显。即使是最为封闭的国家,其政府在处理内政问题和外交问题时都必须兼顾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其次,国家主权收到新的国家,以往的一些界定和标准在新形势下已经不再适用。许多问题既可以说是国内事务,同时又带有很强的国际性。这就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主权提供了一个可以遮掩的幌子。

第四,可以预见,国际传播有可能导致甚至强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冲突与矛盾。由于国际传播还是要通过一定的传播介质进行,如大众传媒在选择信息时难免会出现导向、侧重,这样有可能突出某种问题或矛盾,通过影响接受信息的一方从而影响决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社会可能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各国和国际组织常常对国际传播进行引导和干预。

(二)国际传播与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学(International Journalism)是与国际传播学关系最紧密的一个分支学科。确定国际新闻和国际传播的联系与区别是对国际传播进行深入研究的必经步骤。

什么是国际新闻,至今为止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中外各类新闻学或传播学的词典中并没有国际新闻的条目,各类百科全书中也没有国际新闻的解释。在国外的许多著作中,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News)就相当于外国新闻(Foreign News),这两个词之间有时是互换的,其对应的概念是国内新闻(Domestic News)或地方新闻(Local News),国际新闻就是本国本地以外的新闻。

此外,国内的各类词典中可以找到“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或“对外宣传”的条目。有人认为,国际新闻,简单地说就是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将所在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不同载体的传播,使受众接受到预先不知道的新闻,也就是一种国际信息的传播。刘洪潮教授有一种更为宽泛的定义,认为国际新闻应该是国际新闻+对外传播+参考消息,所谓“国际新闻,是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的报道与评论,及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和外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如果用更为抽象和广泛的概念来界定的话,我们认为,“所谓国际新闻,是跨越了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说是新闻在国际的流动。”

毋庸置疑,国际传播包含国际新闻传播,或者说国际新闻是国际传播中具有更强迅即性、真实性、客观性、重大或贴近性的实时信息部分。从概念上说,国际传播的内容更宽,除了新闻传播,还包括非新闻的文化传播,传播工具除了新闻媒体还包括书籍、电影等其他媒介。

与国际新闻相比,国际传播更强调传播中的国家主体性。从历史上看,国际传播也比国际新闻晚得多,有人认为国际传播开始于1835年电报和通讯社的出现,实际上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际传播开始于20世纪初美国电影的输出和随后国际广播的出现。1914年全球85%的电影观众就开始观看美国电影。

(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当国际传播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另外一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即全球传播。美国学者霍华德·弗里德利(Howard Frederick)认为:“全球传播是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越国界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它包括“文化、国家发展、对外政策与外交政策、国际纷争及其解决技术、新闻与信息流通、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经济观念、大众传播制度、控制与政策、人权与民权、战争与和平、宣传及影响等众多的论争领域”。

全球传播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同国际传播不能完全等同。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两者都涉及跨国界的信息传播,但在概念内涵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又有不同。也就是说,全球传播研究所涵盖的范围比传统的国际传播要大:全球传播立足于全球性,而非国际传播的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性。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是国家社会和国际组织;而全球传播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如各种跨国团体、企业甚至个人。全球传播的传播媒体除电子和平面大众媒体外,还包括具有跨国功能的个人媒体,如国际电话、国际传真、电子邮件等。国际传播中人们关注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而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注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如和平和发展、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国际传播是在承认国家界限的基础上,就像人际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样,国际传播是国与国之间的;但是全球传播已经跨越了国家界限。这种传播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但它并不是促成全球传播的唯一技术,卫星技术也是关键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能用电话互相联系和沟通,但是他们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电视、广播却依赖卫星,这是全球传播的关键。

其次,全球传播不同于国际传播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时传播。实时的电子传播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全球公众同时接受全球媒体的传播产品,这种传播方式使掌握全球性媒体的国家控制着全球公众的思考和关注点,从而使大多数不掌握全球性媒体的国家的政府对全球传播丧失了控制能力和生产能力。在今天的全球传播时代,人们的思考、关注越来越受这些全球性媒体集团的影响、操纵和控制。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问题的报道上,人们看到的画面、关心的议题、听到的声音几乎都是来自美国的全球性媒体集团,美国的一些全球性媒体超越其他国家媒体的声音,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受众。这是在全球传播背景下,人类将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即面对全球传播带来的异国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任何一个不拥有全球性媒体集团的国家,将丧失与拥有全球性媒体国家在舆论上抗衡的能力,这些国家公众的关注、思想和思考方向越来越受制于拥有全球性媒体集团的国家,被它们的声音湮没或成为它们的附庸。

由此可见,国际传播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全球传播进入了信息文化的融合、一体化的进程之中。

第二节 国际传播的基本特征

国际传播作为传播中的一种特有形式,具有政治性、跨国性、跨文化性和时代性四个主要特点。

一、政治性

所有的国际传播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在由政府等公共部门主导国际传播的国家主义理念中,国际传播的最高原则是国家利益。通常情况下,国际传播以政府形象、国家利益为核心,力求强化正面信息,淡化负面信息,或者反面文章正面做。监管者在对外传播时,必然要选择那些有助于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信息,而将那些无利或有害的信息剔除掉。在对内传播时,必然要回避那些消极有害的信息,而将于己有利的信息介绍进来。

国际传播(特别是属于国家宣传机构的对外宣传)的政治色彩浓厚。各国政治纷繁复杂,但均注意群体利益,主要表现为权利的运作和利益的维护。在国际传播中,国家作为主角,加入到国家传播活动中。以美国为例,尽管政府从形式上不允许介入国内广播等传播媒介,但是,国际传媒则控制在政府手中,如美国之音(VOA)就受美国国务院直接控制。政治考虑是国际传播的根本出发点,它要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影响,为国家的对外战略服务。

尽管所有国际传播都会带有政治色彩,但并不是所有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政治性特征都那么明显。事实上,传播可以公开带有政治性质,例如许多西方媒体鼓吹的“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等等,明显带有政治图谋。当然,国际传播的政治性也可以将政治色彩隐性表达,或者只是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新闻界所说的“假信息(Disinformation)”,及散布错误信息,由驻外媒介进行收集和报道,然后由国际广播电台和通讯机构进行再传播。这也是利用虚假新闻进行隐秘的政治宣传。

在与国际传播相关的国际组织中,其活动都有着微妙的政治考虑。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电信组织等国际组织,虽然它们表面上看是非政治性的,但是其程序和建议不得不受到国际政治现实的影响。在这类国际组织中,例如像确定国际广播电磁频率的分配、决定卫星同步轨道、卫星信号溢出的规则、采纳新的传播手段、选定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参数等问题时,都包含着政治考虑,考虑在信息和传播时代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二、跨国性

由于狭义上的国际传播是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因此跨越国家界限成为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

在穿越国界的信息洪流中,很多是国家官方机构发出的信息。由官方机构发出的信息有些并不客观,而是有目的的宣传,通过语言、文字、声音等对他国受众的感知和观点施加影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机构,有意影响外国受众。例如,2001年全世界有88个国家设立了国际广播电台,其中有22个国家用汉语普通话对外播出。

同时,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还可以通过民间外交、文化交流、海外信息节目、国际公关活动、政治战等多种活动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利用报纸、广播、电影、人员交流、文化交流等形式,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并取得传播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各类跨国公司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跨越国际传播的信息量不断增加。W.里斯顿(W.B.Wriston)论述了跨国公司发展趋势的影响:世界公司已经成为旧平衡中的一个新的砝码,一定会在把世界推向思想和生产方式更自由的交换方面,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这样在世界上人们可以在同一天享受真正的全球社会的文明成果。由于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相应地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它们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传播秩序中的重要影响力量。

此外,国际组织是国际传播中具有特色的行为体。无论是政府间还是非政府国际组织,它们常常是国与国信息交流的场地,成为国与国信息传播的中转加工站。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特别是联合国建立以来,国际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中,国际组织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者。

当然,无论是对个人、公司、媒体等国内的各种行为者,还是对国际组织行为者,国家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都最为重要,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因为舍弃了国家,就无从谈国际传播,因此国际传播的跨国性特征不容忽视。

三、跨文化性

国际传播不仅与政治紧密相关,而且与文化也密切相关。政治与文化,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思维方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等方面;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渗透到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不同民族法律和权利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对国家、民族、团体、个人均形成一种制约,既为它们提供总体利益的根基和观察思考问题的工具,又能确定对内对外活动的框架和模式。因此,国家间的传播可以看作是不同文化之间互动交流的关系。国际传播中不能只注重政治、经济、安全层面,这些层面实际上都有其文化根源。

因此可以说,国际传播在许多方面和跨文化传播相似,跨文化传播比同文化传播的难度要大得多。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差异和宗教差异就是最明显的障碍。而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远不止语言和宗教问题。文化的方方面面常会引起文化误解和冲突,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国内传播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是同文化传播,在多民族国家中是跨文化传播。

由于国际传播具有跨文化性,致使信息接收国特别是弱小国家的文化变异性增强。在国际传播中,科学技术发达、经济力量雄厚的超级大国,向世界输出它们的文化,出口其文化价值观念(包括新闻价值、社会风俗、社会道德、政治和经济价值)。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弱小民族在大量发达国家文化的熏染下,发生了向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变异,成为美国文化的附庸。因而,为了保护本土文化,很多弱国与主张信息自由流通和传播权的文化强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的程度日益提高,它们之间重合的部分日益扩大。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本书是谢冕先生记述北大、阐释北大精神的一部作品,是作者数十年来关于北大的文章精选。谢冕先生在北大工作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饱含对北大的热爱,讲述了北大的历史与现在,刻画了校园里未名湖、图书馆、朗润园等景致,追忆了他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师友往事,描写了那些具有北大精神传统与人格魅力的人物如蔡元培、季羡林、林庚、吴组缃、金克木等诸位先生,还有北大对新诗的影响和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这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眼中,都展现着独特的北大精神。
  •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展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热门推荐
  • 医鸣惊神

    医鸣惊神

    养最凶的兽,撩最俊的魔,走最不寻常的路,杀最看不顺眼的妖。少女铃铛,自烈焰中生,心怀焚天血仇,要将这世上的卑鄙邪恶全部焚尽。跨一串遮天九铃,玩一根医神龙针。只为亲人重聚,只为天道公平。扫魔界污浊,斩妖界邪恶,放鬼界冤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看她如何改天换地,医鸣惊神!冰川已完本小说《医鸣惊仙》,《北朝春》
  • 太古尊帝

    太古尊帝

    【热血爽文,最火爆,挑战你的脑洞!】绝代丹皇转世而来,魔武双修,碎裂惊天阴谋!这一世他绝不受任何欺辱,御龙灵凤,五行聚顶,敢诛武帝灭仙魔!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不一样的大地主

    不一样的大地主

    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但他留给我的政治遗产我却享受了几十年。这份政治遗产的名字叫——地主。因为这份遗产在上世纪下半叶至中叶,让我吃尽了生活的苦头。基于这一原因,我在骨子里真的很恨这个给我政治遗产的人。可是爷爷就是爷爷,这是我没得挑的。随着年过五十了,不知为什么对原来很淡漠的故乡、对远在那里长眠的人却想念起来,于是就找个借口,去看看那生我但没养我的地方,看看长眠在故乡故土之下的祖上。于是以看望我们郎家仅存的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婶儿为名,回了一趟故乡。
  • 焚天战神

    焚天战神

    身负火系异能的萧羽重生到了以火为尊的天火大陆,面对欺辱,且看他引九天神火粹体,燃尽宇宙山河,成为那主宰生死大道的焚天战神,让诸神万界在烈焰之中悲鸣!
  • 绝恋之至尊运道师

    绝恋之至尊运道师

    她带着前世的记忆投生在这个以修炼灵力为尊的世界,发现她比前世还不如,缺钱、缺势、缺本事……哎!唯一不缺的就是不屈不挠的精神。看着只剩一年时间的母亲,她叹了口气,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修炼灵力,跟弱鸡一样的她该如何挽救母亲的命?她就不信了,前世天才的她会在这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世界窝囊一辈子!不会,学!没钱,赚!学炼药、修灵力,带着她的奇葩灵宠,为了救母亲,寻父亲的初衷,她踏上了一条荆棘与幸运并存的路!一件件光怪陆离的事发生在她身上!没有灵力却能血契灵宠!这是好事吧?可是这灵宠却是一棵树,一棵树也就罢了,为毛什么本事也没有,偏偏还很能吃!能吃也就罢了,偏偏还吃的很挑剔!终于能修炼灵力了,可是为嘛她的本命灵宠是个跟她小拇指那么粗细的一条小蛇,估计掉在地上都找不到,是个蛇也就罢了,它头上那根诡异的草是怎么回事?见过蛇头上顶着王冠的,可你们见过蛇头上顶着一棵草的吗?最悲催的是,她忽然间看向路上行人的时候,他们身上都围着一层雾气,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她的眼睛出问题了?是运道?人的运道也可以主宰的吗?唯一觉得安慰的是能修炼灵力后身体里出现的空间,简直是敛财外加保命的神器。不过这个看上去仙气飘飘,实则腹黑奸诈的妖孽什么意思?“你自己下去?还是我扔你下去?”“啊!”不就是因为他长得芝兰玉树、俊美如仙的多看了一眼吗?呃,还因为他天赋卓绝、修为逆天流了点口水,而这口水好巧不巧的正好落在了他翩然若仙的白袍上了。那也不至于霸道的把她从悬崖上扔下去吧!虽然从悬崖下爬上来后,她的修为大增!哎,惹不起,她还躲不起吗?事实证明,她的确躲不起!好吧,看在有他在小命比较安全的份上,就忍了吧!可是他变本加厉,又开始霸道的威胁她了。“我去云海大陆的时候,你要是不能跟我一起去,我就掐死你,据说灵魂是可以带走的。”他笑的如仙如画,说话声音也充满磁性很好听,可是她却吓的从头麻到脚趾头!她默念着,自己绝对不是因为怕他,她本来就是要去云海大陆寻找父亲的!忍,等自己的实力超过他了,一定扬眉吐气把他虐成小乖猫!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她与他的牵绊早在千年前,她从桃树枝头落入他掌心时就注定分不开了!注:阳光只写一对一的宠文,稀罕亲们收藏加留言,永远不删除!推荐阳光的完结文:《婿谋已久之闲王宠妻》http//www。xxsy。net/info/777074。html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三生有幸之相思醉

    三生有幸之相思醉

    【短文《初遇伴吾心》完结】诸国分裂,阋墙不断,招致人心惶惶。一朝穿越成妃,她不嫁他强娶,她躲他追,只为她;再见时,她心渐有所动,他一如既往地爱;同携手锄奸人,还安宁。太和三年,她自愿嫁入他国联姻……终是有花无果,相隔万里犹难忘。一首白头吟韶华虚度,百花飘零,过眼云烟浑如昨。
  • THE END OF

    THE END O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家萌妃初长成

    农家萌妃初长成

    【已完结】一道圣旨让她家破人亡,一次追杀让她隐居乡村。奈何弟弟想要读书,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连唯一支柱也离世,唯有带着弟弟远走他乡。原以为自己可以从基层做起开一家酒楼,可谁知外公逼着自己学医、弟弟忙着为自己找夫婿,她笑着看着他们。“这位是我的恋人,太子殿下。”前有太子殿下,后有杀手大人,再来一个皇后娘娘,自己不仅离目标越来越远还搭上自己的性命。得以逃生她性情大变假装失忆,和自己最痛恨的人在一起,只为复仇。可偏偏在背后帮她的人竟是如此,“娘子,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宝宝们喜欢就收藏,自知笔力不够,有待加强,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