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108

第108章 柏举之战(下)

现在一提到苏州,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吴侬软语、水清舟行、幽深婉约,但这种形象至少要到唐朝才形成。

在先秦时期,吴地山穷水恶、吴人纹身断发,民风剽悍,相当的好勇尚武。

当时,泰伯为了让位给周文王而奔吴的时候,吴地还不叫吴,准确的说这个地方还没有特定的称呼。

泰伯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不能忍受乔迁的新地没有名字,于是结合当地人一边狂奔一边呼啸的风俗,便亲自造了一个字来称呼他们。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左边很像一个挥舞双臂奔跑的线条小人,右上边一个小圆圈,这就是最初的“吴”字——形容彪悍狂放、向天呐喊之意。

虽然吴人勇猛好斗,但百年来军事水平永远局限在菜场斗殴阶段,“不施诡谲,不练戎车”,军事素养很低,“故不敢抗与中国”。

直到申公巫臣率领了一只小型的军事代表队来到了吴国,才让吴王寿梦开了眼界,吴国才开始意识到,必须组建自己的“军事正规化道路”。

由申、息二县兵力组建的“申息之师”是楚国精锐之师,楚庄王曾凭借“申息之师”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主力,从此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

申公巫臣便是当时的申县县尹,他的职责之一便是训练申县之兵,是一位极具军事能力的将领。

他结合吴人优势,专门制定出一套针对楚军弱点的作战方法。又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蓄,吴军充分吸收了中原国家发达的军事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战力超群的“克楚”之师。

但这个时候的吴军只能说是具备了同楚军一较高下的能力,在军事理论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用兵仅凭经验,打仗全靠游击,还不能同楚军精锐正面交锋。

接下来就是孙武给吴军提档升级了。

孙武被引荐的时候还没经历战事,他只是一名军事理论家,所谓的《兵书十三篇》只是提炼历代战争优劣总结而成,但这种纸上谈兵的能力,正是吴军所欠缺的。

且不论孙武最初版的兵书十三篇实战效果如何,但他的治军水平确实一流,前面已经提到过,孙武能把一百多个娇滴滴的女姬练成“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的女汉子,那些虎背熊腰的汉子更不在话下。

这里就不得不提孙武练兵的重要思想——精兵之路。

春秋末年,诸国因为常年互相攻伐,原有的国人兵役制趋于消灭,大量原来没有资格当兵的“野人”补充进入军队,因而军队数量大大膨胀,也不排除混吃混喝的。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庞大的军队外出征战,会大大影响国内的农业生产,所以孙武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其次是兵源的参差不齐,使军队战斗力无法得到保证,形势好的时候比谁冲的都积极,情况不妙的时候比谁跑的都快,这样的兵我们称之为“兵油子”。

训练的方式也存在很大问题,农忙的时候种田,农闲的时候才以田猎(“蒐sōu于田隙”)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军队在孙武看来是没有意义的,遂提出“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的观点,认为军队要取胜,必须得走精兵路线。

在孙武的倡导下,吴国开始组建职业军队进行专门的军事训练,在五湖之滨(今太湖)建立军事基地,“选练士,习战斗”(《吕氏春秋·首时》),“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建立一支强大而精悍的常备军。

这样既可以把身强力壮的人选进军队,还可以保证充分的训练来提升士兵的自身素质,又不影响国内农业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军队职业化改革现在看来理所当然,但在当时确是划时代的进步,这是孙武对古代军制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吴起的魏武卒等就是按照此方法组建的职业军队,使步兵真正成为战场的主宰力量长达几千年。

士兵素质得到保证,其作战装备也很先进,就兵车来说,楚大将武城黑在柏举之战前就曾说过:“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

但真正让让各国感到压力的,是吴国的武器制造业。

说起我国的冶金工业,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鞍山、武汉等大型钢铁基地,恐怕没有人会想到江苏。

其实则不然,追溯到春秋时期,我国最先进的冶炼技术,最精良的兵刃武器都是始产于吴国,既今日的苏州一带。

《战国策·赵策》所载赵奢之语曰:“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

1972年初夏的一天,安徽南陵县三里乡吕山村村民在村后挖土平整晒谷场时,挖出了一把青铜剑,擦去泥土,闪光发亮,剑刃锋利。

当时在场的其他农民兄弟还不知道此剑为何物,在争相把玩的时候,不小心将此剑折为六段,并将其瓜分。

六年后,浙江有个商贩串到三里乡镇收购古董,当年分得断剑的部分农民将持有的剑段卖给商贩。此事被县文化馆文物干部得知,迅速将其追回。

文物干部看到残剑上还隐约几个篆书金字,知道此剑不是寻常之物,就珍重地收藏起来,等待时机,破镜重圆。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是六年后,南陵县文物干部对全县进行文物普查时,该村一位村民将自己收藏十二年的剑段主动交给文物普查人员。回到县城后,文物人员将前后剑段一接对,完全吻合。

经修复后,此剑重见天日,埋藏地下两千五百余年,至今仍青光熠熠,锋利无比。

剑上十二阴刻镶嵌篆书金字铭文也完整出现在人们面前——“攻敔王光,自乍用剑,台战戊人”。

此剑便是吴王阖闾自作用剑——吴王光剑。

吴王光剑至今存世两把,另一把为庐江县出土,剑格处(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部分)错金铭文为:“攻吾王光自作用剑,恒余以至克战多功”。在已发现在古剑中铭文最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吴王光剑虽然没有随后的越王勾践剑名气大,但也代表了当时吴国的古铜兵器其精良冠绝天下。

《左传》也讲过一个故事,在公元前544年,吴王寿梦的四子季札到访徐国时,徐国国君表示出了对其佩剑的巨大兴趣,但没好意思提出。

季札看在眼里,表示还要周游其他国家,打算回来再送给徐国国君。可等他回来时,徐国国君竟然已经去世了,季札“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这件事情也说明,吴国宝剑在当时就已是千金难求之物,《庄子·外篇·刻意》也说过:“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干,通邗(hán),即吴国之别称,即是说一国之君能够得到一把吴国产的佩剑,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后来的吴王夫差自作用剑更为神奇,尤其是苏州博物馆所藏的一把吴王夫差剑,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仅以剑体自身重量,即可轻松划断12层宣纸,其当年锋利程度可想而知。

青铜是铜锡的合金,还含有一定量的铅和微量的镍。铜锡铅都是软金属,但通过科学的配比,用它们做成合金可就非常坚硬了。

如含铜过多,做成的剑就易卷刃;如含锡过多,合金就脆,做成的剑易折断。春秋时代吴国的铸剑工匠已懂得这个原理,故合金配比十分合理,因此铸造的剑既锋利又柔韧,刚柔相济。

传说中的“干将”、“莫邪”等青铜剑在当时是最负盛名的,据说今天苏州虎丘的剑池就是当年吴国工匠铸剑淬火的地方,池前方有一块被剑劈裂的巨石称为试剑石。

如何锻造,历经千年而不朽?

如何制作,菱形暗格纹错金剑身?

至今都是一个谜,用目前最新的静电加速器来分析,也只是得出几个假设,只能将所有的奥秘,都寄托于干将和莫邪的舍身投炉。

每一把佩剑都如此的精湛,批量生产的吴军青铜武器质量和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不会差到哪去。

我们可以从屈原的《九歌·国殇》中看到,“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那种短兵相接、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

可以从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中吟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那种驰骋疆场、义气豪迈的波澜壮阔。

科学技术不仅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是富国强兵的唯一保证。可以说,吴国的冶金技术,是吴国得以称霸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吴国对待楚国这个庞然大物也是很积极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吴国从来不消极等待楚国出现破绽,而是积极运用谋略,主动创造条件,完成敌我优劣对比的转换。

首先,为了控制了淮河下游,吴国伐灭了楚国的羽翼——徐和钟吾这两个小国,为进而伐楚扫清道路。后又不断的侵袭夷、六、潜、巢等地,楚国在大别山以东的势力基本上都被吴国所控制。

其次,吴国采用了伍子胥提出的、比晋国荀罃更为深谋远虑的“三驾疲楚”的战略方针。

伍子胥的“三驾”除了“疲楚”外,更为重要的是“误楚”,实施战略欺骗,达到“继而克之”的目的。

六年间不间断的稍尝辄止、不作决战的做法,使楚军误以为吴军的行动仅仅是“骚扰”而已,而忽视了吴军这些“佯动”背后所包藏的“祸心”,放松了应有的警惕,一次次的“狼来了”给了吴国可乘之机。

其次,吴军大造声势,做出一副大举援蔡的架势。然而,令楚国没想到的是,当吴军水师行至淮汭后,突然弃舟登岸,穿大隧(九里)关、绕大别山,直取云梦腹地,让楚国措手不及。

此时,楚国还未能正确判断吴军的主要意图,以为吴军只是日常骚扰,左司马沈尹戌此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认为吴军骚扰完后必然会以船载战利品,便提出分兵毁船之策。

万没想到吴国此行真正的意图,是试图通过远距离战略奇袭,从根本上打击楚国战争潜力,让吴国得以顺利的在江淮地区推进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次,楚国君臣贪得无厌,以致唐、蔡等淮河小国因愤恨于楚国的不断侵凌勒索,而主动与吴国通好,使得吴国可以实施避开楚国正面,进行战略迂回、大举突袭,直捣腹心的作战计划。

最后,令尹囊瓦应该深刻检讨下,渡河作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吴军会将楚国腹地搅得天翻地覆、洗劫一空,但错就错在渡河之后没有稳扎稳打,几十万的部队跟在几千人的屁股后面追,四百余里的战线,不被拖垮、拖散也会被拖疲,唯一的一点兵力优势就这样被轻松瓦解。

伐谋、伐交、伐兵,楚国一样也比不过人家,最终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尚武好斗的吴军,在拥有超维度军事科技和军事思想的加持下,再加上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微操作,就算楚军严格按照左司马沈尹戌的战术实施夹击,柏举之战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提三万之众千里奔袭,必然是有备而来。

能够打败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公元前50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吴军渡汉入郢。

楚国危在旦夕。

同类推荐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在历史上,德国不仅数次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重大灾难,而且也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巨匠、艺术奇才和科学巨擘,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几度兴衰、崛起的历史也因此特别令人感兴趣,值得借鉴。
  • 东汉开国风云录

    东汉开国风云录

    本书以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诠释一个波澜壮阔的东汉开国,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列国交锋、逐鹿中原,所用素材皆来自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东观汉记》,虽有演绎色彩,但与史实绝无出入。在众人眼中,东汉既没有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又没有汉武帝虽远必征的豪情壮语,更没有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外戚秉政,皇权疲软颓废,以致天下纷乱,三家鼎立。但在东汉初年,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一个名唤刘秀的年轻男子,作为刘邦后人的没落皇室,从篡汉昏君王莽手中重夺江山,又在绿林、赤眉诸多义军夹缝中历经艰险,最终脱颖而出,重建汉室天下,其创业历程同样精彩绝伦,其云台二十八将同样闪耀历史星空,为后世楷模。
  •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身穿】【不文青】【无毒无郁闷】待天下英雄俯首,待世间红颜折腰,待万里江山如画,我便化身九天真龙,护我华夏万古长青!建个书友群吧,622086700作者更新慢了大家可以有个地方怼一怼~~
  • 日本明治维新1

    日本明治维新1

    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四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两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幕府宣布开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时,日本的“尊攘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到1867年,幕府还政于天皇,维新派宣布“王政复古”,经过废藩置县、西南战争,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把日本带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随后,日本开始了疯狂扩张,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 德国的浩劫

    德国的浩劫

    《德国的浩劫》一书的作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顾治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史学界最令人瞩目的人物;布赖萨赫也称他是当代德国历史主义的首席代言人。《德国的浩劫》分为当代的两大浪潮,第二帝国建立以前和以后的德国人民;希特勒主义和西方列强等十五章内容。
热门推荐
  • 我是凶手

    我是凶手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

    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时光穿梭机,你愿意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后遇见一个怎样的自己?韶华易逝,容颜改变。瞧有优雅的气质是女人的魅力所在。优雅的气质不是靠光鲜亮丽的衣着打扮装饰出来的,也不是简单的依样效颦、一蹴而就的,气质来自于内心的修炼,来自于文化的浸淫。没有人能告诉你怎样才能更优雅,能告诉你的,通常都琐碎到令你厌烦,但是,《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真的不一样,轻松愉快,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所有你想到的没有想到的、不好意思去问的、偷偷查询也没弄明白的,在本书里都有贴心解答。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军火狂后

    军火狂后

    沈如歌,一朝穿越,遇神杀神,遇魔杀魔,谁人欺她一分,她便还以十分颜色。夜无忧,皇城翻云覆雨的黑暗之王,传说,他喜怒无常,残暴不仁,嗜血成魔,她,惹上了他,她让他街头秀春宫,他欲拿她犒赏三军,
  • 老人与鸟

    老人与鸟

    那是一只狡猾的鸟。鸟不同于走兽,想飞哪就飞哪,鸟在天空翱翔,是自由的象征,总是让人忍不住要抬头张望。老人已经老了,懒得去外面的世界走动,他再看鸟,就觉得鸟也不容易,鸟也有它的局限。比如,鸟虽然可以飞来飞去,但除了燕子大雁那样的候鸟外,大部分的鸟都是留鸟。留在哪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它似乎可以随便选择,但事实却并不是那样。母鸟把它生在什么地方,它的影子就留在了哪里。天空无限,它的生活圈子却是有限的。
  •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所闻录

    所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花仙之奇迹之旅重修

    小花仙之奇迹之旅重修

    重修。在阅听可以看到这本书,也感谢妲己最近对落樱的指教。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