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0900000007

第7章 东方人讲整体,西方人讲个体(4)

在美国,学校教育的方式是启发式和讨论式的。美国的老师在授课时不会笼统地把书本的知识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则只是起到引路的作用。美国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成功、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他是否颠覆了旧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思想,新的创意,创造了新的东西或者新的技术,解决了重大难题,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而在中国,学校教育的方式是灌输式和填鸭式。中国的老师习惯于三尺讲台,中国的学生也习惯于坐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中至少四十分钟都是老师自己唱独角戏,结果就是老师课上喋喋不休,学生在课下也只是抄抄写写或者读读背背,不需要自己思考,所有要做的只不过是消化。在中国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成功、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他是不是考上了北大、清华、哈佛、剑桥,考取博士、硕士等等。

美国的教育以受教育者为本,老师讲课的好坏以学生听讲的效果来判断,教学内容则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中国的教育是以教育者为本,学生被动接受。美国老师把教育作为一门艺术,都有自己整套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懂得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当一位中国家长问一名美国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诵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时,这位美国老师的回答是:“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只是一名美国普通的小学老师。

在一个记录片里曾有这样的画面:美国的课堂上,学生们围成一圈坐着,各种姿势都有,甚至有几个孩子坐在地上,而不是椅子上。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没有举手的。而中国的孩子们在上课时,腰板要挺直了,双手背在背后,两脚放好。老师讲课,没人说话。提问时,学生以同样的姿势举手发言。杨振宁教授在谈中美教育时就曾说道:“美国的教育重视启发,中国的教育重视灌输。”

中国的教育让很多西方人觉得残忍,一个个天性十足的幼儿,在课堂上,却“被逼”坐直,不许说话,不许有小动作,要举手发言,每节课都要像木头人一样。有自制能力的成人尚且觉得难受、烦躁,何况是年少的小孩子呢?课堂上老师永远是“主角”,而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被动地听老师灌输知识。中国的教育是让学生“吃透”课本,并让学生误以为课本就是知识的全部,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来反复复习,这就像被嚼烂的食物一样没味道。新奇,有趣,本是孩子追求知识的天然动力,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结果,孩子们厌倦了课本、厌倦了学习、厌倦了阅读,更厌倦了知识。

学校教育如此,其实在家庭教育上也如此。在东方人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也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而且这种灌输是带有典型的东方家长式作风的,接受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一直在承受来自父母的期望等诸多压力。而在西方人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平等,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让孩子自由发展,从个人兴趣出发培养孩子。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本分老实,但天资平平,成绩一般,家长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起色;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彩,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家长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和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子,送他去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家长更为此自豪无比。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

而那个不起眼的老大,家长以往并没有对他施加什么压力,这使得他有空间和时间参与轻松的课外活动。他没有像弟弟那样被父母逼迫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当了多年童子军,有机会在一些少儿组织中接触到更广泛的项目,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渐渐找到了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他读的虽是极普通的州立大学,却有机会展示和锻炼自己的领袖能力。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而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普通岗位做起,表现非常出色,后来又自己创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现在,这家父母提起大儿子时就骄傲,提起小儿子就叹气。其实这家的大儿子接受的教育方式正是西方式家庭教育的代表,父母管得宽松,自己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而那个小儿子正是东方式教育的牺牲品。

这类望子成龙、“龙”却不争气的例子并不少见,而且在亚裔中的比例更高些,或许因为亚裔家长对后代的关注高于其他族裔。相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很多美国学校和校外少儿组织从小教导孩子的准则。在这种准则指导下的美国教育则更愿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展。

从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群体间不同的思维习惯。直到不久以前这种思维差异的鸿沟依然存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很多父母依然把孩子选择绘画、唱歌当成不务正业,限制或者强迫自己的子女去按照父母的意志发展;而西方人从小就被允许发展自己的兴趣,最终往往就会在自己爱好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9.东方人克己复礼西方人追求自由

西方人重视自我,重视个体,因而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而东方人注重的是整体,讲究小我服从大我,因而会不惜克制自己、委屈自己去顾全整体。

美国有一家屠宰场,圈在围栏中等待宰杀的一群牛中有一头黑白花牛。它在尝试了多次逃跑后最终奋力冲出栅栏,奔向大街,而满大街的人及汽车都在纷纷给它让路,后面追赶的警察并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阻止它。直等到那头牛筋疲力尽时,一名警察才冲上去抱住它的头,竟然还吻了它一下。后来这头牛没有被赶回屠宰场,而是被养在公园里供市民们参观。在他们看来,进入屠宰场的牛怕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它正因为恐惧才极力冲出牢笼的,在它冲出栅栏的一瞬间,它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因而也产生了极大的勇气,并由此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成功地逃离了屠宰场。既然它怕死,那就别让它死了,并且还要让它好好地活着。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在对待牛的问题上显示出了美国人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他们之所以没有把那头逃跑的牛屠宰了,就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被那头牛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打动。这就是西方人对自由的重视。

我们再来以中国文学为例看东方人克己复礼的思维。中国文学从最初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就是要小我服从大我,将小我融汇到大我之中。“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贯串于文学作品之中,个体精神的发展离不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中国文学中在个人自我意识与社会发生冲撞时,个人往往克制自我,顺从社会道德风范,“克己复礼”。个人在物质上的欲望和情感需求都要服从一定的道德规范,由追求完善的自我进而发展为对自我的批判、反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是一种“反求诸己”的与社会调和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追求人格完美的形象和作家,自我意识体现了人格的完美和高尚。这种思维方式是以实现个人道德完善,达到真、善、美合一的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的。

西方文学也注重设计自我,但前提是要保证自我的绝对自由,排斥他人对自我的侵犯,反对社会强加于自我的种种束缚,自我意识体现在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社会传统、道德、宗教力量的反叛上。其思维方式则是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为终极目的的。

西方人对自由的追求由来已久,“不自由,毋宁死”就是对这种思想的形象刻画,他们追求个人的精神解放,向往自由世界。而东方人往往习惯于逆来顺受,是一种“忍”文化。

西方人这种对精神突围与生活解放的渴求在电影《亚瑟王》中有着深刻体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最初也是为罗马教会服务的,他们一次次为教会流血战斗,却始终未获得任何许诺,尽管这些战斗使他们声名大噪。当他们的耐心走向尽头,忍无可忍时,他们便义无反顾地与教会决裂,为了自由,也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他们高举长剑、振臂呼喊“Freedom”(自由)。

大约与亚瑟王同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中国的士兵、权贵又在忙些什么呢?他们正处心积虑地巩固着自己的地位,谋划着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此时广大的中国农民在战乱的岁月里一味地忍受,默默承担着战乱与压迫。他们始终没有像亚瑟王那样积极为自己的生存反抗。

其实并不只是在这个时期,东西社会中人们的生存观念存在着巨大差异,历史上其他时代也是这样,这就是由以中国为代表的克己复礼的东方文化所决定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进入文明时代似乎比东方还要晚些,而他们步入封建文明的时间就更晚了,直到资本主义在西方完全确立,封建主义始终未能将人完全奴化。这是西方人强烈的自由精神作用的结果。漫长的自由之风,孕育了浪漫和率性,自由弥散在整个西方世界中。

西方民族的反抗意识,争取自由的精神要远远强于东方人。从反抗教会的黑暗统治,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直到两次世界大战,各民族奋起反抗,自始至终,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个体意识与自由精神。在他们的世界里,独裁与专制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的就是桀骜不驯的自由精神。当精神受到禁锢、思想受到限制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反抗,死命地挣扎。哥白尼面临教会审判,从容就死,将西方世界追求自由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从另一方面讲,他们对精神需要的渴望,更多地依赖自己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历史上,西方民族的斗争大都与对自由和信仰的压抑有关,可以说,他们的反抗与斗争是一种精神的突围,是对自由的追求。

对自由的不同追求影响了东西方世界,西方民主政治发达,个人的自由与信仰得到发扬;而在古代的东方,观念禁锢导致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0.东方人为他人生活西方人为自己活着

东方人注重整体,势必关心他人,这种关心引申出来就是东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的强烈关注,“士为知己者死”、为表达对天皇的忠心“剖腹自杀”等等都是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产物;而西方人注重个体,他们更乐于以自我为生活轴心。

有位作家在美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人喜好挖空心思地想点子玩,比如,开着车,有的车后还拖着一辆水上摩托艇或小游艇,从洛杉矶出发,顶着加州的炎炎烈日,驱车行驶四五百公里去度周末,而在美国的中国人则仍旧忙忙碌碌地奔波着,周末最多是全家一起在家吃顿饭或看电视。这位作家好奇地请教了一位叫安德逊的美国友人,为什么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追求生活的享受上存在着如此大的反差呢?

同类推荐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录》由著名学者钱培鑫翻译,尚杰导读。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磨难是柏杨一生的主基调:周碧瑟为柏杨执笔写回忆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停下笔来,看着柏杨叹息:您的灾难怎么没完没了!求真,是柏杨文章的大方向:杂文在柏杨的各种文体中成就最高,这里有深刻的剖析、幽默的谈吐、犀利的文风。求真,让他的文章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令浊者惧,使清者快。
热门推荐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
  • 古逸丛书书目

    古逸丛书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念星辰款款情深

    一念星辰款款情深

    叶星语因性命之忧,暂时妥协接受爷爷了塞给她的命定贵人。面对任性嚣张的大小姐,他从始冷漠,至终克制,霸道却又无微不至的照顾,渗透在方方面面。 【一千年有多漫长?那是你明明知道最大的期待有着最悲哀的结局,还是忍不住去靠近的悲伤。】
  • 浮沉

    浮沉

    这场“百年一遇”的大雨来得真的不是时候。柳成荫正铆足了劲,准备在黑高荡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方面大展拳脚呢,老天爷却送来了一场雨。报纸、电视、电台先是说“百年一遇”,后来口径改了,称“百年未遇”。1989年7月2日,天倾东南,暴雨如注。楚县,顿时成为一片“泽国”。阳山公路两旁出现大片沉田,楚东公路两旁出现大片沉田,北盐公路两旁出现大片沉田……7月5日,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持续升级。到23时,楚县水位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楚城全面围水受淹。
  • 猜凶3

    猜凶3

    人一旦被爱情、贪婪与复仇掌握了命运,所有的出口都是一个地狱通向另一个地狱。腹黑侦探、诡秘凶手,正邪之间的巅峰较量!摄像机下的鬼影幢幢,惊魂不定的人们走向最恐怖的梦魇,谁,是下一个刀下鬼?
  • 大楚昭阳

    大楚昭阳

    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变让幸福快乐的她一夕间家破人亡,为寻找真相逃离京城却发现身中蛊毒。到底谁是宫乱的真正凶手,又是谁要致自己于死地?就在走投无路之际,一场人为天火让她阴差阳错成为另一个少女,重新踏上回京之路……
  • 苍穹霞想(下)

    苍穹霞想(下)

    倒映在等待插秧的稻田中,山影微黛,自己正趟碎水面的图画,走向默立在垄头的耕牛,可是这一次牛儿却没有迎过来,晃晃悠悠地载起自己。它慢慢蜷起腿俯身趴下,回头投来意味深长的眼神,突然开口道:“我快要死了。”梦不该是这样的!在最无理的现实中,梦境应该是最平凡的——鸫咏一直这样坚信。他惊恐地后退几步,却见牛儿黝黑的轮廓缓慢地拉伸,变纤细,变轻盈,直至幻化成披散着火红长发的男子,他有着世上最清冷卓绝的容颜。鸫咏从没见过这么美的人,他比玉局,甚至比盛装的小七都不逊色。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本书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打造的。你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之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为你揭秘政界精英、商界精英的交际技巧,本书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人生的终极赢家。
  • 舍身崖

    舍身崖

    《舍身崖》是一部10部短篇小说的汇编集。小说题材广泛,既有作者对童年轶事的描写,也有对农村风土人情的介绍;既有借古人轶事来达到教育今人的良好愿望,也有对现实社会好人好事的歌颂,文字虽朴实却另有新意。
  • 至尊召唤师

    至尊召唤师

    林枫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孤儿无意间穿越到一片召唤的大陆上。傲森道:我是混沌之王,希望你助我恢复肉身,回到混沌中去。林枫道:没好处二百五才为你办事。傲森道:你这臭小子毛还没长大就敢跟我谈条件,你若助我恢复肉身,我便让你成为至高无上的召唤师。林枫一乐,道:成交。林枫为提高自己的实力,寻召唤之奥义,破生死之轮回,只为成为大陆上巅峰的召唤师。召唤师按从低到高分为:植物召唤师,动物召唤师,死灵召唤师,圣灵召唤师,混沌召唤师,召唤皇,六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