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7800000011

第11章 舆论学视野下的社会问题(3)

从国际上来讲,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盛行的其他几种意识形态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任何国家中,历来作为政权合法性论据的官方意识形态只有一种。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迥然的意识形态通过种种途径也为国人所了解,尤其是各自的政治思想对我们主导的意识形态影响不能低估。

从国内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贫富分化、权钱交易与腐败等社会不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系列现实的社会问题,以及在中国应采取何种政治选择与发展目标这个问题上,不同观点纷纷浮现,遂形成了三种不同价值与思想倾向的思想流派,最终表现为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自由派右翼”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贫富分化过程,是“现代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一个程度不一的社会贫富分化过程”。如何改变?“只要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只要改革与开放方向不动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完善,在加强权威控制的效率同时,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制建设”,种种不合理现象会逐渐克服。该观点核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高于一切”,这一观点往往被其他派别认为是代表了既得利益阶层的立场。“自由派左翼”的观点是,目前的社会不公不是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造成的,而是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期间,政治权力未受到制约而造成的。如何解决?“进行民主化的政治改革,加强多元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以民主来制衡腐败与两级化,改变权力的垄断地位,才是根本的出路”。“新左派”的观点是,“国际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扩张”导致了官僚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其主张是,既然人欲横流、贪污腐败盛行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那么,就需要“重新回到平均主义方式来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实行平均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新左派”显现了强烈的对社会平等的价值追求,其观点对市场竞争所造成的无序化与两极分化,可能起到一种制衡作用,但同时,该思潮也显示了其较之前两者更为保守的倾向。

“自由派右翼”和“自由派左翼”在肯定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上是一致的,不同在于,前者强调通过“加强权威的效率”来解决,后者强调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民主制衡的方式”来解决。但二者都面临着不同困境,就前者而言,缺乏有效民主监督的权威,如何实现“权威的效率”?就后者而言,缺乏公民意识的民主,又如何保证民主制衡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社会控制功能,亦即通过对人观念的控制,实现对人行为的控制,但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控制正从单纯的观念的控制进化为客观化和技术化的法律体系,然后利用法律体系来完成社会控制的职能,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总之,当代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冲突性绝不仅仅流于舆论空间表层的“冲突性”,还有社会心理层面的社会态度对立,以及更深层次的价值冲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应该说,这一系列层面的冲突,在社会转型期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但潜伏的问题是,社会的凝聚力如果减弱,社会的稳定和向心力也必然随之减弱,由此不仅容易引发人们的信仰危机,而且也会引起人们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怀疑。因此,及时、有效地应对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不仅意义深远,而且迫在眉睫。

第二节社会问题的权宜应对——舆论调控

社会问题的终极解决需要社会问题的治理,但对社会问题的治理方法和途径选择,往往与对社会问题的成因、特性的判定有关。具体来说,社会问题治理有三种类型:利益层面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层面上——公共政策的实施;理念层面上——舆论调控,当某一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客体之时,传媒予以适时、适度地报道,让这一问题呈现出其应有面目,进而促动社会问题的终极治理。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之下,舆论调控的发挥从来没有止息过,其具体手段也不拘一格,或明或暗,或隐性或显性,皆因舆论之于一个社会的凝聚力至关重要,它对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引导大众意识和行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面对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传统的舆论调控手段是否适宜?舆论调控面临的新问题又是什么?

一、舆论调控的前提: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于舆论调控的探讨,离不开对舆论调控的前提,即舆论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探讨。就舆论调控的必要性而言,源于舆论自身的非理性/理性的分野,以及舆论自身的无机/有机性的分野;而就舆论调控的可能性而言,一方面是由舆论的表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传媒营造的“虚拟世界”决定的。

(一)舆论调控的必要性

一方面,源于舆论自身的非理性/理性的分解。

舆论在形成、变化过程中,虽然会集中社会的理性,但不能不承认有非理性的成分、非合理性的成分。

因为舆论的主体——公众是一个数量相对比较多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不是简单的个别人、少数人。它的不同就在于,之所以能称之为公众,首先是“要具有问题相关性,也就是舆论问题相关所及的那些社会成员”。这也使公众成为针对某一问题的心理群体,而心理群体的个人往往表现出与理性经济人不同的特点。法国心理学家勒庞极为精致地描述了这一集体心态,他认为,孤立的个体可能是理性的,以自我利益为导向的,也可能是有教养的,谨言慎行的;但在这种“组织化的群体”中,个人的理性消失了,他表现得身不由己,要么狂热,要么残暴,要么英雄主义,要么受本能支配充满热情;此时,孤立的个人所具有的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似乎消失了,“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有时表现为赴汤蹈火,有时甚至是血腥暴行,其结果要么是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要么使文明倒退好几步。

虽然勒庞的断言有其局限性,但其对群体心理的非理性认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他认为在“组织化的群体”中,存在“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事实上,这一洞见,与后来的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有异曲同工之效。诺依曼认为,意见的表明和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时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就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情况相反时,就会屈于环境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更进一步说,舆论的形成不单纯是社会公众的“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诸如人对孤独的恐惧、个人对强势意见的知觉以及公开表达的外部压力所导致的从众结果。

舆论在互动和整合的过程中会有两种可能的方向,要么是理性成分的扩大,要么是非理性成分的扩大。理性地面对社会问题,可以有助于社会问题的建设性解决,而舆论的非理性成分的扩大不仅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使非理性的意见累积为一触即发的社会行为,甚至恶性事件。

另一方面,源于舆论自身的无机/有机性的分野。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它体现了个体意见与社会群体意见的关系,体现着特殊和普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一个社会群体内的众多个体总是从各自的需要、利益出发对众多个体共同感兴趣的“普遍事务”发表意见,从表面上看,各种意见林林总总,有很大的杂乱性;另一方面,在一个现代民主社会里,任何一个看似孤立的个体意见总会与社会公众主体的需要、利益发生一定程度的联系,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社会群体主体的意志和意见,而社会群体主体的意志和意见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或者某种倾向性。

比如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丛生,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那么到底如何认识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社会问题的舆论动态到底对社会稳定带来多大的挑战?环球舆情中心发布了于2010年7月18日—7月31日在七大城市进行的《中国社会稳定局势民众预期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8%的中国人认为未来10年社会将朝着稳定方向发展,46%的民众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64%的人认为社会不公和官员腐败是未来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挑战。通过这一调查,人们对当前扑朔迷离的社会形势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即当前中国社会基本面,至少就城市来说是稳定的,但社会稳定本身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稳定的认识不仅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客观认知,事实上也是大家的普遍心理预期。

虽然说,舆论所呈现的无机性是舆论的常态,但一个民主社会的管理决策却决不是以无机的舆论为基础的,而是以有机的民意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舆论的互动与整合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考量,将杂乱无章的舆论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即有机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舆论方可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总之,无论就舆论的理性/非理性特征,还是舆论的有机/无机特征,都显示了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性意见的变动不居特性,也同时显示了舆论之于社会问题正、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那么,为了增强社会问题解决的某种预见性,对舆论的了解、把握和调控就成为社会管理的必要内容。

(二)舆论调控的可能性

一方面,是由舆论的表层性决定的。

就舆论的本体——意见来说,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的表层意识。这种表层性一方面是指老百姓面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而不是深藏内心的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公开性。另一层意思,是指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讲,舆论意见居于社会心理的最表层。社会心理三个层次的分解:深层的价值观、中层的社会态度、表层的具体意见。如果说从自身流变的角度来看,价值观作为深层的社会心理,其发展、变化得极其缓慢,如同固态的物质,其自身的变迁很难以时日、肉眼分辨;社会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具有相对持久性特征,如同液态的物质,流动着,却不甚活跃。相比较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态度,具体意见就如同气态的物质,运动状态是最活跃的,随时都可能因为舆论客体——社会问题本身的发展发生偶然或必然的改变。

另一方面,是由传媒营造的“虚拟世界”决定的。

人们感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但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又无形中令人们的自我感官得以扩张和延伸,在感受外部世界方面,人们不仅接受以往感官可接触的物质世界,同时,也不知不觉中也接纳了传媒所营造的各种自身无法直接接触的“虚拟”世界,这一“虚拟世界”虽无法等同于完整的真实世界,但却是对真实世界的临摹。传媒对真实世界的临摹既包括一些事实性的信息,也包括评价性的意见,而每个人能够感觉社会上存在着某种舆论,除了人际传播的因素之外,主要是通过接触大众媒介的文字、声像或多媒体传播的内容,而被告知的。

在舆论形成过程中,正由于在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关注的话题之间,插入了一个巨大的中介因素——大众传播媒介,较大范围内舆论的产生和消失,往往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和设置话题的结果。正由于传媒对舆论影响的程度,也提供了舆论调控的可能性,即通过传媒的调控,实现舆论的调控。

同类推荐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六查”常年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很好,关键在践诺,如何践诺,用“三严三实”践诺“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在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一要查修身严不严。严以修身,就是要向焦裕禄那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把焦裕禄作为自己修身的榜样,当做自己言行的镜子,时刻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真正提高自身修养……
  •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学术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来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以及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三大思潮”的关系;下篇具体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巨变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重铸、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反抗侵略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升华。作者对近代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考察与探讨,对引导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对深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文化领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热门推荐
  • 梅花拳秘谱

    梅花拳秘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学子的热点问题;一个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热门话题;一部历经十年读书炼心的生命感悟。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撰写的这部关于有效家庭教育问题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既朴实又艳丽的鲜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倡导的借助心智修炼驯服精神、培养智感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 权倾天下:废后重生

    权倾天下:废后重生

    他许她后位,苏家氏族助他一步登天。皇后之位朝立夕废,她被打入冷宫,眼睁睁看着他与庶妹苟且;眼睁睁看着腹中已成形的胎儿被那明晃晃的削骨刀取出;眼睁睁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孩儿被那刽子手剁成肉酱喂了那苏云雪的猎犬!眼睁睁看着自己血肉模糊,最后,一朝皇后曝尸荒野!今世得以重生,她是从地狱苏醒的魔鬼带着仇恨卷土重来。这一世,她与虎谋皮,运筹帷幄;篡改天命,另立新皇。“你杀我孩儿,我夺你江山!”只是,为何那毫不起眼懦弱无能的皇子,却在登基之时强娶她为后?一直受她掌控的男人,实则才是最凶悍腹黑会算计的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量子幽魂

    量子幽魂

    灵魂到底存不存在?这是一个被唯物者认为非常可笑的话题。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量子的被发现使人类灵魂的存在成为可能。这部科幻小说以扣人心弦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情节讲述了少年向天继承父亲量子科研成果,突破自我并成功获取人类灵魂,最终……
  • 别仙传

    别仙传

    神话古史,人间界每万年消减一半,此劫被称之为‘泽破’。神州古历,九千九百七十七载!琥珀情,三年雪。逢幻宋之初,最后一次泽破已经到来……
  • 帝少的小新娘

    帝少的小新娘

    她和他青梅竹马,明明!可是那天他却告诉她,他爱着另一个女人!她伤心之余,酒吧买醉,却作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招惹上不该招惹的人!至此她逃,他追;她任性,他包容;她闯祸,他解决,他教会她成长,彻底的蜕变,就在相处之中,她爱上他之时,他却牵着另一个女人的走进婚姻的殿堂,她痛不欲生,带着伤逃离!
  • 男神驾到,请膜拜!

    男神驾到,请膜拜!

    结婚两月,丈夫带着青梅竹马的三儿登堂入室,在她的卧室里欢愉无限。她委曲求全直到那女人怀着身孕在她面前耀武扬威,所有的隐忍终是换来一句:“我们离婚吧。”没了婚姻,一心扑到事业上,竟不小心名扬四海。原本孤身一人,爱情的桃花却悄然绽放。“姜黎黎,我罩的。”男人张狂宣誓:“我乔南木的女人,你们谁敢动,我会让你们明白什么叫生不如死、悔恨终生!”于是,斗白莲花,打绿茶婊!他助她名扬四海光华万丈;她陪他看遍良辰美景花开花落。他帮她拭去眼角泪水,潋滟的眸中闪动着霸道的宠溺之色,朝着她勾了勾手指:“女人,过来我宠你。”
  • 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

    侪思倜倜·瑞灵的照片朝下盯着坐在沙发上的我。相片上的她看上去大约十岁,比现在的她小四岁。我已经看过更多的她的近期照片,她正快速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可当我想到她的时候,我想起的是那位正在对她而言是世上最安全的这个地方玩耍的豁牙小孩。我能看得见她在圣诞节的早晨打开一件件礼物;看得见她逗弄她的小狗;也看得见她在观看那些动画片。而且我联想到了一切该来临的事情:为一次次期末考试攻读,把她紧张兮兮的舞会男友引见给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探望外公外婆。我不愿去设想不回家的侪思倜倜。侦探潘妮·摩尔递给我一杯咖啡,然后坐到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