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200000002

第2章 学术部分(2)

再以“四人帮”的破坏为例。为什么“四人帮”能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这里就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严重的缺点,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一直不健全。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存在许多坏人可以利用的漏洞。因此,在“四人帮”横行的岁月,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法律只是“四人帮”一伙手中的面团,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来残酷地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制造了无数骇人听闻的悲剧,在这方面,张志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类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在近年来的文学作品,得到了深刻地反映。丛维熙同志的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反映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监狱在“十年动乱”中的一个侧面:小说的主人公葛翎是一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但是被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当然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在监狱中,被分配来管制和折磨他的,竟然是当年带着还乡团杀回村子,对当时作为土改工作团团长的他进行残酷阶级报复的反革命分子马玉麟。最后,葛翎为了攀摘白玉兰花悼念周总理而遭到“四人帮”的走卒章龙喜的枪杀。马玉麟在民主革命时期没能做到的事,却在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监狱中做到了。上述例子不正是反映了我们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反映出我们制度上的不完善和缺陷吗?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会给阶级敌人可乘之机,会产生悲剧。

此外,作为制度的具体体现的某些政策和措施若有错误也会酿成悲剧,社会主义时期的很多悲剧都可以在这方面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例如1957年的“反右”斗争,正是由于采取了某些不正确的政策致使“反右”扩大化,而使许多善良的人们,许多党的忠实儿女蒙受了不白之冤,以至“背黑锅”长达20年之久。

简言之,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来说,虽然不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但是,它的不完善、它的缺陷是可能造成悲剧的。因此,我们在探讨社会主义悲剧的原因的时候,应当正确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悲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不应当回避现实,把悲剧原因与制度分割开来,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悲剧形成的作用,但是,更不应当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和有缺陷,就把悲剧的产生归咎于制度,而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其不完善方面存在的可能产生悲剧的因素。

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作品中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方面,是否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呢?不是的,因为反映制度的不完善方面,只是指出其某些不足之处。就是对某些错误政策、措施的批评,其抨击矛头也绝不是指向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在写这类悲剧的时候,只要作家能够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品的抨击矛头就不是指向社会主义制度,更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相反却能以其文学的形象性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其文学的认识、教育作用使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看到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一面,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崇高感情,鼓舞人们去奋斗,去改造社会,为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艺术借鉴。

“四人帮”的被粉碎,大批冤、假、错案的平反,使数以亿计的人结束了悲剧命运。在此,我们又看到了社会主义悲剧与旧时代悲剧的本质区别:旧时代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制度本身是无法解决悲剧冲突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时期悲剧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条件,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冲突,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加以解决。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形成的直接原因

上面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缺陷,是产生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原因。但是严格地说起来,这只是产生悲剧的间接原因,因为并不是制度的不完善和缺陷本身会产生出悲剧来,只是有人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和缺陷,才会产生悲剧,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应当是内在的,亦即在人的身上。那就是说:人的私欲,即人的权利欲、金钱欲、色欲……是产生悲剧的直接原因。不错,任何时代的悲剧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它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而存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悲剧也总是以其时代的特征为背景的。但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悲剧都不能离开人,人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当然,这“人”主要指邪恶势力的代表。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就要不择手段地除掉阻挡他们达到权力宝座的障碍,除掉他们攫取金钱的阻力,他们可以不惜毁灭另外一些人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就成了他们满足私欲的牺牲品,就产生了悲剧。这在动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是够明显、够典型的了。社会背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社会背景不过是为这些邪恶势力制造悲剧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直接起作用的则是他们本身。因为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化,这些人的私欲总是要设法得以满足的。没有这样的社会背景,谁又能担保他们在另一种社会背景下不会使用另一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悲剧呢?如果说社会主义悲剧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时代原因(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特定时代背景),而不是人的私欲,那么,现在有没有悲剧?谁敢说在社会主义制度较为完善的未来能消灭悲剧?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完善,悲剧会逐渐减少。这只能说明社会条件的变化对邪恶势力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只要有私欲存在,悲剧就不会消灭。因此,我们不能够否认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主义悲剧的产生起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当看到人对悲剧产生的决定作用,“文学即人学”。文艺反映社会,反映人生,它不仅应当歌颂、赞美人生光明、美好的一面,而且应当揭露、鞭挞人生阴暗、丑恶的一面。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作品不仅应当把产生悲剧的社会历史原因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应当揭示出人是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有怎样的现实,就有能够反映出这种现实的作品。近年来,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陈国凯的中篇小说《代价》中的余丽娜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余丽娜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在工作单位里她是一个好技术员,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她的丈夫徐克文是某研究所科研组的负责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但悲剧命运却落在他们身上,徐克文被诬陷判了刑,余丽娜却被迫嫁给了陷害她的丈夫、逼得她家破人亡的仇人丘建中。粉碎“四人帮”以后,徐克文的冤案平反了,可是余丽娜自杀了。这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我们不能否定时代和社会应负的责任,但我们更应当看到流氓、恶棍丘建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是这一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丘建中制造这一悲剧正是权利欲、色欲恶性膨胀的结果,在这个悲剧里,时代为丘建中创造满足欲望的条件,而徐克文、余丽娜的悲剧则是丘建中一手制造的。

《在社会的档案里》这一悲剧作品在思想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却曾经叩动过无数善良的人们的心扉。我们且不谈它思想上的缺点,就说李丽芳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吧。如果不是那位“首长”和他的儿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如果赵清不是仅仅追求初夜权的占有,李丽芳这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又何至于堕落成了流氓,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可悲地步(当然赵清这种人又另当别论,应与“首长”父子严格区别开来)。再说《飞天》吧,飞天的悲剧不也是一位达官贵人为了满足性欲而造成的吗?请问这类悲剧的责任在社会还是在某些个人?这样的悲剧不仅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会产生,在其他时期也不能排除其产生的可能性。这两篇作品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能够打动许多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还有一些悲剧作品,虽然没有写出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悲剧主人公都不过是某些野心家、阴谋家争权夺利的牺牲品罢了。短篇小说《枫》,描写了一对青年恋人的悲剧故事。固然,那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有产物,但我们不难看到形形色色的争权夺利的魑魅魍魉怎样操纵着这对年轻人的命运。他们是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满足自己欲望的牺牲品。

有些人本身是善良的,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制造悲剧,而是由于一种本能的、自私的、盲从的心理,总之是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去做违心的事,因而酿成了他人的悲剧。如短篇小说《记忆》中的方丽茹的悲剧,一个人把领袖像在银幕上颠倒了几秒钟,可是她却在社会中被颠倒了十几年。虽然这悲剧有着个人迷信猖獗的历史背景,但直接处理这一事件的秦慕平、黄喜强应当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这难道不是由于一种自私、盲从的心理造成的悲剧吗?秦慕平后来的内疚、自责,正说明了这一点。在陈登科、肖马合著的长篇小说《破壁记》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1959年反“右倾”时,一位市监委书记如实地向组织上反映了农村的情况而被当成“右倾”来反,虽然许多常委包括市委第一书记在内都知道这位同志是对的,但是他们还是举手通过了开除他党籍的决议。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难道少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近年来,人们探讨社会主义悲剧的原因总是把责任推给社会、推给时代,而不敢去探索人的主观原因,不敢去接触人的私欲是造成社会主义悲剧的原因这个命题。这是不应该的。如果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悲剧原因时,老是把责任推给时代、推给社会,那么人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怎么体现出来呢?人的社会功用又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在为罪人开脱,犯了罪可以不要负责任,而且仿佛他们也是受害者似的。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

所以,我们在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悲剧的时候,应当更多地探讨人的主观的、内在的原因。“四人帮”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他们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他们制造的悲剧也是骇人听闻的。但并不是说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都是“四人帮”造成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以及粉碎“四人帮”以后都有悲剧,这该如何去解释呢?如《乔厂长上任记》算不算悲剧?我认为可以算,那么这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四人帮”流毒造成的。那么,为什么有人就对“四人帮”那一套那么喜欢呢?难道不是“四人帮”那一套能够满足他们的私欲吗?现在往往有些人对这些悲剧总是说:“唉,这都是‘四人帮’造成的啊!”一声叹息,轻轻松松一句话谁也不用得罪地把整个社会生活囊括进去了。这是不行的!对社会主义悲剧,我们要更多地探讨人的原因,追究人的责任!

1980年10月

(本文第二、三部分原载于《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四辑)

试论社会主义悲剧艺术的类型

悲剧,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领域中,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近年来的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悲剧艺术的探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了。实际上对作为美学范畴的社会主义悲剧问题的探讨,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地研究,对于推动美学的讨论,贯彻社会主义文艺的“双百”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是有益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悲剧艺术的类型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定社会时期的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必然受着这个社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与制约。同样,社会主义悲剧艺术的类型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社会生活中就交织着复杂的阶段矛盾冲突,人民内部自我异化的矛盾冲突、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进步潮流和保守的旧势力的矛盾冲突、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反映到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中,必然地使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在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悲剧艺术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悲剧艺术过去一直是我国文艺界的禁区,直到粉碎了“四人帮”以后这个禁区才被打破,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形形色色的悲剧性现实与生活,才在最近的短短几年内得到反映;这就使社会主义悲剧艺术虽然出现的时间短,但却具备了多种的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显著特点。那么,社会主义悲剧艺术中主要有哪些基本类型呢?

同类推荐
  •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虽然同为女人,当我听完林丛的故事后,仍然无法控制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我得承认,这个世界是由**组成的大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在做着不同的表演,而这些表演的背后,又有多少的故事是愿为人知的呢?
  • 海外游记

    海外游记

    每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是热爱生话的世界公民。一起去领略异域风情,饱览五洲形胜吧:踏上戈兰高地,走进奥斯威辛;瞻仰吴哥的微笑,触摸哭墙的神经;登临狮子岩的天上宫阙,俯瞰珍珠港的水下沉艇;回望世贸中心废墟,重温加德满都圣境;观赏山洞里的弗拉明戈,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体验马尔代夫的绿色浪漫,寻访佩特拉的玫瑰红古城;礼赞爱琴海上的人间天堂,惊叹卡久拉霍的性爱庙群……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有了共天下之乐而乐的多彩旅程,方不枉今世今生!退休以后干什么?带着老伴去看世界。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海的味道

    海的味道

    作者邓刚用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关于海的趣闻趣事,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读来不仅文字优美,且有心灵的感悟。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热门推荐
  • 千亿宠儿:总裁大人请矜持

    千亿宠儿:总裁大人请矜持

    青梅竹马的未来老公洗澡忘了带内裤,某女一脸正直的走向浴室……嗯嘛,身材变好了不少嘛……哎呀……怎么这么大了…将来…岂不是…哎呀,好羞射啦…某女狠狠抹了一把口水……”林欢欢!滚出去!“男人的脸上充满阴霾…”老公,今晚要开演唱会哦,不要这么吼嘛,伤嗓子啦。“”还有,老公今天早餐牛奶喝热的还是冰的呀?“”老公,等一下送我去上学好不好啊?“”老公晚上给我补习数学好不好啊?“某女死赖着浴室不走,一边数腹肌一边咽口水……男人的喘气声越来越重……
  •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司马霖霖一朝穿越,大脑刺痛,想不起自己是如何死的也记不清她是如何来到这个鬼地方的,不过,关于死去原身的凄惨身世,以及自小受到的欺凌却一幕幕宛如眼前。这是一个可以修炼玄力的世界,原身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可惜没有长者提携指导她,她一无所成,最后居然心灰意冷到从最高的山峰一跃而下,以求获得奇遇。奇遇没有,横尸一条,在现代作为一名精英医学人员的司马霖霖就这样穿过来了。可笑可笑……亲姐妹不顾亲情,劝妹妹去死,在现代她于家中的地位是可有可无,穿越至此她不可有可无了,却是那如鲠在喉的那根刺,全家人把她当废物,当累赘,看来她两世都没有什么亲缘,注定世世孤独,罢罢,那她就去外闯一闯,开她的医馆,赚她的大钱……
  •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身怀绝技的乡村少年方少阳,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泐史·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傣族史书 白族史书(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泐史·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傣族史书 白族史书(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泐史》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傣历五四二年(宋淳熙七年,公元一一八〇年),终于傣历一二二六年(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时间跨度近七百年,详细记叙了西双版纳傣族各世领主的姓名、生卒年、在位时间及其配偶、儿女、封地、俸禄等,对于制度、历史大事及与泰、老、缅等邻邦关系,也有所涉及,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地方史和傣族史的重要史料。《白古通记》(有名《白史》)与《玄峰年运志》为云南白族古代史书,原书均系白文、作者均不详,且都早已失传。此次所出《白古通记》与《玄峰年运志》由王树武据群书索引辑出,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是一本散杂文作品集,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恭王府文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新中国文学目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刘绍棠的文学作品和点评文字;第二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一些诗词作品的感悟、对阿尔巴尼亚文学、电影,以及卡达莱、高莽、张抗抗、范承祚等人述、文学艺术的浅评;第三部分主要辑录了作者曾经为自己作品和友人作品做过的序言、前言等文章。
  •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本书中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各种状况,针对企业的人才经营并以服务于各级管理者而写成的。书中的各部分内容,或多或少都能够反映出当今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境况。任何一个章节,即使是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或者是那些看似琐碎的处方建议,都可以为每一个管理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创业并不是传奇!书中的内容并不会让您头脑发热、热血沸腾,反而会让您趋于理性、冷静!它没有吹嘘种种创业的“宝典”和“圣经”,而是讲述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让创业者破产的种种可能和潜在隐患。它解决的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没有资本支撑也没有强大的后台,普通人如何避开陷阱、少走弯路、修正做事方法,从而走出“我想创业”的梦想,迈向“我能创业”的征程!是企业老板、门店经营者、草根创业者和不甘于打工者不可不读的创业实践宝典。
  • 当家农女

    当家农女

    一朝穿越为农女,家里只有病榻的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小包子弟弟。挑起重担,为家里谋生,一不小心就成了小康。可是,啥这是她爹爹娘亲小叔大哥?不是死了吗?好吧,顿时成了小家闺秀,这不,俊朗又多金的未婚夫找上门来,开始了她不一样的贵妇人生!
  • 重生之太子归来

    重生之太子归来

    他是唐王遗落民间的皇太子。他是为天地不容的绝世天才。他是被上苍诅咒的短命少年。他是——李长生。唐高宗十三年,盛唐再现,各路英雄豪杰群雄并起,一场新的风云即将上演。当太子归来,重返大唐,是醒掌天下权?还是醉躺美人乡?是折戟沉沙命陨消?还是风云涅槃长生传?在生命尽头的最后四年时间,在波诡云谲的长安城中,这位天才少年能否逆天改命,重掌天下大权呢?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