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9200000028

第28章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2)

可以认为,教学,主要同育人有关,主要同文化传承与选择有关,这是办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工作主旋律;研究(也包括开发等),主要同治学有关,主要同文化创新与升华有关,创新是前进不竭的动力,这是办大学的关键任务;交流与传播,开放办学,主要同治学有关,也同育人有关,主要是文化交流,这是办大学的活力来源;储存与服务,主要同服务社会有关,主要是通过育人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通过治学直接为社会提供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这是办大学的生命所在。显然,归根结底,高等学校有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治学;当然,这两者均服务于社会。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自然可以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专业建设,以专业所需的课程组织作为体系,从基础开始,核心是教学,主要服务于育人;而学科建设,以专门领域所需的知识组织作为体系,可以重点突破,核心是研究,主要服务于治学。显然,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必须首先服务于专业建设。

归根到底,就是说,“育人”与“治学”,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作为学术机构的两大特征,而这两大特征又统一于“文化”,两者不可分割。

如何深刻地认识与准确地处理育人与治学之间的关系,是“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关键之所在。特别是对重点大学更是如此。但在办大学的实践中,这两者的关系往往被割裂。2006年美国出版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H.Lewis所写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这一专著,旗帜鲜明地对美国本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深刻的批评,重点是极其尖锐地抨击了哈佛大学的教育,特别是本科的教育。H.Lewis明确指出:什么是哈佛的“卓越”?追求众多学术领域中的第一,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争取众多学科建设中的领先。什么是大学的灵魂?就是教育的宗旨,就是“把年轻人培养成对社会负责的人”。哈佛为了争取众多学术领域中的第一,而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将H.Lewis的批评与抨击归结为五重五轻:重学术,轻教育;重研究,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重教授的学术博大精深,轻教授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重市场经济功利对学生的要求,轻学校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培养。以上五重五轻实质上是重近期的“有形”、“有用”,轻长远的“无形”、“无用”。重,完全正确,必须如此。轻,绝对错误,危害深远。当然,这一批评与抨击是激烈的,但并未动摇哈佛大学处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地位,然而,这确实指出了研究型大学办学中根本问题之所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情况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甚嚣尘上,乃至高等学校中学术道德失范情况日益加剧,以导致上述五重五轻,“五重”中有的并不重,而“五轻”中有的却加倍地轻,这不能不令人极为忧虑,特别值得我国的重点大学一再深思!

其实,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所发表的《宣言》中已明确指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学生是高素质的,而进入社会,作为社会公民,这个高素质就表现为对社会的责任感。显然,这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高速发展、科技双刃剑的正负作用日益明显的今天,首要的是对社会负责任。

对社会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这是一个人特别是高级人才首要素质,亦即思想道德素质。这绝非将学术、将才放在次要地位,而是必须深刻认识与准确处理育人与学术、德与才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德与才的关系,一贯提倡“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得最为精炼:“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特别是对高级人才更为如此。以才作为德的载体,来体现德、来升华德;无才,无载体,以什么来体现、来升华德呢?以德作为才的统帅,来率领才,激活才;无德,无统帅,才既无强大动力推动,更无正确方向引导,势必走入邪路,危害社会;而且,才越高越多,危害社会越严重。今天,我们讲,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认为,前者主要是德,后者主要是才;提高这两个素质,就是提高“德才兼备”的素质,就是全面发展。

要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这一根本性问题,其中就要处理好继承、借鉴、创新的关系。继承,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借鉴,就是开放,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创新,就是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的新的发展。文化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同样,大学也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开始从古典型转向现代型,从宗教性的大学转向世俗性的大学。根据社会学家本.大卫的研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间依次出现了法、德、美三个世界性的学术中心(也就是高等教育强国),以及英国这个相对稳定的次级中心。而学术中心的每一次转移,总是在借鉴前一个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进行综合创新的结果。这一结果直接为高等教育增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新的特质。本土文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酵母。战败于法国而引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催生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同样,由于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使得100多年前的美国大学虽然对德国大学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却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100多年前,在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艾略特校长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美国的大学至今仍为从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它必须由种子长成,而不能从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移植过来美国的大学应该植根于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传统。美国的学院是独一无二的机构;美国的大学同样具有独创性。”[3]试想,如果美国人一味跪倒在德国大学模式之前,对其顶礼膜拜,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顶多也只是一个二流的复制品,美国也就不可能成为新的高等教育强国。继承、借鉴、综合创新,是建设新的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显然,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也必须遵循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更具体地讲,必须背靠五千多年,坚持“三个面向”。

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其中,作为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解决好高等教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与模式。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充分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大力学习与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在我国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我国本土化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也可以说,素质教育就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高等教育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相比,固然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高等学校的固有特性与存在基础是“治学”,高等学校的育人这一首要任务与“治学”密切攸关,密不可分,因此,高等学校“育人”的内涵与外延就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系统。

同类推荐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章,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华大讲堂(2011)

    华大讲堂(2011)

    本书收录了2011年莅临“华大讲堂”的叶国华、陆学艺、蔡昉、房宁、王国刚、高培勇、范维澄、魏杰等8位专家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十二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与财税改革、公共安全管理、2012年经济走向分析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了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由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金融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实用客观,案例丰富,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传奇从我是歌手开始

    传奇从我是歌手开始

    title:传奇从我是歌手开始----巨星?不,我是传奇十八线歌手梁冬不小心穿越到新世界,穿越后他有娇妻,有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正当他想混吃等死过一辈子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通知。“什么?我参加了《我是歌手》,而且还是第一季第一期的最后一名?”眼瞅着要成为《我是歌手》第一位淘汰者,梁冬满心惆怅。“身为穿越者,怎么能第一期就被淘汰。不行,我要逆袭!”于是,穿越者的传奇之路就此开启。
  • 柏林,北方落日

    柏林,北方落日

    伊丽娜确认最后一页文件确实被烧成了灰,然后,便再也不在乎外面疯狂的敲门声了。“可恶!这个该死的苏联女人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把门从里面顶上了!”一个德国士兵狠狠地踹了一脚那纹丝不动的房门,然后回头向他的长官汇报道,“也许是沙发,也许是餐桌,而且鬼知道会不会是昨晚跟她睡过的男人!”
  • 说话的逻辑与技巧

    说话的逻辑与技巧

    《说话的逻辑与技巧》以独特的视角,将逻辑应用于日常说话的研究,以通俗流畅的笔触揭示了说话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需要的对话及演说,以一个全新的逻辑角度,从结构到方法,做出了深层的分析。《说话的逻辑与技巧》既有相关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翔实的古今案例,并联系现代生活的语境,指出了各种易犯的逻辑及非逻辑的言语谬误。全书融入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乏现实关注,理论新颖,内容丰富,读来引人入胜,启迪遐思。对各行业人员,尤其是需要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及谈吐能力的人群,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修养。在高雅女性的重要因素中,修养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与境界,它赋予女人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修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修养是一种内敛的修为,是潜移默化中的体味和感悟;修养是一种沉淀的魅力,是足够的历练和智慧的浑然天成。一个有修养的女人静若幽兰,芳香四溢,让人如沐春风。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智慧之于女人是博爱与仁心,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的丰盈与独立,是不苛刻的审读万物,更是瞳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慧心的平衡。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惊世医后

    惊世医后

    顶级医学院傲娇校花,一朝穿越成了10岁的小王妃。“你是失忆了还是被鬼附身?”“官家女子应修的四艺、四书,你会哪个?”“竟然把我的《溪山行旅图》给当了?!!银子都花哪去了?”“不准行医!身为王妃,成何体统?”“注意仪态!”“不准看别的男人!你是我的……”李元睿他有病好吧?不止有病,而且冷酷、无情、古板,还假装纯洁!不过,他好帅啊,高冷、高手、高大,三高大叔,微微一笑,很要命!新书《爆宠纨绔妃:邪王,脱!》,一对一甜宠无虐,看完这本,赶紧跳坑。
  • 倾城妖后:妖王的心尖宠

    倾城妖后:妖王的心尖宠

    清浅色的纱帐轻轻摇曳着,少女握着一块精美的灵玉用刻刀雕刻着什么。青桑轻轻的走进来,站在一旁,……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金秋时节数百米长的码头上,彩旗如林,气球如云锣鼓队正严阵以待,欢迎的人群云集在码头周围码头身后的一幢高楼上挂上了巨大的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明星轮”胜利归来!今天,是明星轮试航归来的大喜日子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和风浪的考验,证明了明星轮不愧为一条世界一流的万吨货船这是东方造船厂第三艘打入世界市场的万吨货轮,买主是香港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航运公司黄浦江开始涨潮,嫩黄的江水掀起了层层波涛灿烂的阳光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彩衣,仿佛给远航归来的巨轮铺上了一片金色的地毯。
  • 青梅竹马之丫头别太孩子气

    青梅竹马之丫头别太孩子气

    新书《柠檬酸酸你很甜》已上线,欢迎大家过来围观!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也是一个兄妹恋的故事;更是一个暗恋成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