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2500000002

第2章 先秦两汉时期(1)

孔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得罪了宋国的宰相而被杀,他的曾祖孔防叔被迫逃到了鲁国,家道也因此衰落下去。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因为立了战功,才被封为贵族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县城陬邑的县长。

叔梁纥的妻子一连给他生了9个女儿,他的小妾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但却是个跛子。叔梁纥希望有个像样的儿子来继承自己,于是晚年又娶不满20岁的颜征在为妻,生下了孔子。据传,生孔子时,叔梁纥和颜征在曾去尼山(今山东曲阜城东南)祈祷山神,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孔子3岁时,年老的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当时颜征在还很年轻,按照礼制不能去送葬,所以她就不知道丈夫的墓地在哪里。丈夫去世后,颜征在带着幼子离开原来居住的陬邑昌平乡,迁到了鲁国国都曲阜西南角的阙里,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困生活。

在艰难的生活中,颜征在把希望寄托到了对儿子的培养上。她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孔子的启蒙教育,要他学习礼仪技能、文献知识,以便将来重返贵族行列。另外,曲阜是鲁国都城,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周代的礼制,这里传统的文化氛围,也对幼小的孔子起了极大的熏陶作用。孔子自小就经常摆上自制的祭祀时用的祭器,练习磕头等礼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孔子15岁时就立下了“志于学”的决心,他勤学好问,博览群籍,孜孜不倦。孔子学无常师,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到了十六七岁,孔子已经成为一个熟知礼仪、很有文化修养的少年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鲁国大夫孟子赦就十分欣赏孔子,他病危时曾告诫儿子孟懿子说:“孔子年纪轻轻就这么博学多礼,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我快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后来孟懿子果然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制度。

不久,孔子的母亲去世了。按照礼仪,子女应将父母亲的灵柩合葬在一起,但孔子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就将母亲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曲阜城东,打听到父亲的墓地后,才遵照礼法恭恭敬敬地把父母合葬起来。

孔子学艺

孔子的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凡是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定向人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孔子学习不仅仅要学会,还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他曾跟随鲁国的乐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很满意地说:“嗯,弹得不错,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但孔子却并不满意,说:“调子我算是掌握了,但手法运用得还不娴熟。”过了几天,孔子已经弹得婉转流畅了,但他仍不满意,对师襄说:“这支曲子的韵味我还没领会,让我再练习几天吧!”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弹奏得比较好了,可见你已经领会曲子的韵味了,咱们练习新曲子吧!”可孔子却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心情来创造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着又继续练习弹奏。

直到有一天,孔子跑到师襄面前,兴奋地说:“我已经能从曲子中感受到作曲人的形象了:他站在高高的地方,四面八方的国家都臣服于他。除了周文王,这个人还会是谁呢?”师襄听了十分佩服,站起来行礼说:“哎呀,您真聪明!我的老师传授这支曲子时,告诉我曲名叫《文王操》!”由此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善于学习!

孔子任相

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地位也很低。长大之后,他先在鲁国贵族季孙氏家里当管理仓库的官吏,掌管钱粮分毫不差;后来又做过管理牛羊的小官,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牲畜日渐增多。这些都是贵族不愿做的“鄙事”,但孔子却把牛羊管理得肥壮,账目算得一清二楚,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理才能。此后鲁国多次发生内乱,孔子因此一直未被重用,只是断断续续地做了些不大不小的官。鲁国的政局稍稍稳定之后,51岁的孔子被国君任命为中都县县长。在任期间,他推行礼制教化民众,短短一年时间内,社会风气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孔子因为政绩突出,先后被提拔为司空和司寇,55岁时,国君让他代理宰相。

孔子听到这个喜讯后满脸喜色,他的几个学生对他说:“人们常说君子在大祸临头时面无惧色,福运降临时也不会面露喜色,您为什么一听到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就这样喜形于色呢?”孔子说:“不是还有‘自得其乐’这句话吗?”

上任以后,孔子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礼制教化,他把扰乱国家统治秩序的贵族给处决了,在百姓之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为了加强王权,他开始削弱三桓的势力,使鲁国渐渐的强盛起来。

齐国君臣看到这种形势,感到处境很危险,因为齐、鲁两国是邻邦,鲁国强大兴盛起来,肯定会威胁齐国的安全,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计策:从国内挑选了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让她们身穿华丽优雅的衣服;又挑了120匹骏马,配上耀眼的锦绣绸缎,一起送给鲁国国君,目的是使他们迷恋声色,怠于政事,进而疏远孔子。

鲁定公和贵族大臣果然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些礼物,天天歌舞升平,吃喝玩乐,国事朝政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孔子想劝谏国君,但国君躲在宫里不肯见他。孔子心知振兴鲁国是没什么希望了,便带着弟子失望地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走上了求知问道的征途。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并给他在鲁国一样的待遇,借此炫耀其“尊贤”。孔子十分高兴,踌躇满志地想在卫国实现他“仁政德治”的主张和理想。但平庸的卫灵公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丝毫不感兴趣,他给孔子优厚的待遇只是想借孔子这块招牌,炫耀他“招贤纳才”的好名声罢了,其实孔子并未受到重用。孔子在卫国住了几个月,从没参与过卫国的政事。这时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诬陷孔子是鲁国的奸细。于是卫灵公派人监视孔子的行动,孔子担心早晚要遇到麻烦,便急急忙忙地离开了卫国。

此后孔子又去了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诸侯国,希望得到国君的任用,以便推行他的政治主张,结果却是四处碰壁,还差点丢了性命,但孔子非常乐观。

孔子到了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派兵援救陈国。楚昭王听说孔子住在卫国和蔡国之间,就派人去请孔子。孔子十分乐意,打算去楚国大干一番。

陈、蔡两国的贵族得知消息,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就派兵去抓孔子师徒,孔子一行为了避祸走进一片旷野,无安身之地。孔子他们被困住了,无法逃脱,随身带的粮食也吃光了。弟子们全都饿得无精打采,但孔子却照样不停地给他们讲学。

子路满脸怒气地对孔子说:“难道君子也会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和颜悦色地开导他:“君子和小人都会遭遇困窘,但君子在穷困时仍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小人面对穷困就会无所作为了。”

孔子看到子贡也是一肚子不满意,便问他说:“子贡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当然是了,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孔子笑笑说:“你这就说错了。我只不过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并且找出其中的错误,然后改正。”

孔子知道弟子们对目前的处境都心怀怨气,便想趁着这个机会教导他们应该如何坚守节操。

孔子先叫过来子路,问道:“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不然我们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子路毫不隐讳地说:“我认为我们不够仁德,所以别人才不信任我们,不重用我们;我们的智谋也很低,以至于被围困在这个地方。”

孔子反问他:“真是这样的道理吗?子路,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会受人信任,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还会被饿死呢?假如有智谋的人就能够畅通无阻,那么聪明的比干又怎么会被剖心呢?”

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孔子又问子贡:“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学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子贡想了一想说:“先生您的学说博大精深,但正是因为它太精深了,反而使各国都不采纳您的学说,您为什么不降低一点要求使国君都乐于采纳它呢?”

孔子说:“子贡啊,好的工匠虽然手艺高超,但他制造出来的器具却未必能使人人都满意;好的书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君子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说,用法度规范国家,用道德统治百姓,但却不能保证一定会被君王所采纳。现在你不想着如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善我们的学说,而是一门心思去迎合当权者的需要,这种志向太不远大了。”

孔子又把这个问题向颜回说了一遍。颜回慷慨激昂地对孔子说:“先生,您的学说伟大极了,因此普通人理解不了,但不被理解、不被采纳又算得了什么?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您作为君子不迎合世俗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行它,总有一天贤明的君主会运用它治理国家,实现我们的主张。”

孔子很受感动地说:“有道理。如果你是个统治者,我愿意在你的手下为你服务!”

后来孔子派子贡面见楚王求救。楚王派兵去接孔子,孔子师徒才摆脱了困境。

孔子又先后到了楚国、卫国,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结束了14年的游历生活。虽然游访各国,备尝艰辛,一事无成,但孔子仍壮心不已。

孔子断案

孔子53岁那年,做了鲁国的司寇。

这天一大早,孔子就驱车来到大堂,刚刚坐定,就听门外传来一阵乱叫。孔子叫弟子颜回出去看看。一会儿,颜回回报说:“外边有父子俩来告状。是父告子,子告父。”孔子一听感到很奇怪,就让他传他们进来。

这一老一少破衣烂衫,灰头土脸,来到大堂,倒头便拜,接着吵吵嚷嚷争着诉说。孔子脸一沉,惊堂木一拍,道:“父不父,子不子,像什么样子,老者先说。”那少者赶紧闭了嘴,低下头听老者陈述。

原来,这爷俩一起过活,老者贪吃,少者懒惰,家中一贫如洗,爷俩常常为吃喝争吵打闹。今天早上,爷俩又为吃饭吵起来,父亲生气动手打了儿子,儿子赌气摔了家中唯一的饭碗。于是,父子俩就拉拉扯扯闹上公堂。

孔子听了,气得不得了,但该怎样处置,一时也没了主意。他转脸看看颜回,颜回更是一脸茫然。孔子走下大堂,来到窗前沉思了片刻,对衙役们说:“把他俩都给我关进大牢里去。”告状的爷俩本想让孔子给个公平合理的判断,没想到不分青红皂白就要被投进大牢,双双连喊:“冤枉!”孔子怒道:“你们是鲁国的百姓,不懂伦理道德,简直是猪狗不如,还敢喊冤枉。”孔子对衙役们说:“把那老头子给我押进新牢,把那年轻的押进旧牢,饿他们3天,看还敢说冤枉不!”

老者被关在新牢里,一个劲地唉声叹气。突然,梁头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老者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窝燕子,老燕子叼小虫从牢窗里飞进来,喂给小燕。老燕子从早到晚,飞进飞出,从不间断。老者倚在墙根看得入了迷……那少者被关在一间旧牢里,里面又暗又潮。少者就趴在窗口往外瞧,庭院里空空荡荡只有一棵大槐树,槐树上有个鸟窝,只见小鸟正给老鸟喂食哩。原来老鸟生下小鸟18天眼就瞎了,自己不能找食了,以后的日子全靠小鸟来喂养。这样一连看了3天,老鸟的叫声,终于唤醒了年轻人的良心……第4天,孔子升堂。从牢里提出老者和少者,这爷俩一见面,在大堂上抱头痛哭,哭得那么伤心。这时,只有孔子心里最清楚,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孔子问道:“你们知罪吗?”少者抹着泪道:“知罪。”孔子又问:“罪在哪?”少者道:“罪在不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孔子又问:“以后怎么办?”少者回答说:“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孔子点点头,又问那老者:“你知罪吗?”老者道:“知罪。”孔子同样又问:“罪在哪里?”老者回答说:“罪在教子无方上。”孔子听完心里很高兴,他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说:“你俩要彻底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要勤于耕种,好好过日子。”退堂后,颜回陪着孔子在院内散步,颜回望一眼树杈上的鸟窝和低飞的燕子,由衷地佩服道:“老师审案,别具一格,实在是高明,我一定要跟着老师多学学呀。”

孔子编修六经

孔子的学说强调推行“仁政”,以仁治国,因此在考订古代“仁人”的文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搜集散失在民间的《夏书》、《商书》、《周书》等篇章,这些都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求古代事迹的典籍,把它们汇集成编,这就是后人看到的《尚书》,它包含了商周时期大量的历史文献。

孔子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进行整理。他收集了很多诗的抄本,把较好的305篇保留下来,编成书。其中包括了从歌颂商朝始祖契到记录周厉王礼崩的各个时期的诗篇。孔子按照乐曲的音调,调整编排为《国风》、《大雅》、《小雅》、《颂》4个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诗经》。

孔子晚年喜研究《周易》,写了很多解释《周易》的文章。孔子在71岁这一年,根据鲁国的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写了一部《春秋》,提纲挈领地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200多年的天下大事。在编写过程中,孔子把自己的主张渗透到字里行间,形成了一种写作风格,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孔子整理编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经”。它不仅是我国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它的整理和保存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名徒

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他的学生相传先后有3000多人,其中着名的有70多人,而最有成就的,就是以下几位:

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90年,学习极为勤奋,死时年仅31岁。

子路,喜欢参与政治,后在卫国政变中被杀。

子贡,以善辩闻名。

子游,精通典籍。

颜回好学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他比孔子小30岁,曾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对他说:“只要你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行为遵守周礼的原则,那么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颜回深受启发,便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乐。

颜回学习非常刻苦,尽管学习条件很艰苦,但他丝毫不在意,反而更加刻苦学习。孔子曾经赞扬颜回说:“颜回真了不起,每顿只吃一碗饭、只喝一碗汤,住在简陋的屋子里,能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艰苦条件,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抱负,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学问,真是很了不起!”

颜回每次听讲时总是聚精会神地看着孔子。他善于思考,反复琢磨孔子讲授的道理,总能提出一些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平时的言行举止也都遵守礼制,常常使人得到启发,就连大圣人孔子也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颜回一生学习勤奋,但是命运坎坷,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30多岁就死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颜回是我最好学的弟子,自从他投到我的门下,弟子们都变得更加勤奋好学了。可怜他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我再没有像他那样刻苦认真的学生了。”

子路之死

子路的原名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他是鲁国泗水人,比孔子小9岁。子路爱好拳脚武术,早年间他常带着一把剑,四处行侠仗义。他曾经冲撞过孔子,孔子以礼教来教化他,后来子路心悦诚服地穿上儒生的衣服,拜孔子为师。

同类推荐
  • 从奥登到叶芝:30诗选的批判性分析

    从奥登到叶芝:30诗选的批判性分析

    本书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有裨益,能帮助有志于此的读者梳理19-20世纪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本书批判分析了30首诗歌,作者包括W.H.奥登,泰德·休斯,约翰·济慈,菲利普·拉金和叶芝,旨在帮助读者大致了解每个诗人代表的生活和工作,并深入理解其诗作的内涵。其中更有惊喜内容:即读者自学指南。
  •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本书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令人费解的谜团(奇妙的大千世界)

    令人费解的谜团(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令人费解的谜团》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神奇宝贝之突破巅峰

    神奇宝贝之突破巅峰

    (前三章是喂屎三章请大家不要观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一颗突破极限的心灵……以普通之身破传说之躯由我来谱写新一轮的传奇好吧,我承认我根本不会写简介。
  • 异界剑仙

    异界剑仙

    江枫,一个被称为异端的蜀山弟子,他无意间流落到一个处于异常漫长的三皇时代的异世,神、仙、魔、妖、人的交锋,对与错的纠葛,情与恨的交织,最终都将完成他们的轮回……
  •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限时促销价5.99元,原价18元,欲购从速哦)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从“失联”到“失事”,MH370牵动国人走过了煎熬的一年。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从MH370失联的当日开始,以大量的事实信息为基础,进行了连续17天的追踪,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专业的分析模型,提出预测和判断,率先建议将搜索区域锁定在南印度洋。在信息的洪流里捕捉理性,从混乱和无序中找出逻辑,是信息分析实战运用的极佳案例。时值事故一周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事故的全景回顾和深度分析,也是对生命的彻底尊重。这一天已经过去一年了,而事情远未结束,只是掀开了耐人寻味的新篇章。
  • 擒锁君心

    擒锁君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千里姻缘我亲定;家大宅大?关系复杂?宅斗小意思的喵;原打算做贤妻,展温婉,可为啥阖府上下都对她防范重重!真想说:诸位,你们搞错防范对象了!奴家的柔弱相公才是真的腹黑……
  • 陆先生新婚99分

    陆先生新婚99分

    她只是替好朋友捉奸,却捉到了他的头上。惹上他的下场:逼迫她领结婚,逼迫她去爱他,逼迫她生孩子,她不情愿的事情,他都引以为乐。一场精心设计好的婚礼,只是他设计好的局,当她和另一个女人同时被绑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救下了另一个,她在一场大火中逃离了他,在那场大火中,毁灭了她的爱。三年后,她带着两个宝宝,以全新面孔站在他的面前,挽着另一个男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却被他拦住。“三你那不见,孩子都有了。”“陆先生,我认识你吗?”某天夜晚,男人爬到了她的身边:“来,亲爱的,让你从新认识我。”
  • 白发魔女传

    白发魔女传

    本书叙述的是明万历四十三年凉秋,云贵总督卓仲廉卸任归故乡陕北,途经川陕边境时被劫富济贫的绿林女大盗“玉罗刹”练霓裳劫去大部分财产。随行护送的武当弟子耿绍南,因傲慢不逊被削去左手二指,以示惩戒,练霓裳自此与武当派结怨。百姓反抗政府,下属背叛上级,奸佞出卖国家,反抗与自由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 醉情书,萌化冰山校草

    醉情书,萌化冰山校草

    不曾想到一封手写的情书,能够引起那么多的事情?为了拿回属于她的情书,然而她却把自己陷进去,都没有换回情书,反而带着一身的情伤,远渡他国,治愈她的情伤。可惜,情伤怎么可能治愈,再见昔人,仍然会忘了自己的伤口,痛得彻夜失眠。
  • 魏晋风骨化沉香

    魏晋风骨化沉香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 神玄空域

    神玄空域

    孑然一身踏白雪,诛魔焚心志更坚。万年帝夏化乌有,青云壮志苦难酬。六道轮回神魔灭,久久归臻命运劫。苦等万年人未到,白骨内含忠魂血。新书《山海诡谭》求看,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