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9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名实观(3)

八、荀子的“制名以指实”的学说

战国末期著名哲学家荀子,认为“正名”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他继承孔子的正名思想,吸取墨家逻辑的成果,作《正名》篇,成为先秦时代正名学说的集大成者。《正名》篇对“名实”之辨作了全面的阐发,提出了“制名以指实”的著名论点。这个论点包含了认识论、逻辑学和政治道德学说三方面的意义和内容。

(一)“明贵贱”,“辨同异”

关于正名的目的和作用,荀子作了明确的论述: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此所为有名也。(《荀子·正名》)“离心”,人心相离而不同。“交”,交错混乱。“玄”,当作“互”。“玄纽”,互纽,互相结纽。“异物名实玄纽”,旧名指称新实而产生名实混乱。意思是说,世界上事物各不相同,如果对不同的事物没有确定的名,就会出现社会等级贵贱不明,事物同异不分的情况。这样,人们的思想不能交流,而产生彼此互不了解的弊病,做事也会遇到困阻而失败。因此必须分别事物,制名以指实,制定名称以表达客观事物,力求用名的统一,名实相符,从而使贵贱、同异都有明确的区分和辨别。这说明,荀子的“制名”,一方面是使“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同上),以巩固专制等级制度,也就是专制统治者加强政治思想统治的工具;一方面是“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同上),“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同上),也就是沟通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荀子把这两方面并列和结合起来,表现了他对政治伦理和学术理论的共同兴趣,也表明了综合儒、墨二家正名思想的特点。

(二)“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

关于“名”是什么和“名”的形成问题,《正名》篇说:“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期累实”是对大量的事物加以概括。名词、概念是对大量的事物加以概括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实是名的内容,名是实的反映,是实的表达形式。又说: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荀子·正名》)“天官”,感觉器官。“意”,测度。这是说,同名异名的制度,是根据人们感官的感觉。人和人是同类性质的,人们感官对外物的感觉也是相同的,所以经过人们感觉的类比沟通、比方揣度,就约定给予一个名称,以表示某一事物或一类事物。也就是说,名是人们根据感官对各类事物的接触所得的感觉而约定俗成的。这是承认实在先,名在后;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思维形式——名词、概念是第二性的,这是对名的客观基础的唯物主义阐述。

荀子还认为名的形成和发展是“循旧作新”的过程,他说:“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同上)这是符合人类思维发展进程和认识辩证法的。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时,总是首先沿用旧名为认识工具,然后才有可能达到新的认识。同时,人们的认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事物的初步认识所得的初步概念,是形成更深刻、更准确的新概念的基础。还有,旧事物不断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也要有新名来表达。至于荀子把“循旧作新”之功归于王者,是不正确的。

(三)“制名之枢要”

“制名之枢要”指制名的要领和原则,主要是:

1.“稽实定数”。荀子说: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荀子·正名》)“所”,事物的空间存在。“化”,时间的推移。“稽”,考察。“数”,名数、名目。意思是说,有时两个事物形状相同,虽然可以合用一个名,但仍是两个事物的实体,如两头形状相同的牛。有时一个事物形状虽然发生变化,但仍是同一个事物实体,如蚕化为蛹,人由幼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都是同一个实体的变化。也就是说,名数决定于实体,而不是决定于形貌。在制名时先要考察事物的实质,划定类属而后再定名。荀子又说: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同(“同”,原作“异”,据杨倞说改。)实者莫不同名也。(同上)在稽实定数以后,根据事物的属类,确定相同的其名也同,相异的其名也异。

2.“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要选用一定的语词形式来表达名。确定语词形式的原则就是“名闻而实喻”,具体说是: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同上)“单”,单名,即单音词,一个字的名词。“兼”,复名,即双音词,多音词,两个字以上的名词。名的语词表达形式如果用一个字足以表达的,就用一个字,如“牛”、“羊”等;如果用一个字不足以表达的,就用两个以上的字表达,如“黄牛”、“中国人”等。“共”,相对于种更高一级的属概念。如“牛”是相对于“黄牛”更高一级的属概念。如果以单名或复名表达事物,在类属上并不相违,也可以用共名来表达。如单名“牛”和复名“黄牛”,反映的对象不同,但都是牛这个类属,就可以用共名“牛”来表达,叫牛为“牛”和叫“黄牛”为牛,人们都明白。这里,单名的复名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3.“约定俗成”。一个实用什么名,名以命给什么实才合适呢?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荀子·正名》)名没有本来固然的、合宜的意义,一名对于一实,并无内在必然的关联,而是由人们共同约定命给某事物的。约定而成习惯,为大家所接受和掌握,就是合适的;如有人任意另作名,就是不合适的。同时只有善名才能约定俗成而为社会成员所接受。所谓善名,是直接平易,通俗易懂,不别扭,不矛盾。这说明,荀子已认识到名不但是由实决定的,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看到了名的社会性。如名既已为社会成员所接受,个人就不能任意改动。这都是合理的见解。但是,荀子没有把概念和概念的语词表现形式(字、词、名称)明确区分开来,忽略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客观性,这是他认识的局限性。

(四)“共名”和“别名”

荀子还阐述了名的分类,即划分概念的理论。他从概念的外延进行划分,把名的基本属种关系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即逻辑学的属概念和种概念。共名是一个较大的类,是属;别名是一个较小的类,是种。共名和别名为一个系列,共名沿着“共”的方向推演,“推而共之,共则有共”(同上),直至“无共然后止”(同上)叫做“大共名”,也就是范畴。别名沿着“别”的方向推演,“推而别之,别则有别”(同上),直至“无别然后止”(同上)叫做大别名。荀子举“物”为大共名的例子,又举“鸟兽”为大别名的例子,鸟兽不是外延最小的别名,是举例不当。荀子认识到“共”上有“共”,“别”下有“别”,包含了属和种的相对性观念。

(五)“三惑”

荀子还对于“蔽于辞而不知实”(《荀子·解蔽》)的“三惑”进行了批判。所谓“三惑”,一是“用名以乱名”(《荀子·正名》)。如墨家的“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的命题,荀子认为“己”是人,“盗”也是人,墨家是改变“己”和“盗”的含义以乱“己”和“盗”的名。这对于强调概念的确定性和一贯性,揭示偷换概念的错误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应看到,概念和语词不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看来,荀子并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二是“用实以乱名”(《荀子·正名》)。如惠施的“山渊平”的观点,荀子认为山和渊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是平的,一般情况总是山高渊低,惠施是以个别的事实来否定和混淆概念的确定含义。三是“用名以乱实”(同上)。如“有牛马非马也”的命题,荀子认为牛马包括了马,“牛马非马”是用牛马与马的“名”的不同来混淆事实。荀子强调不能以名乱实是对的,但是,“牛马非马”,从概念上来讲是正确的。荀子是把概念和实际混同起来了。

总起来说,荀子通过对名实关系的多方面论证,对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学都作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贡献。

九、韩非的“形名”说

荀子的学生韩非对于名实关系发表过见解,说:“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韩非子·功名》)认为名实如同形影的关系一样,是统一的。但是没有展开,他更多的是着重于阐发名实的政治方面的意义和运用,即论述形名关系问题。他把形名(刑名)与法术联系起来,主张循名责实,严明赏罚,以建立专制主义思想体系。韩非的“形名”说,包含了事物和概念相互关系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名关系也是名实关系。“形名”说的要点是:

(一)“形名者,言与事也”

韩非所论的形名包含了复杂的涵义。所谓形,既指自然现象,如“有形,则有长短”(《韩非子·解老》);也指具体事物,如“因天之道,反形之理”(《韩非子·扬权》);更多的是指事情,如“有事者自为形”(《韩非子·主道》)。所谓名,较多的是指语言、名言、言论,如“有言者自为名”(同上);也指名分、功名,如“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功小也,罚功不当名也”(《韩非子·二柄》);也指法令,如说“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韩非子·诡使》),这个名就含有法令的意义;还指概念,如“循名以责实”(《韩非子·定实》)。要言之,“刑(形)名者,言与事也”(《韩非子·二柄》)。“形”,指事实。“名”,指言论。所谓形名,就是言论和事实。

关于形名的关系,韩非说:“不知其名,复修其形”(《韩非子·扬权》)。“修”,治,考察。不知名的时候,先把事实考察明白,名也就可以知道了。这是肯定先有形后有名,循形求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循名责实”

韩非重视形名的统一,他反复说:“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同上)“周合刑名,民乃守职。”(同上)“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韩非子·主道》)“参同”,验证相合。君主掌握言论、主张,臣下贡献出事功,形名统一,君臣上下协调,臣民守职,君主也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统治。怎样做到“形名参同”呢?韩非转而强调名的作用。他说:“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韩非子·扬权》)“一”,即“道”。君主运用“道”的方法,确定事物的名称是首要的一环。韩非又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责”,求。“柄”,权柄,权力。“课”,考核。“循名责实”,语原出《管子·九守》篇,韩非则主要用来说明考察群臣的功过和是非。话的意思是,所谓“术”,就是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按照名位责求实际的功效,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他还发挥说: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形)名;刑(形)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韩非子·二柄》)君主根据群臣的言论(名)来授予政事,再视群臣从事政事的实际表现决定赏罚。这里,“名”被视为检查、衡量“实”的出发点和尺度。循名责实,对于督促官吏尽力做到言行一致,是可以起积极作用的。从哲学上看,名反映实,名是第二性的。从言论出发,以言论为检验事实、行动的准绳,是不正确的。

同类推荐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热门推荐
  • 魔兽:狼人传

    魔兽:狼人传

    我来自吉尔尼斯,我是一个狼人同时也是一位德鲁伊,我穿梭在丛林里寻找着荒野的神灵,感受着自然地召唤,见过巨龙翱翔在天空,感受过元素的愤怒,更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让我们跟随者阿尔法感生不一样的魔兽
  • S'Mother
  • 现代乖女古代疯

    现代乖女古代疯

    穿越不是她自愿的,一切只是意外。在妓院混吃混喝也不是她愿意的,一切只是无奈。(总不能饿死在古代吧!)回到现代的家是她的愿望,没想到如此容易的回去了,可是……为什么她又回古代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一纸忘情

    一纸忘情

    一纸婚约,一段情缘。她与他的人生就此绑到了一起,却亦将她带入了尔虞我诈的泥潭。姐姐的算计,私生女的风波。一切的一切彻底的击垮了她内心的防线。就在他勇敢的拉起她的手的时候,说一切有我的时候,她却怕了。再归来,却是他和别的女人的婚礼……有人曾问林逸凡今生最怕什么,他答:我不害怕一无所有流落街头,我只害怕没有她,一向不喜形于色的大男人,竟在这一刻红了眼,最后,他还是丢了她。……尹诺说,你从未对我说过爱,我却一厢情愿,把你待我的好当做了爱,最后才发现,我不过是你眼中那个合适的人,是你的责任罢了……他酩酊大醉,我总以为她是爱我的,所以我把她控在我身边,最后蹉跎了她的人生,我该放过她了……
  • 小神医太抢手

    小神医太抢手

    她,缘瞳,21世纪神秘组织“御灵阁”的小少主,每天惹是生非,弄得各地方鸡飞狗跳,众人皆是哀叹,将这个小恶魔快弄走吧。只是没想到,一次逃避爷爷的抓捕,眼前一黑,再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能够熏死一头牛的臭烘烘的小乞丐。而眼前的情景,更是让她差点昏过去,满地的断臂残肢,空气中的血腥味儿更是让她几欲作呕。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解释一下?在这一刻,命运之轮重新开启,而小恶魔缘瞳在异世折腾这里人们的新生活由此开始……
  •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中的石头

    梦中的石头

    成智惊醒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母亲手上、头上、腋下所有的输液设备都已抽掉,凌乱不堪,母亲的左手居然放在他熟睡的头上。母亲停止了呼吸,走了。医生闻讯赶来,质问为什么患者的输液设备被人全部拔掉,是谁干的。成智恍若梦中,说我做了好长好长的梦,好像是我拔的,可是——也许是吧。医生严厉地盯着成智反复强调说,这种责任我们负不起,一定要查清楚!一家子半夜都赶来了,静静地立在母亲床头。过了许久,成礼说,是老妈子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送走了自己,老人家体谅我们不孝子孙,功德圆满了。
  •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现代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社会对汽车检测及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出版社召开有关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工作,《汽车检测技术》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阐述如何运用各种检测设备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