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400000008

第8章 南京安魂曲(4)

那个年代,中国人是多么感激空军飞行员。当警报响起,大家慌忙躲避敌军轰炸的时候,空军战斗机却挺身迎了上去。飞行员在空战中牺牲很多,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张大飞最后也以身殉国了。齐邦媛在学校收到她哥哥的来信,里面有张大飞写的诀别信。他对她哥哥说:“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请你们原谅我用这种方式使她悲伤……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么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我们读过很多抗战故事,但很久没看过这么英姿飒爽、光明磊落的国民党空军形象,而且还那么经典地徘徊于爱情和国事的困境之中。这段故事非常感人,曾有导演向齐邦媛提议购买版权拍电影。

可以想象经历了这一切的齐先生,对很多事情早已看淡了。她一生坚决不牵涉政治。她父亲齐世英早年是热血青年,从德国留学回来,因为讨厌张作霖军阀割据混战,参与“倒奉”,失败后流亡。后来他当了国民党高官,因有自由主义思想,到台湾跟蒋介石决裂,还被牵涉进雷震与《自由中国》案[12],好在一些老同志保住他,才免遭牢狱之灾。父亲这一生的故事给她一个教训:政治是可怕的。

齐邦媛在台湾教书几十年,很多作家、学者皆出自她的门下。白色恐怖时期,她还参与中学国文教科书改革计划。教科书原先充满政治色彩,改革后加入了一些新课文,结果遭到政客批评。比如课文收录了台湾诗人杨唤的新诗《夜》,其中有一句“月亮升起来像一枚银币”,政客说简直离谱,教小孩子看到月亮就想到钱。政客还批评《西游记》选哪段不好,偏偏选“猴子偷桃子”,一点教育价值都没有,教坏孩子。由此言论,可见当时台湾政客的水平。

齐邦媛在书中忆起往昔与钱穆先生的交往。作为外文系出身的人,她很难与国史大师交流太多学问,但她从钱穆先生身上感受到传统读书人自然具有的尊严,也感到一种宽容和温煦。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首页“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的要求:“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钱穆先生那一代人永远不会悲观。《国史大纲》完成之时,昆明、重庆在日本轰炸下,前线将士血战不休,该书“引论”说:“以我国人今日之不肖,文化之堕落,而犹可以言抗战,犹可以言建国,则以我先民文化传统犹未全息绝故。”这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决心,笼罩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和意志。齐邦媛的父亲就算晚年常常落泪,但仍然有这样一种心愿,仍然觉得未来的命运未必就是失败。

(主讲梁文道)

南京安魂曲

节制的哀悼

哈金(1956-),本名金雪飞,美籍华裔作家。生于辽宁,14岁参军,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后获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用英文创作小说、诗歌,著有《等待》《战争垃圾》等,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

流泪是一种救赎,南京大屠杀还没有得到救赎。

多年以来,很多人尝试去处理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但奇怪的是,没有一部作品能让公众满意。对作家、艺术家、导演创作出来的作品,人们总是抱持反驳、怀疑甚至嘲讽的姿态。或许是因为南京大屠杀太巨大、太晦暗了,光线根本无法投射进去,任何一种描述都让人觉得不像心里想象的那样。

对于这场非常能牵动中国人情绪的历史悲剧,我们有很多历史记录,但文学方面的成就远远赶不上西方人关于纳粹暴行的书写。二战结束这么多年,写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可是写南京大屠杀的有多少?有些人试图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回顾这场灾难,但很多人批评说,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视角,是不是有意用东方主义的偏见来扭曲事件呢?其实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尸横遍野、家破人亡的南京城里,除了约翰·拉贝[13]、明妮·魏特林[14]这些外国人,还有谁能用一种全局的、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悲剧呢?

哈金选择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作为故事背景。代理校长明妮·魏特林无疑是主角,但哈金并不以她为叙述者,而是选择了她的中国助手高安玲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高安玲是一个英语流利的基督徒,长期在美国人身边工作,而且有一个去日本留学而后被皇军征召入伍的儿子。哈金试图从一个英语世界里的中国基督徒视角去描写南京大屠杀,并通过她的家庭悲剧呈现那个时代人们的境遇。

哈金向来服膺托尔斯泰的一个观点:一部小说应该有两道光,一道在开头,一道在结尾,两道光要往书的中间夹射。《南京安魂曲》的开头引人入胜,立即把我们带入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小帮工本顺被日本人强行拉去当苦力,看到岸边聚集着上千中国人,里面有士兵,也混着很多老百姓。离人群不远的路堤上,停着三辆坦克,炮口对着人群。有几个中国人举着白旗,旁边一棵树上还悬挂着一条白单子,希望日军善待他们。一个日本军官大吼了几声命令,一看机关枪旁边那些日本士兵没有屠杀行动,马上发火了,用刀背猛剁一个士兵,然后把刀一举,发出一声狂吼,冲着旁边几个中国苦力中最高的那个扑过去,一刀劈掉脑袋,两股鲜血喷向空中足足三尺高。先是机关枪旁边的士兵目瞪口呆,接着机关枪响了起来,坦克也开了火。因为人群太密集,一颗子弹能射穿几个人,不到十分钟全都倒下了。一群日本士兵跑过去,看见没有断气的就用刺刀刺死。

在小说开头,我们还看到各种强奸、折磨、侮辱,这时候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南京大屠杀通常被译为“The Rape of Nanking”。除了这些预想得到的场景外,哈金还写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情景,比如日本士兵杀了太多中国人,把小河、池塘、水井都弄脏了,找不到干净的水喝,连吃的米饭都发红了——是用血水煮出来的。如果说开头这道光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睹的残酷场面,结尾那道光就是高安玲个人的时代悲剧。她的儿子战前去日本留学,娶了一位善良的日本女子。战争期间,他被迫参加日本皇军,经过一些奇诡的命运转折,这位反战青年在中国战场上被游击队当作汉奸处死。高安玲在战后出席东京审判,与日本儿媳和孙子相见却不敢相认。她怕人家发现她有个儿子在日本待过,还娶了一位日本太太,生了一个混血小孩,而且帮日本人打中国人,她怕人家说她是汉奸。

开头和结尾两道光都有了,它们往中间夹射出来的是什么呢?大部分人写南京大屠杀就止步于屠杀的过程,但是哈金非常有勇气,选择了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话题。他几乎花一半篇幅讲述南京大屠杀之后,南京城被日本人统治的光景。比如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当汉奸?有时候汉奸做的一些事是在保全中国人的性命,保全中国姑娘的清白。又比如,为什么日本士兵在屠杀中国人的时候如狼似虎,丧失人性,但局势平静下来之后却像疲惫的小孩。还有明妮·魏特林这位美国英雄救了那么多中国人,后来却有人用我们现在熟悉的“阴谋论”去批判她,说她让日本士兵进学校抓走的“妓女”其实是良家妇女,最后推论出她跟日本人勾结在一起。在这些人眼里,所有留在南京城里的外国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些传言产生的后果是,明妮·魏特林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回国后自杀了。

尽管这本小说有这么多光芒,却远远够不上动人,为什么呢?因为哈金向来喜欢非常简洁的书写,这部重写四十多遍的小说读起来感觉像是新闻报道。对于高安玲这个人物,我觉得哈金对她内心的挖掘还不够,缺乏立体感。当然,书写南京大屠杀这种题材,我们也不能让它变成惨剧的廉价贩卖,变成轻易让人流泪的作品。因为流泪是一种救赎,而南京大屠杀还没有得到救赎。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哈金会把英文书名定为Nanking Requiem。安魂曲似乎有安息亡灵的意思,好像是一种节制的哀伤,是一种几乎要流泪却又平静包裹起来的情绪。

(主讲梁文道)

[1]《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获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大奖项。

[2]斯蒂芬·金(Stephen King,1947-),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著有《肖申克的救赎》《尸体》《闪灵》等,其作品经常被改编成电影。

[3]艾米莉·狄更生(Emily E.Dickinson,1830-1886),美国女诗人。生前只发表过几首诗,离群索居,默默无闻,死后近七十年才得到文学界的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

[4]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生于纽约,1876年迁居伦敦,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著有《鸽翼》《一个美国人》《贵妇人画像》等。

[5]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1908-1973),1970年当选智利总统后推行“社会主义之路”规划,1973年在皮诺切特将军领导的军事政变中身亡。

[6]奥古斯托·皮诺切特(1915-2006),智利陆军总司令,1973年9月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此后统治智利长达十六年。

[7]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英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其最著名的小说都以文化界为背景,著有“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小世界》《美好的工作》。《小世界》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种种景象和冲突。

[8]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生于芝加哥,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硬汉派(Hard-Boiled School)擅长描写大都市的罪恶,推理解谜不再是故事的主轴,侦探主角也不再高人一等,他们身处黑暗的社会,必须倚恃拳脚和毅力才能生存下去。

[9]张贵兴(1956-),马来西亚婆罗洲人。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目前在台湾担任教职。著有《赛莲之歌》《群象》《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等。

[10]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英国小说家。1902年根据刚果河航行经历创作的《黑暗之心》最负盛名。

[11]齐邦媛父亲齐世英为国民党高官。1899年生,辽宁铁岭人,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1925年回国入郭松龄帐下担任文职,随郭松龄兵谏张作霖失败后,流亡扶桑。后加入国民党,应陈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主持东北党务,创办中山中学、《时与潮》杂志等。1949年去台,因得罪蒋介石被开除出党,专任“立法委员”,曾与雷震等人组织中国民主党未果。1987年逝于台湾。

[12]雷震(1897-1979),生于浙江长兴县,原为蒋介石的政治幕僚。赴台后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刊行的言论屡屡触怒当局。1954年底被开除国民党党籍,1960年入狱,坐牢十年。《自由中国》亦随之停刊。

[13]约翰·拉贝(John H.D.Rabe,1882-1950),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到中国工作。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他被外国人推举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与十多位外国人一同救助了25万中国人。记录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拉贝日记》被誉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14]明妮·魏特林(Minnie Vautrin,1886-1941),美国传教士,1912年到中国。南京沦陷后,她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驻校维持委员会主任,加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在学校设立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后不久,她被诬蔑为“人贩子”“出卖中国人的叛徒”。她后来患上抑郁症,回美国后自杀了。

同类推荐
  • 来到纽约的第一天

    来到纽约的第一天

    本书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散文集。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国风格。二十世纪上半叶,正是美国的所谓“黄金时代”。像处于青春期一样,人们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十分焦躁不安。辛克莱·刘易斯用他稳健的笔,对这个健康向上的新大陆社会的各个阶层做了丰富的描述。
  •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

    诗歌的批评,也许就存在于对批评的“对立面”确立的过程之中,这是人们对诗歌批评“独特性”的一种常见的理解。孙绍振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对权威和传统挑战甚至亵渎的勇气,思想解放就是一句奢侈性的空话。在当艺术革新潮流开始的时候,传统、群众和革新者往往有一个互相摩擦、甚至互相折磨的阶段。”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 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世界已经在谎言中变得老残,只等着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书是《船夫日记》的续篇,写于1991到1995年,是凯尔泰斯日记体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凯尔泰斯延续了《船夫日记》中对尼采、卡夫卡、维特根斯坦、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广阔的阅读和对话。然而,相比《船夫日记》,本书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联系更为紧密,在五年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作者游历欧陆各国。在这些游历的记录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与对生命、人性、民族、自由、伤痛等不间断的思考,与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结合起来。看似散落的碎片,而加以艺术的表达。虽然其中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痕迹,但作者对人在大的历史命运中艰难选择的反思,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热门推荐
  • 飘动的月光

    飘动的月光

    回到小屋,躺在床上,我进入了无眠。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椰子那长长的眼睫毛,乌亮的大眼睛,优美的唇线,滑落在她脖颈间的那颗晶莹的水珠。它们像一穷飞翔在路草丛中的美丽的蝴蝶,忽高忽低,忽隐忽现。我又一次陷入一片虚幻之中,我牵着椰子的手,走在一片清澈的小河边。无数红色的余晖透过柳枝,斑斑驳驳的散在他的脸上。他穿了一件淡绿色的丝裙,长长的头发在风中起舞飘扬……
  •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本书是刘兴诗爷爷在海外居留期间,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的一些文学童话作品。其中有的曾经用英文写作,翻译为荷兰文后,首先在海外发表,以后再自己翻译为中文出口转内销。每篇文末均注明写作地点和环境,有别于伪冒海外作品。其中:《谢谢您,施耐尔太太》获1998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并列入《天使在人间》童话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选集;《没法举行的宴会》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唯一选入台湾小学教材者;《圣诞老人之歌》选入王泉根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话》,重庆出版社;《泰莎和小金鱼》最早在荷兰发表,并加编者按,指出这是一位中国教授的作品;《星孩子》列入1983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
  • 夜烬沉香

    夜烬沉香

    沐沉香,一个自以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可怜孩子,误打误撞走进丞相府,误打误撞成为丞相义女,又误打误撞成为陪嫁……可是,等等,为什么这一系列的“误打误撞”后,她竟然莫名其妙成了正牌王妃?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所有见过她的人都能轻易地接受她?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道貌岸然说着不近女色的臭男人为什么老是喜欢黏着她……所以,这是一个某腹黑王爷扮猪吃老虎的故事,准确来说,是一位英勇无双的王爷殿下“自我牺牲”收服“嚣张”小妖孽的故事!
  • 神力绝妃

    神力绝妃

    她,无双美貌,艳冠天下,游戏人间。但是她的人生不属于自己?不要!绝对不要!人生得意须尽欢,她偏要无拘无束离经叛道,别人笑我痴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是什么老古董?她就要让古代人的世界观来个彻底大颠覆!缘起缘灭皆有尽数,六道轮回自有安排。可是她偏不要,我命由我不由天!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说过,但世间又几人能做到?可她就是拧脾气:天若束我,我负天!人若束我,我负人!她是否会为了那守望千年的爱恋放弃自由,甘愿踏入红尘卷是非?听君琴音夜雨时,千年泪尽扰凡尘。青丝磐尽三生石,谁染锦衣磬华妆。谁是她良人!——————————————————————————此文共分四卷。卷一:人间无验返魂香卷二:谁引沧海向东来卷三:请君怜我戏人间卷四: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无意外一日一更。欢迎大家收藏!谢谢光临!打劫打劫,不要银票,只要推荐票票!!
  • 柳毅传书

    柳毅传书

    这是无情的,男人的。你自己的心。也是我伤心的欲绝。
  • 英雄监狱

    英雄监狱

    有些人注定要相聚,哪怕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玫瑰监狱,现实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押着全球最顶尖的罪犯,带领这样一群人进入虚拟世界,会发生什么事情?英雄监狱,虚拟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着最传奇的英雄和魔兽,末日使者、远古妖皇、巨魔酋长、赏金猎人、甚至是强大的——神!随身带着这样一座监狱,会有多么强大?其实世界就是一座监狱,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要改变世界!
  • 幻想穿越

    幻想穿越

    三个性格截然不同却同样渴望自由的现时代女性来到异世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生活的故事···筱耿—书读的不少,可是因为缺少进取心,在自己的文字编辑上一直没有前进过卢秋华—生活在农村,渴求能够去到一个尊重女性的地方沉香—身世凄惨,性格强硬,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放弃追求理想的生活。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盛世长歌:医本无心

    盛世长歌:医本无心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春风十里,不及多看看你。”“是呀,秋风习习,不及你出门右移。”南宫汐辰抚了抚她的脸,笑了笑说:“澜儿,若是我回不来了,你可等我?”她重重的点了点头,划开手指,对天发誓:“我慕容澜永生永世,无论上天入地,无论鬼门黄泉,都会等你南宫汐辰,直到你回来,娶我。”她,九天认定的玄女,双主神之子,天生非凡,确不料被自己娘亲扔到了异世界历练。他,邪魅宫主,本以为自己七情六欲已绝,却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认定了他的一生。“小澜儿,我心悦你,无论天涯海角,你逃到哪,我都会找到你,我娶你。”“辰,我也心悦你,你若倾心相对,我必生死相随,我等你。”
  • 药气冲天

    药气冲天

    新书《我能射破苍穹》同步更新中,欢迎品读。在学校门口的小书摊花五块钱买了本线装古医书,从此成为医人医鬼的小医仙。只要有足够的药气,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只要有足够的药气,什么对手都能碾压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