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00000004

第4章 内篇(上)(3)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把它称作‘樗’。这棵大树的树干长着凹凸不平的大疙瘩,无法打上墨线,它的小枝又都弯弯曲曲,不合乎木匠的要求。哪怕长在路旁,木匠走来走去,也徽得瞧上一眼。如果按你的说法,大而无用,那么它会被丢弃的。”

庄子说:“难道你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身体匍匐在地上,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玩乐的小动物。它们东跳西跃,一会高一会低,一旦陷进猎人的圈套,必死无疑。还有牦牛,身体像天上的云,这样的个子够大吧,却不能捉老鼠。现在,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对它的用处发愁,怎么不把它种在寸草不生的地方,或栽种在没有什么人烟的乡下,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惬意地躺卧在树下。使它遭不到斧头的砍伐而死亡,也没有什么东西来侵害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品读庄子】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句话不仅骂了惠子,还骂了古今中外的天下人,“你心里乱作一团,大草包一个,是个大笨蛋。”后世的文学家经常骂人“蓬心”的典故正是出自这里。

本章节寓言里,同样的药膏,一个利用它得到了功名利禄,一个却无法摆脱家族世代漂洗的命运,悬殊的结局,判若天壤。又例如大樗,人以为无用,其实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正是其不用之用。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心思灵活的人眼里,物无弃物,人无弃人。所以物虽同一,而用则有异。境界的大小,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有智慧的人,自会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同理,惠子,作为当时的“名家”,博学多才自不必说。聪明如他,在思想和观念的局促下,会认为葫芦太大没有用,而把它砸碎。是啊,知识使人知道了许多事,使人更聪明。人们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固然很好,但智慧更为重要,智慧表现在人聪明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所以人仅仅有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地加以应用,这些知识就失掉了价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识和聪明,它是头脑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实践道德的才能,是丰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在于不断地把拥有的知识,有智慧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在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学习,在知识上多而又多,更要竭力追求智慧。

丰富知识及不上独特眼光

一所著名学院的院长,继承了一大块贫瘠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没有矿产或其他贵重的附属物,因此,这块土地不但不能为他带来任何收入,反而给他带来了很多费用,因为他必须支付土地税。

几年以后,政府建造了一条公路从这块土地上经过。一个“未受教育”的人刚好开车经过此地,考虑到这块贫瘠的土地正好位于一处山顶,可以观赏四周连绵几公里长的美丽景色。他(这个没有知识的人)同时还注意到,这块土地上长满了一层小松树及其他有价值的树苗。这样,他就以每亩1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50亩的荒地。在靠近公路的地方,他修建了一间独特的木造房屋,并附设一间很大的餐厅,在房子附近又建了一处加油站。他又在公路沿线建造了十几间单人木头房屋,以每人每晚3元的价格出租给游客。人们看中了这里安静、幽雅的环境,很多人都来这里旅游。费厅、加油站及木头房屋,使他在第一年净赚1,5万美元。

第二年,他又开始扩张,增建了另外50栋木屋,每一栋木屋有三间房间。他现在把这些房子出租给附近城市的居民们,作为避暑别墅,租金为每季度150美元。

而这些木屋的建筑材料根本不必花他一毛钱,因为这些木材就长在他的土地上(而那位学院院长却认为这块土地毫无价值)。

还有,这些木屋独特的外表正好成为他的扩建计划的最佳广告。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自然,对于长时间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般人如果用如此原始的材料建造房屋,很可能被认为是疯子。

故事还没有结束,在距离这些木屋不到五公里处,这个有头脑的人又买下占地150亩的一处古老而荒废的农场,每亩价格2美元,而卖主则相信这个价格是最高的了。

这个人马上建造了一座100米长的水坝,把一条小溪的流水引进一个占地15亩的湖泊,在湖中放养许多鱼,然后把这个农场以建房的价格出售给那些想在湖边避暑的人。这样简单的一转手,使他共赚进了25万美元,而且只花了一个夏季的时间。但是这个有远见及想像力的人,却未受过正规的“教育”。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能巧妙地运用各种知识,立即可以取得成功。

在提到上面所叙述的那段故事时,那位以500美元的价格售出50亩“没有价值”土地的学院院长说:“大家想想看,我们大部分人也许都会认为那个人没有知识,是个傻子,花了很多冤枉钱,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把他的所知和50亩荒地混合在一起之后,所获得的年收益,却远超过我们靠所谓的教育方式所赚取的五年总收入。”

在生活中,独特的眼光和魄力往往比教育和知识更重要,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一书谈理论最集中的一章,多是纯逻辑的辩论,抽象的说理。甚至可以说,《齐物论》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明代得道高僧释德清在《庄子内篇注·齐物论》总论:“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盖言世无真知大觉之大圣,而诸子各以小知小见为自是,都是自执一己之我见,故各以已得为必是。既一人以己为是,则天下人人皆非,竟无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则从儒墨两家相是非,下则诸子众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则终竟无一人可正齐之者。故物论之难齐也久矣,皆不自明之过也。今庄子意,若齐物之论,须是大觉真人出世,忘我忘人,以真知真悟,了无人我之分,相忘于大道。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了无人我是非之相,此齐物之大旨也。”

关于本篇的文学技法,清代诗人屈复于《南华通·齐物论》篇末这样总评:“通篇大势,前半顺提,中间总锁,后半倒应,千变万化,一线穿来,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也。”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②。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③?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④”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嚼,而独不闻之翏翏乎⑤?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机,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⑥,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⑤,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砜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释】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②荅(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④籁(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籁”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籁”、“天籁”相对应,所谓“地籁”或“天籁”,即来自自然的声响。⑤翏翏(liù)的:大风的声响。⑥謞(xiào):形容箭头的声响。⑦宎(yǎo):深而沉。

【译文】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坐着,仰面朝天,慢慢吐气,仿佛神志不清的样子。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伺在跟前,说:“老师你这是怎么啦?你的外形像一块枯的木头,毫无生气,内心像死灰一样,冷冰冰的。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的这个状况,跟从前的情形完全两样。”

子綦回答说:“偃,这个问题问得好。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我了,你知道吗?人境界的实在的音声你可以听得到,但是你却听不到地境界的音声,即使你能听见地界的音声,却不一定听见天空中的声响啊!”

子游我:“三籁是什么?”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刮则已,刮起来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穴孔都会怒吼起来。你没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林参差不齐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裂缝,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眼,有的像春臼,有的像很深的洼地。有的像平浅的水池;长风进入孔穴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湍急的流水声,有的像大火燃烧声,有的像怒喝声,有的像抽气声,有的像叫喊声,有的像嚎哭声,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悲切,就如同一唱一和。微风则相和的声音小,疾风则相和的声音大,烈风停止了,则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无声了。你难道没有看见万物随风摇晃的情景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竹管里发出的声音。那天籁又是什么呢?”

子綦说:“风吹万窍声音不同,它们发出声音或停止都是出于自身。这都是自然状态所致,发动它们的还能是谁呢!”

【品读庄子】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本阶段庄子提出来,形而下万有的现象里,自然界分天、地、人三籁,并用声音来比喻。这是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哲学上,尤其是宗教哲学上,最喜欢应用音声来表达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这个宇宙中的音声和光是范围最广的,是使人可以走到另一个世界去的引导力量。所以,庄子提出天、地、人三种声音。

万事万物生灭无常,不会永恒存在,“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吾丧我”的境界,“丧我”即去除“成心”(成见)、扬弃我执、打破自我中心。一个人要真正解脱困扰,解脱一切烦恼而到达真正的逍遥,唯有“丧我”,忘我。

忘掉人在社会生活里面的角色的种种限制,沉浸在自然本来的面目中。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技巧,而是心态。

有时候事情做得不好,阻碍人的不是智力,不是各自的学术修养,而是人对种种功利的考虑。庄子洞察到这一点,他教人按自然的原则,以一种自然忘我的状态做事情,这样人的自然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所以我们要按自然的原则来生活,从偏执的自我中超脱出来,而不是仅仅世俗地做事情、过日子。

心态决定成败

在一家公司的裁员名单中,有这样两位中年女员工,一位是大学毕业生,在公司里担任工程师。另一位只有初中文化。就起点和学历而论,这位拥有大学文凭的无疑超过了那位普通工人,然而,她们的结果却大不一样。

文凭高的女员工被裁员了!这成了车间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家议论纷纷。女工程师对这一变化深怀怨恨,整天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更没有想到要脚踏实地地做点事情,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另一位普通女工却大不一样,她很快就从阴影里解脱出来,乐观地接受了现实。在亲戚朋友的鼓励下,做起了小本生意。由于她尽心尽力、努力工作,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自己也过上了比在工厂时更好的生活。一个是高学历的工程师,一个是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女工,她们都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但被裁员后她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成就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不在于文凭,也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①。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②;其留如诅盟③,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④,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⑤,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⑥,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联,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⑦、六藏,赅而存焉⑧,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宁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⑨,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注释】

①觉:睡醒。形开:身形开朗,目开意悟。一说形体不宁。②司:主。“司是非”犹言主宰是非,意思是“是”与“非”都由此产生。一说“司”通“伺”,窥伺人之是非的意思。③留:守住,指留存内心,与上句的“发”相对应。诅盟:誓约;结盟时的誓言,坚守不渝。④厌(yā):通“压”,闭塞的意思。绒:绳索,用绳索束博。⑤相代: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⑥旦暮:昼夜,表示时间很短。⑦九窍:人体上九个可以向外张开的孔穴,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口、生殖器、肛门。⑧赅(gāi):齐备。⑨苶(nié)然:疲倦困顿的样子。疲役:犹言疲于役,为役使所疲顿。

【译文】

大智慧的人宽广博大,小聪明的人梢致细腻;大道言论气焰凌人,浅薄言论喋喋不休。他们睡觉时心烦意乱,醒来后身体不安;与世事纠葛不断,用尽心机算计他人。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用词严谨。遇到小的惧怕心神不安,而大的惊吓就失魂落魄。他们辩论发言就像利箭一样迅疾,寻找他人的漏洞;他们有时什么都不说,就好像发过誓言一样,等待胜利的机会。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一派肃杀的景象;他们沉溺在所作所为的活动之中,再无法使他们恢复原状;他们的心灵被贪念束缚无法自拔,沿着衰老枯竭的道路一意孤行,没法使他们恢复自我。他们喜怒无常,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故作姿态。犹如空洞的管箫发出的声音,又像菌类从地上的蒸气中产生出来一样。交互更替在眼前,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萌发出来的。得了吧,还是算了吧!一旦懂得了这些情况发生的道理,就懂得了它们发生的根由了。

同类推荐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热门推荐
  • 昭云记

    昭云记

    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许多人都秉着一颗为了百姓的心,但是越当官越不敢任事者不在少数。大燕国风虽好,但是腐败的陈规却啃噬着天下。大部分人看不到,一部分人踌躇犹豫,少部分则决心改陈除弊!
  • 灵氛回响

    灵氛回响

    《百花谭文丛:灵氛回响》是著名学者、诗人陈建华的个人文学记事。“灵氛”来源于本雅明的“aura”一词,有多种译法,有的译作“灵光”,有的作“光晕”等,陈建华更喜欢译为“灵氛”,有一种通向远古的蛊惑,有一种“上下求索”的醒世者的感叹。本书特色明显,有六十年代的文学回忆、七十年代的回忆片断,还有九十年代回到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虽是回忆文章,但有现代人的思考,视野开阔,见人所未见,文史交融,启人心智。"
  • 大明略

    大明略

    大明嘉靖年间,奸佞当道、北虏南寇虎视眈眈,天下百姓翘首以盼:贤臣、良将。名不见经传,他一身英气、豪气、霸气,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生气’……当他站在数百年后的这片土地上时,突然发现:这里也是我的家园,而外来之敌从未消停过。大明略,一个关于家、国、天下的故事……
  • 邪魔狂尊

    邪魔狂尊

    一个农村小子,因为前世姻缘竟然同时拥有灵根和魔根,不幸少年时父母却忽然去世,未知原因,为此,农村小子踏上求仙求魔的征途。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 80后中国

    80后中国

    范冰冰、文章、李宇春、韩寒、郭敬明、嘻哈包袱铺……80后代表人物,各有活法,他们的体温与灵魂,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与影像。80后,是中国未来的力量、智慧与担当。80后的活力就是中国的活力,80后的生活态度就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有尊严,是80后集体的梦想。
  • 迦勒底的黑发骑士王

    迦勒底的黑发骑士王

    迦勒底,为了保证人类存续,保证人理延续的特殊机构。从世界各地选拔而来的48名御主,为了人类的未来而集结于此。然而,冲天的火光将一切化为须有。爆炸之中,和名为从者的英魂融合,少年少女拯救世界的冒险,由此拉开序幕。
  • 霹雳江湖之我有个烧包爹

    霹雳江湖之我有个烧包爹

    穿越是什么?穿越就是那犹如陨石砸中了自己一般不可估测的诡异几率,一般人想穿越都穿不着的机会,就这么落在了不想穿越的人身上。
  • 重生凤女:惊世御灵妃

    重生凤女:惊世御灵妃

    大婚当晚被砍断双臂又深埋井底,卢净初的前世也真真是哔了狗,本以为重生可以风光再活一场,结果……财产被霸占,宠爱被夺走,二叔二婶虎视眈眈,渣男皇子居心叵测。父母病故,大哥软弱,无人可依,无人能依。都道是重生风光,怎么偏偏她重生之后境况反倒更加凄惨!?既然是重生,又怎么能忍气吞声!家产夺回,脚踩贱人,美男环绕,这才是她本该拥有的人生!只不过……腹黑邪魅俊逸王爷,冷傲魅惑神秘美男,多情痴心暖男皇子,这一世,夫君到底要选谁?
  •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不在于天赋异禀,而是经历了一万小时的训练。“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一项世界级的才能,都需要进行至少一万小时的训练。“一万小时”的训练是成就一项事业的最基础要求,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如果缺少“一万小时”的训练,即使有再突出的先天优势,也不能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万小时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每天练习3小时,每周练习7天,那么你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达成一万小时的练习量。所以,到底将这宝贵的一万小时花在那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