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7100000014

第14章 空有大志只是妄人(1)

家国情怀,没有国哪有家——先忧后乐

成语诠释

【来源】(汉代)刘向《说苑·谈丛》。

【解释】忧:忧虑;乐:享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成语掌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功绩卓著,成绩斐然,做了很多为民众所称颂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他还很看重教育,无论到哪里为官,他都十分热心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一次,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当知州。当地有一名胜,叫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了宋代已经破败不堪了。滕子京到达此处后,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所托写了一篇《岳阳楼记》来记颂这件事。

他在文章中写道:“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表现与被贬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态度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词解人生

范仲淹年写《岳阳楼记》时已经58岁,被贬谪多次。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始终都没有懈怠“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使命。因此,《岳阳楼记》不是他对未来人生的展望,而是对过去人生的回顾,是对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实践的精妙总结,展现给后人的是一种博大情怀和高远的境界。“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任何人都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现在有太多的人,他们的关注点总是集中在利益之上,忘记了自己是国家的公民,忘记了对于国家应该有那种关切之情。顾宪成的名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胸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悲悯之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

舍生取义,名垂青史——人死留名

成语诠释

【来源】《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解释】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指人应该珍惜自己的荣誉。

【成语掌故】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动荡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持续了五十三年的时间,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武将,他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于世。年轻的时候,他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功。太祖死后又为新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晋国与梁国是劲敌,在一次战争中,晋国俘虏了王彦章的妻子和儿女。为了招降王彦章,晋国不仅没有杀害他的亲人,还特别优待他们。晋国派使者与王彦章接触,王彦章拒绝并杀掉了晋国的使者。

但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那些嫉贤妒能的人趁机向皇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从此以后,梁国连连失地,不到半年,后梁江山岌岌可危,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但是,可供王彦章调遣的军队只有五百御林军,这些御林军全部都是新丁,根本不会打仗,很快便败下阵来,王彦章被唐兵活捉。

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劝他归顺。王彦章怒目而视,说:“我虽为一介武夫,但俗话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梁国效力,晚上又为唐国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他还是被杀害了。

词解人生

对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定的规划与设想,有的人希望可以衣食无忧,有的人希望可以功成名就,有的人希望过得淡泊宁静,有的人希望过得轰轰烈烈……无论是哪一种,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人们总是希望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即使是离开了,别人的心中仍留有一些属于你的美好回忆,这应该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吧!将有限的生命活得生动精彩,将有限的力量用于造福社会,总有一些人会将你铭记于心的。

成为楷模前请以楷模为榜样——一代楷模

成语诠释

【来源】《旧唐书·李靖传》。

【解释】楷模:榜样。一个时代的榜样。形容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成语掌故】

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开凿大运河,大举兴兵东征,劳民伤财,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上赋税不断加重,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

李靖是个有识之士,他虽在朝为官,但看到朝廷腐朽,便辞去了官职,静观世事的变化。这段时期里,他跟随舅父韩擒虎学习《孙子兵法》,以备将来之用。当时的义军有许多支,他看到李渊的义军乃是一支正义之师,于是便来到太原,投靠李渊。

后李渊建立唐朝,李靖率兵南征北战,为唐朝立了许多功劳,多次得到奖赏。有一年,东突厥军犯境,李靖仅率领骁骑三千,就平定了叛军。唐太宗对他更加信任。此后,李靖又为朝廷立下不少战功,官升至尚书右仆射。

天下安定后,李靖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在朝廷为官多年,功劳不小,受到的封赏也不少。一员武将将来在朝中,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所以李靖趁唐太宗派他去访察民俗的机会,说自己的脚有毛病,奏请退休归家。

唐太宗见他的奏书写得十分恳切,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中书侍郎牟岑少去传他的旨意说:“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的非常少,不论是愚人还是智者,都莫能自知。有些人没有什么才能,却硬是要占据官职;就是有了病,也勉强留着不肯辞官。李靖能识大体,实在可嘉。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让人们向你学习。”同时,唐太宗特别赐给他良马两匹,绸缎千匹,还为他制作了一根寿杖,以方便他走路。

词解人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一时的榜样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榜样。榜样,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他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动人心弦,什么是正人君子。

面对灾难,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站到战斗的最前线,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面对利益,他们会悄悄地退到最后面,等到所有的人都已有所得,才轮到他们;面对艰难与辛苦,他们总是当仁不让,替所有人扛下苦与累,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成为一代楷模并不容易,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而获得的又太少太少;要成为一代楷模又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对自己有足够高的要求,并以此指导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楷模与榜样。

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还活着——死而不朽

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解释】朽:腐烂。表示人虽然死了,但声名与事业长存,永远地被人们牢记。

【成语掌故】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古语云:‘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回答。

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地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朝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

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反驳道:“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臧文种。他死了以后,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忘记。这才是所谓的‘不朽’吧。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死了之后,久久不会被人们忘记。这叫做三不朽。如果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根本算不上是‘不朽’。”

词解人生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孔子因其独特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而被后人奉为“圣人”,李世民因其开创的“贞观之治”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明君的代表,康熙皇帝因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而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他们的成就不容忽视,历史因为有他们而熠熠生辉。

卡曾斯曾说过:“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那些死而不朽的人物,将永留史册,只要曾经付出过、努力过,只要“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成语荟萃

求志达道

【解释】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这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雄心勃勃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雄心壮志

【解释】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有志之士

【解释】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壮志凌云

【解释】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抱负不凡

【解释】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长风破浪

【解释】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登高望远

【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步月登云

【解释】登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大展宏图

【解释】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非池中物

【解释】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高飞远翔

【解释】飞得既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

豪情壮志

【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弘毅宽厚

【解释】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厚。

鸿业远图

【解释】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凌霄之志

【解释】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千里之志

【解释】指远大的志向。

任重至远

【解释】原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作出宏伟的业绩。

桑弧蓬矢

【解释】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胸怀大志

【解释】怀:存有。胸中有远大志向。

风云之志

【解释】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伏虎降龙

【解释】伏、降: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老当益壮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老骥伏枥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气吞山河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穷且益坚

【解释】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事在人为

【解释】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壮志未酬

【解释】酬:实现。旧指一生潦倒,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九天揽月

【解释】九天:天空;揽:采摘。到天上采摘下月亮。比喻豪情壮志的宏大气魄。

踵事增华

【解释】踵:追随,因袭;华:光彩。在前人事业或成果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光彩。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加以发展。

白手起家

【解释】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晨炊星饭

【解释】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含辛茹苦

【解释】辛:辣;茹:吃。形容经受辛苦或历尽辛苦。

汗流浃背

【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精疲力竭

【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鞠躬尽瘁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为人作嫁

同类推荐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灵海山

    灵海山

    灵海山。支持正版,支持作者。正版授权作品,感谢您的支持。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东隅短篇集锦

    东隅短篇集锦

    不定时更新短篇故事,各类风格都有,皆是原创,而且随着能力的沉淀,小故事会越讲越好。
  • 重生之暖意

    重生之暖意

    她叫暖意,然而她四周充斥的却是一片冰寒。重生之后,她仍然是暖意。感情的债要用感情来还。报复,她打的是感情牌,她以为她的心足够坚硬,可惜在这风尘浊重的人世间,最先卷入这场感情纷争的却是她自己。纵然是满怀仇恨的重生,有一些爱,却早已烙刻进时光深处,跌宕成滚滚红尘中一个美丽的印记。多希望,这一次,她与他之间,能多些风花雪月,多一些良言美意,多一些温柔辰光……
  • 庶女倾心

    庶女倾心

    前世,夫君被嫡姐所抢,正妃之位被夺,产子那日,还被逼死。重生回到五年前,她要改变一切,我的命运不由天定,就算逆天,我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夺我所有,抢我所爱,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好过的,嫡姐既然你要抢夺正妃之位,那么就让给你吧,我要成为皇上的贵妃,看是你王妃大,还是我贵妃大?爱恨情仇终究是空,姐妹斗,且看谁会笑到最后。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该文出世后。被多个国家选入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
  •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 九字剑经

    九字剑经

    何谓江湖,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何谓江湖,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 至尊邪神

    至尊邪神

    一代邪尊殒命重生。“这一世,与我为敌之人,一个不留!”“这一世,与我争物之人,一个不放!”“这一世,我要那天随我意,我要那地随我心!”“阻我者,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