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200000001

第1章 学术部分(1)

对社会主义时期悲剧艺术的几点看法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不是作为一种戏剧类型,而是作为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指的是反映在文学艺术中的一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描写这种矛盾冲突的戏剧、小说、叙事诗、电影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可称为悲剧。

作为美学基本范畴的悲剧,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瞩目,引起了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思考和研究。悲剧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如同亚里士多德指出的那样: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词。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往往能够最直接地表现出人性中最具本质的东西,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领域中悲剧也应当受到充分的注意,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研究。

对于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老舍先生就提出了应当写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问题。1962年周恩来同志也提出:除了正剧,也可以写一点讽刺剧、喜剧、悲剧。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到1978年以前,悲剧一直是我国文艺界和理论界的禁区,很少有人敢于问津。然而当生活无情地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将大量的悲剧现实袒露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现实不仅向人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学应当反映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向悲剧这个美学领域进军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伤痕》、《我该怎么办》、《代价》、《风吹唢呐声》等等许多叩人心扉的悲剧作品。文艺理论界也对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对我国的文艺理论界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所以人们对有关问题的见解还存在不少分歧。我认为,对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美学的讨论,对于贯彻文艺的“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有益的。

一、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论述

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理论研究,一开始就陷入了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一个论述——不少人把它作为悲剧的定义——的纷争中。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由于恩格斯的权威性地位,倘若不能正确理解并弄清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理论的探讨将难以深入。

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指出济金根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恩格斯的这一悲剧理论深刻指出了济金根失败的真正原因,有力地批判了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观点。在前两年研究社会主义悲剧时,对于恩格斯的这论断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这个问题分歧是比较大的。不少同志认为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即社会主义悲剧艺术中的矛盾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也有一些同志认为恩格斯的论断是针对济金根的悲剧而言,不适合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恩格斯的论断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的意见分歧,自然主要是由于对恩格斯的论断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因而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恩格斯这段话的内涵,是跨过这道坎的关键。

有的同志认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16世纪德国的以解放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反封建革命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由此推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历史必然要求由于当时实现它的主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不可能实现的冲突,因而恩格斯的论述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说法显然是牵强的,恩格斯所论述的悲剧冲突具体地体现在济金根身上,是对济金根这个具体对象而言的。16世纪的德国面临“封建关系解体的时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作为没落的封建骑士阶级代表的济金根是不可能顺应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的,他发动叛乱只是因为“皇帝从骑士的皇帝变成了诸侯的皇帝”。这显然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因此“同农民结成联盟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的”。这就构成了济金根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当诸侯联合起来的时候,济金根就遭到了失败。因此“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主要应当是指作为没落的骑士的代表的济金根不可能实现历史的必然要求,这是由他自身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应当指出,恩格斯的本意是以济金根的失败原因,即其本身不可能顺应历史要求,来影射19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这是由于德国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不是历史条件的不成熟。

可见,恩格斯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即19世纪50年代末德国面临着统一,而且由谁来统一的问题(这个时期德国的时代背景和16世纪济金根所处的时代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具体的悲剧冲突,即济金根的悲剧命运而作的论述。而社会发展至今已经120多年了,尤其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的性质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社会根本不同,社会的矛盾也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矛盾的双方以及矛盾冲突的性质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论述是否可以用来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是大可商榷的。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带有鲜明的时代和社会的特点,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存在一个永恒的定义。用一个100多年前针对某一具体的悲剧冲突所作出的论断,是难以囊括今天这包含着广阔的生活内容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悲剧的。

那么,社会主义时期是否存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呢?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历史必然要求,由于当时实现它的主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不可能实现”,因而断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历史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这种说法完全曲解了恩格斯原话的意思。恩格斯这句话是有针对性的,指具体的悲剧冲突,是针对济金根而言的。因此这句话是说,这种历史必然要求对济金根来说是“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这里值得特别加以注意的是“实际上”三个字。就我的理解来说,这“实际上”三个字是很有内容的,不能随便忽略掉。这三个字就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对谁而言,我们只要读一下恩格斯的原文:“但是我丝毫不想否认您有权把济金根和胡登看作是打算解放农民的。但这样一来马上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矛盾:一方面是坚决反对过解放农民的贵族,另一方面是农民,而这两个人却被置于这两方面之间。”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就可以领略恩格斯为什么用了“实际上”这三个字。可见“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不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而是说对济金根来说实际上不能实现。而这些同志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忽略了这最不可忽略的“实际上”三个字,以致出现谬误。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悲剧的具体对象,不同的对象对于历史的必然要求的能否实现就有不同的结果。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以帮助理解。在实现中国革命这个历史必然要求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领导过革命,都有过失败和挫折。对资产阶级来说,这失败和挫折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妥协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对他们来说,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在领导中国革命时遇到失败、挫折就不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只是由于反动力量的暂时强大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致使革命力量暂时受挫。历史的必然要求对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无产革命阶级来说是实际上可以实现的。

因此我认为,社会主义时期不存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这并不是像有的人指责的那样:“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把‘最终必然实现’与‘当时在一定历史具体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混为一谈了。”只是前者把这种悲剧冲突放在具体对象身上,加以体现;而后者则是抽调了具体对象,缩小了“历史必然要求”的内涵,扩大了“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外延,穿凿附会地去套用悲剧,这显然是错误的。持此论者还认为:“即使在旧社会,凡是‘历史的必然要求’都是‘最终必定能实现’的。”我们把这样的观点放在具体的悲剧中就能发现这是荒诞不经的。就以济金根为例:对于济金根来说,历史必然要求能“最终必定实现”吗?当然不,这种历史必然要求的最终实现,绝不会是济金根这样没落的骑士阶级,而是一个新生的、进步的、向上的阶级。因此把恩格斯的论述当作教条,不作具体分析、不看具体对象就用来解释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是不行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为社会中坚的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进步力量。尽管对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往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对于实现它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他们总是顺应“历史的必然要求”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就不可能构成这种悲剧冲突。他们的悲剧是社会矛盾冲突的结果,即社会上新与旧、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冲突的结果,这就是说,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动阶级的力量或邪恶势力,或某种旧的习惯势力暂时占了上风,给革命人民造成了悲剧。在这里只是在某种外在因素的干扰下,历史的必然要求暂时不能实现的悲剧冲突,而不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因此这种悲剧是暂时的,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而“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是永恒的不可能得到解决的,这一点我们应当注意到。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时期并不存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因此我们不能够应用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来解释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更不能要求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表现这种悲剧冲突。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悲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任何悲剧都带有极为鲜明的社会和时代的特征,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和人生的另外一个方面——阴暗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制度某些方面的弊病。因此,悲剧的产生和社会制度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自然也是这样。那么,能否说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呢?不,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悲剧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但我们决不能否认社会主义悲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密切关系。如果把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那就不是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但如果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与社会主义制度无关,则是把社会理想化了。社会主义制度比它之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显然是先进的,主要的表现在公有制的建立,剥削制度的消灭,人们为着共同的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劳动、工作,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观念等方面。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不会造成悲剧的,但是,社会主义时期存在大量的悲剧,它们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们既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就不能不与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某些弊病,不能忽视这些弊病造成悲剧的可能性。实际上,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就反映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某些方面的弊病。这里必须加以说明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病与它之前的各个社会制度的弊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表现为制度方面的某些不完善,而后者则是腐朽、败坏的。

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一出现就是十全十美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它只是一个刚出现的新事物,本身就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就有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它的不完善和缺陷则为社会主义悲剧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例如,我们干部制度的终身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产物,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一朝为官,终身不复为民。这就是官僚主义作风产生的根源和背景,而官僚主义则往往可能酿成悲剧。

同类推荐
  •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淳于棼失官归里,一日醉卧庭前古槐树下,酣然入梦,他在梦中幻入蝼蚁之国“槐安国”,被槐安国王召为驸马……
  • 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鲁迅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丛书之一种,精选了鲁迅经典散文80余篇,如:《秋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等。所选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成就与辉煌。为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阅读与欣赏范本。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普通人和神,作者借以形象化的故事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育。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等各种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
  • 鹤引诗情入碧霄

    鹤引诗情入碧霄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所著的最经典、最唯美的诗文,体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散文篇的内容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范围涉及人生、社会、政治、艺术等,语言秀丽而有力。诗歌篇的内容多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小说篇多采用浪漫主义笔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具有“独特的华丽”的格调。全书文采华丽,意境优美,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浓浓的诗情,全面展现了徐志摩的心曲恋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 大风歌:风之扬

    大风歌:风之扬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三个人的末世

    三个人的末世

    大一新生洛小花和她的闺蜜莫小羽在末世初期凭借机智和果断艰难存活了两个月,可就当或许是两个女孩走到极限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奇怪的男生,一个坐在那里等待丧尸来吃的沐九歌。(全书兴趣之作,免费,混个眼熟)(预防针:第一卷男主篇,第二卷以后女主篇)
  • 逃来逃去

    逃来逃去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尸骨无存

    尸骨无存

    开发商李山和情人黄芸车祸坠崖。李山死后其父为求风水,收买殡葬办主任,买尸代焚并将其土葬。然而下葬当晚,其尸又被偷挖去卖,下落不明。李山准备投胎时被告知,须找到尸体,否则只能一辈子当孤魂野鬼。李山偶遇买来代其入炉焚化的尸体的魂魄——阿龙,原来两人生前有过一段交集。李山曾因救助失学儿童而拒绝援助重病的阿龙,后阿龙病亡,因停放在同一太平间,阿龙成为李山尸体替代,并由此得到李山家人的赔偿。两个魂魄结识,阿龙为了报答李山对家人的赔偿救助,决定帮他一起寻找尸体,后李山改变主意,不想再投胎,要留在地府改变黑暗的世界。作品以荒诞的笔法,由灵魂回望现实世界,讲述积善行德因果报应的故事。作品为第三届海峡两岸原创网络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明星老公是萌物

    明星老公是萌物

    “筱沫,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筱沫,我的粉丝说我萌哎”“筱沫,……”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习惯了他啰里啰嗦,是幼儿园?还有可能更早。苏然,13岁出道有了首张专辑,14岁拍了第一部电影,15岁参加各种节目活动,16岁……19岁获得人生中第一个影帝。用演艺圈前辈的话就是:苏然是为这个舞台而生!沐筱沫,从小和苏然一起长大,一直支持苏然做的所有决定,是苏然的忠实粉丝,天使的外表,身材嘛一般,但是苏然满意就可以了。当武林萌主黏上小天使,当影帝撞上忠实粉丝,又该碰出怎样的火花呢?点进来看看就知道啦!
  • 花间一枝禅

    花间一枝禅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的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
  • 刀神

    刀神

    孟寒风遇到了一个女人,一个美得让花都失色的女人,世上有一柄刀,是任何锋利的兵器都无法比的,那柄刀就叫劈风刀;世上有一个人,是任何人都无法战胜的,那人就是“武林皇帝”孟寒风。世上有一个宝座,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那便是龙座;世上有一个人,是任何人都要俯首膜拜的,那人就是当今的皇上唐玄宗。号称“武林皇帝”的孟寒风太狂、太傲,狂到眼高过顶的境界,傲到目中无人的程度。让他避讳,改字号,难!幸好唐玄宗是皇帝,皇帝往往可以办成常人难以办成的事。
  • 霸上特工女军师

    霸上特工女军师

    睿智的目光快速地掠过一丝暗芒,西蒙焰环视四周一眼,沉声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手中的剑挽出一朵朵剑花,那锋利的剑刃令敌人的脚步无意识的移开,敌军的包围很快就被打开一道口子,西蒙焰护着众人急速往黑青谷撤退,“王爷,快走。兄弟们差不多都撤出去了。”已退出敌人的包围的祁勇,转身朝西蒙焰急急唤到。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些包围着他的敌人,西蒙焰嘴角不屑地弯起,手中的长剑转了个圈,围着他的人瞬时……
  • 春答

    春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锦

    玉锦

    她是墨太傅家的幺女,却因为脸上的血蝶胎记成了人人讨厌的妖女。她是京城最丑的女人,却执拗的爱上了幽国最美的男人,一纸圣旨成全了她的美梦。大婚之日,他让她丑态百出,大婚当晚便纳了侧妃,于是她又成了天下的笑柄。侧妃是他的最爱,正妃连草都不如,莫说暖床就是提鞋的资格都不配!当她以身体之血换来一纸重获自由的休书时,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个丑陋的女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撼动了他的心,侵蚀了他的灵魂,占据了他的思想。世人皆以为她无才无德,却是不知丑颜下的她是何等的才情罕世,舞文弄墨,精通医理,被圣上称为“第一才女”。然而,重获倾世容颜的她早已人间蒸发,如同泡沫般消失不见……再相见,形同陌路,惨然一笑,她已是别人的妃!她,一个王朝公主遗孤,纤纤柔肩如何能挑起一个王朝重盛的重担?她,一个守护王朝兴衰的圣主,手中灵物三件,如何逆转既定命运,为母洗血深仇?她,隐居山林,因为“鬼医三不救”而闻名,为了他暖人的一笑毅然随他入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御医!------------------------------------------------------------------------------------------此文过程美男不断,结局一对一!!蝶子简介无能,文文很精彩!!喜欢的亲~请收藏留言!◇◆◇◆◇◆◇◆◇◆◇◆◇◆◇◆◇◆◇◆◇◆◇◆◇◆◇◆◇◆片段一:转身,浅笑,莫菲雨平静说道:“王爷的丑,在心里。脸丑尚可以物遮挡,心丑了则无药可治!”“那么好,你以后就给本王戴面纱,不要让本王见到你那张丑脸。”楚云璃带着怒气狠狠说道。“我的容貌何时需得王爷操心安排?王爷只需管好你那颗丑心就好!”片段二:叹了口气,冷声道:“王爷的态度我已经知晓,您的态度也是我的态度,既然彼此都不喜相见,倒不如就此不见!”“你这话何意?”楚云璃有些不解,莫菲雨的口气令他有些莫名的压迫感。“何意王爷心中明白,不需我多说。”“你,不要考验本王的耐性,可知惹怒了本王会有什么下场?”面色微凛,楚云璃似乎极为震怒,莫菲雨今日带给他太多意料之外的震撼。“休妃!”“还算聪明,那么为了不让本王休了你,最好还是老实安分些!”“那么自然很好,莫说这光鲜的正妃位子我不稀罕,就是王爷你,我也同样不稀罕,话已至此便不劳王爷费神,我自觉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