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700000007

第7章 身体·成长·衰老与死亡(1)

§§§第一节 身体

唐唐从幼儿园回来后,妈妈问他,“唐唐今天学了什么啊?”

唐唐回答:“老师真是讨厌,我不知道‘5+4’等于几他还是让我算!”

“这样啊!”妈妈笑了,“唐唐,你看妈妈的手,左手一共是五个手指头,加上右手的四个手指头,你数数,一共是几个?”

“九个!”唐唐很快数了出来。“我明白了,妈妈!但是,妈妈,人为什么一只手是五个手指头呢?”

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岁的小雯比较内向,很怕生。有一天,她家来了很多的木工,帮忙装修房间。看到这些木工,小雯非常害羞。因此,尽可能不露面,躲了起来。可是,无论如何,一天之中也要和这些工人见到数次。这时,小雯想,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工人碰面时,站着不动,把眼睛闭起来。这时,工人就会不见了。妈妈不理解她的想法,就问道:

“像你这么做,工人叔叔还是会看到你呀!”

小雯回答道:“可是,我闭上眼睛,叔叔就不在了呀!”

妈妈于是向小雯解释:“雯雯,眼睛闭上以后工人叔叔还是站在你的眼前,只是你看不到了而已。”

“那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小雯有些疑惑了。

人为什么要长嘴巴呢?

鼻子都有什么用呢?

也许,会有好多妈妈认为,这么做似乎太过孩子气,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认为感觉不到的就等于没有。但是在笔者看来,四五岁的孩子对自身的想法都是正常的,甚至都是值得鼓励的。

其实在孩子问问题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反问孩子问题,让他们有机会思考。这时,你会很意外地发现以前从未曾发觉过的孩子的另外一面。

反问孩子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想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候,孩子会有很多非同一般的想法,令人感到佩服。

“我不是给你讲了吗?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你怎么老是不明白呢!”

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最忌态度粗暴。有的时候,孩子不明白只是因为他们与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或者说还不成熟,因此父母务必耐心。

“你这是唯心主义,眼睛闭上东西还在,他是一直存在的,不是说你一闭上眼睛就消失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施爱者与受害者,而不是辩论者,因此,父母不能与孩子“理论”——他还是个孩子,只有未知的世界和一些体验,并没有多少的理论知识。

“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但是东西还在。不过你还可以想想,眼睛还能用来做什么啊?”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眼睛的用途。父母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到了眼睛的作用,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认识,同时,父母还对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进行了鼓励,让孩子举一反三,了解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妈妈,我的血管为什么是紫色的?

3岁的宇宇洗完澡后,看到自己手臂上的血管,一边指给妈妈看一边问:“妈妈,你快看,为什么这是紫色的呢?”

我的头发为什么是黑色的?

我的嘴唇为什么是红色的?

三四岁的孩子眼里到处充满着好奇。他们面前的世界和自身都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时候他们最容易提出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而能提出问题的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快的时候。所以,父母要给予耐心回答,不会回答的,也要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这个嘛,是血管,也就是我们的血流经的通道,就像下水道里面的水一样。”

其实,对于3岁的小孩子而言,要向他说明下水道中的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孩子是不太容易了解的。比喻本来是向孩子解释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但是要注意比喻必须是通俗易懂的。这种比喻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年龄与相应的认知力,他们或者不理解,或者继续进行追问。

“本来就是紫色的啊,你问这么多干什么?”

这种简单式的回答是最易打消孩子积极性的回答,这样的话,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最终阻碍孩子的身心成长。

“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的血。这些血把各种营养还有氧气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同时呢,把身体的一些垃圾运走,那些带着垃圾的血液颜色当然不好看了,呈现暗红色,透过表皮来看,就是紫色。你真不错,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呢!”

这种回答方式就比较好,一方面科学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又夸奖了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肯定。孩子在父母的这些鼓励下,会拥有更大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

4岁的蓝蓝下午跟爸爸妈妈到奶奶家吃饭,吃完饭后蓝蓝看到奶奶把牙拿了下来,感觉很惊奇,于是回家后偷偷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呢?”

为什么叔叔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牙?

为什么爷爷的头发可以摘下来?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他们常常能注意到大人无法发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向父母“发难”。其实,这些时刻往往是亲子沟通和培养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机会。上面的问题就很好,父母可以趁此机会,让孩子注意对牙齿的保养。

还有,小孩子看到大人把假牙拿下来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最好是不要吓着他们,而是耐心地给予回答。

“奶奶小时候贪吃,也不刷牙,所以年龄大了之后牙齿坏了,不能吃东西,只好用假牙。”

这种回答乍一看挺符合道理,但是实际上,这样回答的父母却忘了使用假牙的是自己的长辈,这种口吻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也不尊重长辈,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每天成长的,所以,父母务必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不良观点和不良习惯的种子。

“那是假牙。人年纪大了以后,身体和牙齿比较容易坏。所以就用假的牙齿,来咀嚼东西。但是假牙和真牙比起来,非常不舒服,也不如真牙结实耐用。不信,你去问问奶奶是不是这样!所以,小时候,不要吃太多甜食。睡前、饭后要好好地刷牙、漱口,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这么早就使用假牙。从小就注意保养牙齿,那么即使到奶奶的年纪时,也不需要使用假牙。一旦出现蛀牙,就很麻烦了。最好尽快地接受治疗。”

这种回答首先给了孩子一种答复,然后进行分析(此间还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最后给出建议,是一种回答孩子较好的方式。

父母需要记住,每次回答都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一个促进亲子沟通的机会,这样的回答方式和口吻,有益于父母更好地表达。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吃饭的时候,爸爸看到多多心不在焉地吃米饭,不禁对他说:“快点,你看爸爸妈妈都吃完了。大家都等着你呢!”

多多这时仰起了小脑袋问:“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为什么人只有两只手呢?

为什么人长了两只耳朵呢?

对于孩子所提的这类问题,绝不可以一笑置之。

首先,父母要有赞许孩子想法的态度。父母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的创造性得以发展,更能增加他的智慧,激发他的好奇心。

另外要考虑到的是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有很多孩子吃饭慢是因为心不在焉,或者想事情,或者在看电视。这样父母就必须借此机会纠正一下孩子的吃饭习惯了。

此外父母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孩子解释吃饭速度以及专心与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阐释吃饭不要那么快,要细嚼慢咽以及必须专心等等。

“如果有两张嘴,那就成了妖怪了。”

这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沮丧。其实孩子想得到确认的回答是“如果多长几个嘴,就可以很快把饭吃完了……”对于4岁的孩子而言,因为吃饭太慢而挨骂,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爸爸催多多吃快点也是不对的。吃饭必须细嚼慢咽,但是不能同时看书,也不能看电视,因为这样,吃的饭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多多也不能很快地长大了!”

孩子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有的时候必须考虑孩子发问的出发点。

耳朵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妈妈帮4岁的琦琦挖耳朵时,琦琦突然问道:“妈妈,耳朵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耳朵里是一条又长又暗的通道,通道与鼓膜相连。”

“那鼓膜长得什么样子?”琦琦继续问道。

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鼻孔里为什么会藏鼻屎呢?

自己的身体是孩子好奇与发问的源头之一。而父母应该鼓励这种发问,并在耐心解答的同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等你长大了,上中学学生物的时候就知道了。”

孩子的问题不能回避,即使父母一时回答不出来,也应该给孩子一个确切的、可以等待的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内给予孩子比较信服的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好吗?”

孩子在4岁时,好奇心特别旺盛。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还可以翻开图画,提供孩子更多的相关知识。父母可以在家中备有一些向幼儿介绍有关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家庭关系等知识的书籍,如果孩子问到,就拿出来亲子共读。

“你看,就如书上所说的一样,耳朵就像隧道一样,非常暗,里面有鼓膜。这鼓膜就像一张薄薄的纸。当别人讲话时,声音传进耳朵,鼓膜会震动,我们就会听到别人在说话。万一鼓膜破了,那么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要非常重视耳朵,不可以自己挖耳朵。”

在书上看到解剖图的同时,再让他看看妈妈刚才提到的“幽暗的通道”。因为太暗,这时妈妈可以用手电筒照自己的耳朵,让孩子看看。然后,就可以像上述那样告诉孩子。

为什么会有指甲?

妈妈在帮5岁的贝贝剪指甲,而贝贝呢,则急着想到外面和小朋友玩耍,于是有些不耐烦地问妈妈:“人为什么会长指甲呢?长了指甲,还要剪,多麻烦啊!”

我们为什么会长头发呢?

身上为什么会长毛?

孩子常会给父母出难题,提出一些在父母看来是“常识”、“公理”的问题,且常常让父母猝不及防。而此时,父母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初步缓解当时的困窘局面,亦可锻炼孩子的自主思维;而不可断然予以拒绝。

“这是常识,你见过哪个人没有指甲,以后这样的问题不要问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长的过程便是发问的过程,上述父母的回答无疑在阻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即使是常识和公理,也需要父母耐心地给孩子解释,一般来说,孩子对于这类问题,一旦你给他解释清楚了,他不会问你第二遍。

“那贝贝想想为什么会有指甲呢?”

“如果没有指甲就会滑,可能是为了要抓东西吧!”贝贝答道。

正是因为母亲的反问,孩子才有了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因而有这么好的回答。这时,妈妈应该褒奖孩子说“宝宝真了不起,就是这么回事”。然后,妈妈还可以继续鼓励孩子:“我们再来想一想,指甲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因为有了指甲的保护,我们的手指就不会受伤,我们还可以用指尖用力,把东西撕开,拿铅笔、做家务、缝衣服。”

在孩子容易理解的情况下,举些例子来说明。接着,还可以追加说明“当指甲变长后,很可能会划伤自己或者小伙伴。所以当你的指甲长长了,就要让妈妈帮你剪短。等你再大一点,还要学会自己剪指甲。”

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是对自己身体的好奇。他们可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成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这种理所当然,父母仍要给予孩子耐心、科学的解释。与性问题相比,这类问题不那么敏感,父母如果事先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只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解答,相信并非困难。

§§§第二节 成长衰老死亡

妈妈从幼儿园接宗棠回家,半路上正好看到小区内的李奶奶过马路。于是妈妈让宗棠扯着自己的衣服,妈妈则扶着李奶奶慢慢地过马路。

宗棠看着脸上布满皱纹、背驼得很厉害的李奶奶,感到很害怕,忙拉紧了妈妈的衣服,偷偷地说:“妈妈,老奶奶好可怕呀!”

妈妈轻轻抚了一下宗棠的脑勺说:“宗棠别怕,李奶奶只是老了。”

宗棠不解地问:“人老了都会变成这样子吗?”

“每一个人都会从小孩子长成大人,再从大人变老,懂了吗?”妈妈回答。

宗棠紧紧抱住了妈妈的胳膊:“太吓人了,我不要变老,好吗?”

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岁的姗姗在和妈妈一起看电视,看到电视节目中漂亮的电影明星,姗姗问道:“妈妈,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她一样漂亮呢?”

我长大了会像明星一样漂亮吗?

我会长得像爸爸这样帅吗?

我长大了不会像那个人一样丑吧?

也许孩子与别人比较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有些自卑;或者是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感到一些羡慕。事实上,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设想、幻想自己的未来了,在这方面,父母千万不能让她有悲观的念头,要鼓励她,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妈妈怎么知道你能长成什么样子呢!”

孩子对于未来的渴求是正常的,父母不要打击孩子的这些良好的愿望,应尽量鼓励他,让他在成长面前充满信心。

“该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

“你现在什么样,以后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孩子对未来一般抱有幻想,父母不要对孩子这些幻想予以打击,而要温和地给孩子以希望。

“你是小公主,当然长得像小公主一样啦!”

“长大以后,大家都会改变,就像妈妈一样。”

当孩子发问的时候,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动、行为以及当时的情形和前后关系等,然后再回答。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孩子问这些是因为她注意到了自己的皮肤有些黑,而不是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白白嫩嫩,因此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寻找安慰。而父母此刻就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事情是变化发展的,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都可能变得更漂亮。

我为什么要成为大人啊?

4岁的男男一不小心打破了碗,妈妈刚一说他,他就哭起了鼻子,于是妈妈便对他说:“像你这样动不动就哭,怎么成为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啊!”

于是男男问爸爸:“真讨厌,我不想成为大人,是不是可以不要成为大人呢?”

成为大人有什么好的呢?

我不想长大,可以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这个问题也经常被孩子提起。在孩子看来,小的时候可以贪玩、享受父母和其他人的照顾而不必付出什么,这些都是很惬意的;而他们眼中的大人们整日忙忙碌碌,却很少有时间去玩。所以他们的小脑袋中可能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做大人不好,最好能一直不长大——“我要拒绝长大”。其实,这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困境。每个孩子都必须明白自己要长大,并担负起大人的责任;目前没有多少责任是因为他们还未成年,不足以担负一些责任。

同类推荐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国内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和天涯名人、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曾颖写给女儿的书,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以“爱”“责任”“亲情”“完美”“宽容”“能力”等为主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育儿的体会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国内著名漫画家孙邦彦创作的54幅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彩色铅笔卡通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与联想的父亲文笔和情感的魅力。
  • 父母,请这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父母,请这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本书在揭示大多数孩子在情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的同时,更给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建议,帮助父母找到提高孩子情商的良方,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本书是传统启蒙经典《弟子规》与家庭教育的完美融合,作者以《弟子规》中的语句为纲目,把其中蕴含的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挖掘、提炼出来,深入解读分析,并加上其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改造自己,成就孩子,从而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超级简单和轻松。
热门推荐
  • 韩国大夫恩仇记

    韩国大夫恩仇记

    另辟蹊径,满满干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众多有序。行文精炼畅达。节奏张弛有度。密探,潜伏,悬疑,奇案,武功,奇侠,智谋,替身,策反,宫斗,权谋等等诸多元素熔于一炉。油漆辨奸,肥猪追凶,烤猪明奸,马蜂显威,铜镜惊马,绝世口技,斗鸡操控,投毒迷幻,听瓮窃听,男儿女声,装鬼套话,易容变声,色相胁迫,阴阳五行,相士诈骗,隐身遁形,小孔破案,木鹫毒气,精彩不断。严仲子,申不害,鬼谷子门徒,相士门徒,韩哀侯,韩昭侯,墨家巨子,阴阳家,鸿儒酋长,齐国太子,粉墨登场。儒学底蕴浸漫。诸子身影乍现。思辨色彩浓郁。正反辩驳精彩。亦正亦邪,雅俗共赏。
  • 九霄奔云传(全集)

    九霄奔云传(全集)

    上古神创三界,龙分四野,诸神以山河社稷图将三界永隔。三千年光阴后,“天界”九霄能量肆虐,一场浩劫即将来临。来自九州世界的无钱、无房、无未来的“三无青年”符晨曦,因缘际会成为天命者,被卷入这场浩大的救世之战。不周之巅钟响候鸟掠过,云梦泽冰雪新化。树海曙光初现,日辉如浪。龙族金鳞闪烁,迎着初春的风从山海彼岸飞回。山海万仞,群龙奔云。我仍在九霄守候你的归来。哪怕千年万年,哪怕你我化作流波上的白鸟,于岁月此起彼伏的潮汐之中逐浪追寻,亦相信会有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 戮玄

    戮玄

    坠落的大陆,几千世的轮回,一生的守候,鲜血加身,罪孽成佛,若天地不仁,则万物为刍狗。
  • 修仙鉴

    修仙鉴

    自古英雄出少年,成事必经多磨难!虽出身凡胎,最终却是不凡之命,两个身手了得的父母的强化训练让他通往强者之路,意外得到神仙赐予的法器,自是如虎添翼!逐渐退去懵懂的外衣,将修仙练的风生水起,且看主人公如何踏上仙界之路!
  • 竹马仆仆:青梅难驯服

    竹马仆仆:青梅难驯服

    ##只要你想肆意活,总有那样一个契机,有那样一个人守着你,而你便可以在风中倨傲不羁。——##从前谢颖轩在唐奕阁眼里如同山间清爽宜人的微风,而在唐奕阁发现自己爱上谢颖轩之后,曾经的女孩已经变得不一样了,若还拿风儿作比喻,她像极速道上强劲横刮的风,也像雪山驰骋而下的风,更像夜间沙漠里冷冽的风。##倨傲、不羁、无所顾虑。##但唐奕阁认定了她,只能风尘仆仆,追逐那个风一样的女子,一辈子。
  •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列宁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列宁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列宁出身于俄国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站在穷苦劳动人民一边,投身于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并成为苏维埃国家、苏联共产党、苏联军队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他曾数次坐牢、流放和流亡国外,多次遭敌人暗杀,历尽艰险,他领导发动了俄国十月革命,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
  • 抗日之巅峰兵王

    抗日之巅峰兵王

    现代特种兵穿越抗战,打鬼子,除汉奸,扒火车,闯南京,浴血奋战,至死不渝,带领你们一起去哪个激昂年代,为了民族,为了同胞而转战万里。军人,是民族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柱石,陈华冒着枪林弹雨,一手钢枪一手长刀,杀出一个万事和平,谁能铁骨铮铮,看我巅峰战兵。
  • 快穿攻略:拯救男配进行时

    快穿攻略:拯救男配进行时

    作为一个职业快穿人,米朵的愿望是完成任务集满积分换取白金年卡。她真的只爱钱,不想和任何人谈感情啊……不过系统君,说好只是做任务,为毛每个世界都有一个男人含情脉脉的看着我?系统谄媚的笑:也许你颜值逆天?也许你运气爆表?也许……米朵玉手一挥,系统瞬间黑屏……系统惊恐万分:宿主你要干啥?米朵冷笑:哼,俺要修改系统!免得你整天胡言乱语。系统:呼叫总部呼叫总部!宿主不按规矩出牌,咋整?总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温馨提示:本文宠文,男主是同一个人,身份有皇帝总裁医生将军校草种田汉等。由于剧情需要,部分世界的男主会有多个女人。请有洁癖的同学绕道或谨慎跳坑!群号603230200欢迎小可爱进群。
  • 甘与子同梦

    甘与子同梦

    孩提时,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年少时,并肩作战、生死相随;成年时,阴阳相隔、不可触及。儿时的一句玩笑话,她却信以为真,当成了一辈子的约定。但总归是句玩笑话,他又怎会放在心上。她苦寻他十年,只为他能实现当年的约定。却不知,他,早已在土下沉睡。哀哉,物是人非。当年的十年之约,不知谁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