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11

第11章 佛教——了脱生死的不二法门(1)

佛教是“三教”中唯一的外来宗教,它源自古印度,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近两千年来,它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与儒家、道家思想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成语,如“惟我独尊”“在劫难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就源于佛教的传说、教义。

■ 佛教的创立与向中国的传播 ■

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7世纪在印度创立佛教,被尊为释迦牟尼佛。此后数百年间,佛教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汉明帝时白马驮经,带来了佛教的春风;南北朝时,达摩将印度佛教禅宗一派的思想引入中土佛教,开创了中土禅宗;而大唐玄奘法师留学北印度,求回了大乘佛法。此后,佛教在中国兴衰交替,但从未被忽视。

⊙三转法轮——释迦牟尼创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教徒的渲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神化为“佛法无边”的神,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公元前632年5月的圆月日,南亚地区恒河中游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他的父亲净饭王给他取名为悉达多。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

佛祖降生

传说释迦牟尼是乘着口含白莲花的六牙白象,降入母胎的,而且他一落地,便脚踏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声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当时天上飘落满天花雨,九条龙吐出温泉水为太子淋浴。

悉达多十几岁时与邻国的公主结婚,在深宫大院里过着奢侈的生活。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个老人、一个残废者、一个乞讨者、一个死人,深受触动。便希望能够通过证道,帮助世人从年老、疾病、贫困和死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于是,他在20多岁时,放弃奢华的生活,告别了妻儿,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在阿纳玛河边,他剃掉头发,披上袈裟,开始苦修,但直到他枯瘦如柴,却仍没有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他离开苦行林,在河边洗净身上的污垢,到一棵大树下,面向东方盘腿坐地冥想。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终于克服了身心内外的一切魔障,真正领悟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掌握了解脱众生轮回之苦的方法,从此得道成佛,这一天是公元前588年5月的月圆日。佛教也自此诞生。

他在菩提树下觉悟到的真理是什么?那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佛,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

三转法轮

得道之后,释迦牟尼“三转法轮”,从三种不同角度向曾经随他一起出家的阿难等五人宣讲“四圣谛”的佛法,并强调“中道”才是解脱的“正道”,反对极端苦行和任情纵欲。阿难等人便成为第一批佛教信徒和佛家僧侣,号“五比丘”。

成佛之后的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了的人”,又被尊称为世尊、如来、释迦牟尼等,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出身的圣者”。后人们把那棵树称为菩提树或佛树,就是智慧之树的意思。

之后,他说佛法45年。到公元前543年5月的月圆日,佛陀80岁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即将入灭,于是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之间躺下,头朝北方,右侧横卧,双足上下重叠,安详地圆寂。以后,佛教的教历便以佛陀涅槃时计算。

佛陀的日常生活

黎明起床,坐禅静思。中午托钵外出乞食,午饭后到静寂处坐禅沉思。黄昏时分为弟子宣法,或者到聚落里向俗人传教,直到晚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佛陀都在漫游和布道,只在雨季的三个月中停止旅行,称为“伐沙”(坐夏)。

二三百年后,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并由此向东进入缅甸,再经由缅甸传到东南亚;向北则进入西藏,继而向西进入阿富汗及中亚地区,向东传入中土。此后,佛教又快速传入日本和朝鲜,其教众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壮大,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佛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人们又将佛教称为“释教”。

⊙白马驮经——佛教东传的开始

相传,在汉代明帝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天夜里,汉明帝在夜间梦中,忽然梦见一个金身神人,头顶上现有白色的光圈,飞行于皇宫殿庭,令人心悦。

第二天,他将这个奇怪的梦告诉了朝臣,问是吉是凶。大臣傅毅对明帝说,西方有个天竺国,那里有位名为“佛”的神人,皇上可能是梦见佛了。于是,汉明帝便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西域天竺,去摹写佛的遗像。蔡郎中等一行人作为使者,去往天竺。

他们过天山、越葱岭,在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正好遇上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于是便邀请他们到中土去,两位高僧欣然答应。于是他们用一匹白马,驮着一些经书和释迦牟尼的立像回到了京城洛阳。中国自此便有了佛教和跪拜的仪规。

第二年,汉明帝下令于洛阳城雍门外,兴建一座寺院,按天竺式样为摩腾、法兰建精舍居住。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建造的第一座古刹禅院。“寺”的本义是官署,因摩腾、竺法兰初来时住在官署,又是外宾,为示礼待,就仍称新居为寺;此后中国的佛教建筑,就相沿称为寺了。

关于佛教传入的另一说法

“白马驮经”通常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土的标志,但据考证,东汉初年已有人信奉佛教。如《后汉书》就记载,楚王刘英“喜黄老,学为浮图,斋戒祭祀”。人们显然是将佛与黄老方术等同视之,而佛教初入中土时也确曾依附过黄老方术。

汉明帝还下令,请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并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陵上,还将白马驮回的佛经收藏于兰台石室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便在寺内翻译经书,自此,佛法东传,佛光开始普照中华。后来,二位高僧均在寺内圆寂。

因当时是用一匹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把这座寺院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便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并吸引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众多僧人,纷纷前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前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

白马驮经,使佛教文化在中土广为传播,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数千年来,香火一直绵延不绝。

⊙一苇渡江——达摩游中土弘法

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拜印度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为师,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

有一天,达摩向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中国)。不过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后来,为弘扬佛法,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驾起一叶扁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当时南方梁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非常崇信佛教,听说达摩来到,立即派使臣把他接到都城,热情地款待他。可是在席间,梁武帝与达摩谈论佛理时,总是话不投机。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便离开南朝都城,准备北上。

电影《达摩祖师》

在经历了兄弟间的王位之争后,达摩看破名利,决心潜心修行。师父般若多罗命他盖屋自修,以表诚心。他盖了又坏,坏了又盖,终于悟到佛在心中……67年后,他远赴中国弘法,一苇渡江,面壁十年,在少林寺开创中土禅宗一派。

当时高僧神光正在雨花台讲经说法,围观听讲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达摩路过雨花台时,也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时而点点头,时而又摇摇头。

神光认为他对自己不敬,很不高兴。达摩走后,有人告诉神光,刚才那人就是高僧菩提达摩。神光听了,急忙去追。达摩在前,神光在后,一直追到长江边。

宽广的江面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只有岸边不远处坐着一位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达摩于是就走上前去,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好吗?”

老人随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来到江边,把芦苇放在江面上,然后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这时神光追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不禁望江兴叹。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527),他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看到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就把少林寺作为他传教的落脚点,开始广集僧徒,弘扬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土禅宗的祖庭。

只履西归

达摩圆寂后两年,北魏使臣宋云自西域返回中土。他行至葱岭时,看见达摩僧衣飘飘,手提一只鞋子赤脚西来,忙上前问道:“大师到哪里去?”达摩道:“去往西天。”事后,宋云才知达摩已死。人们打开达摩的棺木,里面只有一只鞋子。

⊙西天取经——玄奘留学北印度

在佛教传入中土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就是唐僧玄奘。玄奘是唐都长安大慈恩寺的僧人,他少年出家,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他发现前人翻译过来的佛经有很多错误,就决定亲自到天竺求取真经。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程。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逃过重重边防关卡,跟随一名胡人偷渡玉门关。

此后,他历经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年底到达高昌,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翻越凌山,沿大清池西行,来到素叶城。

一天,走得筋疲力尽的玄奘正要拿起水袋喝水,哪知一不小心,整皮袋的水都泼翻了。他想返回去取水,可又马上告诫自己:不到达目的地,决不退后一步。

玄奘西行路线(当今地名)

西安→天水→兰州→武威→玉门关→哈密→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天山穆苏尔岭→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托克马克西南→乌兹别克斯坦→兹嘎拉山口→阿富汗北境→兴都库什山→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天竺(今印度)。

随后,他在天竺古寺那烂陀寺,跟随高僧戒贤法师修习佛法,并且声名鹊起。

后来,北印度伟大的帝王、诗人兼戏剧家戒日王,在国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无遮大会,由他宣讲大乘佛教教义。与会的有20多位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高僧,却无一人能驳倒玄奘,他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号。会后,戒日王请他骑象巡游天下,宣讲佛法,一时间在印度掀起了“中国热”。

贞观十七年(643)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

玄奘带入中土的佛经

主要有《涅般经》《菩萨经》《虚空藏经》《决定经》《华严经》《大般若经》《未曾有经》《维摩经》《金刚经》《五龙经》《摩竭经》《法华经》《瑜伽经》《西天论经》《佛国杂经》《大智度经》《大孔雀经》《维识论经》等。

玄奘百折不挠求取真经的事迹轰动了长安,唐太宗对他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他。从此玄奘定居洛阳,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的佛经。他还和弟子一起,将西域多国的地理、风俗等记载下来,编成《大唐西域记》。后来,明朝的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事迹和有关民间传说,写成了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盛衰无常——中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两千余年,期间经历了输入、传播、兴盛、时盛和时衰的过程。从魏晋到隋唐、宋元至明清,随着广泛传播,由承袭外来佛教,逐步形成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佛教。

这种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渗透到了中国各民族人们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以及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从我国现存的大量佛教经典和史籍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一般说来,在东晋以前,佛教的传播只是在皇族和上层贵族中有影响,这属于输入阶段,也称依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被视为方术的一种,其活动主要是对佛经的翻译。

直到三国时期,佛教才有了较完整的汉地戒律、仪规,出现了汉地出家僧人。东晋时,佛经的翻译量日增,出现了依附、融合于玄学的特点,还未定型独立。

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开始出现了独立发展的趋势,并有了不同的宗派,如北方有地论宗和楞伽宗等,南方有涅盘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超越前代的佛教文献和佛教学者。

中国人对佛教的态度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崇尚儒学、儒教,使得佛教始终没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处在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状态下。中国人对佛教的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需则求,不需则不求;有病才求,无病则不求。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寺塔建筑、石窟造像等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这一时期,皇室对佛教宽容、保护,民间也对佛教既信且行,编经、写经、刻经盛行。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佛教宗派,就诞生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各国和日本,都派了许多僧人来华学习佛法。

不过,唐朝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灭佛的事件,唐武宗下令拆毁寺院,迫使僧尼还俗,熔化佛像,焚毁经书,没收田地寺产,使佛教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宗派从此一蹶不振,不过,较简便易行的禅宗、净土宗大为兴盛。

从宋朝开始,理学作为正统的官方思想,不仅蒙上了一层佛教的色彩,而且还进一步吸收了佛、道二教的思想和宗教教义,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清末。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定,战争连绵不断,佛教衰落至极,戒律废弛,迷信盛行。虽有一批有识居士、僧人发心整顿佛教,重振宗风,如郑学川、杨文会等在南京创办刻经处,太虚等一批高僧大德积极整理僧侣制度,提倡僧侣教育,关心国事,支持民族救亡运动等,但总体上,佛教仍是走下坡路的。

佛教传入中土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在中国佛教进入了兴盛阶段,宣扬佛教的各种艺术形式,如塑像、画像、音律、雕刻、寺院建筑等,并得到了极大发展。

■ 佛教的教义、理念、戒律与礼仪 ■

理解了四圣谛与五蕴皆空,明白了四法印与六道轮回,就大概懂得了佛教的教义。了解了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大概就能明白佛教设置的戒律的意义。明了了知恩报恩与转迷成悟,也就可以理解佛教的人生观念。不懂合十、问讯、礼拜,就难窥佛教礼仪的堂奥。

⊙教义——四圣谛与五蕴皆空

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它们是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冥想,悟得的四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佛教最早、最基本的理论,也是解脱之道。

同类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爱情不将就

    爱情不将就

    这就是她爱了十年的男人。她因为怀孕如愿坐上陆家夫人的位置,他却日夜在外带女人回家当着她的面颠鸾倒凤。在他眼里,她恐怕连云渺渺一根头发丝儿都比不上。
  • 读《庄子》,悟管理

    读《庄子》,悟管理

    本书避开了以往管理类书籍的那种教科书式的讲解,不谈深奥的理论,从管理的角度,轻轻松松解读《庄子》中的故事,将故事与现代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庄子》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管理大师们用几页甚至几十页才能讲清的大道理。本书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管理知识,感受到管理的快乐,并从中领悟到管理的真谛和奥秘。
  •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她出身名门,清贵高华,只想与心中的他厮守年华。一纸诏书,一场赐婚,十里红妆一朝嫁。红墙内里,数不尽的悲伤,更是数不尽的阴谋。她情归何处,步步惊心,不过只为保全,度过余生。他情似深海,步步为营,不过只为一人,钟情一人。
  • 重生之狂凤倾世

    重生之狂凤倾世

    唐火儿,唐家第一天才,大陆最年轻的炼气师。莫轻狂,莫家天才七小姐,却因淬炼心脏失败而导致心脏爆裂而死。当一场惊天阴谋令她悲惨丧命,当她变成了她,一场旷世传奇就此展开。精彩片段【一】“人类,就你这九星斗者的实力还想当本王的主人?简直做梦!”黄金豹满脸不屑地道。“哦?你的意思是只有打败了你,才能当你的主人?”女子挑了挑眉,眼角带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黄金豹冷冷一哼,不置可否。“唰!”女子闪电挥手,顿时,五头个头完全不亚于黄金豹的灵兽陡然出现,将黄金豹团团围住。“给我打!”随着女子轻飘飘的话语的吐出,五头灵兽齐齐对黄金豹发起攻击。
  • 克格勃潜入新疆

    克格勃潜入新疆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有一座逶迤连绵一直延伸至苏联境内的山脉——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山中国境内的一侧,有个边陲名镇塔城。额敏河畔有个距中苏边境仅二十多公里的城镇,名叫吉也克。六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紧张,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七十年代中期已划为兰州军区)在吉也克的附近设置了一个代号为“7801”的野战医院。医院的设置,既是战备需要,也弥补了边境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医院向当地各族群众开放,还派出医疗小分队深入牧区,送医赠药。7801医院的义举,感动了吉也克镇外巴拉坎大队的一个社员。
  • 与校痞同居的日子

    与校痞同居的日子

    他是我的男神,我第一眼看到便认定的男人,他却说别爱上我,我对你没有任何男女之情,只限于妹妹,仅此而已。什么?妹妹?该死的,我才不要妹妹……我说:“郁神殿,两年之内我一定会让你爱上我!”但他却说:“呵呵,做梦!”为了这个目标我使出浑身解数,然而他却无动于衷,最终我陷入绝望,冲他嘶吼:“可是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呵护我、保护我、爱护我?”但他却说“我明确地告诉自己要远离你,但是……我的心却早已爱上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睿智王爷高手妃

    睿智王爷高手妃

    林月儿一直喜欢陈中天,但她以为陈中天只把她当邻家妹妹。等待流星雨的时候,两人互表心意,林月儿却穿越了。她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大小姐,之后又嫁给了王爷叶邵成,做了王妃,并产下一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执掌八方

    执掌八方

    十万天兵驻天楼,楼中公子戏飞鸥。白云悠悠随风去,天下之事掌中留。星汉万里通幽处,四宇长歌一叶舟。滕王阁上三杯酒,槛外江头花飞柳。山河犹记旧神州,一晃昔年万度秋。明月应知千万里,为君画作无数愁。
  • 隐婚-豪女宠夫

    隐婚-豪女宠夫

    内容:“倩衣,我们分手吧!我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我不能自私的让你一个千金大小姐,跟着我吃泡面,整天风里来风里去的”倩衣顿时感觉委屈,心里被几十斤的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泪眼汪汪的说“峰哥哥,你不要我?”…现实的残忍,身份的隔阂让两个深深相恋了三年的恋人,被迫要面对分离,他不想被人认为吃软饭,她不想放弃这段经营了三年的恋情,爱情,打破了一切的传统,他们做了一个决定——隐婚!一场没人祝福的婚礼,一场只有一个证婚人的婚礼,三个人的婚礼展开一段,为爱情努力的人生…他终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快递员成了跨国企业的首席设计师,他有能力给爱的人一个避风港,却发现早已回不到最初的位置,究竟是谁变了,还是最纯真的爱情已经变质了?《隐婚——豪门贱夫》为各位讲诉一段传奇的人生,这是梦缘的最新力作!希望多多支持!
  • 家有财妇: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

    家有财妇: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

    《家有财妇(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由王贵水所著,《家有财妇(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为女性提供最新的理财投资理念,告诉读者最适宜女性的理财投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理财投资中的各种实用技巧,并结合生动真实的案例对理财方法一一作了详细说明,为女性量身订做了适合你理财需求的妙方。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都来做家中的小财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