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200000005

第5章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 定位问题研究(2)

我们通过对于世界国际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文化建设的扫描与分析,可以看到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某些趋势与特点,梳理与总结这种趋势和特点,对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研究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定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与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注重在分析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确立城市文化发展的坐标。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构成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大都市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都分析该城市的历史传统,巴黎注重其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伦敦注重城市文化资源的传承,东京注重继承传统艺术与传统工艺,首尔注重把传统做成时尚。不同城市在对于不同文化历史的梳理中,强调文化传承中的拓展,从而确立城市文化发展的坐标。

2注重在研究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确定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定位、研究、确立该城市的文化个性有关,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将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与世界的重视。在世界大都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大多将把握城市的个性置于重要地位,在分析研究该都市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考虑该都市的文化个性,如纽约注重移民性都市多元文化的个性,巴黎注重艺术之都、时尚之都的个性,伦敦注重在其历史文化的传统中建设世界文化之都的个性,东京注重在回眸历史中建设创造性的文化都市的个性,首尔注重打造世界设计之都的个性,这些国际大都市都在研究、把握其都市的文化个性中,确定该都市文化建设的定位。

3注重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思考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国际都市的文化发展与建设必须有一个世界性的参照比较,将一个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放在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对照中,以前瞻性的眼光与思维考虑该都市文化的坐标与定位,以比较远大的眼光思考都市文化发展的未来,而不是以一种短视的自我满足的姿态思考都市文化的发展。伦敦在决定文化发展时注重保证文化有助于维持伦敦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东京在思考文化发展时强调完善和强化面向世界的文化创造与辐射功能,首尔市的文化规划立足于“超越大韩民国的中心,我们将站在世界的中心”。在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定位中,必须有世界眼光、前瞻意识。

通过对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状况的分析,研究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文化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有利于研究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定位等。

二、全球化视野中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我们梳理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的文化建设,可在此基础上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一)上海城市的历史传统

上海面对浩瀚的大海、背靠长江三角洲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使其在近代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滬”,简化作“沪”。小渔村的上海浦,至南宋咸淳三年(1267)正式设置了上海镇,至元二十八年(1291)设立了上海县,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上海正式设立了江海关,雍正年间上海逐渐成为苏州、松江、太仓三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清嘉庆的《上海县志》载:“上海为华亭所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虽然上海为东南之都会已得到了认可,但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作为对外贸易港口,上海远远落后于广州、厦门、宁波等城市。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上海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在外来文化、外来经济的作用下,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移民城市,成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的商品集散地,上海文化也在都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是一个港埠城市,决定了上海城市的开放性。上海因港而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开放后,航运业得到蓬勃发展,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五条较稳定的航线。上海开埠以后,上海港正式对外开放,至19世纪末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航运基地,国内航线直通南北各个港口,远洋航线可抵达北美、欧洲、澳洲及东南亚各地。至1931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398万吨,进出口船舶吨位名列世界第七位。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这决定了上海文化的多元性。上海开埠前,人口仅54万见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开埠以后移民大量进入上海,至20世纪初上海人口已突破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42年增加到近400万,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市的人口已达到546万。上海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外来移民,据统计1946年和1949年上海的非本地籍人口分别占总人口79%和85%,有400余万人是移民或移民后裔。

上海是一个商业城市,决定了上海城市的商业性。上海开埠后,在租界的不断发展中,上海的商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至19世纪末上海南京路就成为远东最大、最有名的商业购物中心,英国人经营的泰兴、福利、惠罗、汇司成为颇有名声的四家百货公司,20世纪初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先后创建,成为民族商业的代表。“1936年,上海的金融资本达3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7%,外国、本国银行云集的江西路被人们称作‘亚洲的华尔街’。上海的证券、内汇、外汇、黄金等市场的发达程度,不亚于日本的东京、大阪,这使上海不仅具有全国的金融中心和枢纽资格,而且也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之一。”

(二)上海城市的文化个性

作为港埠城市、移民城市、商业城市,上海逐渐形成了其城市的文化个性:作为港埠城市,其具有开放的特性;作为移民城市,其具有多元的特色;作为商业城市,其具有商业化的特点,形成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海纳百川、多元并存、经济发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西合璧、追求创新,兼容并包、多元交融,商业气息、追求实利,在良莠并存中逐渐形成了上海文化的传统,以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度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户口制度改变了上海移民城市的特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中,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的优势逐渐弱化。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逐渐恢复了开放性都市的特点,在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后,上海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

在世界国际都市的文化发展定位中,既注重历史传承,也注重城市个性,更注重国际视野,巴黎的艺术之都时尚之都、东京的创造性的文化都市、首尔的世界设计之都等的定位都建筑于这些视阈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提出了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理念;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强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凸现古都风貌,开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把南京打造为国际性文化名城;杭州作为文化名城,强调要打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无锡作为江南名城,提出建设“太湖明珠·中国无锡”,规划推进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五大城市品牌建设。

表12五城市人口GDP统计表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7年人均GDP达到(元)

北京16807.81633(2007年)9006.246878

南京6597741.3(2007年)327544058

杭州19596786.2(2007年)4103.8957746

无锡4787.61677.3(2007年)385871589

上海59101858(2007年)12001.1652889

通过如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上海地区年生产总值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年人均GDP却不如无锡、杭州,从中可以见出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将城市定位置于经济的视野,从“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198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1991年),到“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国际化城市”(1992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1996年)。21世纪以来,将上海定位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01年)。从总体上看,上海发展的定位基本上仅仅立足于经济的发展,而始终忽略了文化的建设。

上海作为港埠城市、移民城市、商业城市,形成了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商业性,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该建筑在这些基础上。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确定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多元创新中心、商业文化发展中心。这种定位是由上海城市的特点与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开放性的港埠都市使其具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必然,多元性的移民都市决定其成为文化多元创新中心的必然,商业化的消费都市决定了其成为商业文化发展之都的必然。多年来,在某些意识形态、政治权力观念的左右下,上海总是难以确定其文化发展的定位,以至于阻碍了上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弱点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并与提高国家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联系起来,显示出我们党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与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文化建设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弱点。

(一)上海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

1953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曾在《文化进化和过程》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此后文化生态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基本取向为考察研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延伸为对于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趋势的探究。20世纪30年代,上海具有十分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吸引了诸多文化人士汇聚上海,形成了上海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无论是电影、戏剧,还是文学出版、商业贸易等,都形成了上海历史上的巅峰期。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的制定,改变了上海移民城市的特性,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语境,形成了上海封闭局促的文化生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上海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逐渐恢复了城市开放的态势,但是在总体上仍然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文化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北京、深圳等地相比较,仍然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诸多电影、歌唱、美术、编剧、作曲等方面的文化人,常常或南下去深圳开拓,或北上去北京发展(被称为“北漂”),许多人就在这些城市逐渐发展并走上成功之路,却很少有文化人到上海开拓发展的。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相比,上海似乎较少具有让外来文化人发展开拓的空间,是否上海对于文化空间统得过紧,管得过严?

2缺乏更为自由灵活的人才引进策略。人才的引进与流动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充满活力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才赤字”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世界各国对于高层次精英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至2006年美国科技人才短缺67万人,英国信息技术部门每年大约就有5万个职位空缺。在引进人才方面,美国放宽移民限制,聘用外国专家,增加福利待遇,争夺国外人才等政策;英国采取瞄准全球聘用高科技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实行人才来去自由的策略;日本采取聘请外国专家,建立海外实验室,吸引外国人才等策略。上海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引进人才的条件、力度,还是政策、策略都有着很大的距离。

同类推荐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热门推荐
  • 施设论

    施设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影之夏

    火影之夏

    在修真界如蝼蚁般,可是他却活出了蝼蚁的尊严!在忍界却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到来打破了忍界原有的秩序,看他如何改变忍界,给你们一个全新的忍界,前所未有的忍界!时空的错乱,各种穿越,实力的增长,看他如何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无尽愧

    无尽愧

    程闵深于两年后无恙地来到江语面前,便像一根刺一样时时提醒着他带给过她的伤害,带给的无尽痛楚…她信,善恶终有报。可何为善,何为恶,她迷茫了……
  • 随机应化录

    随机应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第一祸害

    大明第一祸害

    屡败屡战的朱寿穿越了。然后……他想掐死系统。“但凡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产生掐死宿主的想法,可得1分恶念值。恶念值大可续命,小可兑换厕纸。没有你换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软萌的系统音提示着。你这坑宿主的系统,天天被满朝文武念叨着掐死,小爷我还能坐稳太子宝座嘛!
  • 农门长媳

    农门长媳

    上一世她是后宅贤良淑德的典范,上孝公婆,恭顺夫君,下慈子侄。主持中馈,开源节流。却不想全为他人做嫁衣,最后红颜薄命。重来一世,她不再兢兢业业,教夫婿觅封侯。只想找个农夫,过桑田李下的小日子。
  • 千璃传

    千璃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 王爷之妻是神医

    王爷之妻是神医

    “我签,从此以后你我在无任何挂隔。”然后魏雨衣就走了。三年以后,有一个王爷宠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救了他一命,他们彼此心生爱慕,婚后那个王爷可叫一个宠啊。怕她受伤,怕她难受……。这就是一个“宠妻狂魔”。
  • 绝对选项

    绝对选项

    当绝对选项出现时,若是不做出选择,时间将一直静止。若是做出选择却无法完成选项中的任务,时间将会倒流,绝对选项重新开始。【选项一:实力单杀魔界大魔王】【选项二:用三句话俘虏千年老处女的芳心】石小白选择选项一,被花式虐杀千万次;选择选项二,被花样发卡千万回。绝对选项(已选3210次):“选择吧,少年!”石小白:“我选择死亡!”石小白愤然自杀,以为解脱。绝对选项(已选3211次):“选择吧,少年!”石小白:“……”(VIP全订阅群:590323997(进群需全订截图),普通书友群:420179413,欢迎大家加入!)
  •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此书专注点在于“情感纠葛”的纾解。在“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三角恋、多角恋”“分手快乐”及“生活琐事”等七个章节中,蔡澜凸显其杀伐决断的个性,敢爱敢恨。他鼓励年轻人积极面对恋爱与生活,在失败中学习、成长。“把痛苦建筑在发愤学习上,念书念到忘我的状态,是打败经验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