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400000006

第6章 先秦(5)

相传屈原从小就养成爱好洁净的习惯。他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请她给自己梳头、洗脸、整容。姐姐总是一面给弟弟梳洗,一面给弟弟讲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长月久,小屈原渐渐懂得了,不仅要讲究外形的整洁,还要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正。屈原渐渐长大了,他不再耽误姐姐的时间,自己每天早起后就来到香炉坪坎下的响鼓溪畔,对着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脸、梳头、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边梳洗完毕,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像姐姐说的那样,既能照出脸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尘,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就回家去,扛来一把小锄头,爬到三星岩边挖起井来。屈原年纪小,气力也小,挖着挖着,呼哧呼哧地喘气了,挖着挖着,唰唰唰地流汗了。一连挖了两天,他才只挖了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他的行动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山神爷爷就变成一个白眉白须的老樵夫,挑着柴走下岩边,问道:

“小屈原,挖水井吗?”

“是的,老爷爷,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浇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气呀,孩子!可挖这井,你没选准位置呵,你听着:

三星岩,三星岩,对准三星引泉来。

折断龙骨泉眼开,照面照心涤尘埃。”

说罢,眨眨眼睛,捋捋胡须,挑着柴担子走了。

小屈原心眼机灵,一下就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夜里,他站在香炉坪,对准三星,选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选好的位置上挖起来了。挖着挖着,手打泡了;挖着挖着,臂震酸了。一连挖了两天,才挖出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这一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后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连忙上前帮忙。姐弟俩又挖了两天,井面还不过簸箕大,深不到两尺。

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他又变成老樵夫下山来了。

“小屈原,锄头磨钝了吧?我借给你一把小镐!”

小屈原接过一看,嗨,明晃晃,金闪闪,原来是一把金镐。

老爷爷笑着说道:

金镐一点石岩开,碰到龙骨我再来;

心诚感得天地动,定有明镜镶山崖!

说罢,打着哈哈,飘然而去。

屈原姐弟俩高高兴兴地干起来,小屈原在井里挖土,姐姐在井边提土;姐姐在井下刨石,小屈原在井上拉绳。那金镐真怪,举起来,四两轻,落下地,千钧重。他俩挖呀挖呀,只挖了七天,那水井就有九尺九寸深,周围就有三丈三尺长。谁知就在这时,屈原猛地一镐掘下去,只听得叮当一声响,火星直冒,再一敲,石头蹦蹦直响,纹丝不动。小屈原急了,姐姐也急了。

这时,一曲山歌忽然从三星岩的云雾中飘下来,姐弟俩顺着声音一望,那位童颜鹤发的老樵夫又下山了。

“哈哈,遇上龙骨石了吧?小屈原,这山里伏着一条千年老龙化成了青石,压住了地脉,把泉眼封死了,让老爷爷给你砸开吧!”

说罢接过镐,轻轻一举,“轰——”,第一镐下去,老龙骨酥筋麻,块块龙骨石都飞出了井口。山神再叫小屈原用锄头轻轻一点,泉眼开了,泉水汩汩地直往上翻花,那水又清又凉,又甜又香,真跟琼浆玉液一般。

小屈原和姐姐正要向老爷爷道谢呢,可山神爷爷“唿”的一声,便驾着青云,往三星高照的空中飞去了。

乡亲们闻讯赶来,纷纷向屈原姐弟俩祝贺。石匠把龙骨石凿成半月扇面,镶做井沿。小孩子们从向王寨山采来芝兰,小伙子们从北风垭(方言,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移来常青柞树,栽在井边。这眼照面井,就这样嵌在屈乡,照着香炉坪的天,照着香炉坪的山。

从第二天起,小屈原每天清早就来到井边,用清清的泉水冲洗散开的长发,濯洗鲜红的帽缨。长发、帽缨浸在水里,泉水就打起漩涡,跳起来为他洗脸。每次梳洗完毕,他就对着明亮的井水,察看自己心里有没有私心邪念,行为上有什么不够检点,省察自己对楚国忠不忠,对百姓爱不爱。从此,这照面井就像一面明镜,朝朝暮暮照着他那幼小的心灵,把心儿照得鲜红透亮,跟珍珠水晶一般。

这井水也怪,好人喝它,清爽津甜,不生疔疮;坏人喝它,五内俱焚,腹如刀绞。好人愈照愈美,坏人愈照愈丑,最后现出丑恶的原型。有一回,从郢都(当时楚国的京城,在今湖北省江陵一带),来了一帮贪官,游山逛景,逛到香炉坪,听说三星岩有一眼宝井,一个个跑来盗宝。他们趴到井边朝水里一望,井底立刻现出一群牛头马面、白粉骷髅,一个个吓得口吐白沫,眼珠子直翻,抬回去,都病得掉光了头发、脱了层皮。所以古人留下有“照面井寒奸佞胆”的诗句。

千百年来,屈原家乡的人民出坡下田,收工路过,都要绕到井边照一照,洗净眼里的灰尘,涤去脸上的脏污。在明月当空之夜,姑娘们常常相约,来到井边对月绣花。有时失手,花针落地,不用费神,借着井里的月光,很快就可以拣起来再绣。所说在这里绣出来的花卉,格外鲜,格外美,蝴蝶飞来也不愿离开。老人们还说,当三星高照的时候,你伏在井台边等巧了,兴许还能从井底看到屈大夫那忧国忧民的容颜呢!

一言心语

从这个美丽的传说中,可以使人感到“照面井”的天灵之性,好人愈照愈美,坏人愈照愈丑,显示出了”山水皆有情”的爱憎分明感。

“我哥回”

传说秭归县的苍山翠林中,西陵峡的云崖雾岭间,有一种嘴巴殷红、羽毛金绿的鸟儿,一到五月端阳节,就跳上枝头,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叫唤:“我哥回,我哥回!”

人们说:“我哥回”这种鸟雀儿,就是屈原的堂妹幺姑变的。

相传,屈原有一个叔伯妹妹叫屈幺姑。这个姑娘,是喝三峡水长大的贫苦渔家女,风姿俊俏,心灵手巧,性格刚强。村里人都晓得,幺姑飞针会绣花,飞叉能刺鱼,爬岩会砍柴,扒壁能采药。那清脆悦耳的山歌,唱过一坡又一坡,直唱得林中百鸟来应合。她曾驾着渔船,荡着双桨,迎着西陵峡里的风浪,送屈原四处走访。她曾陪送屈原,翻过一架又一架陡峭的山峰,穿过一片又一片翠绿的柑橘林,听民歌,采楚风(即采录楚国的民歌),帮助屈原在故乡橘林里写下了《橘颂》诗篇。有一回,屈原从郢都回到家乡,擂鼓募兵,抗击人侵的秦国军队。屈幺姑听到这震动山河的擂鼓声,马上带领峡江上的渔民船夫,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帜,向屈原请战。这阵势威震归州(即今秭归县)内外,叫秦兵闻风丧胆……就这样,屈原无论是在青少年时代,还是入朝做官以后,都把屈幺姑看做是自己的亲妹妹,情同手足,骨肉难分。

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幺姑正在撒网打鱼,忽见云中飘下一条带子。她站在船头,接起一看,心里一怔,这不就是屈原哥的腰带吗!

她立刻跳下船头,打起飞步,爬上九畹溪旁的仙女峰,遥望东南方,眼含泪水,默默念着:“屈原哥哥,你该没有出什么凶险事吧!你千万不能离开我们啊,快回来吧!归州的百姓想念着你,你的幺妹想念着你呀!”

这时,屈幺姑一边默念着,一边抚摸着屈原的腰带,心如针扎,难过极了。她茶不饮,饭不吃,久久地坐在仙女峰顶,遥望东南方,声声呼唤:“我哥——快回哟!我哥——快回哟!”直唤得草木低头,白云滴泪,山风呜咽,猿鸟吞声,连仙女峰千年松也躲在云雾里偷偷地擦泪。

第七天早晨,屈幺姑又爬上仙女峰,拨开云雾,强撑着哭肿的眼皮,向东南方的峡江望去,只见一条金光四射的大神鱼,驮着屈原的尸首,飞滩逐浪,向归州游来了。屈幺姑看见屈原哥尸首,像晴天一声霹雳在脑门上炸开。她心碎了,肝胆要炸裂了,一边呼天抢地痛哭,一边向山下河边飞跑。跑呀跑呀,石尖划破了双脚,她不觉得疼;棘丛抓破了她的衣衫,她没理会。她喊一声“我哥——快回哟!”众乡亲就呼唤一声:“屈死的三闾大夫安息吧,安息吧!”

金色的神鱼听到一片哭声,不忍让屈幺姑和百姓过分悲伤,便闪身一跃,将屈原的尸首驮到了太空,留下了屈原的一堆衣冠放在一座鱼形山脊上。刹时,乡亲们一齐拥来,有的忙着挖土,有的忙着打石条,有的忙着做红色的楠木棺椁,有的忙着打吊棺的铁链。没用多久的时间,便为屈大夫建造了一座高大的衣冠塚。

屈幺姑来到衣冠塚前,抚摸着哥哥的衣衫,越哭越伤心。她顿着脚,捶着胸,又悲痛又愤怒地说:“朝廷昏庸,奸臣得势,把个好端端的楚国弄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害得我哥哥和多少忠臣含冤而死,这……这叫人怎么活得下去啊!”

哭声刚停,屈幺姑一头撞在衣冠塚上,“轰”的一声,顿时昏死过去。乡亲们正慌忙来抢救,却见屈幺姑的身上忽然红光四射,借着一股青云,腾空而去了。这时,众乡亲仰望西陵峡的上空,只见屈幺姑的身影在彩霞中一闪,竟化做一只嘴巴殷红、羽毛金绿的鸟儿,穿过金色的阳光,飞进了丛林。她还在声声呼唤着:“我哥回!我哥回!……”

从此,每年端午时节,这种鸟儿就在秭归的崇山峻岭中四处叫唤,一声声,一声声,从黎明到黄昏,叫得声嘶力竭,嘴满鲜血,还不止声。老人们说,那殷红的嘴,是屈幺姑呕出的心血染红的,那全绿的羽毛,是故乡的青山绿水披在她身上。“我哥回”这种鸟儿,是屈幺姑那颗赤诚的心变的。“我哥回”一啼叫,人们都知道屈幺姑又回故乡看望他的哥哥了。从此,每年端午节,归州屈原沱都举行龙舟竞渡,机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桡手(划浆的人),都在鼓声中高喊号子:“我哥一一回哟!我哥一一回哟!”老人们说,“我哥回”是一种吉祥鸟。听到它的啼叫,就会大灾化小,小灾化无,长夜缩短,百病俱消;种田人一听到它啼叫,就知道是栽秧割麦的紧张时节了,都起在黎明前,收工在黄昏后,抓紧农时,不误收种;三峡的船夫渔民一听到它啼叫,大风大浪脚下踩,凶滩恶礁忙躲开,过滩船如飞,打鱼网网多;孩子们一听到它的啼叫,读书就更加专心致志了。

千百年来,屈原家乡的人民十分珍爱“我哥回”,不准任何人动它一根羽毛。打猎的青年见了它,自动掉转枪口;川江的艄公见到它,立即吹哨致敬……

一言心语

一个美丽的传说,展示了一份美好的深情,这深情弥漫在神话之中,更显得浓郁、醇厚。

屈原与灵牛

湖北秭归县有个叫乐平里的小山村,位于县城东七十里的大山沟,屈原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在这里,牛耕田是不用鼻绳子的。但是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牛耕田,也是要用鼻绳子的。那后来为什么不用了呢?

相传在楚怀王年间,屈原做了楚国的左徒官。为了体察民间疾苦,每次从郢都回故乡船行至青滩时,他总不愿抄水路走香溪去乐平里,而要在青滩下船,爬向王寨山,走三星岩、伏虎山,经北风垭,一路访问三老,请教耕、樵,问饥问寒,倾听民情。有一次,屈原回老家只住了七天,就要起身赶回郢都。他哥哥深知弟弟热爱祖国,时刻把楚国人民的安危放在心头,想再留他多住几天是留不住的。

于是就默默地为弟弟收拾行装。说是行装,其实主要是满满一担书简。这些青竹书简上,有屈原准备向楚怀王进谏的奏折,有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辛”的肺腑之言,有屈原赞美楚天风物的优美诗篇……屈原姐姐捆好书简,在担子的两头系上挑绳,挑起一试,挑绳短了,这可怎么办呀?

姐姐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子,“咔嚓”一声,把自己的长辫子剪了下来,将挑绳接得不长不短,正好合适。挑绳接好了,姐姐陪着屈原,沿着叮咚叮咚的响鼓溪,急步前行。一路上,百姓们都停下犁耙,站在田间,拱手与屈原道别,耕牛也“哞——哞”地仰天长叫,像是跟屈原道别一般。走到三块像弯弯的月亮似的田埂前时,他们停住了脚步,这是屈原亲手种过的“玉米三土丘”。正当屈原同姐姐讲着玉米的收成时,突然扁担一闪,“哗啦”一声,将姐姐接上的那一段辫子绳儿闪断了,竹简全都散落在田埂上。

两人正在为难时,在玉米土丘里耕田的老农夫看见了,急忙喊道:“有了,这牛鼻子上的绳索,又结实又耐用,解去用吧!”老农夫话音刚落,他的那头大黄牯就乖乖地伸出了鼻子,好像是让主人快解下鼻绳。屈原连忙制止说:“使不得!正是春耕大忙时节,农时一刻值千金。牛无鼻绳,不好使唤,哪能耕得成田呢?”

老农夫说:“屈左徒为楚国操心,不能耽误了赶路呵!”说着就动手去解牛鼻绳子。屈原不肯,可老农夫执意要解给他。两人正争执不下的时候,只见大黄牯眼里淌出蚕豆般大的泪珠,低下头去,像拨浪鼓似摇着,不一会儿就把拴鼻绳的短木棍甩掉了,鼻绳一下子从鼻孔里滑落下来,然后大黄牯衔起鼻绳,缓缓地送到了老农夫手里。这时,在伏虎山上耕田的人们,把牛鼻绳送来了;三星岩上的老农夫,把牛鼻绳送来了;向王寨山上的小伙子们,把牛鼻绳送来了;北风垭上的放牛娃,把牛鼻绳送来了……就这样,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不大一会儿,乐平里总共九十九头牛的鼻绳子都送到了屈原面前。众人不由分说,接的接,捆的捆,把屈原的书简扎扎实实地绑扎好,送他上了路……

从此,乐平里的耕牛就再也不用鼻绳了。每当春暖花开,蛙鼓催耕的时节,这里的大畈里,梯田中,一条条耕牛来往耕耘,不用鼻绳,格外驯服。掌犁人喊一声:“哇上!”牛就自动往田的另一头拐;走到田头时,喊一声:“哇下!”牛就自动向另一头拐。就是外地的牛卖到这里耕田,七天之内需用鼻绳,七天之后,再犟的牛耕田也不用鼻绳了。所以,两千多年来,人们称屈原故乡的牛是“灵牛”。

传说屈原在汩罗江投河后,他借去的牛鼻绳,乘紫云从郢都飞过峡江,飞回家乡,落在伏虎山、三星岩、北风垭、王寨山的悬崖绝壁上,变成千万根葛蔓藤萝,供樵夫们攀岩打柴,帮药农们登山采药,给村姑们织箩制篓,让小伙子们编缆结绳,成了当地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

一言心语

心如明月、品格高洁的人,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能赢得一份真诚的感动,而且,上苍似乎也会为之而动情,从而使许多事情延伸出美好的神奇。

同类推荐
  • 遗落的名人往事

    遗落的名人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名人传记丛书:斯文·赫定

    名人传记丛书:斯文·赫定

    名人传记丛书——斯文·赫定——掀开楼兰美女面纱的西域骑士:“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热门推荐
  • 末世狂喵

    末世狂喵

    我抽烟,喝酒,吸薄荷,杀人,爱做饭,但我知道我是一只好猫。我,大橘王,打钱!————新书《真实末日游戏》已发布。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城工部最后一个地下党

    城工部最后一个地下党

    F省省府所在地的省立高中是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整个校园透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那座在城中并不多见的三层高的教学楼,粉墙黛瓦,雄伟壮观,更是远近闻名,人称“魁星楼”。魁星楼可谓实至名归,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社会名流者,不下千余人。秦涛是在抗战胜利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之际,怀着报国之志,在父亲的介绍下,投学来到这里的。秦涛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中共F省委派入学校做秘密工作的地下党,隶属于省委城工部,他是学运工作的负责人。
  • 开店赚钱七大招

    开店赚钱七大招

    这是一本适合广大想开店的人或者已经开了店但没多少钱进帐的人阅读的通俗读物。书本主要介绍了七大开店赚钱妙招,内容包括:靠卖场赚钱、靠促销赚钱、靠服务赚钱、靠特色赚钱、靠产品赚钱、靠管理赚钱和靠观念赚钱。
  • 谜中之谜

    谜中之谜

    今日晨六点城市边缘的一座山顶上,有一颗“红宝石”在闪闪发光,晦暗明灭。火!”看见的人都醒悟着喊到,仓惶着拿起电话报警。小屋立于光秃秃的崖顶。风猛烈。所幸火势被控制住,没有向山下的城市蔓延。寂静来得比噪音更可怕。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房梁坍塌的一刻,那是火焰最后的张狂。劲风把云层堆积成涌动的漩涡,压盖过来。天上开始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轰!”在巨雷鸣响的一刻,房梁倒塌,火势减弱,数缕蛇升黑烟如房屋的魂魄,遁入天空。几处微弱的小火凌乱铺散,但已不足为势。灭火队员们刚松一口气,便大雨倾盆。
  • 末世妖神录

    末世妖神录

    一个不能算作的孤儿品学兼优的尖子生饱受欺凌!在失去最后的至亲之后彻底变成了一个人,一切都是那么莫名其妙的进展着,谜底究竟是什么……?
  • 玩宝大师

    玩宝大师

    玩物丧志,玩宝得志。一个籍籍无名的古玩小贩,却终究要变成一代宗师。尘封的奇珍异宝,隐秘的掌眼传承,在古玩的世界里,历史从未失声。叵测的尔虞我诈,纷乱的暗流汹涌,在滚滚的暴利中,人心没有天平。有个群,提倡正版:433316878。
  •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人在一生的各个时期中,法定权益有所不同,保护这些法定权益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本书将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并以生活中常见的详实的案例为基点,以案说法,为您提供全面、实用的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 我要出山做大佬

    我要出山做大佬

    一个修行千年的老妖精,活了几千年,却因驻颜有方,水灵得像个十八岁的大姑娘。
  • 全世界告白

    全世界告白

    暗恋,是一个人的独白,“没打雷,好烦,找不到理由往你怀里钻。”暗恋,是两个人的相伴,要像挤柠檬汁那样攥紧你,不允许里面有任何心酸和委屈。暗恋,是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自我怀疑,你不喜欢我,感觉全世界都不喜欢我,你心里没有我位置,感觉全世界都没有我容身之地。“跟你说了多少遍,抱怨没用,抱我才有用。”“没空,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