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3700000005

第5章 聂帅钦点(1)

施展才华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是孙家栋经常说的一句口头语。事业需要学有所成的孙家栋,事业也将给孙家栋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孙家栋等23位留学苏联的军校状元学成回国前夕,新组建的国防部五院急需要技术人才,聂荣臻元帅向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提出要人,刘亚楼上将心疼地诉苦说:“聂帅,你提出要人,我怎么也不敢不给,但给你三分之二,给我留8个行不行?”聂帅真的就给刘亚楼司令留了8个人。孙家栋的名字被圈点到了国防部五院的名单里,国家需要搞导弹,孙家栋带着他留苏期间寒窗积累的航空发动机理论开始了新中国导弹发动机的研究。与孙家栋一起分配到国防部五院的同窗战友来到新中国刚刚起步的用武之地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他们这些同窗好友日后大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开拓发展中的一代天骄,成为中国航天领域里享有盛名的专家。

1958年4月20日,学习飞行器发动机技术的孙家栋,拿着一纸调令来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此时,中国的高层领导正在筹划着中国导弹武器的战略发展。

早在1956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国家最高国会议上就豪迈地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已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祖国导弹武器的研制已正式起步。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宝贵的财富!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所谓的导弹还很陌生,拿来外文资料后,就连有丰富外语经验的翻译也不知该如何翻译Guidedmissile这个名词。因为在中国当时的英汉词典里还没有这个名词。有人将这个词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带引导的弹”,但都不标准也不形象,最后还是由钱学森给以定义,确定译作“导弹”。

导弹,简单地说,就是依靠自身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推进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弹头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它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不需要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也可以在没有氧气的外层空间飞行。要实现导弹飞行速度脱离地球引力飞出大气层,就必须要达到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导弹或运载火箭的加速度是利用其推进剂的消耗使自身质量不断减轻,高空大气层逐渐稀薄而产生的。导弹与火箭的原理相同,采取制导功能用于投送弹头的运载工具称之为导弹,无制导运送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其他有效载荷的运载工具称之为火箭。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济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在一无设备、二无资料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导弹事业可谓是一张白纸,两手空空。新中国的领导人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地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决策,把导弹武器项目列为国家的重点工程,以满足工程需要为出发点,缺资金给资金,缺人才立即调配。创业之初的短短几年,国内比较知名的技术专家便云集到了研究院。国家为研究院调集了数以千计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科研生产第一线。

在一次国会议上,当研究到我国搞尖端武器的议题时,毛泽东主席习惯性地将大手一挥,深思熟虑地用湖南口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下决心搞尖端!这个决心不能动摇!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元帅昂起发亮的大脑门,瞪着犀利的眼睛,用浓重的四川口音一字一顿道:一定要搞尖端技术!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尖端技术搞上去!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

导弹技术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中,已经构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综合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那时候,研制导弹的单位是一个对外严格保密的单位,孙家栋回忆当年刚开始到国防部五院对保密工作要求的情景时说:“我们的单位对外的称呼叫0038部队,入伍的人不能对父母和妻儿透露任何有关单位性质和驻地的情况。那时候还没有打电话的习惯,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根本不可能那么随便接触到电话。见到过去的同学朋友,肯定都要问问你,你哪儿去了?就给他们编。现在都想不起来当时怎么编的。有时候第一次编完了以后,第二次再见到,自已也忘了,又编一个。人家感觉你这人很奇怪。那也没办法,这种事情有很多。有的同志在写信里头不小心,说出去了,就受处分了。有的同志出去谈女朋友,一谈起在做什么工作,经常吞吞吐吐地把女方弄得莫名其妙,最后不少都吹了。50年代,在空军部队里的保密是很严的。在苏联学习的时候,也算是学的保密专业,要求也很严。回来以后,刚一参加工作的时候,每人都有个保密包,单位专门做了一个大口袋,绿色帆布的。再给你发个保密本,你领的时候都要签字。保密包顶上的封口有两个绳头搁在表面上,有块俗称‘火胶’的橡皮泥把两个绳头按上。按上以后你自已有个戳子,盖个戳,完了交到保密室。保密员看你这个有戳,给你收起来。晚上下班只要你离开这个楼,你文件包里所有的文件都要交到保密室。保密室一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因为有时候晚上要加班设计啊。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你要办个手续得签字,才能领出来。你领包也得看一下,我昨天盖的那个戳子有没有人动过,证明没人动了,你再领出来。就是这么一整套保密手续。”

幸遇恩师

孙家栋经常说:“我从苏联回来搞导弹,得益于当时许多开创我国导弹事业的师长,他们对新中国导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的刻苦攻关精神,不仅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而且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钱学森更是我尊敬的领导和良师益友。”孙家栋在苏联学习时就曾听说过钱学森的名字,当时钱学森在国际上已经是知名的科学家,没想到回国才这么短时间就可以在钱学森的身边工作。孙家栋心中暗想,这可是个好机会,有这样的老师在身边,如果学不成,一定是自己不用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

1956年10月8日,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航天发展最早的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研究院成立仪式,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实力水平,当时,在国际上确实引起了场不小的震动。

1957年11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即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一分院院长。5个月后,孙家栋来到一分院下辖的导弹总体设计部开始了中国的导弹研制生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导弹事业有规划、有步骤、有机构、有组织地全面展开。

2005年9月,孙家栋在参加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后,对采访他的记者恳切地谈了许多他自己的感想。钱学森在孙家栋的心目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孙家栋回想一生走过的道路认为能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十分幸运的。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不仅是表达对这位耄耋老人的敬意和祝福,更重要的是以回顾这位爱国赤子、科学巨匠走过的光辉道路,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同志,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突出贡献。

孙家栋回忆起1958年从苏联留学刚回国,跟着钱学森搞火箭搞导弹,真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能在新中国刚刚创立两年的国防尖端科技部门工作,可以为国家干一番事业。担心的是,自己学的是航空专业,导弹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当时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就是没有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那时候,钱学森亲自给讲授导弹概论,编制课程大纲请庄逢甘教授讲空气动力学,请梁守盘教授讲火箭发动机,请朱正教授讲制导……在实际工作中,孙家栋先后担任了工程总体组长、总体室主任、总体部副主任,直接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从事导弹设计、研制、试验工作,可以说是耳提面命,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孙家栋回忆中国航天走过的历程,感到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初创时建立在科学思考基础上的魄力和为国家为民族不怕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对孙家栋以至那一代人都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立后,孙家栋又参与了钱学森主持制订“三星规划”(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工作,这些规划为中国的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孙家栋作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体会更加深刻。钱学森在技术发展途径中所起的作用是别人无可替代的,但钱学森非常谦虚,每当讲到成绩,他从来都是把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具体指导放到前面,把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创造放到前面。钱学森的崇高科研道德和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孙家栋。

钱学森平易近人,对青年人关怀爱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每周都要抽出时间与孙家栋他们这些设计人员讨论技术问题,若有什么不妥,他会耐心引导、解释,很少直接批评,总是给以启发式的教育。就是在一些小节上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开会的时间是北京的年底,那个季节天气比较冷,门窗都关着,因为有人抽烟,钱学森看到有人被呛得咳嗽,便什么都没讲,起身走到窗前打开了一扇窗户来散气,抽烟的同志感到自已的不妥,立即把烟给熄灭了。

钱学森严谨的工作作风令孙家栋终生难忘。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即将运往发射基地,按惯例产品出厂前要完成装配、测试工作。其中惯性制导系统的平台上的4个高精度陀螺要精确地装好,再拆开,包装好运往发射基地。当时由于时间紧,车间师傅跟孙家栋说,4个陀螺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第一个能装上,其他3个应该没问题,时间紧,是不是可以不再装了?孙家栋觉得安装师傅说的有一定道理,便同意了。万万没想到在发射场装配时,却出现了问题,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立即向钱学森院长报告。钱学森听了汇报后并没有批评孙家栋,而是出主意进行仔细研磨后再试装。加工研磨时,钱学森也来到现场仔细察看排除故障的情况。那种精密部件研磨是很费时间的。钱学森也不说话,背着手走来走去。孙家栋和工人师傅从下午1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装好,钱学森在现场就一直陪到凌晨4点。大家几次劝他回去休息,但他就是不走。这件事给孙家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批评,但那种无声的力量让人感到比批评更严厉。从此,大家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后来,孙家栋把这种严格要求的作风带到了空间技术研究院,有人说孙家栋太严厉了,孙家栋便解释,钱学森为我们树立了严谨的好作风,我们必须认真办好每件事。

钱学森敢于负责、勇于替下属和青年同志承担责任的作风也为孙家栋起到了榜样作用。1962年的一次导弹发射时失败了。导弹失败对搞总体的人来说压力非常大,故障原因分析时,钱学森看到孙家栋他们灰溜溜的,就主动以自己承担责任的方法为大家减压。钱学森说:“如果要有考虑不周的原因,首先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不在你们。你们只管研究怎样改进结构和试验方法,大胆工作,你们所提的建议如果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如果失败了,大家一起来总结教训,责任由我来承担。”钱学森的一席话一下子把孙家栋的顾虑都打消了。孙家栋自已当了领导后,看到年轻人工作上有什么差错’也常常像钱学森那样,替他们担责任,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把事情办好。

2004年12月10日,孙家栋去看望了钱学森。由于钱学森的身体原因,大家都很不容易见到他。那天钱学森的精神相当不错,孙家栋打心里非常高兴,钱学森问这问那也显得很兴奋。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段简短的人生座右铭,就是他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一生以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此时孙家栋对钱学森的内心世界一定比别人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孙家栋与钱学森有过别人所没有的工作和交往经历,孙家栋更能理解钱学森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

2009年3月5日,孙家栋的秘书李钢面带喜色,兴奋地递给孙家栋一封贺信,那是钱学森祝贺孙家栋80岁生日的亲笔签名信:

孙家栋院士: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谨祝生日快乐!夫人面前代致问候!

钱学森二OO九年三月三日

孙家栋一字一句地认真看着信,心里涌动着阵阵激情,孙家栋深为几近百岁老师的赞赏和祝福所感动。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钱学森带领大家搞航天的那个年代,几十年过去了,孙家栋忘不了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开创的那个年代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的日日夜夜。同样,中国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鼓舞着两位航天科学家。

孙家栋即刻给钱学森家里去了电话:对老师的祝福我从内心表示深深的感谢,更为钱老在信中7次出现‘您’这个称呼所感动,钱老称我80岁为大寿更是不敢当。钱老对待科学、对待事物都是那么谦虚,几十年过去了对我这学生仍然是关怀备至,老师严谨认真的一贯作风,值得我一生受用。

钱老办公室的人员说:“按照钱老的意思拟好信,钱老修改后又给钱老读了一遍。钱老一字一句认真听完后,签上了自已的名字,然后颇有感触地说,家栋都快80岁了,在我的眼里,他还是一位28岁的年轻人呢。”

同类推荐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四喜记

    六十种曲四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的爱别放弃

    tfboys的爱别放弃

    遇见,用完了他们一生的运气;错过,成了他们永远的遗憾;他们爱过,伤过,再回首,你是否还在等我?我们是否还会相伴到老?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泰坦陨落之IMC铁驭

    泰坦陨落之IMC铁驭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名IMC铁驭,没有所谓的系统,也不会无敌。(可能会和原游戏出现误差,毕竟是同人~)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玉机微义

    玉机微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准确说,这是一本给普通人家的0-7岁小孩监护人看的书,这是一本两代人怎样配合共同用心养育好孩子的书——年轻一代,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却又抱怨老人溺爱孩子,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任性,就是胆小,可是抱怨不能解决问题,着急只能坏了身体,孩子的成长不容等待。我们的孩子,需要两代人共同用心培养,只有两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可说到底两代人怎样共同用心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呢?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 东晋风流:烁土(第一卷)

    东晋风流:烁土(第一卷)

    本书很大一部分在正面描写战争,属暴力描写。它是“武”,而不是“武侠”。“武侠”就是“武狭”,它是十分狭隘的东西,所谓“侠之大者”仍然是“侠”,而我在此言的是“武道”(它属于“文道”的范畴)。本书无疑是一部道家之作,全书(包括还未完成的第二、三、四卷)通过对整个东晋朝的人文、政治、军事作全景式的描写,来揭示中国文道在那一段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
  • 穿越之狂妃驯夫

    穿越之狂妃驯夫

    小女子是21世纪一枚有志女青年,在职业生涯中偶然发现老板包养小三,本着正义的原则毅然告发老板妻,却不幸遭到报复,被车撞穿越了,新新世界,她将书写怎样的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伤寒缵论

    伤寒缵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