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涯》1999年第03期
栏目:文学
海口有一条大街叫得胜沙,据说是在清朝的某年有海北贼来犯,官兵在那当时还是海滩的这地方浴血奋战,把这伙海北贼歼灭了。海口人说的海北贼指的是雷州半岛的农民,在饥年或不一定是饥馑的年头,他们会聚啸海上,来打我们海口人的主意。想起来这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但那时山高皇帝远,兵勇不习武,大小兵丁早晚躲在茶楼里不出来的事也是平常。可是海北的这伙海盗运气不佳,那一天兵丁们没去泡茶楼而且兴头还足,就把那提鸡拉猪正要回船的贼人杀个片甲不留。这对于我们这个小地方自然是一件天大的事,谎报军情的事也是免不了的,说不定皇帝老佛爷还为这事高兴多喝了一杯呢。这海滩从此就有了值得纪念的意义,叫了得胜沙,一个小地方的好处也就不论自见了。奇怪的是近百年来地地道道的海口人不这样叫这地方,他们叫这里为外线。这可能就是当时的地名,有点军事的味道。
外线和新华北路相交的地方有一条小巷,叫富兴街,这自然又是官名,我上小学报的住址就用这个地名,长大外出给母亲兄弟写信拍电报也是用这个地名,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叫自己的街为谷街。谷街从前一定是一个买卖粮食的地方,后来却出息成莺歌燕舞醉生梦死之地。我小时极爱玩公仔纸、糖仔纸、打玻子之类趴在地上玩的把戏,我摸遍了谷街、谷街后、西庙的每一寸土地,但我已不可能发现一丝一毫昔日的胭脂气了。可是一个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里与别的海口小巷有极大的不同,它与海口的四大马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的建筑风格一样,是一种从外洋引进的风格,叫欧陆式。它一般都是二三层的楼房,白灰批墙,各种弧度的拱形窗口,窗上门上,有用白灰塑就的线条明快的花卉或几何图案,显得又大度整洁,又平易近人,给人一种爽朗的喜悦。在半个世纪前的海口,这是一个多么风流的地方啊!
想不到的是,在我当知青下乡到一个极为荒远的小山村时,我遇到了一个曾在我们谷街欧陆式建筑里卖笑的女人,叫东山婆。她在解放后从良回了老家东山,又从东山嫁来这山里。那时虽说她只有四十来岁,在我们眼中已是一个丑陋的老太婆了。她的政治身份是坏分子,原因是当过妓女。这个山村里已完整地有了地主反革命等一干人马,为什么还找一个不幸的女人来狗尾续貂呢,我就有点同情她,在最初的几天里我甚至还和她说过话。她告诉我,谷街是后街,谷街后才是正街。我就嘲笑她,我是谷街的人,你知道个啥呢!她说,你想想,你家的神龛是在谷街还是在谷街后?我一想对呀,我家的还有所有人家的神龛不都是对着谷街后吗!可是谷街后是多么渺小的一条简陋小巷呀,对门放个屁,就害得这边一家人互相猜疑了。麻石铺的路面做工粗糙,家家户户的门面又窄又矮,低垂的黑瓦上置着陶瓮,有的还种着骨剌很长的仙人掌,这些都是用来避邪的。用来避邪的东西门楣上还有:一面八卦镜或是我们女人日常所用的圆镜子,一把剪刀……如果说谷街是一个大家闺秀的话,谷街后就是一个伧俗的老妇了。不肯轻易改口的我们的祖先怎么会甘心把原来的前街改叫成后街呢?仅仅是因为后来的比先前的漂亮吗?后来我就不愿多想这个问题了,我的爷爷就在妓院当过差,后来发了迹自己当了老板,万一东山婆在我家呆过,我可就算踩上屎了。东山婆这个人也实在讨厌,她喜欢讨好天下所有的人,晚上要开会什么的,她就满村子叫唤,声音又尖又利,听了心烦;她还爬村里那棵极高的椰树。长久以来有一首顺口溜说海南的“老太婆上树比猴快”,只是想说海南的蛮荒而已,事实上我没见过海南的女人爬过椰树。东山婆只是一个例外,她是想以讨好换取别人的敬重,讨好已经成了她生命的本能。我也有讨好别人的倾向,这不只是因为爷爷开过妓院,更因为我父亲以国民党反动军官的身份吃了共产党的花生米,我硬不起来。我之所以没有像东山婆那样奴颜卑膝,是因为我还年轻,还有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