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7700000001

第1章 散文(1)

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人家门前有个坪,或大或小,日里供晾晒,夜里还可乘凉。吃过晚饭后,只在堂屋里留一盏灯,人大都到门前的坪上来了。坪上的乘凉,大人都似有一定的位置,小孩则走来走去,惯得没有拘束。不远处,狗吠起来,不是朝这边的,便只能向着过路的人。若是这边的狗也吠起来,那是有人沿着田埂小路走过来了。待走得近,认出是谁,跟着就是一句打趣:“狗都吠你了。”来人一般也是笑着回一句:“吠你才是。”这场合,若小孩也跟着说一句打趣,就要挨训,接着就得回屋搬凳子,算是补回刚才的没礼貌。其实小孩多半是跟着大人闹的,但有些话大人可以说,小孩则不行。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一曲《月光光》,多半就是在月下传唱的。那月光,相伴着童心的活泼。人从屋里出来,月光就在门外,好似可以随着人移动。一转眼,那还在篱笆边徘徊的月光,却径自跳过池塘那边去了。人不能跟过去,因为那里种着菜,会把菜踩坏的。月下,嗅得到青菜的鲜活的气息。蛙声聒噪起来,打破了宁静。但小孩子的嬉闹,那种聒噪抵得过蛙鸣虫唱。比如唱童谣,不是你一句我一句,而是大家一起唱。又拍手,又大笑。这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月光光》了。《月光光》有好多版本:“月光光,照四方,梅针眼,换把伞……”“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所谓十里不同音,相同的物事,叫法也不一样。《月光光》,说得上是客家《三字经》。因大都三字一句,串起许多物事。那些物事里,包括了士农工商。由于要串起许多物事,那种念唱颇有谐趣,但也很合乎儿童心理。儿童,最欢喜的就是玩得有趣。即使是像背书一样地背,也要念得上口。

月光光,这“光”就是光亮的意思。字的重叠除了形容其亮度外,还有一种亲切之意。《月光光》留下童年记忆中真切的一幕。记忆中,那月光真亮啊。仿佛记得还想用手去指天上的月亮,这时老人就会说,不能用手去指,要不然,月亮半夜里会下来割耳朵。看那弯弯的月儿,还真有如镰刀一样。不过背转身,仍会用手轻轻地指一下。进屋去睡,月光还在窗外挪移,人却是睡熟了。待得天亮,起来先摸耳朵,还在。而今想来,古老的禁忌里也包含着对月的敬爱。唯其敬爱,才不宜指指点点。月的清辉,洒下一片既欢跃又明净的天地。然而与月亮有关的歌吟,曾有过传唱了许久的“月儿弯弯照九州”,映照出客家先民的漂泊。客家先民,也可以说是在望月中上路的。“西楼望月几回圆”,月缺月圆都映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有当又栖居在有小桥流水的地方,那如水的月光才慢慢地洗去内心的忧伤,人心又变得柔柔的了。还记得大人开始教小孩吟唱《月光光》,往往一边念一边摇。母亲的怀里就是摇篮,摇到最后一句,会用膝盖顶着小孩顿一下,怀里的小孩就“咯咯”地笑出声来。月光下的小天地,还笼着一片温馨。

(原载于《闽西日报》2010年7月24日)

小村二月二

二月二,是过年之后小村里最为热闹的日子。走亲串友的,就无需多说了。这样的日子,大约也就是从前的春社。有一首写春社的古诗,即《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所写,于今还可见,比如路上多有醉人。喝酒之事,大约是无酒不成敬意,有了酒还得殷勤相劝,那就有了十分的敬意。于是醉酒之事,所在多有。春社里所敬之神,按理是社公,或者说土地公,但又渐渐演变成公太了。公太何所指,传说就是闽王王审知,他有开闽之功,理当接受一方水土的尊崇。相传,公太是白铠白甲骑白马的,分明就是将军。而今的公太,则叫成了公太老人。年代那么久,不用说也是很老的了。按相沿的习俗,由十三坊人轮着敬,但从前的十三坊明显地广于而今的十三村。如今延续下来,仍是十三年轮一回,大约是以较大的村子为单位。也许是十三年隔得太久,而春社又年年有,小村才另有一个敬神的日子。凡事从古流传到今,都会有变迁。先前抬阁出行,要有马,但马难养,就只得简了下来。而今出行巡游,仍要经过每户人家的门前,家家户户便争放爆竹,为的是让抬阁里的神明多停留一会。

村子虽小,也建有公太庙,其位置在村头。过了树丛,再走一小段路,山脚下有一处雕梁画栋、瓦作琉璃的建筑,便是公太庙。庙分上下两栋,上栋自是供神,下栋用来演戏。早先下栋未盖起来,还得搭一个草台子,不过并不费劲,也无需管事人多加吩咐,村人即乐于帮忙。后来,公太庙的下栋改成戏台,就有了固定的场所。请戏原本就有怡神之意,将戏台子搬进去,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公太端坐着,不必侧身不必抬头,就可看戏。而今电视早已普及,电影则很少人去看,但旧戏仍有它的热闹,至少在乡村里是这样。其实所唱的戏,反反复复的就那几出,但村人就是看不厌。这当中,除了戏文的内容,还有场景的热闹。且说有一出戏叫《赵玉林》的,真要算保留节目了。那戏文也是说穷书生遇上了富小姐,却受小姐家人百般刁难,幸亏小姐贤惠,这才得以中举,从而在人前抬起头来。这出戏,是会引出许多眼泪来的,几乎每看如此。看戏之时,掉些泪不算丢了脸面。至于其效用,就是有一种激励吧。小村里多有读书上进的,这其中就有发奋之义了。现实中的发奋,不妨先让戏文唱出来。春社才一天,戏则可唱个十天半月,实在是延续了那种热闹。

一年到头,村人都有些事要去找公太老人帮忙。大凡心中有了什么愿望,就会去许个愿。愿望成了现实,自然得去还愿。愿望落了空,又还得去许愿。而今更需要公太老人庇护的,是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农闲时,村人多出外打工。打工的第一要义当然是挣钱,但不可少的前提则是保平安。这一切,不妨都在公太老人面前许个愿,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那么莽撞。至于打工带回来的钱,也许比不上带回来的见闻多,但常有人出去,也算是见了世面。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09年10月23日)

陌上花开

我时常会想起那条回乡的小路,而背转身也就是走向远方的路。自上学之日起,记不清在小路上走过多少个来回了。来去之间,哪里有什么物事都很熟悉,但眼光常会留意到开在路边的小草小花。小草小花虽不惹眼,却不乏情思。小路上的石板都有些凌乱了,若能留下脚印,也当是重重叠叠。这其中,一个身影自是越走越大,但愿望则越来越小,就如同草花一样,只能在眼前身边摇曳着些许情思,且开且落。不过细想来,生命中只要有所问候,并不怕姗姗来迟。所要提防的倒是时日过了许多,却都未有回复,那就意味着有所忽略了。如此,虽是如小草花一般的情思,也可为记忆珍藏。

沿着那条记忆的小路,还可回溯到童年。坡上山花烂漫,小伙伴仿佛比赛似的,数着哪里的花多,颇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继而才想到摘花,比如摘下栀子花来,用草茎穿在一起,就可吹着滴溜溜地转。再放到水流急处,还可借着流水冲着转。栀子花有幽香,很好闻,且花瓣厚,也很好看。但为了玩,都顾不得赏花了。其时还编树枝为草帽,那是为了模仿打仗,谁都喜欢戴的。至于戴花就不那么乐意了,怕的是招人笑。于是有时就将花串成一个环,乘谁不注意,便戴到他的头上去。那时在坡上,往往还要放一头牛。牛可任它在坡上吃草,人就散在坡上玩。玩到后来还舍不得扔掉花环,便索性挂到牛角上。牛不会发出脾气来,但模样有点怪。童年的花,常是托举着一片童真竞相开放。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两句诗所体现的意趣,是对于乡间风物的喜爱。诗中将桃李与菜花对举,其实乡间也是有桃李的,且大多点缀在溪边坡上。当令时节,也是桃花红,李花白,两相对照,分外好看。若是雨里雾里映衬着,则那一重轻纱更能托出花的姿态。至于乡间的菜花,那真是到处都有。比如茄子花开在枝上,就好比停在那里的蝴蝶,何其多啊。有一种蕉芋花,跟美人蕉差不多,一枝枝红艳艳的,摘下来吮吸,略有甜味。牵藤的豆类把花捂在架上,映成一幅花的帘,且还是重重帘幕。南瓜花大大的,喇叭一样,待得花落,就会结籽。且牵开藤来,常有意外之喜,即有南瓜已坐成硕大的一个。菜与花,本意是种菜的,但却赏得了花。

李渔说得好:“园圃种植之花,自数朵以至数十百朵而止矣,有至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者哉?曰无之。无则当推菜花为盛矣。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乎大观也哉!当是时也,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惟菜花之开,是其候也。”菜花的美,一是整齐,因为菜总是成畦地种的。再就是聚少成多,也就可观了。不过菜花与园艺之花的不同,还在于漫步山野田地之乐,而不局促于小小的园地。至于菜花中可称得上洋洋大观的,或许就是油菜花了。记忆中有一个印象是难忘的,那就是一片花枝灿烂的油菜地边,出嫁了的女子回娘家,背上背了一个胖娃娃。女子走在田埂上,顺手摘下一束花来给背上的小孩。那是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一个具体而微的她。这时节的油菜花成片地开过去,那真是花的海。油菜花,乃土地之精粹所凝。至于土地的女儿,不用说,是健康而可爱的。菜花之美大都不离朴实,这才为人所喜。

“陌上花开缓缓归”,思量起来甚有意味。记忆的小路阡陌交错,我愿意缓缓地来去,并感觉一种美好。

(原载于《教师报》2009年12月23日)

看梨花

梨花开了,你知道吗?

现在的人见面都说很忙,好似是忙得没了时间。一树梨花开在那里,静静地灿烂着。记得梨花的,还是那些小孩,他们在树下玩耍。若有花瓣飘飞,就会跳起来捕捉,如同捕捉一只只蝴蝶。而落在地上的花瓣,星星点点,慢慢地就铺了一层。这些小孩,是会在童年记忆里留下一树梨花的。而忆念里,那些花朵闪闪烁烁地开放,如梦如幻地飘飞。

雾如重纱,轻柔地飘来飘去,映衬出梨花的美。雾再浓一些,梨花的影子朦朦胧胧,另有一种隐约。待得雾如游丝,轻轻拂去,梨花的本色更显白净。若是下点小雨哟,看梨花在雨中粉脸低垂,还会感到一种忧郁,美丽的忧郁。美也许就是一种忧郁。“梨花一枝春带雨”,如此美丽的哀怨已难寻了,不是说以泪洗面就好,只怕而今的人已不记得带雨的梨花可比美人的幽怨。当然,梨花也可以开得很壮观。“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本是用梨花来比雪花的,但总要梨花有那么多,才比得上飘飘飞雪。

若是你坐在车上,那只要看看窗外,也许坡上或溪边就有梨花开放。虽是一闪而过,但也是一片亮,宛若星光一般。人的想象中会觉得星星很美,其实星星上也一样有石头尘埃,倒不如把视线拉回来,看看眼前的梨花。终于,一种景象有了定格的可能。那就是车停了下来,刚好路边就有一树梨花开放。下车的人都发出称赞,好些人原本是在玩手机的,这会儿正好拍照着。而今出门在外的人越来越多,但来来往往的通讯,还可捎带上一些美丽的画片,那也就是问候了。

时令于交春之后,仍有寒凉,这个季节常是乍暖还寒。但若你守在屋子里,也许都不觉得窗外发生了什么,比如有一树梨花悄悄地开了。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10年4月16日)

雨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秧时节,山早就绿了,满眼青翠。翠绿中,还有丛丛簇簇的山花,也到了烂漫时节。那会儿的天气,常是细雨如丝。雨似有若无,好像披上了一层纱。虽不致蒙着人的眼睛,却浮漾着一种微妙的情思。那雨丝,还有雾,其实是雨是雾也分不得那么清楚,清楚的是这样的天气,正有助于栽下秧苗。

脱了鞋子,赤脚下到水田里,起先还有些冷,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暖和起来。一时间冷得发皱的脚,在泥地里来回移动,也就有一种热乎。农忙时,邻里及亲戚互相帮忙。有一远亲,平时不大来往的,也来帮忙。来我家的远亲,带来一个小女孩。她个儿不大,站在水田里有如青葱一般。她留着两条小辫子,弯腰时小辫子会从背后滑到前面去。大约是不想用沾着泥的手去抓辫子,她就扬眉一甩,这个动作不失小孩的顽皮,却也妩媚。也因留了辫子,才有这样一种可爱。我当时要做的事是挑秧,挑了秧到田头,再逐个抛到田里去。到她身边时,不知怎的,就想闹一下。那就是将秧团抛近一些,想吓她。虽然溅起一些泥水,她并不恼,还对我笑了笑。也许她并不认为我的举动是有意的吧,我也就不好意思再闹了。

同类推荐
  • 汉口徽商

    汉口徽商

    刘富道:武汉市奓山人,汉阳一中高中毕业。湖北省作家协会前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长江》丛刊主编。著有小说集、散文集、文学散论集、电影剧作集、长篇传记文学多种。获全国奖作品有小说《眼镜》、《南湖月》,报告文学《人生的课题》,《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获第四届湖北文学奖,二〇一二年武汉图书馆读者票选为十佳读物之一,《汉阳事件》全纪实文本获读书界热评,《汉口徽商》为中国作家协会二〇一四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我决定写一部《汉口徽商》,我觉得这是当务之急,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我现在不去做,等到将来什么人来做,困难就更大了。
  •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说起唐诗宋词,总是让人齿颊生香。本书以唯美的意境、细腻的笔触解析唐诗宋词,并以诚挚的心灵、深沉的刻画,将唐诗宋词中蕴含的若干段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经典情感故事和与之相关的那些著名诗人词人的生平,纷纷以美文形式呈现,为读者奉献一席华美的以诗词串起的文艺大餐。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其内容包括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谢灵运《七里濑》赏析、南朝乐府民歌的梦幻杰作、《西洲曲》赏析、利世疾时的奇文等。
  • 给妈妈的信

    给妈妈的信

    《给妈妈的信》描述了1910年至1944年间圣埃克絮佩里写给的信笺是最美丽的文字,揭示了圣埃克絮佩里鲜为人知的一面。
热门推荐
  • 极致宠婚

    极致宠婚

    刚见面就扯证?这闪婚也太快了!婚姻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不成想,继母大闹求彩礼,同学挤兑闹绯闻。总裁出马,钱砸继母,状告媒体……哼!有后台就是任性!可是……诈死男友突然现身,不但要挖墙脚,还要算计总裁?!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开在冬天里

    花开在冬天里

    愿爱情有始有终有归宿愿岁月有情有义不迷途愿梦想是你前行的路愿你前行的路永不孤独谨以此书,献给心中有故事和心中有爱的人们,献给那稍纵即逝的青春。
  • 玄傲帝尊

    玄傲帝尊

    灵斗大陆,强者为尊少年披荆斩棘,只为踏出一条自已的强者之路!
  • 恶少逼婚:女人乖乖让我爱

    恶少逼婚:女人乖乖让我爱

    仲轩漠是云阳城赫赫有名的权贵,内敛深沉,强悍凌厉,却没想到在个街头小巷被一个女人给壁咚了,还夺走了守了二十八年的初吻?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她,然后呢?狠狠的吻回来。再次相遇,他们同时失恋,他把她给胸咚了,将手中的戒指套在了她手上,“女人,你要对我负责!”OMG的,那么多大总裁滚了床单都不负责的,她就这么轻轻的吻了一下,要负什么责啊?“这位先生,你是侏罗纪世界出来的?”某男挑着略带深意的唇角,“是啊,你最好不要惹恼一只大型猛兽,否则后果……”怀中女人脸色立马变了,冷冷的回了他一句,“你有病!”“我们现在就去民政局领证去。”他极尽所能的爱她,疼她,宠她,只因为她是他的老婆!
  • 道者无心·海内篇

    道者无心·海内篇

    《道者无心(海内篇)》这是一部降妖术士题材的奇幻巨著。前部海内篇共分为《伏魔》《辟邪》《斩鬼》《搜神》四卷,每卷独立成篇,却又隐然串联为一篇幽暗惊悚的血色传说。乱世多魍魉,人鬼不殊途。黑暗的元朝末年,世道离乱,人鬼邪魔混杂而处。原为色目人祭拜的五显灵官庙传出以活人献祭之事,一名不忌荤酒嫁娶、属道教符箓派的正一教小道士,与一名密宗小僧结识,不期然卷入了这事件中,与此同时,密宗高僧也来到了附近……故事主人公无心是个年轻的火居道士。道法高,心思敏捷,虽然有贪财好色的毛病,但大关节无亏。他被逐出龙虎山后,浪迹天涯,虽然信守“法不空施”的原则,但见义仍旧勇为,历经重重凶险,破螭龙咒、闯龙眠谷,伏魔辟邪,
  •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下午去当地一个村调查黑砖窑的一桩旧案。刚来永济时我听当地一个司机讲起,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西安竟然被又骗回附近芮城的黑砖窑。很顺利就找到了小孩的家,听他家人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比曹生村砖窑更残忍、规模更大的砖窑。一样有残酷殴打,一样有死人。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当时窑主或包工头也被捕了,似乎判了,家长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受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他的孩子也只是补发了工资。
  •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唐诗诗,我劝你聪明点,孵不出蛋来就别厚颜无耻的占着窝!”婆婆扶着一个怀孕的女人找上门,无限傲娇。唐诗诗看看上门女人微微隆起的肚子,又看看她身边小心伺候着的婆婆,最后将目光落在一旁抿着唇自始至终没有打算开口的男人身上,心冷成冰。三年自以为是的幸福婚姻在这一刻成了一场狗血而俗气的笑话。六年的感情最后换来的是薄薄的小小的轻轻的一张支票:一千万!那个男人因为金钱权势背叛了他们的感情,而她却因为背叛而挥霍了他的钱。这场交易--看起来也貌似公平!最可恨的不是你被挖倒了墙角,而是那无节操的一堵破墙恶劣的公然返身还想要左拥右抱!妻子变xx?亏他想的出来!叔叔同意了!婶婶也同意了!TMD!唐诗诗忍无可忍!既然忍不下去了,那只好学着残忍!前夫悲愤的说:“你竟敢背叛我!唐诗诗,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要脸!”唐诗诗讥诮道:“脸是个什么玩意?我要它何用?”离婚女人门前是非多,情敌步步紧逼连环陷害;前夫不要脸的公然提出“回到我身边!”,妄图左拥右抱;情根深种的大学学长闻讯回国,虚怀以待;就连养父母的弟弟都跟她住到同一个屋檐下频频示好;结果有人更绝,直接将唐诗诗拉进民政局--扯证!吃一堑长一智,再入豪门的唐诗诗脱胎换骨,见招拆招,发誓将自己的爱情,捍卫到底!推荐妖的新文《误嫁豪门之小妻难逃》:《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 神医农女的一亩三分地

    神医农女的一亩三分地

    现代中西医双料博士意外重生在异时空的小农女身上。吃不饱穿不暖?住着没顶的观景房?没事!咱有双手和头脑,外带附送的空间。缺啥买啥,盖个新屋不愁住。嗯,这个面瘫男是个壮劳力,就勉为其难的收入家门。可为毛这男人会惹上那么多麻烦?“尼码,你不是孤苦无依的伤兵吗?”某女怒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神圣母守则

    山神圣母守则

    倪叶怡是个伪山神,修为低的都没法维持人形,为了能成为真正的山神得天道认可。她很菩萨心肠的帮助山脚下的村民治病,不收任何钱财,以善行换功德,从而增涨自身修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