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4800000003

第3章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我曾在伯恩哈德的《声音模仿者》里读到,晚年哈姆生在养老院中沉默度日,直到死去,护理工为他的脸部拉上亚麻布床单。那是在2008年,我读到这个故事。(那么,某种意义上,哈姆生死于2008年。)我隐隐意识到,这或许不同于幼时,1990年代,我在《世界五千年》中读到的另一个故事,另一位北欧大师,晚年的易卜生,站在自己的窗前眺望王家花园。后来,他被获准破例进入那座花园散步。

伯恩哈德的作品讽喻性十足,但我当时没有在意这个故事。尽管哈姆生是我幼时阅读并热爱的作家,(我读的作品是《维多利亚》和《牧羊神》,)可在那种年龄里,我根本不会去想作家本人会有怎样的生活,只是读到他所述的故事;这就够了。

我在幼时读了多少书?我想,我记得它们中的每一本。或许那是我一生中最宽裕的时日。我和家人住在一个苍白的小镇上,每年过年,我都随父母回到祖父家。祖父的村居里也有一个书架,多是父亲和姑姑少年时的旧书。

我是一个早早醒来的孩子。但我仍然要装作一动不动,即便我的眼睛已经睁开好一会儿,盯着天花板上的暗纹。所以我很快就到了能够阅读哈姆生的年龄,就是前述的那两部作品。“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哦,我对此颇为明瞭!”这是荷尔德林写过的诗。我对哈姆生所言的事物,同样十分明瞭。在《维多利亚》里,哈姆生讲过一对夫妇,妻子年老因容貌衰退而不安,丈夫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执意把硫酸泼到自己脸上。

我读到的那个哈姆生版本,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牧羊神》,列为“外国抒情小说选集”之第十一卷。里面还收有另一篇后来影响过我的小说,黑塞的《流浪者之歌》(通常译为《悉达多》)。哈姆生和黑塞——两位赋予我性格的作家。那时我与他们的作品一起待在家乡的晨雾里,那晨雾也围绕着远处可见的小山,在一个秋日的上学路上。现在,那原初性的雾气散去,我发现自己已经“是其所是”,是的,我已经能够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

那之后我才能够去观看世界。后来我继续读过很多书。2009年,精装本的哈姆生文集出版。2011年,又有一本哈姆生的传记出版。直到这时候,我才去了解他的生平。时间仍在推移。在这之后,我才会明白,伯恩哈德为什么那样轻描淡写地道出哈姆生的名字和晚境。那儿有一扇木门,懂得的人才能入内。

现在我可以散漫地谈论自己的经验了。就在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翻检周作人的资料。

“红卫兵们把他撵到狭小潮湿的洗澡间里,令其躺在地下木板上,只给玉米面粥充饥。他身穿黑布衣,上挂写着他名字的白布条,并且任凭人们在窗外观看和辱骂。后来,红卫兵们为了制造声势,扩大‘战果’,又把其他‘专政’对象也集合起来游街示众。游街时的周作人已无人色,脖子上挂着沉重的大牌子,更无力行走,只能跪在地上边呻吟边爬行……历经多次折磨的周作人,曾多次暗求家人给他安眠药,渴望尽快了此一生,但未能如愿。直至1967年5月6日他才算结束了一生。此时此刻无一人在其身边。”(引自江小蕙《八道湾11号和周作人的晚年》)

此即是生活,此即是文学。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或许会隐隐意识到自己日后的悲哀。愿文学史家们去翻检周作人的出生时刻,那个时候命运——是否——“向他呈现了一朵叫玫瑰的花”。有一种世界观认为,时间中的“先”与“后”是幻觉,如博尔赫斯所思,开端与结束连接成为环形的废墟。

周作人和哈姆生有着相似的处境。他们被历史的涨潮之水淹过,但那水面恰恰只漫到眼部。他们还能够观看——

“可是已经太晚了,——永恒正在试穿它的衣服。”【注:引自作者的诗《“整部旧约只有一个主题……”》。】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谈起永恒呢?在一次聚会上,我和朋友们喝起酒来,难道那里更合适谈论这个词吗?可是我在他们之间大声说:“在座的诸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拥有一个周作人那样的晚年。”

我所想的是,周作人曾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我对他的兴趣并非来自他的文章,而在于他的生活,在这里生活一词需要加粗。我在南方见过榕树的根,它们在地面上铺开。在一次离开北京的旅行之前,我去了两处地方,一处是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一处是银闸胡同,这是沈从文初到这里时栖身过的两个地名。

还有多少种晚年?那么多的晚年在等着你。从去年起,我即一直想去一趟银闸胡同,并希望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天空阴沉,街区里有煤的气息。(现在那儿还烧煤吗?)可是我的晚年之眼将看见的是另一个故事。我同一位认识不久的画家姑娘在北海边的文津街告别;然后默默回想着《彼得·卡门青》里的情节,毫无意识地继续往前走。迷蒙中有人在护城河边架着相机,那儿总是有人在拍照。那么,那晚月亮很亮,悬在水上,已是春末,但天还没有热起来。我望向河这边的低矮民居,光影中似有烟囱,那极像我家乡镇子上的景象。街道上的槐树间有浑浊的雾气;我抬头看墙边的路牌,明白自己走到了那个地方。需要拐个弯,走进那个巷子的深处。

我已经意识到,世上充满了“窄而霉小斋”。我看到零星的牵牛花藤。我被自己的生活牵引至此,像奥夫特尔丁根追寻蓝花。青年沈从文的生活像幻影围绕着我,但它就此开始膨胀;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坠入那个明净的深渊之中。

“但是那无名的、失名的事物,诗人,你到底怎样呼唤?——我赞美。”【注:引自里尔克的诗《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冯至译)。】

那个画家姑娘迅速成为已失名的事物,像宇宙间的一张旧报纸被揉皱。为这样的生活,我或许得生一场大病。因为我转而在旅行中迅速认识了另一位南方姑娘;只是同样地,三个月后她也失名了。在回返北京的夜间火车上,我观看暗红色的窗口。我总是有机会静静看这样一些景物。

在旅行中的痛苦时分,我想起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情节。一位老者在夜间前往墓地,修行不净观,为了祛除自己对于女性的执念。我想到自己同样有一颗那样的衰老灵魂,会在夜间突然醒来;但是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我第一次读谷崎的作品是在2008年,读的即是《春琴抄》。春琴在不幸毁容之后,佐助刺瞎了自己的眼睛。我隐隐回想起《维多利亚》里的故事,如聆听来自童年的微弱呼喊。从那时起我可能就准备好了再次听这个故事,像等待一次医疗电击。现在我去翻检年表:《春琴抄》写于1933年,而《维多利亚》写于1898年。

我对这些时间甚为敏感,尽管从中也得不到什么价值。但除非一个情况,就是祛除“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昨晚我没有睡好,仅仅三个小时,但这也就够了。我从光熙门回来,带回来一大片交谈,还有一册小开本的《阴翳礼赞》。在西坝河边上,我抽了几支烟;而回到定福庄的住处时,沉重的雾霾突然降临、笼罩了整座城市。

“你到家了,快去喝一口列宁格勒河岸边那鱼肝油似的灯光吧。”【注:引自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列宁格勒》(杨子译)。】

从旅途中回来——或者只是从城里回来,快要走近住处时,我就想起这首诗。这不是我初次念出它;我是将它从南方带到北京的。可我没有把谷崎的书从那儿带过来;我在那些扉页上认真地签了名,但那个名字已经不认识我。

我在家乡曾听闻一个传言,说人死后,其灵魂就不再认识亲人和朋友。也许是——“他们那儿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但我们生者仍然持有某种“安全保护证”。所以帕斯捷尔纳克才会早早开始撰写自传。我曾在另一处形容过:写作者将刚刚食用下的生活,立刻又呕吐出来。我能感到一片时间在身边盘旋。

我正准备一次搬家。但就在早晨,我听到窗外的冬日鸟鸣——我已经听了它两年。为了这一点可以触摸的、这实在的乐趣,我无法离开这里。很快即又到了晚上,邻居家有婴儿,每天晚上十二点入睡前都会大哭。我已习惯这隐隐的声音传来;我们的双眼总能在生活中发现。

“几十年的忧愁悬在空中,瞪着我们的好时代。”【注:引自作者的诗《悲伤》。】

我需要每天下午去胡同里散步。我想,假如某人住在这儿,头顶上有寒鸦飞过,这无异于居住在南方小镇。回到办公室,走廊昏暗,灯光昏黄,这些景象或许几十年间从未改变过。我仍然生活在父辈存在的那个时间里。

2014年10月28日

同类推荐
  • 鲁彦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她在丁老荐头行的门口,已经坐了十四天了。这十四天来,从早到晚,很少离开那里。起先五六天,她还走开几次,例如早上须到斜对面的小菜场买菜,中午和晚间到灶披间去煮饭。但五六天以后,她不再自己煮饭吃了。她起了恐慌。她借来的钱已经不多了,而工作还没有到手。她只得每餐买几个烧饼,就坐在那里咬着。因为除了省钱以外,她还不愿意离开那里。她要在那里等待她的工作。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其兄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有关鲁迅全面、立体的回忆录之一。在《鲁迅的故家》中,周作人以一个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及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其中不乏读者耳熟能详的百草园、三味书屋、《荡寇志》的绣像,同时《鲁迅的故家》也还原了民国时期江浙水乡的民俗图景。
  • 冲破最后幽禁

    冲破最后幽禁

    辽宁省政协的友人在春节前曾经向我诉说了关于张学良将军的近况。他于不久前前往美国夏威夷,在夏天的大海边上,他再次见到这位靠轮椅代步的老人。张学良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失去自由以来,在羁押和幽禁中生活了五十四个冷暖春秋,直到一九九〇年进位东北军少帅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才有了公开祝寿的自由。他的这一自由是如何得来的呢?多年来在海内外一直是个猜不透的谜。也许有人会以为给张学良以真正自由是台湾当局的良心发现。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当代著名作家朱鸿的一部关于关中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2009年2月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约20万字,共收录36篇文章,分为两辑,其一是《关中踏梦》,其二是《长安论》。
热门推荐
  • 佛说千佛因缘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青春里最美的风景

    你是青春里最美的风景

    为了逃婚,她女扮男装混进了男校,却不小心招惹了一个恶魔!某天,她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原来那个恶魔,就是她的未婚夫!可是她已经成了他的女朋友,还能逃到哪里去?
  • Roundabout to Boston

    Roundabout to Bos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错爱(下)

    乱世错爱(下)

    抗战爆发,两人不得不暂时抛下个人恩怨,携手合作,生死之间,方知当初竟是误会重重。山河破碎之下,两人为报国仇家恨,并肩而战,他们均为了对方,不顾生死,多次涉险,又都经历了在民族大义和爱人之间的痛苦抉择,最后终于排除重重困难破镜重圆。
  • 小小巴黎书店

    小小巴黎书店

    佩塞纳河上,巴黎岸边,那艘停靠了21年的书船突然起航了。书船主人佩尔杜先生有口皆碑,他独自经营着这家叫“水上文学药房”的书店,自称“文学药剂师”。他与人为善,又个性执拗,会通过眼睛、耳朵和直觉,辨别出每一个灵魂所欠缺的东西,再把自己视为“解药”的书卖给对方。他以书为药,相信唯有文学才能治愈人心。
  • 佛说箭喻经

    佛说箭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羊皮卷

    羊皮卷

    2000多年前,在阿拉伯地区秘密流传着写在10张羊皮上的秘籍,上面记录着经商与致富的秘诀,谁要是得到它,就可以随心所欲拥有想要的财富。相传一位叫海菲的贫苦青年曾在神的指引下得到了这10张羊皮卷,最终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然而,白海菲以后,古老的羊皮卷便从世上神秘失传。
  • 琥珀烟斗

    琥珀烟斗

    即使到了现在,一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我仍会毛骨悚然。那是东京大地震发生刚过不久的事!那天晚上10时过后,天空的样子开始不太对劲,随着台风的呼吼声响,豆大的雨滴哗啦啦地洒落。由于早上见到报纸上写着“台风今天午夜将侵袭帝都”,我一整天在办公室里就坐立难安,很不幸,气象台的预测真的应验。我会说自己坐立难安是因为当夜12点至凌晨2点必须值夜班,而在暴风雨中值夜班很不好受。这项夜班勤务是约摸一个月前发生东京大震灾后才开始施行。当时因为所有交通工具瘫痪,各种流言四起,火灾后残存的高级住宅区因为抢匪流窜大肆搜括,才组成了所谓自卫警勤团。
  • 虚无征途

    虚无征途

    令无数强者喋血的山脉中隐藏着什么秘密?禁区山脉中的少年神秘身世到底具有何种传奇。且看少年自天阳山脉走出,平古国,荡宗门,慑极北之地。上击九天,下临八荒。寻身世,琉璃殿内威各族;战异域,苍穹之上凶名传四方。与伙伴们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升职、加薪总是离你很遥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如果自身真有实力,为什么不让更多人发现?为什么要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靠着钻营取巧夺取了你的位置,以权谋私呢?指望他人去改变世界,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能说既幼稚,又懦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掌握一些处世的技巧可以让领导更了解你,成为领导最好的左右手,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冲开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