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000000003

第3章 入门—经济学与我们面对面(2)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经济学故事】

亚当·斯密于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小城可可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可可卡迪的海关监督。亚当·斯密出生的前几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1768年,亚当·斯密受朋友之邀,着手写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1773年该书基本完成,亚当·斯密又花了三年时间修改。1776年此书正式出版,引起世人的广泛讨论,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

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在爱丁堡与世长辞,享年67岁。去世前,他烧毁了自己的全部手稿,以免误导后人。他的墓志铭是:《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长眠于此。

亚当·斯密生前享有极大的荣誉。一次,英国首相皮特与几位重臣正在交谈,亚当·斯密被邀参加。亚当·斯密步入室内,每个人都站起来,他说:“诸位先生,请坐。”首相却说:“我们要等您先坐下来才就座,我们都是您的门徒啊。”

【经济学课堂】

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经济学。

所谓古典经济学,核心的一点是,强调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做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他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亚当·斯密之后,1817年,英国人大卫·李嘉图(1772~1823)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开创了经济学的演绎法,把经济学的分析引领入科学轨道。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他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25岁时他就靠炒股赚了200万英镑。

第二阶段: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史称“边际革命”,微积分方法被引进经济学。边际革命论强调,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客观的劳动,而是主观的边际效用。有关边际革命的代表作有《纯粹经济学要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国民经济学原理》。

价值到底是古典经济学所说的由劳动决定,还是边际革命者强调的由边际效用决定?经济学在此处产生了分歧。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他兼收并蓄,以折中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看来,商品的价格(价值),既取决于劳动等客观因素,即供给,同时,也取决于效用等主观因素,即需求,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微观经济学。

第三阶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936年,马歇尔的嫡传弟子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解释了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9年大萧条的原因。此后,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从其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直是经济学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即通胀和经济停滞共存,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

第四阶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到目前。

这一阶段,经济学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不过大体可以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支持的流派主要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剑桥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即新古典综合派。他们既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的作用是基本的,又承认市场有缺陷,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这一派代表人物很多,最杰出的是保罗·萨缪尔森,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的美国人,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他的《经济学》从1948年第一版到今天,一直是全球流行的教材。

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人物在剑桥大学,基本观点和新古典综合派大同小异,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夫人,代表作是《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主要有货币主义和新奥地利学派。

货币主义。领袖是弗里德曼,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自由主义的大师,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弗里德曼的名著包括《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等。

新奥地利学派。以哈耶克等为代表,反对国家干预,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反对计划经济。哈耶克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战中输给凯恩斯。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除了经济学,他在法学和政治学领域也有突出成就。哈耶克的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经济学茶座】

今天,各种经济学派林立,有人开玩笑说,10个经济学家,可能有11种意见,根本统一不起来。很多笑话嘲讽当今经济学派众多,经济学是不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上层建筑。

问: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八个。一个人负责把灯泡换上,剩下的七人负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问:要多少个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一个也不用。要是灯泡坏了,万能的自由市场机制自然会把它更换,如果市场没有更换,说明没有换灯泡的需求,就不必去更换。

问:要多少个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那就要看当时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指数如何了。

问:要多少个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经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问:如果我们派1000个经济学家去换灯泡,他们多久能换好?

答:永远也换不好。这1000个经济学家会先分成10个派别,每个派别会分别拥戴一个自己的精神领袖,然后众多派别开始口水大战,纷纷寻找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不利的证据,然后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也陆续加入,最后还是没人去换灯泡。

各种不同的经济学派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经济解答。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指责说,危机是对自由市场过度迷信,缺少监管的结果,美国和中国、欧洲国家纷纷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以图摆脱危机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但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危机并非市场之过,而是市场作用的方式,是正常的周期性调整,政府干预只会让衰退拖延。

我们都是“经济人”

【经济学故事】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一个君子国,在这个国家,人人都大公无私,绝不存有半点私心。

君子国也有交易行为,但卖者少要钱,而买者要多给钱。以下是其中的一幕场景。

买东西的人说:“我向你买东西所付的钱已经很少了,你却说多,这是违心的说法。”

卖东西的人说:“我的货物既不新鲜,又很平常,不如别人家的好。我收你付价的一半,已经显得很过分,怎么可能收你的全价?”

买东西的人说:“我能识别好货物,这样好的货物只收半价,太有失公平了。”

卖东西的人又说:“如果你真想买,就照前价减半,这样最公平。如果你还说这价格太低了,那你到别的商家那儿去买,看还能不能买到比我儿这更贵的货物。”

他们一番争执不下,买东西的人给了全价,拿了一半的货物转身就走。卖东西的人坚决不他让走,路人驻足观看,都说买东西的人“欺人不公”。最后,买东西的人拗不过大家,只好拿了上等与下等货物各一半才能离开。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与经济人相差甚远,他们的行为在现代人看来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经济学课堂】

所谓“经济人”假设,就是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对个人而言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而言是利润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在经济学世界里,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限度满足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有一点需要指出,自利并不完全等于自私。

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人必须是利己的。经济学正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功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边沁总结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

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理性且自利的,那么社会秩序不会变得混乱吗?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回答:“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更能在客观上维护社会的秩序。

【经济学茶座】

自古以来,人们关于人性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争论焦点是人性的根源和善恶。

先秦时期的韩非子认为,医生能够在病人的伤口上吮吸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木匠造棺材的本意不是憎恶别人,而是因为他的利益在别人的死亡上。由于利益的驱动,才使得人们心中的念头在道德层面发生了善恶的区分。

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间所有人无不为私而忙碌着。“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也就是说,私和利是人们做一切事情的直接动因。君子国中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并不是要批判自利的人性,经济学承认人性利己的合理性,承认人利己的行为是正当的。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而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

范美忠本来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名普通教师,但在2008年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丢下了学生,第一个跑出了教室。

后来范美忠发表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范美忠在这篇文章中自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番言论引起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

从道德层面来说,范美忠绝对应该受到非难和谴责,尤其是与谭千秋老师、周汝兰老师的高风亮节相比较时。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处处都提倡利己的行为,因为在趋利性之外,我们还受到良心、道德乃至法律方面的约束。

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经济人,并不是赞扬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承认经济人的存在只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一个认识和引导。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不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不择手段,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将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为变成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根基,没有经济人假设,就不能正确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要看到经济人假设只是一种人性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处处都以经济人的视角观察世界。如果把利己的观点运用到一切生活准则中,那么生活将不可避免地会变味。

同类推荐
  •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

    一次,艾森豪威尔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已经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出其中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森豪威尔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后,就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请狄克(即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吧。”然后,就又若无其事地打球去了。但就是这样一位“懒”总统,却领导美国取得了历史上最为和平安定的时期,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空前的繁荣,直到现在,人民还在怀想着过去的那段好时光。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本书探讨了包括未来的蓝图、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经济的价值、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未来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的演变、未来科技发展、未来面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能到来的亚洲时代、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书结合精确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对人类及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通过通俗有趣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案例,介绍了哈佛经济研究中关于需求供给、生产效率、成本控制、通货膨胀等经济常识。作者从最通俗的角度阐述经济学理论,使广大读者能通过本书对经济学理论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 掘金印度

    掘金印度

    这本书的视角是冷静客观的,尽管作者充满了乐观精神,但他的分析判断确实值得对投资印度感兴趣的读者认真了解。作者用了两章篇幅生动介绍了印度的概况,其中引用了多个案例进行说明。本书并非投资指南,但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印度主要土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让读者对于印度的国体、政体的关键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投资人最感兴趣的印度经济、金融体系和价值投资(私募股权和股市投资),其系统性是目前市面上其他同类书所不具备的。印度即便现在和可见的未来不会是一个发达国家,但确实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和投资机遇。它的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业都存在巨大的机会,而其民主政体也更合乎世界发展的大潮流。
热门推荐
  • 雕行诸天

    雕行诸天

    作为一个生活单调的白领。陆轻一直渴望着刺激的生活。然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一个武侠的世界。可惜,却变成了一只雕。变成雕也阻挡不了他对武功的向往。即使看不懂秘籍,不懂经脉。依旧抓了一个废材来教自己武功。却无意中从废柴口中得知。自己竟然好像是传说中那只雕!但没有等经历命中注定的邂逅。突然画风一变。开始了他无限位面穿梭的旅程。qq群:690025053
  • 全民武道

    全民武道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空间试验失败,地球意外联通异世界,蛮神入侵,血祭生灵。企鹅群532597122,完本老书:都市之国术无双
  •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病的神奇功效,使人们受益,我们多方搜集资料系统地编写了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借鉴和参考了中外一些学者和专家的论述和观点。
  • 你好,安小姐!

    你好,安小姐!

    在外人眼里,白淳是一个英俊冷酷、生人忽近的男人,是众人眼中难以企及的绝对男神,而他也是一位鼎鼎大名的警探。不过在安靖眼里,他就是一个抠门、闷骚、表里不一的屌丝男。“看什么看,再看本小姐也不属于你的。”她叫嚣。他冷笑,“那可不一定。”他说,“你好!安小姐!在此和你说明一下,五年前,你是我的,五年后,你也是我的!没我的同意,我不允许你再离开我,从此刻起,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你都必须留在我身边!”“好的,我的警探大人。”面对霸道的他,她只好服软。
  • 腹黑狂妃别再跑

    腹黑狂妃别再跑

    当腹黑遇上妖孽,你们说是腹黑坑了妖孽,还是妖孽吃了腹黑?她,杀手出身,穿越后摇身一变成沧雄国风家小少爷,传说极其绔纨,极其风流,只知道吃喝玩乐,却没有人知道‘他’本是女儿身。他,霸道强势,高深莫测,妖孽如他,一次意外相遇,他和‘他’斗上了。风起云涌,七雄争霸,谁才是谁身边的终极伴侣?【女主女扮男装,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重逢娱乐圈:相顾有言

    重逢娱乐圈:相顾有言

    《相遇就在一起》是一部明星恋爱综艺节目开播前的热搜评论:【听说这个恋爱综艺是顾影帝自己要参加的】【赌我20斤肥肉,肯定是为了绯闻女友沈蔷】节目播出后的热搜评论:【我天!顾远居然和一个新人一组!十分钟之内我要彦旬末的资料】【怎么还有点甜?搞到真的了】她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几年前因为突然发生的变故那些不能和他实现的愿望,是她深藏心底的遗憾;他是炙手可热的全能影帝,几年前的那道强势照进他生命的明媚阳光,是的他念念不忘。几年后,当他们各自带着绯闻对象在相亲综艺节目中相遇,这是巧合还是精心布置的命中注定?“你好!再次相遇,我们还要不要在一起?”
  • 蒙斋笔谈

    蒙斋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灭鬼不渡魂

    灭鬼不渡魂

    世有灭鬼师和渡魂师,灭鬼师灭鬼,渡魂师渡魂。刀名为渡魂,却是灭鬼。上一世,亓绯入魔,无悔,却因害死顾瑝后悔。然地府却在她失去理智前强行抽取她的魂魄,送她回到了过去。肉体为人,灵魂为魔。这一世,亓绯想要改变一些事情。前世的执念似乎并不重要,而前世并未出现在她眼前的人却频繁的出现。
  •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一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富有逻辑的篇章、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阐明了态度的重要性以及执行力的根本,使我们接受了一场现代管理思想的洗礼,从而破解了许多压抑在心头的疑云,看到了自己身上以及周边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 天降萌宝

    天降萌宝

    恋爱体质少女梨千珞的字典中,只有美少年、美少年、美少年……可是,生活偏偏不如人意,她在老妈的淫威下,只能和超级丑男龙崎野同一屋檐下。而这还不是最糟的,当那只会说话的笨猫苏菲,叼着外星婴儿出现在窗口的时候,她的人生便从此暗无天日了!每天冒着被笨猫电焦的危险,充当“老妈子”兼保姆,还要和丑男龙崎野假扮“夫妻”?这对美少女梨千珞来讲简直是耻辱!当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梨千珞发现自己的审美观似乎也在扭曲,怎么丑男龙崎野越来越帅了?隐藏在眼镜背后的美少年,有着怎样的执著和守护,外星萌娃的突然闯入,会给两人带来什么样的天降奇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