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400000005

第5章 经历(1)

戊戌变法失败,康有逃为去日本。香港《中国日报》记者丁禹辰在“谐部”版作诗讽刺:戊戌翻新政,飞鹰追老康,清廷唔讲理,英国大帮忙(康能脱险,得英教士助)。……若非煤炭尽,圣道久沦亡(时清廷派飞鹰舰追康,适“飞鹰”缺煤,故不能及)。

袁世凯未显时,以学生从张謇游。初登仕版,仍以弟子礼相谒;来往通信,亦称夫子大人函丈。自任山东巡抚后,书信遂改称“季直先生阁下”。其后,任直隶总督,对张致函,竟称“季直我兄”。张见之作书以答:“夫子尊称不敢,先生之称不必,我兄之称不像。”

1902年张之洞在武昌为西太后祝寿。席间,梁鼎芬奉旨唱《爱国歌》;当席辜鸿铭便缀集《爱民歌》讽刺,全词只有十六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1904年,胡元倓为湖南明德学校礼聘自日本归国省亲的陈介任教。后期满,陈拟返日继续求学。胡无奈,竟于众人面跪于陈前。陈被感动,急扶胡,允继任教一年。

于右任初到上海滩是1904年春,举目无亲,囊中羞涩,寄宿在陕西乡党吴仲祺家里。后来于右任题诗云:“泾阳吴老字仲祺,其子知名号陀曼(即吴宓)。父为大侠子学者,我亡命时蒙蔬饭。”

冯自由14岁随父亲在日本横滨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得知他喜读小说,尤其是喜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对冯父说,本会主张驱除满虏,即如诸葛亮之六出祁山,令郎能知顺逆,何不使之入会。由此冯称他加入兴中会,乃与小说有关。

范文澜十四五岁时,在小学(蕺山书院旧址)读书,每天见到明刘宗周的画像,认为他“清癯庄严,眉目愁蹙,使人感动”。

徐枕亚因写《玉梨魂》得名,以至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状元)之女主动与他通信,并要他上北京求亲,后如愿。

吴趼人在1910年7月22日的《汉口中西报》上刊登为艾罗补脑汁做广告的文章《还我魂灵记》,受到时人訾议,称他此举亦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一。

辛亥革命后,黄冈四杰一一吴昆、刘子通、李四光、熊十力聚会于武昌雄楚楼。为抒发心志,他们顺次命笔:吴写李白《山中问答》;刘发挥《道德经》思想;李只写了《雄三楚》;熊则借佛经,写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张伯苓喜吸烟,尤嗜雪茄。1914年,他训斥一个手指发黄的学生,但该生指着张桌上的烟袋反驳;张即将烟袋丢入痰盂,从此不再抽烟。

张伯苓在山东威海卫,目睹威海卫先被日本占领,后交还中国,中国又转租给英国。他后来说:“我正在那里,并且我看见威海卫的旗子两天之内换了三次,我看见龙旗替下了太阳旗,第二天我又看见龙旗被英国旗代替了,悲楚和愤怒使我深悲。”

章太炎在日本时,写一字条与汪允宗:“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同室的蒋维乔说:“既已向人借钱,曷勿多借几元?”章回答说:“此君只有两元之交情。”

章太炎一生不知美,连自然之美也不知欣赏。有人邀请他游山,他说不知道山为何物,无论怎样提不起雅兴。

胡适本是章太炎的崇拜者,出名后也常向章请教。但是请教之后,一个问题解决了,马上便对章太炎来个反驳,来一次攻击,以之作为自己成名的手段。

胡适初到美国,在康乃尔农学院实习时,他花上两个半小时,才将30余种苹果分辨出20种,他只得转学文史了。

1914年,陶行知在金陵大学读书,很穷,向朋友借钱,但亲友回信引古诗:“十扣柴扉九不开”。陶收信后毫不介意,却把它改为“百扣柴门十扇开”。

1917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到校的第一天,校役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也脱下礼帽,规规矩矩地向校役们鞠了一躬,打破了历任校长不理睬校役的惯例。

1919年5月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悄然去了天津。并留有一纸“启事”,称:“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愿少休矣。”

1920年夏衍一口气写了5篇小说,寄给创造社,结果都被退回;从此改弦易辙不写小说,后以剧作家雄踞文坛。

罗隆基曾开玩笑自诩说:“九年清华,只赶校长。”清华是八年制,因闹风潮最后留了一年。闻一多说:“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闻在清华第一年因未学英文功课留级一年,最后因闹风潮再留一年,所以是十年。

少年茅以昇爱桥,凡读古诗文,有关于桥的文句,便摘抄成册,见到有桥的图画也剪贴归集。

张宗祥称蒋百里少年时曾劝其读《野叟曝言》,蒋且以文素臣自居。张以为文贪多务得,予所难能;而蒋此后却政治、哲学、文学、外语、美术靡不研讨。

熊希龄当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时,一天请王闿运游北京中海。当时国务院设在集灵囿。王问这是什么地方,熊说这是集灵囿。王就说:“呵,四灵除你凤麟龙。”

宋春舫做过官。他说做官也是一种职业;非内行的做官,不但捞不到钱,而且还要出乱子、闹笑话。民国九、十年间,上海曾有一本《官学》,可见做官不但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学问。

宋春舫在北平、上海当过十多年教授。他说:“凭我这一两年耳闻目睹的种种怪现状,做教授的不但要会教书,而且要有‘合纵连横’政客的策略才行。”

恽铁樵因3个儿子患伤寒致死,遂弃文研究伤寒病学,后遂以一方治愈第四子伤寒,从此正式挂牌行医,并主编《铁憔医学月刊》。

沈宗瀚在浙江甲种农业学校读书时,实习制造堆肥。一日,有同学践踏时将牛尿溅至其口,对沈说:“尿味如盐?”沈说:“尝得尿味,证明其为盐基性肥料,可喜之至。”从此,沈放弃文学,立志专攻农业科学。

成舍我被张宗昌逮捕,险遭杀害。后成偶遇已下野的张,张连声道歉,成则狂笑。他后来说:“这一次笑,是出自心坎最真诚和永不会忘记之一笑。”

张耀翔少年时爱玩七巧板、九连环、围棋。他说,从这些游戏里,可以测知人们智力的差别和学习、办事的能力。并自编了“常识问答”游戏,名为“养脑片”,用以测量人们的反应快慢。

林语堂在20岁前,就知道古犹太国约书亚将军吹倒耶利哥城等故事;可是直到30余岁,才知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孟姜女哭夫以至泪毁长城的故事。

盛成自从西亚沙漠旅行之后,觉得宇宙间最可读的书,就是自然;后来他到丹麦后,曾爱读安徒生的童话集,觉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时,曾对同学潘光旦说:“你研究优生学的结果,假使证明中华民族应当淘汰灭亡,我便只有先用手枪打死你。”

物理学家吴大猷高小时爱读旧小说,第一本是《粉妆楼》,第二本是《说岳全传》。因此他历史、地理成绩最好,而成绩最劣是算术,四则题完全不懂。

林庚称,他由清华大学物理系转读中文系,是受郁达夫小说和丰子恺漫画的影响。

谭其骧在读大学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转了三次系才决定了自己的专业。他第一年读的是社会学,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

熊佛西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每每喜于课堂打瞌睡。一次,地理教员讲罗马尼亚一节,先询问谢冰心的意见。谢尚未答,教员转而问熊。熊因瞌睡,根本不知教员讲的什么,于是情急生智,回答:“我同谢女士的意见完全一致。”弄得满堂大笑。

林汉达有感于蒋梦麟、朱经农说他“连个博士学位也没有,还谈什么教育”,便在37岁时到美国留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得到了“金钥匙”奖。

沈从文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第一次上讲台,看见学生挤得满满的,他涨红了脸,好半天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讲堂,看见你们人多,害怕了。”

谛闲和尚在北京讲《楞严经》,袁世凯阴谋复辟,授意寺庙参与劝进,谛闲拒绝,说:“僧人惟知幸持佛法,不知有民主、君主。”

熊佛西平日出门作客,戴毡帽,着长袍,谈起话来声音洪亮,很像一位老法师。赵景深著文写到:“每见到他,我几乎想合十向他念一声‘阿弥陀佛’,作为见面时的敬礼。”

蓝公武在北平中国大学教书,用《资本论》体系讲授经济学;后来他受日本当局迫害,经济窘迫,靠典当维持生计,以至拿金牙托换了苞米面。

陈遵妫说他与张钰哲是“七十载五同老友”:(1)同是福建闽侯人;(2)同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直隶会馆畿辅中学读书;(3)抗战前同在中国天文学会出版的《宇宙》杂志共事;(4)1941年同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工作;(5)在昆明凤凰山天文台时,两人朝夕相处。但是两人性格迥异,在处理问题时常是见仁见智。然而绝无私人芥蒂。

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每日出寓至研究院,均要经过颐和园。但他工作完毕即返家,如此3年。他说:“吾自来此处,未窥颐和园。”但他没想到,他最终还是在数年后(1927年)投了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早年的蔡尚思,由于失业入住国学图书馆(南京),在馆中批了自己的五大册集部《图书总目》,以后写出了《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颐颉刚说蔡尚思是“得业”不是失业,是“大幸”不是“不幸”。

同类推荐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醉意似乎向来都青睐文人墨客。没发明酒的时候,以诗歌醉人,酒的问世,诗情与醉意通常都纠缠不清了,那种迷蒙的状态,让得意神采飞扬,给失意抹上酡红,人生得失各尽欢。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本书着重描绘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故事,从魏晋起笔,顺笔而下,直至民国,文人醉眼阅世,不失本真性情。
  • 传奇老奶奶姜淑梅: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套装3册)

    传奇老奶奶姜淑梅: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套装3册)

    《乱时候,穷时候》是六十岁才开始识字、摆脱文盲身份,七十岁开始学习写作的传奇老奶奶姜淑梅,历经一生写就的传奇之作,是一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平民史,是第一部草根小民、老百姓亲笔书写的乱穷中国史!文本的不可再生性,使本书注定会引起强烈关注。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苦菜花,甘蔗芽》是姜淑梅的第二部作品,是《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记录了作者亲身与闻的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2》:阅读大中国系列最新诗词力作,更严谨的解读,更感人的文笔,更耐读的故事。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阅读大中国系列一获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对文化、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由熊召政的20篇演讲集结成册,主讲作者对文人、文化的理解和体悟,其中以湖北楚文化为重点,多篇都有涉及。本书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讲文人,第二章讲作者自己对文化、生命等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第三章以楚文化为主题,也有篇章讲其他地区文化和中外文化对比。
热门推荐
  • 驭世传

    驭世传

    少年谜一样的身世,带着血海深仇来到了玄世,在探寻师父被杀之谜的路上,逐渐成长……
  • 笑傲九霄

    笑傲九霄

    一剑舞倾城,一印碎乾坤;一曲肝肠断,一笑傲九霄!风雪寒:“凡十恶不赦,当诛者,吾必一剑斩之!”且看,一人双剑,是何,耀武展威,拭剑扬道!
  • 毒妃在上:邪王请入局

    毒妃在上:邪王请入局

    她上辈子瞎了眼,跟了个24K纯金渣男,害死柳家满门,自己也落得个剖腹取子的下场。如今,重来一世,她决心致力于灭渣男踩绿茶,走上人生巅峰的伟大事业。可是……柳浅染一脚将每到半夜就莫名出现在自己床上的男人踹下床,“王爷,我可是下过地狱的恶鬼,你就不怕我弄死你!”某男迅速翻身上床,躺好,“娘子,求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经典译林)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经典译林)

    《约翰·克利斯朵夫》写的是关于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故事,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
  • 都市之武侠世界大考察

    都市之武侠世界大考察

    《笑傲江湖》中,他携东方女帝鼎定天下,《仙剑奇侠传》中,他一声轻叹,扭转乾坤,《破碎虚空》内,他霸气无双,横推道魔,地仙界中,他剑指苍穹........……天地大变,诸天再临,张三意外得穿越系统,誓要做诸天最强。
  • 十八种武器之飞天爪

    十八种武器之飞天爪

    江湖上一时风光无二的雌雄大盗在成功盗取晋献给程宣太后六十大寿的神器血玉盏后突然销声匿迹,引得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雌雄大盗轻功盖世,一手飞天爪那是使的出神入化,两人联手,没有去不了的险地,更没有带不走的宝贝。但是誰成想,两人养鹰一世,到了竟被被小雀儿啄了眼。是阴谋?还是巧合?血玉盏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隐藏在最后的凶手到底想得到什么?这眼啄的究竟付出了怎样惨烈的代价。失忆之后的方霏霏成了方芊芊,那成天自己唤作阿姐的霏霏又是何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雌雌还是雌雄?谁才是正牌搭档?官匪?强盗?搭档?姐妹?爱人?没有任何一个词能准确的描述出他们的关系。诡异的少年剑客十杀,拥有平凡理想的先生三叹,优雅的骑鹿少年星河,永远不能相见的参商,无数身怀绝技的人出现在了她的身边。敌人,朋友,终须自己辨别。隐藏在腰间的利爪隐隐发出嗜血的光芒。江湖,我回来了!!!
  •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那一世;背叛整个天地与他相拥。大婚当日新娘却不是自己,连同腹中骨肉被亲手刺杀。死后尸体遭人凌辱,孩子被剖出挫骨扬灰,魂飞魄散恨意难平!今生传闻他将她放在心尖宠上了天。太监来报:“陛下,娘娘说要出宫闯荡江湖。”年轻的帝王埋首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头也不抬,“嗯,告诉娘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朕的后宫任她施展拳脚。”太监要哭,这后宫里除了您就只有宫女和太监了!“娘娘将太后打了。”“正好,那朕今夜就有机会侍寝给她揉揉”御书房的床太硬。“娘娘跑了。”那人动作急的差点儿带翻了龙椅,“岂有此理,给朕备好毒酒白绫搓衣板!带上搓衣板去王府。”她敢去王府朕立刻饮鸩自挂金銮殿。是爱是恨?孰真孰假?
  • 剑祖

    剑祖

    剑者,锋芒也!剑仙者,上达青冥,下至九幽,御剑千里,剑破苍穹!一个剑道没落的仙侠世界,最后一名道祖玉皇登天路,身死道消!五方大地,东土神州,西天佛土,南荒妖域,北海魔渊,中土鬼都!一名现代青年重生上古,降临其中!
  • 1团的东方远征

    1团的东方远征

    一支罗马的军团在神秘的东方会有怎样的机遇?帝国的种子播撒在遥远的东方,他们会遭遇到什么?匈奴?西域?还是强盛的汉帝国?军团书友交流群:712137809
  •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

    黄永玉说自己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精神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剖开胸膛,创伤无数。黄永玉属于那种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的人。这种个人生命的历史感,来自他所谓的“打熬”,即用湘西人的刁和豁达,应对命运多舛。无论对创作灵感的渴求,还是对社会进步的希望,他说,都要熬得住,等得起。且听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