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0500000006

第6章 钟声楼韵(1)

钟声树影昙华林

【王先霈】

1956年九月初,我从江西来到华中师范学院上学。当时华中师范学院分在两处,城外的桂子山和城里的昙华林,我是到新校区桂子山。那时的桂子山,算是在远郊,从武昌中华路轮渡码头,乘学校迎新的校车,出大东门之后,往南经街道口到校园内,一路尽是砂石土路,公路两边房屋稀少,街道口三层楼的新华书店,与洪山宝塔对望,是方圆十来里最显眼的建筑。学校尚在建设,抬头举步,处处是赤裸的黄土,偶或还有挖掘未及填平的墓穴,这种境况和我想象的大学校园很有距离,使我很觉失望。几天后,到昙华林进行体格检查——那时,校本部在昙华林,学校的行政机构和医院都在那里。校车从桂子山开出,过小东门之后,经云架桥,进入一条很窄的巷子,好像是刚刚容得下一辆大客车,司机对路径十分熟悉,不停地把方向盘左拧右转,车子在巷内蜿蜒游动,我们这些新学生,很担心两旁的房屋墙壁撞在车窗玻璃上。终于,到了一座大门前,左手一拐,稳稳停下,进了昙华林了。昙华林面积不大,和我的母校九江同文中学差不多,而且也都是树影婆娑,绿荫笼罩,建筑风格亦甚为接近。它们原来都是基督教教会学校,彼此还建立过密切的关系,我中学的许多学长,就是直接保送到这里深造。桂子山校区是新建的,宿舍和教学楼都很规整,整齐划一。昙华林的房子每座各显个性,散落在树影之间,好像每一座都藏着秘密,引你深入里面去探究。我在心里喊一声:这才是读书的地方!

两年以后,中文系与数学系互换,由桂子山搬到昙华林,一直住到1966年六月。我们住在文华楼,由于人多房少,我们住的宿舍乃是以往的教室,宿舍与教室挨在一起。文华楼是一座正方形大院子,北面三层,其它三面两层,环绕着中间的大天井。北面中央尖顶下悬着一口钟,上课下课敲钟为号,不像桂子山的响电铃。我喜欢那沉稳、厚重而又尊严的钟声。电铃仿佛急促、专断、强制的命令,钟声则是从容、优雅、含蓄的提示。钟声在树木繁茂的枝叶间穿行,折射回来又四面扩散;停敲良久,还在树叶的颤动中回荡。不同的社会单元,需要不同的符码传播方式,军营里用号角,工厂里用电铃,至于学校,还是钟声最好。如果把四节课比作交响乐的四章,钟声就是两章之间的间奏。经验老到的教师,在上课钟声最后一响踏进教室,他讲课的最后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出口之时,下课钟声响起——给人一种紧凑和谐天衣无缝的美感。下课以后,老师的传道之言与钟声的余响,在学生心里袅袅飘动,潺潺流动。

昙华林大树参天,四季皆绿。春天,早莺在树顶啁啾;夏日,蝉儿在浓荫里长鸣;仲秋,金桂远播馥郁的香气;冬夜,月光穿过树枝在地上织成幻妙的图案。大树把校园间隔成许许多多小天地,好像是回廊曲院,显出幽深与静谧,方便学生从尘世遁入哲思或审美。那里几乎每一棵树下都留有我的足印。我至今仍然记得,我斜倚哪一棵树入迷地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在哪几棵树间徘徊默诵丘迟《与陈伯之书》。作家的清词丽句与树叶的沙沙吟唱应和,浸入心田。我的心也染了绿色。

昙华林的房舍,各有嘉名,有叫博育楼,有叫颜母室……这些名称与钟声配合,把学生导入民族文化的源头,使人联想到孔夫子授业的洙泗之滨的弦歌之声。后来我读郭沫若的《洪波曲》,知道三十年代末,周恩来、郭沫若在昙华林领导文化界抗战宣传工作,又似乎听出这钟声里留寄了抗日歌曲的旋律。

而今,桂子山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数千株桂花树,数百棵广玉兰,还有樟木、悬铃木,雪松,梅花,迎春花,装点美丽的校园,让人留连、深爱。喜新复怀旧,我时时怀念昙华林的树影钟声,怀念它们无穷的情韵。

(王先霈,1956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

回望文华楼

【石尚文】

1960年初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宽松与和谐的时期,竟然让我给碰上了,且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是极不容易的,可谓人生之一大幸事;尤其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华中师范学院的大部分系都搬到了桂子山,唯独中文系和历史系却仍然留在昙华林文华楼。文华楼是一块文脉极其深厚的圣地,她开启了我一生的好运。

回望文华楼,我与她的缘分不浅。我的初中学业是在武昌文华中学完成的,而文华中学的前身就是文华书院。她始创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当时,是美国基督教驻华第二任主教韦廉臣主持筹建的。她的诞生,为南半中国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沧海桑田,文华书院经过了几十年的升腾、跌宕、凝聚和沉淀,不断发展壮大,到1953年方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大概是天意的安排吧,高中毕业之后,我又回到了文华楼这教育的殿堂,开始了我青春勃发、昂扬向上的大学生涯。

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诗。文华楼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古朴而典雅的建筑群,也是中西合璧、古朴而典雅的诗。那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颜母室、博育堂……仅说名称便别具特色。有的朴素、平淡,风采淡如秋菊;有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有的看似疏朗,却精致漂亮……当代的大部分建筑固然高大雄伟,但缺少温馨恬静的韵味。而文华楼建筑群,却极富人文精神,追求一种人道、人性和人情味,非常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我敬佩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建造者的鬼斧神工,他们把花园山延伸的一块狭长的山地,利用到了极致。沿着山脊的走势,建有三八楼、文学院、图书馆和白塔。山脊下那窄而长的平地上,其主体建筑文华楼,是一幢集学习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楼。西边的礼堂和红楼,与东边的翟雅各健身房遥遥相对。细细品味,这一幢幢建筑,其创意幽然,引人默思历史,缅怀先辈,体味中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的宽度和厚度。在这里,艺术的典雅向历史的沧桑膜拜,它们一见倾心的邂逅即刻迸射出无限风华。

文华楼山脊上绿树成荫,各种建筑参差错落,掩映在参天古树和茵茵草丛之间,独具国画所特有的泼墨之淋漓尽致。而把整个校园装点得宛若人间仙境的,除了缭绕于白塔的晨雾暮霭,更有袅袅向青空飞扬的钟声。

那难忘的钟声啊,清亮悠扬,庄严神圣,它源自钟楼,它去向何方?我怀着一种好奇心爬上钟楼顶,想探个究竟。我向上望去,天空像是被水洗过一般,蓝得透明晶亮,青幽幽的文华楼四周宁静而又安详。我看到钟悬挂在一个四方形的建筑物上,似乎告诉人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让我惊异的是,钟的上方居然未封顶,由钟仰望上去,仿佛是看不到尽头的天眼,我油然而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天眼恢恢,人在做,天在看。这除了宗教情怀之外,我想恐怕也在昭示人们应有的道德憬悟。我感谢那透光口,她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使我的万里行程充满光华。

文华楼人杰地灵,她云集了一批好学不倦、敬业贯一和学富德醇的良师,他们是中文系讲坛上的璀璨之星。这些文学大师讲课,从不带课本,只是讲自己的东西,而且讲起课来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我惊其引证之渊博,说理之缜密,受益良多。我还对那豪放、俊秀的板书,心生向往,悉心学之。在课堂上,用心听,认真记。我的笔记速度快,记得也最齐全。这大概就是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增强的诀窍之一吧。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阅览室摆放着各色各样的国内外杂志。我像一个长途跋涉而口渴难耐的探险者,无比惬意地吸吮新鲜知识。契诃夫小说的幽默、诙谐,陀思妥耶夫基作品的拷问灵魂,海明威著作的阳刚之气……不但给我以启迪,而且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师恩似海,典籍若泉,它们与我这一名大学生的关系,就如同那香樟的根之于叶一般。

文华楼的香樟树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林中一景,恐怕在莘莘学子心里都烙下了印记。这一景,名为“三八楼”。这香樟树掩映下的三八楼,造型奇特。一眼望去,像是悬挂在山壁上的一弯上弦月,每扇窗户都是一幅屏幕,美丽而端庄,光彩照人。她居高临下,却含而不露,宁谧恬静。她俯视着校门口往来的人们,且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的眼光,若那屏幕式的窗户是摄像机,真不知要留下多少精彩而耐人寻味的镜头。这就是中文系年轻貌美的才女们集居的圣洁之地。这里曾演绎了多少鲜活灵动而刻骨铭心的故事!那个时候还是讲人性的,而人性中那至圣至神的脚步谁也阻挡不了,尤其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一曲挽歌,把爱情的种子,不知不觉地播撒在我们的心田。长大成人的学生们,终于春心涌动,生机勃发,不能自己。悄悄写情书或向女生赠信物示爱者有之,而暗恋者更不在少数。我记得有一位同学,他竟然乘夜幕降临时,藏在树丛中。当他爱慕的那位女生从小路走近时,他突然窜出来,猛地拦住她。那女生着实吓了一跳,惊恐得直呼救命。这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三八楼的才女们啊,你们是一朵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咏叹玫瑰,自然要谈到滋润鲜花的清水。文华楼那一口永不干涸的水井,井栏朴拙简洁,水质清亮甘甜,可以说是楼内又一道别样的风景,又一种精致的象征。

朱子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半亩方塘和一口水井,不都拥有“天光云影”么?而那源头的活水便是我们常说的生命之水。饮其流者怀其源,昙华林文华楼正因为有了这生命之水,才有香樟树叶间极尽幻变的光斑,桂花树影里阵阵飘逸不尽的清香,那昙花绽放时美艳而圣洁的雅韵,才有中文系学子的青春华章,一路凯歌。

回望文华楼,我耳畔响起的,是美好的旋律;我眼中映现的,是美妙的图景;那永无止息的深情怀念,长存心底。

(石尚文,1960年入中文系。研究员。曾任湖北省体改委牵头副主任,正厅)

那迷离朦胧的树影灯光……

【丁道希】

你从江边渡轮走上武昌汉阳门的迎新站,有师兄师姐在江畔、路边迎候。此一刻,是你人生的一拐点。秋风习习、昔我往矣,你便从一个小学教师蜕变成一名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你走进了昙华林……

昙华林,如梦如烟的名字。从郭沫若的《洪波曲》里,你仰慕久矣,这就是当年武汉抗战时的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部三厅所在地,这就是汇聚八方人材,广招四海贤达,心存马列魂、壮志荡倭氛的据点。伟哉,你的昙华林!美哉,你的昙华林!

你能跨入昙华林,要感谢当年教育厅长柳野青先生。你一个小学教员与省厅厅长有什么关系呢?你只是从报上知道他的名字,就冒失地给他写了封信,诉说你想读大学,但你就职的学校以种种理由不予同意。写完你就邮寄出去,过了就忘了。没想到,也就十来天吧,你收到一封印有“湖北省教育厅”字样的信件,“厅”字后面用笔写了一个非常潇洒的“柳”字……你用颤抖的手打开信封,果然是柳厅长的亲笔信!信中说师范生服务满三年是可报考大学的,他个人希望你学校同意你报考……信末,老先生还夸了几句你的信和字写得不错。这封信改变了小学领导的态度,同时也改变了你人生的轨迹。

一进昙华林,几个字不期而至印在了你脑中。那就是李义山的“寻芳不觉醉流霞”,你并非李老先生的铁杆粉丝,只因当时为报名考试的事不快,便去逛旧书店买了套线装的《李义山集》,偶见此句尔。于是你就触景生情,将李老先生的诗句套进了昙华林,成了你进昙华林的第一篇作文的题目,也成了你进昙华林的第一个纠结。

当年昙华林正当盛时,芳草萋萋,古樟参天。无丝竹乱耳、有暗香盈袖。其建筑古而不朽,风格雅致然无雕琢。钟楼回廊、庭院深深,有英伦风、蕴中华韵。最是华灯初上,树影迷茫,满楼学子,诵诗阅文。秋风送爽,桂子飘香。确实有几分“寻芳不觉醉流霞”的意味。

负责你写作课的老师是朱伯石老先生,下面有几位年轻老师分头评阅。几天后,评阅结果令人意外:称你引用颓废派诗人李商隐诗句不妥,大概会影响革命意志……于是你去求见朱伯石老师,朱老师年岁较大,戴一副深度近视镜,是一饱学的慈祥长者。他从作文本的批阅文字上瞥了一会儿,旋即抬起头,透过厚厚的镜片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不能这样说李商隐,他的诗还是有很高的价值的,我希望作重新批阅。没几天那位年轻老师作了重新批阅。你第一次感受到昙华林里的老师们的学者风格。那就是:实事求是,与人为善!

虽说以“寻芳不觉醉流霞”为题来吟咏昙华林并不十分妥贴,尤其多年以后,你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当年为文化部艺术研究所),住进恭王府、毕业后又分配到位于王府中藤萝院的中国文联研究室,方知古人概念中的府邸、庭园、楼台与今人差距甚大。在“芳园筑向帝城西”的赫赫王府,一住就七、八年,你更能领会到的是煊威凛然的王权霸气,而在昙华林,则更多的是诗情画意,是人心梦境。于是你仍然将李先生的诗句,铭刻在昙华林的树影灯光中,铭刻在你心里。而皇宫王府则缺乏的是一丝人情、几分缱绻。

说到人情,你便想起在昙华林相处数年的师长,学友。他们好像挨个儿从迷蒙的树影灯光里向你走来;穿越过数十年的岁月,他们永远年轻。仿佛时光没泻漏昔时的诚挚,岁月未凋蚀往日的童心!其实,这只是一个愿望。时间,总会在暗中偷换人心的……还能再从那小巷里的青石板上走一次吗?还能望见那银白色的月光流淌在泛青的石条上,映照出你的韶华岁月吗?还有那三五吾侪,周末邀约,相偕偷偷走进小酒店,坐在长条凳上,一人端一小饭碗两毛钱的水酒,就着豆干花生畅饮,自以为是郭沫若、郁达夫,其实是孔乙已、阿Q的时日吗?

留下的只是一丝怅然。

就像昙华林的巨大香樟,随着无奈的时间巨斧、一棵棵砰然倒地那样,逝之而去了!

同类推荐
  •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所作文章、评论文章以及为他人所作之序等65篇,这些文章曾在省内外多家报刊登载,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此书的出版必将对初学写作人员及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此书将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首次完整集结,并配有纪伯伦为该书特别绘制的插图,十分精美。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充满了反叛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是在深渊最深处对自由之神的呼唤。《叛逆的灵魂》呼吁人民打破奴性的桎梏,纪伯伦也因此激怒了当局政府而被驱逐;《草原新娘》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并控诉舆论与礼教对爱情的摧残;《被折断的翅膀》是作者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而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哀恸与绝望扣人心弦。此书没有纪伯伦在《先知》等其他作品中一贯的包容、温柔的模样,而是满满的愤怒与不平,他将他一生中所有的无奈与绝望都借文中主人公的口呐喊出来,震撼人心。
  • 心怀野念

    心怀野念

    日常生活里有一种慢性毒素,中了这种毒的人会渐渐对一切失去渴望,他们机械地生活,内心麻木,没有任何激情与冲动;对一切事物懒于关注,惰于思考。作者西门媚以多年专栏作家之透彻笔力,将生活的话题一一道来。她想把她的作品写给心怀野念的人看,这些人可能是少数,但是存在,存在于不同的群体,只因为一些内心的野念,他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他们生机勃勃,与众不同。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热门推荐
  • 傻王狂妃:废材小姐逆袭

    傻王狂妃:废材小姐逆袭

    战场上,她是一代名将,战无不胜,面对敌人所向披靡。在家中,她是闻名天下的废柴,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一纸诏书,让她遇见了他,当废材遇见傻子,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噗,废柴配傻子,可真是绝配。”殊不知,这对众人眼中的废柴傻子,早已在大陆上掀起腥风血雨。
  •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他冷漠,他狂暴,只因他累积了十多年的恨。她本是孤女遭遇雪崩,穿越到陌生的地方,认识了冷若冰霜的他,她爱上了他的狂虐与野性,想化解他心中的恨与怨。然而,她需要怎样的勇气,一直面对终日带着铁面具残忍对待自己的男人……怎样的爱情,才能化解一个男人心中十四年的恨。
  • 文娱不朽

    文娱不朽

    魔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生苏逸阳,意外获得不断觉醒异位面记忆片段的能力。在台前,他是亿万粉丝崇拜的天王巨星,一首首经典的歌曲出自他手,一部部经典的影片被他完美演绎!在幕后,他是互联网领域投资界的巨头,一款款惠民悦民的APP在他的推动下,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苏逸阳:“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属于我的时代,娱乐至死,文娱不朽!”……书友1群:635363342(已满) 书友2群:717557113(新建) 欢迎来撩!已有高订近万的作品《重生之大娱乐家系统》,实力人品有保障,欢迎入坑!
  • 醉花窗医案

    醉花窗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园里的秘密

    花园里的秘密

    《真实的犯罪速写》系列所用手法类似于绘画中的速写,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完整呈现一系列真实的犯罪调查过程。对该类题材感兴趣但没时间阅读长篇故事的读者们,该系列正是为您量身打造!《花园里的秘密》为该系列的第三部。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毛骨悚然的故事:一个乱伦的屠夫和他的双性恋花痴妻子,在克伦威尔大街25号的花园里埋下了一个致命的秘密。这些秘密绝对不会单调乏味,有虐待、乱伦、恋童癖、堕落、酷刑、强暴,和谋杀等。
  • 医品妖后:陛下,挺住!

    医品妖后:陛下,挺住!

    一个身怀绝世医术贪财冷漠的小女子,偶然救了一个长相妖冶,外表温暖。实则内有黑心,出手狠辣,灭一城不眨一眼的阎罗。她喜贪财,那他就打下这天下,将天下财富送到她面前。她招桃花,那他便一把火烧尽世间所有桃花。她要报仇,那他就陪着她一起玩。绿茶婊,圣母婊,伪白莲来一个灭一个。她要和离,某妖孽高挑了长眉,睥睨了眸子。放下了御笔,自御座而起,自带了满面寒霜。众人皆喜,这是陛下终于要反抗了?一秒钟后,青鸾宫,凤仪殿。有期期艾艾哭诉声传出。“卿卿,你可不能丢下我和儿子不管啊……”众人皆晕,陛下,您可要挺住啊!!本文宠文+爽文绝对【1V1】欢迎跳坑
  • 你是我的随遇而安

    你是我的随遇而安

    原本是好朋友的婚礼,却在那一夜我变成了未婚妈妈,嫁给了不爱的人,却在跟那个不爱的人纠缠不清的时候遇到了爱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让电脑“杀”了你

    别让电脑“杀”了你

    你知道每天坐在电脑前的你,皮肤变得干燥、晦暗,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在不经意中你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是什么原因吗?……也许,你头歪一歪,脖子就酸疼;握一会儿鼠标,整条手臂就麻了。坐久了,就腰酸背痛。……小心点儿,这些可能都是电脑惹的祸。辐射会慢慢"杀"了你!
  • 我有好系统

    我有好系统

    外星小伙获得了来自地球的神秘系统,开启走向人生巅峰的梦幻之旅。
  •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笑话,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少数民族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广为流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