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000000006

第6章 莎士比亚(4)

他在北京的住处,先还有家仆三对,房屋十七八间。宅西还有个小园子,题名“芷园”,是叔祖曹宣生前亲笔书写,刻石为月洞园门的横额。园子里也有垂柳、荷塘、亭阁。这曾祖手里经营起来的产业,比起江宁织造府来,当然又老又旧又小。但能够发还,曹家还可以养家度日。也可以想见“父兄”的心愿、“师友”的意向:本是仕宦世家,当以仕途为正途。所有的“教育”和“规谈”,都会是管教曹雪芹潜心熟读“四书五经”,规劝曹雪芹提考篮、走科场、博得榜上题名,作为进身之阶。把中兴家业的希望,光宗耀祖的迷梦,纷纷地牢牢地落在这个单传独子身上。当年的压力,可想而知。

偏偏曹雪芹在“锦衣纨袴餍肥”的时候,就是偷读《西厢》《西游》、暗看野史外史的公子。他入世,钟爱的是一个情字;他出世,幻想的是一个仙字;他秉性上,有超出常人的敏感。

家中自然不会罢休,把他送到内务府主办的景山官学攻读。官学规定学龄到23岁为止。青年曹雪芹,在官学也好,学龄满后也好,一直闲居在家,做诗弹琴,赏花玩物——他玩的东西很多,还都能玩出名堂来。惟独经书等正经学问,却撂在一边,上景山官学期间,他玩过戏。当时富贵人家,时兴养个戏班子。《红楼梦》中有细致的描写。原来曹雪芹是行家,若没有玩出过名堂,写不出那样的情理。

景山观德殿西北角,有一条苏州巷。苏州织造府常为朝廷选送演员,都在这里住宿。据内务府规定,官学与苏州巷不许来往。那就是士大夫阶层的学士,与下三烂的戏子不能交游。曹雪芹若像一般公子少爷,弹弹曲子听听歌,也是雅事。酒酣耳热,趁兴唱两口也不失大雅。但曹雪芹与他们交朋友,有的成了知交。

不用说十八世纪,就是20世纪上半叶,戏子还是下贱人。学校学生为美、为活跃、为自由、为宣传、为存在而演剧,也要力排众议。若因爱心而着迷的,也还是有“放浪”之讥。

曹雪芹在200年前,竟发过奇想,索性加入戏班,浪迹江湖。

显亲贵戚们呢?把光耀门庭的希望寄在他身上的家人呢?不消说,给他安排了另一条路,用推送的办法,用举荐的手段,在他头上戴上贡生帽子,算是塞给他一个秀才资格。看上他聪明,估计他有才学,督促他三年五年考上个进士,从此,“学而优则仕”,走上祖宗们上升的道路。

景山官学的年岁限制在23岁,23岁以后,曹雪芹顶着个贡(ɡònɡ)生空名,再没有在仕途上前进一步。

因为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已经三十多岁的曹雪芹,只好到宗学里找个差事,每天抄抄写写,挣点儿钱。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那超群的才华和狂放的性格,得到不少学生的尊敬和仰慕。每天晚上,不少学生都要聚到曹雪芹的房里,听他谈古论今。曹雪芹讲起话来声音洪亮,时而嘻笑怒骂,时而又幽默风趣。小屋里不时传出朗朗的笑声,在寂静的夜色中回荡。

在这些学生中,有两个人和曹雪芹来往最多,一个叫敦敏,一个叫敦诚,是亲兄弟,都还不到二十岁。他俩虽然是皇族子弟,可是家庭受过打击,贵族习气不多,而且性情开朗,和曹雪芹十分投机。

在后来的日子里,敦敏和敦诚兄弟一直和曹雪芹往来不断,对他的帮助很大。

西山晚景

曹雪芹好不容易在宗学里得到个差使,却又离开了。只因乾隆十九年(1754),右翼宗学改组,搬到宣武门内绒线胡同去了。可能就在这时把差使丢了。

他和正经学府合不来;和学究们不好相处,那是可信的。离开以后或许是没有再谋差使,或许是没有门路谋,他去了乡下,到西山旗地过起贫寒日子来了。

好友敦诚也当差使出了远门,想念曹雪芹,写诗说曹是魏武曹操的后代,如今落魄在蓬蒿(hāo)满目的山村。当年江南的繁华梦早已消失,富贵如浮云,不再有幻想。安心像司马相如开小酒店那样,穿起土布短衣,虽说贫贱,却是自食其力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曹雪芹初到香山,照旗营规定,每月可以领到“月例银”四两,每季度可领一石七斗米。他住三间草房,和原配夫人一起,还生育了一个男孩。旗营发放的钱粮,实不够生活,他又不会农活,又散漫不理会家计,生活可想而知十分困难。

曹雪芹住在几间茅草屋里。家里除了盆盆罐罐(ɡuàn)就只有一张破旧的绳床、一条板凳和一张桌子了。门前不远处是一片树林,一条杂草丛生、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村外,一切都显得那么寂寞、凄凉。只有院子里的几棵嫩竹、几株鲜花,给这里增添(tiān)了几分生气。

没有经济来源,全家人常常靠喝粥(zhōu)充饥。曹雪芹偏偏又爱喝酒。有一回,他在小酒店喝完了酒,才发现身上连一文钱也没有了,只好对店主人说:

“我给你画张画吧,卖画的钱就顶我欠你的酒钱。”

店主人还不知道曹雪芹的画好,有些半信半疑地接过画,等到托人把画卖了,价钱果然不错。以后曹雪芹就常常以画换酒了。

贫困的生活没有压倒曹雪芹,反倒使他在这里尝到了身处恬(tián)静、自然的田园的乐趣。每天清晨,他都要来到树林里,舞上一会宝剑。

这样的时候,若是遇见意气相投的朋友,就会一见如故,或相见恨晚。他远离市井,疏远了富亲贵戚,冷淡了热衷科场的人物,那“五日京兆”,宦海浮沉,更是眼不见为净。他是“离群”,但不“索居”;他有“幻灭”,但仍有“追求”;他家徒四壁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但胸有块垒(lěi);他落荒,但不出世。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完成这么一部光芒四射的大书!

有一位村塾shú)教师张宜泉,是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祖先也曾以战功授勋(xūn),有过富丽的宅第庭园。13岁亡父,受哥嫂虐(nüè)待,家道也日益败落。他离家混日子,流落到西山旗营,在山乡私塾里,教几个孩子糊口。喜欢饮酒做诗,诗集的序言中说:“家门不幸,书剑飘零,30年来,百无一就。”

张宜泉与曹雪芹结识以后,有时曹雪芹去看他,他就“破灶添新火,春灯结细花”,放怀纵谈,也就是如今说的“侃(kǎn)大山”或“砍大山”,直“砍”到明月西斜,天边露白,兴奋得不能够睡觉。有时张宜泉来访曹雪芹,也离不了诗、酒、琴和相对相“砍”。都“砍”些什么?从张宜泉留下的诗集中,可以看见这位塾师的傲骨、愤世、壮怀,还有诙(huī)谐和放达,性格上两人也有相似。

还有的诗里,隐约露出对政治的讥讽,照当时“文字狱”的做法,若被摘录揭发,可够杀身灭族的了。

乾隆二十六年(1761)初秋,曹雪芹长久没有进城了,敦敏敦诚兄弟想念起来,一同下乡来看望,走曲折小径,见门前杂草荒凉,茅屋破败萧条,不胜感慨,两人都写了诗。

从这些诗里,可以看见住处荒僻,生活更加困苦了,全家喝稀粥,卖画付酒账。来了人还热情赊(shē)酒留客,喝多了酒还似阮(ruǎn)籍那样翻白眼,藐视藐视(miǎo):轻视;小看。世态炎凉。

曹雪芹在西山穷居写书中间,还和瘸(qué)腿的于叔度、病目的白媪(ǎo)等人交往,还为残疾人尽心尽力做过好事。

这时,曹雪芹也困难长久了。就是给他几个钱,这么一大家子,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总要想个什么顶用的办法才好。这时,他听说,公子哥儿买个风筝,“一掷(zhì)数十金”,够他们家吃用几个月了。

恰巧曹雪芹爱玩风筝,不时自扎自玩,日久,玩出行道来了。身边有现成的竹纸,说着就动手,连扎带糊又画了几个,交给朋友拿去,说不定能混两天日子。

不想除夕那天,朋友顶着雪花,牵着驴来了,驴背上驮着鸭、酒、菜、果,欢欢喜喜告诉曹雪芹,那几个风筝,竟卖了个好价钱,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著书与辞世

在西山的大部分时间,曹雪芹回到家里,便在破旧的书桌上铺开纸笔,开始凝神写作。每当这时候,那些消逝的岁月和许许多多熟悉的人物都一齐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催促催促:叫人赶紧行动或做某事。着他不停地写下去。曹雪芹常常忘记了是在写书,而把自己同书中人物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写到动情的地方,他甚至激动得伏案大哭。他经常把纸笔掖加(yē)在腰间,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或想到可以写进书里的情节,就马上掏出纸笔写起来。

有一回,他正陪—个朋友在酒馆里喝酒聊天。说着说着,他忽然打住了话头儿,眼也发直了。

“您怎么啦?是病了吗?”朋友奇怪地问。

曹雪芹不回答,猛地站起身来,拔腿就往家走。有几个人见曹雪芹这副模样,都很好奇,就跟着去看。等到了曹家,见他正坐在桌子旁边写书呢!

曹雪芹的这些举动,常常使那些不知底细的人,以为他疯疯癫癫(diān),而那些了解他的人,却非常佩服他。

大约在曹雪芹三十八岁的时候,《红楼梦》的初稿终于写完了,大约有一百一十回,一百多万字。只是曹雪芹想尽快把初稿写出来,有很多地方没有来得及细细推敲。初稿完成以后,曹雪芹就开始对书稿进行精心的修改。

谁知书还没有改好,不幸的事却接连发生。先是曹雪芹的妻子在贫病中死去。不久,一个朋友把借去的《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书稿给弄丢了。这些书稿,是曹雪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写出来的,现在要重新补写,该是多么艰难的事啊!

长期贫困的生活,心情的郁闷,写作的劳累,使曹雪芹看上去就像一个虚弱的老人。虽然为了早日写完书稿,他每日里仍在拼命地写,可力不从心,写作速度进展得很慢。就在这一年,更为致命的打击又降临了。

那年夏天,北京郊区一带流行痘疹(又叫“天花”,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在这种病已经被消灭)。很多孩子都病死了。曹雪芹生怕他的儿子染上病,整日里提心吊胆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可孩子还是被传染了。曹雪芹没钱给孩子抓药治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到了秋天,儿子死了。

这个孩子是曹雪芹惟(wéi)一的亲骨肉,也是他的欢乐和希望。如今,儿子死了,曹雪芹的灵魂也好像跟着儿子去了。他常常呆呆地站在儿子的坟前,嘴里不住地说着:

“苍天啊!你对我已经如此不公了,为什么还要让我再尝到晚年丧子的悲哀啊!”

曹雪芹为了排遣(qiǎn)心中的哀痛,就拼命地喝酒,身体也越来越坏了。这时候,只有敦敏和敦诚兄弟经常来看他,安慰他。

深秋的一天,曹雪芹来到城里去看望敦敏和敦诚。他们喝了很多酒,话也越说越多。曹雪芹想到自己早年繁华,晚年零落的坎坷坎坷:比喻不得志。遭遇,想到这个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一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愤,就走到书案前,拿起了画笔。他稍稍沉思了片刻,就在纸上画了起来。他手中的画笔,时而屈折弯转,时而奋力直下,一会儿,一块傲然挺立的巨石跃然纸上。

敦敏看着画上的石头,不禁脱口赞道:

“雪芹兄,你自己正是这块大石头啊!”

说罢,他立即提起笔,在画旁写下了四句诗:

傲骨知君世已有,磷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曹雪芹傲岸、狂放的性格和抑郁、愤懑(mèn)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的心情。

他喝酒喝得更厉害了,心里又不痛快,不久自己也病了。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他的病越来越重,朋友去看他,劝他好好养病,他说:“我该骂的也骂了,该说的也说了,我这病是治不了啦,怕过不了初一。我那部书请你给我传出去!”到除夕那天他就死了。这是1763年的冬天。

儿子死在中秋节,他死在除夕。民间的说法是:占了两个“绝日”。

除夕死人,倍加凄惨。不过只有传说中说出点情景。

“……他一死,他的续妻只管哭,一点没办法。大过年的,谁没有个事儿,幸亏同院的街坊老太太来帮些忙。老太太对曹雪芹续妻说:他活着的时候对你那么好,他死了你连个纸钱都不给他烧?就找把剪子拿起桌上整叠的字纸剪了许多纸钱给烧了。”

“……初一那天有人给曹雪芹的朋友们报丧,丧事都是敦家哥俩和别的朋友给他们办的。停灵了4天或是7天,乾隆二十九年正月初几就出殡了,葬在他原先住的正白旗本旗的义地地藏沟……香山地藏沟是给穷的、孤寡(ɡuǎ)没有后人者用的义地。送葬回来后,有人看到沿路的纸钱,一面有字,拾起来一看,是《红楼梦》的底稿。就连忙沿路捡,捡起一大堆纸钱,包了一包。回到曹雪芹家—看,原来是《红楼梦》后40回的稿子。又在桌屉里发现包好了的前80回的原稿和120回的目录。”

曹雪芹死后,敦敏敦诚张宜泉几位好友,还有当时读到传抄本,深为感动佩服的读者,都有诗悼(dào)贪怀念。不过最沉痛的,还是脂砚(yàn)斋(zhāi)在《石头记》重评本第一回上加了一条评话说: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日,哭成此书。壬(rén)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同类推荐
  • 大艺术家的审美故事

    大艺术家的审美故事

    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达·芬奇的艺术之手,着重描绘人类的精神领域,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蒙娜丽莎》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传世之作。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含重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经中央任命担任并主持航空工业工作的部(副部)长、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和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担任过总经理职务的领导干部(共计44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领导干部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热门推荐
  • 巨象

    巨象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地球有仙

    地球有仙

    仙帝重生青年时代,却遭逢家庭巨变!高额负债,父亲入狱,母亲摆摊,自身被打昏迷!于此同时,天地大变,武道昌盛,地球有仙!执三尺短剑,发愤都市中。破危局,战武者,灭宗师,踏仙人!一言启灵藏,一拳破虚妄,一剑斩真仙!快意恩仇当年意,笑傲神魔六道中!
  • 名门恶少:少爷离我远一点

    名门恶少:少爷离我远一点

    因为他的回国,她在家里过着被他凌辱玩弄,外表光鲜私下丑陋的生活。误会解开,两人冰释前嫌互生情愫,她以为她不会再每日以泪洗面,可是随着她们的到来,却将她丢入更可怕的深渊。如果有一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宁萱那就乖乖站在原地等我来找你,知道吗?——陆南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两汉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两汉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两汉演义》所讲述的是在古代两汉之间的故事。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柔牙(下)

    柔牙(下)

    发现自己依旧停留在昏暗的黑石洞中,兰波遮住刺眼的神光向所罗门转过头去,却看见这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正带着不可捉摸的微笑看着自己,胸口突然小小地痛了起来,就像被温柔的獠牙轻轻咬啮着。就在这一刻,蔷薇色的朝霞突然照亮了山巅的青空,这亘古不变的笼罩于龙之大地上的辉煌曙色,仿佛向异国的青年们庄严地宣告着,那个原以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长夜,已经湮灭于不可抗拒的光明之中。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mille

    Camil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个好方法一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纠正过去的偏差,汲取此时的力量,创造未来的辉煌,让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本书从大众心理和生活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世界末日之恶魔入侵

    世界末日之恶魔入侵

    当和平的世界开始被入侵,恶魔厮杀人类,该何去何从,是战斗还是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