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900000003

第3章 “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2)

又如关心乡计,为民请命。清乾隆《乌青镇志》载当地乡绅公议:乌镇大市,财赋所出,甲于一方,加上位居六县之间,社会问题很多,官府颇难治理,“相度将各县附近里分,酌量分割百里上下,创立一县,则前患可消,居民安堵”。清嘉庆《寒圩小志》作者则在志书中对地方政府胡乱搞平调颇有微词:“以七保各图派筑土扩著为例,官又不惜其民,凭吏胥上下其手。如每岁出修,定例十二月兴工,三月报竣,今则四月农忙,出差催筑,于时民方布种,无暇到工,差人藉端勒索,……小民之苦无可告诉,深有望有司之惜民瘼者焉”。向官府如实反映民情民意,提请其注意。明崇祯《外冈志》载:“(本)镇为邑之咽喉,商贾辏集,舟楫停泊”,地方政府为加强控制,曾派驻一支军队,然而“名为守汛,至春掣归,顾骄养之卒,缓急无所赖,徒索酒求食,日扰乡民”,其锋芒所向,已有笔杆子不惧枪杆子的胆量了。

至于明清乡镇志中载述乡绅出面修桥、铺路、办学、赈济,以及组织文会、演出等公益活动的资料,那就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是少年华发,还是一袭白头,对于一代代的士子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深入其血脉,成为他们无可逭逃的人生轨迹。他们期待以这般的人生轨迹如风和雨润,协调好当时的社会秩序;又似如椽大笔,构建起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社会蓝图。

那么,什么样的图景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社会蓝图呢?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农桑,此乃根本,“耕读传家”便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务农为各业之本,可以生产五谷,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以立性命;读书为万般之首,可以知书达礼,修身养性,以立功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能谋生,还可能有朝一日祖坟头冒了青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历史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耕读传家”的话语、格言。

明朝庞尚鹏《庞氏家训》中说:“子弟以儒书为世业,毕力从之。力不能,则必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其家……思祖宗之勤苦,知稼穑之艰难,必不甘为人下矣”。教育子弟以读书为重,其次务农,如此方能成家立业。曾国藩,乃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名臣,也是一代名儒,他在家书中对耕读传家也有独到的论述。他说:“大抵仕宦之家,子弟习于奢侈,繁荣只能延及一二世;经商贸易之家,勤勉节约,则能延及三四世;而务农读书之家,淳厚谨饬,则能延及五六世;若能修德行,入以孝悌,出以忠信,则延泽可及八至十世”……

“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古代人出于“修身齐家”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家庭美德思想,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根本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具有深刻的伦理文化意蕴,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深入民心。直到今天,人们去小桥流水的江南农村、黄土高坡的西北村镇采风时,常能看见当地民居刻雕有“耕读传家”“渔樵耕读”的门楣,或“儒林郎第”“登仕郎第”“大夫第”的匾额,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也许耕读文化确实能够给人营造一种祥和、静谧、稳定的田园社会风光。在古人的诗文中,对此有许多优美、温馨的描绘。有的是真切的社会现实,有的则是心目中的憧憬。

在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南下大迁徙的乱世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景,不知倾倒了多少后人,“世外桃源”,竟成了后世许多文人雅士十分向往的归隐生活的代名词。唐宋时期,这方面的诗文更是恒河沙数:

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他们的笔下,环境是多么优美,生活是多么惬意,心情是多么恬静,世界是多么和谐!一边是书院荦荦,书香盈屋,书声琅琅,一边是稻谷,桑麻,柑橘,鸡鸣,犬吠,还有山岚与天籁随四季变迭的姹紫嫣红色彩,多少年间,将一个古代中国滋养得山高水长,厚德载物,盛产诗歌、典章和醇酒、五谷。虽说这里不无作者们心造幻影的成分,却依然不失为农耕文明社会的一幅历史存照,且拿得出一个足以打破当今部分国人虚骄的数据——远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即慈禧太后被迫实行“新政”后的10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日本。

二 兼收并蓄 自信包容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稳定祥和的田园耕读生活,但这并不意味以“保守”二字,便能道破古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堂奥,这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久远,博大精深,具有蓬勃而强大的生命力,也与它勇于进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引进外部的优秀文化分不开。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创造了无比的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们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往往会充满自豪地说起那气吞万里的“汉唐气象”。我国汉朝、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显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一个天朝大国自信、开放的大家风范,凸显着中国传统文化迤逦而来的巅峰状态。此间,披漓而出的“文景之治”、“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至今一直被人心仪与回味。不妨展示两个历史小细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多项制度改革。如在选官上,他坚定不移地实行量才授职,选贤任能,不论出身高低贵贱,在科考上人人机会均等。他还增设科举科目,扩大录取对象,广设学校以培养生徒。历史上传为美谈的“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治下大有人才密切相关。据说,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城楼上的李世民,看着新考中的进士们列队从面前经过,情不自禁,欣然地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现在天下英雄尽揽囊中,我就可以大干一番事业了。其深层,则展露了他“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非凡眼光与胸怀,也洋溢着他追求远大抱负的自信与乐观。

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一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徐敬业发动了一次讨伐武则天的军事行动,并请著名文人骆宾王撰写了《讨武曌檄》。这篇檄文逻辑严密,文笔酣畅,如墨空银电,无情而辛辣地抨击了武则天的劣迹,并昭告天下,号召各地起兵,共同讨伐。据《新唐书》载,武则天阅读此文,对檄文中攻击她利用女色争宠,“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又“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仍然嬉笑自若,权当眼前飞过一只苍蝇;而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她脸上顿升钦佩之色,忙问:此文出自何人之手?当有人回答作者是“骆宾王”时,她感叹道:有如此才气的人让他流落民间,这真是宰相的过错!

武则天思贤若渴,不避仇怨,重用人才,在她辅政、执政的45年(660—705年),特别是独掌政权的21年(684—705年)间,保持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以这个一千多年前所谓“封建时代”女皇的肚量,看今天某些嫉贤妒能、“武二郎开店”的官员们,人们真是有理由发问:到底是谁,应该被送进历史博物馆。

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古代中国也显示了同样难得的雅量与博大的胸怀。如佛教、基督教(中国古称“景教”)、犹太教(中国古称“一赐乐业教”)、摩尼教(中国古称“明教”)等世界几大宗教,先后传入中国。从总体上看,历代朝廷并没有怎样蛮横、硬性地禁止取缔,而是比较宽容地由其自行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有的在中国自生自灭,有的则逐渐融入朝野,甚至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佛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佛教大概是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起初就受到明帝的容纳。他还派一个官方代表团从长安出发远赴印度。几年后,代表团满载而归,用白马驮载了《四十二章经》等佛经和佛像,并带回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印度高僧。明帝大喜,为安置印度高僧,方便他们在中国弘法布教,特下令在洛阳城东修建一座佛寺。这就是中国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

这匹白马不动而动,到南北朝时,已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朝时,太宗李世民对佛教更是尊重,他两次下诏,要全国各地普度僧尼,寺院比初唐时几乎增加一倍。他还礼遇十分,将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道教及儒学(教)并列,希望形成合力,为己所用。正是在唐朝,佛教禅宗与中国文化融合,禅宗六祖慧能创立“顿悟说”,主张“心心相印”、“人人可以成佛”后,形成南禅,基本完成了佛教的中国本土化、世俗化、平民化。

从此,佛教在民间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时时闻梵音,处处见菩提,民间一句俗话“天下名山僧占尽”,就足可说明这一切了。

古代中国为捍卫领土主权,宣扬、发展自己的文化,学习、吸纳外族的优秀文化,还曾主动走出去,引进来。

秦汉四百年间,北方的匈奴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东汉前期概莫能外。抱着如何合纵连横消除匈奴威胁的使命,汉朝先后派张骞、班超、甘英等出使西域,“穷临西海”,“遥望大秦”,大秦即古罗马帝国。东晋,法显大师率领一个10人僧团,历经艰险,来到中印度“摩揭陀国”及今天的斯里兰卡,获得小乘佛教的《长阿含经》、《杂阿含经》等未传入中国的主要经典;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佛国记》(又名《法显传》),对古印度30余国宗教、历史、风俗、人情、山川、气候均有记载,乃后世研究东方学、南亚史的珍贵资料。

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他奉唐太宗之命,历经九九八十一劫难,到达古印度的“滥波国”。18年后,他满载佛经而归,并把自己游历中亚和古印度100多个国家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是一部不朽的历史文献,是了解中世纪南亚次大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景式大作,已被译成英、法、日等多国文字。唐朝的鉴真大师,则是6次东渡、百折不挠的中国文化使者,将其一生中最后的黄金岁月献给了日本人民。

如此的文化胸襟,必然产生巨大、积极的文化意义。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观察——

对中国来说,如汉朝沟通西域后,那里的美术、音乐、舞蹈、杂技,如潮水一般滚滚东来,外来乐器中的琵琶、箜篌等,也大量被皇室乐坊、民间乐队采用,从此中国传统的歌舞乐调更加绚丽多姿。至于西域的物产,如苜蓿、黄瓜、胡瓜、玻璃、琉璃、香料等特产,也都源源不断从西域传来。在汉武帝时,长安集中了四方奇物,皇家园林还饲养了大象、狮子等,堪称中国的第一个野生动物园,当时已初具雏形。

至于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巨大、深远,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在一片千年莽苍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为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古色与春色。

魏晋以后,一些禅师发现茶有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正好解决因午后不食及夜晚参禅出现的精力不够、又乏又困的问题,便多方搜求或自己种植,推动了社会上饮茶风气的形成,茶逐渐成了老百姓家中的必备饮料,并发展出一套举世闻名的茶文化。佛教的影响遍及哲学、文学、美术、雕塑、建筑、民俗、天文等许多方面,倘若想摒弃其影响的话,恐怕国人现在连说话写文章都成了问题:宗教、世界、实际、如实、相对、绝对、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一针见血、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百尺竿头、天花乱坠、心心相印、不可思议等等,都是来自佛教的语汇。

对世界来说,古代中国吐纳四方最为动人的一幕,就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多少年来,有不少历史学家给这条道路起过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直至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这条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一个又一个黄沙扑打的世纪里,它如一条美丽而又坚韧的银色飘带,将中国、印度、希腊、古罗马和波斯各自璀璨的文化联结起来。古老中国发明的丝绸、火药、造纸、印刷术传到了西方。古代西方的黄瓜、胡萝卜、芍药、石榴、核桃等,传入我国。当恺撒大帝穿着中国绸袍出现在剧场,顿开风气之先,从此,古罗马贵族男女都疯狂地抢购绸衣,并将拥有中国丝绸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像当下许多有条件的国人纷纷奔赴美利坚一样,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度,许多国家争相与中国交流。“丝绸之路”上,车辚辚,马萧萧,驼铃长鸣,仅大食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以及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在唐代就派出来华使团37次之多。直到今天,沙漠瀚海中,人们还能在遗存、器物、血脉上,寻找到诸多来自赤县神州的文化因子。日本一共派出了19批遣唐使团,最多一次规模达到数百人。许多留学生学成归国,由此,上至典章制度,下到民间的习俗风气,日本无不受唐朝的影响。

公元744年,唐朝改变纪年的称号,从此改“年”为“载”。11年后,日本也跟着改变,从天平胜宝7年(755年)起也改“年”为“岁”。729年起,唐玄宗把自己生辰列为国家庆祝的节日,称千秋节。775年,日本也设置天长节,作为庆祝天皇诞辰的节日。唐玄宗特别重视《孝经》,744年特令家家户户都必须要有一本,日本于757年也下令户藏《孝经》……至于游戏娱乐,凡在中国风行的,如唐代盛行踏歌,正月十五张灯,文人宴集常好以流觞曲水、分韵和诗等事为乐,这些在列岛也同样传开,只要翻翻日本当时的记载或诗文集,几乎触目皆是,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今天,去过京都、奈良的中国学者无不惊讶,那两座溢满唐风的古城,简直就是昔日长安城的翻版。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人的哲学镜像

    人的哲学镜像

    本书在逻辑层次上从人的原始性(兽性)谈至人的进化性(人性),再进至人的崇高性(神性),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反思、文字文化的求索和宗教实相的追问等,以递进的哲学分析,劝勉人们向往崇高而不是流于恶俗、广爱于物而不是堕于自私,让人清楚认识“人”自身,使人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由此引出本书的结语——回答“人性会好吗?”的问题,并阐明全书的思想核心:由“良知”为出发,向“慈悲”而迈进。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热门推荐
  • 第一女相

    第一女相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将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为国捐躯,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女,受尽疼宠,一次偶遇,芳心暗许,原本以为会是托付终生的良人,可是.嫁为人妻,原本以为会是幸福一生,可是,谁又能想到,她竟然是一枚棋子,心伤,心痛,心哀直至心死,再睁眼,眼底尽显的光华无人能比。片断一:“羽相今儿个怎么如此沉默?”“百官嫌弃本相的话太多,因而,本相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从今日起,本相只要在这站着就好!”此言一出,身后的百官无不一颤,人人自危,谁人不知这羽相是皇帝心中的至宝,一个不小心,就是小命不保,果不其然,皇帝嘴角略挑,一片阴冷,“即是如此,那百官从今日起,也都站着就好,朕嫌你们话多!”“额……”百官干瞪眼!片断:某太子殷情诱惑:“羽相如此才能,理应居于更高之位,本太子许你太子妃一位,如何?”某羽不屑道:“本相不喜高位,这儿刚好,不高不低!”某宫宫主霸道道:“罗羽,本宫的宫主夫人只能是你,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某羽斜睨:“本相对霸道的男人,很是畏惧,为了娇弱的心肝,敬谢不敏!”某少年天子微笑对众男道:“朕已将羽相定下,尔等,有多远闪多远!”某羽嘴角微抽,满脸悔意,误上贼船、误上贼船啊!!!今生的罗羽殇,前世的落羽生!从此天下因她而乱!封闭心门的她,如何面对那些誓死追随的痴情男儿?最后,谁又能撬开并温暖她那已经冰冷坚硬的心房?
  •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法师未必拿个极品的法杖就牛叉,而拿刀的也未必就是战士,念个初级魔法太集中的话就成禁咒了,在魔法阵面前一不小心就弄出个神了,虽然那些叫矮人的矬子对于铸造方面的实力很高,魔晶炮跟火铳都一桶一桶的,对于石头来说,那太浪费魔核了,随便弄点火药不就成了,光明教廷的人想在自己的领地里盖教堂,行!不过要交纳占地费。让领地的人信仰光明神?靠!老子就是神,你丫的光明神过界了知道不。石头曰:魔法师拿刀,神仙也没招。
  • 重生之男神追妻记

    重生之男神追妻记

    为毛睡了一觉,居然重生到学生时期。好吧,重生一回,好好学习,弥补前世没读过大学的遗憾,青春期再谈个恋爱,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当前世的编辑找上门,怎么破!遁走!乖乖码字吧……前世知名大明星跑过来,嚷着跟她合作!好吧,自己唱歌就行…………前世暗恋的男神居然缠下她!。滚开!我已经不喜欢你!。怎么甩也甩不开。这妖孽收了,免得祸害别人。(1V1,甜,有娱乐圈,网文,校园,言情)
  • 陌上花开为卿柔

    陌上花开为卿柔

    痛,痛,痛。沉入海底的感觉要窒息了。鼻子堵住了,太香了。嗯?太香?陌上幽’……
  • 腹黑大神,来PK!

    腹黑大神,来PK!

    一个月没上线,她就从现任操作女神变成前任骗子,还被渣男白莲花天天造谣奇丑无比!是可忍孰不可忍,野外疯狂点杀模式开启,女汉子摇身一变成为软妹纸狂打脸。没想到本服装评第一、见面就开打的敌对势力主疯狂表白:女神求骗,我人傻钱多!她差点吓得掉线,结果这家伙还每天花式向她求婚。行吧,嫁谁不是嫁,反正双刺客是绝配。于是婚后的她,边撒狗粮边虐杀渣男白莲花。结果一个不小心,游戏现实都被蓄谋已久的他给拐了……
  •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她,前世亲眼见证男友背叛,遭遇车祸而死,一朝重生,由平民女子变身富家千金。未婚夫陆少辛,豪门子弟,帅气多金,却对她始终冰冷、厌恶至极。父辈定下的婚约,爸爸的过早离逝原本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公平。当历经千帆的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在这场婚约里相爱。岂料,她死亡的真相却在毫无预兆下被揭晓,证据面前,丈夫是幕后主使,她又该如何爱下去?
  • 铃兰月无声

    铃兰月无声

    她本就是现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就想着研究点实际的东西出来打打自己的名气,谁知道一朝穿越成了农家女,本以为傍上了富二代实现自己当米虫的愿望了,可是突然发现富二代不是不是单纯的富二代,她也不是单纯的农女,他的姓名是假的,她的姓名也改过……走进那深宫大院,步步为营,看她如何划破这场阴谋,现实又是她和他能接受得了的吗?
  • 十月怀胎一点通

    十月怀胎一点通

    本书总分为孕前、孕期、临产三大部分,包括了怀孕准备、优生受孕、营养锻炼、饮食住行、个人卫生、分娩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了很多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提醒准备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妻重视起来,从盲目怀孕转变为科学的有准备的受孕。本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资料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准爸爸准妈妈阅读。
  • 神秘岛

    神秘岛

    《神秘岛》是凡尔纳所著的长篇小说。其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逃离里士满,中途遭遇风暴,被抛到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的故事。在小岛上,他们团结互助,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下来,创造了幸福的生活。颂扬了人类的创造力、改变艰难环境的开拓力,富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