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00000006

第6章 三晋大地话苍茫(2)

三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晋大地,表里河山,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山西毗邻皇城,位于繁华富庶之地,虽然从未有人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过山西,但是山西有山、有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古老的土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留名史册的著名人物,他们就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片土地和水源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气节,缔造了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他们团结拼搏的精神为当世,乃至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余秋雨先生在《仁者乐山》中谈道:“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而山西正是藏在山水间的一块宝地。

有“表里河山”之称的山西,自然少不了水。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流经山西,并在吉县一带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该瀑布落差高达30米,水汽澎湃,气势磅礴;离壶口十几公里远的河津段还有气吞山河的“龙门三激浪”;此外还有阳泉的娘子关飞瀑、运城盐池、宁武天池、阳城蟒河等,这些共同构成了“表河”。不过山西也的确缺水。地处黄土高坡的山西,水资源极度匮乏,虽然采取了引黄入晋的措施,但也只不过是解决了少数城市的用水问题,而且一遇天旱,黄河就会处处断流。著名的晋祠难老泉,在流淌了几个世纪之后,也不得不打破难老的神话,呈现出疲乏的龙钟老态。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称“晋祠”。这里环境优美,古木参天,犹如画境,包含了近百座殿宇楼阁和亭台水榭。根据记载,晋祠始建于周朝后期,也有人认为是始建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晋祠最早是用来祭祀晋国之主唐叔虞的。唐叔虞,姓姬,字子于,周武王之幼子,周成王之弟。根据西周时“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的封地在今山西境内。当时人们称山西的一部分为“唐”,他因封地在唐,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叫做唐叔虞,国名应该也是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将都城迁到晋水之旁,就改唐为晋。于是,山西这一带后来都称为晋。山西人也从那时起被称为晋人。可以说叔虞是晋人优秀的祖先,为祭奠祖先而建的晋祠不仅是块风水宝地,而且还是萦绕着祖先杰出思想和精神的地方,鼓励并保佑着后人去创立一番伟业。祭奠祖先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感昭日月的丰功伟绩,更是后人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校正今后的人生道路的过程,因此,这个祭奠过程既不失庄重严肃的仪式感,又具有强烈的思想激荡。

晋祠有三绝:一绝是“宋塑侍女”;二绝是“古柏齐年”;三绝就是“难老泉”。关于这“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晋祠北边20里地的金胜村,住着一位姓柳的姑娘,后来她嫁到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的婆婆总是虐待她,而且从不许她回娘家,每天都叫她担水。水源离家非常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还有个怪脾气,只喝身前那一桶的水,担水不许换肩,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以此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牵着马的老人,想借她担的水来饮马。老人一脸风尘,看样子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柳氏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老人的请求,把身后那桶水给马喝了。可是马似乎渴极了,不仅喝干了后一桶水,而且把前一桶水也全喝掉了。此时的柳氏感到十分为难:再重新担一趟吧,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肯定要受到婆婆打骂。就在她颇感踌躇之际,老人送给她一根马鞭,跟她说回家之后,只要拿马鞭在瓮里抽一下,就会有水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说完这话,老人和马就都不见了。忐忑不安的柳氏回到家后,按照老人说的办法一试,果真灵验,于是她就再也不外出担水了。婆婆见柳氏很久没有担过水,可是瓮里却一直是满的,觉得很奇怪,就叫小姑去看,结果发现了抽鞭的秘密。这一天,婆婆破天荒地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着马鞭在瓮里乱抽一气,结果水喷涌而出,溢流不止。小姑吓坏了,赶紧跑到金胜村去找柳氏。当时柳氏正在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口气跑回古唐村,二话不说就坐在了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淌而出,直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的来历。

吴伯萧曾这样形容难老泉:“‘难老泉’,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阁序》里王勃慨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比较起来,这难老泉实在值得叫人赞赏羡慕。”而如今人们再到难老泉,已看不到汩汩而出的泉水了。据了解,这是山西省长期以来超量开采地下水和煤炭资源造成的结果。据在晋祠附近生活的老百姓说,20世纪50年代,难老泉的水还非常多,人站在里面,差不多可以没顶。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就开始越来越少,难老泉还是“老”了。

山无水而不灵,土无水而不沃。山西的水给人以清新之感,山西的山则给人一种孤寂苍凉之感,仿若英雄落寞的姿态。这些山多半是石山,光秃秃的,透着一股子倔犟的真实。山上看不到树林葱郁,看不到山花缤纷,看不到霞蔚蒸腾,只能看到一种最干净、最原始、最震撼,也是最寂寞的美。当然山西也有另一种山,呈现出一种博大情怀,葱郁的,有着些许灵秀气质的山。雄伟挺拔的“北岳”恒山,山峦起伏重叠,昔人以“恒山如行”来概括它的气势。陡峭的北坡遍布苍翠挺拔的松树林,南坡则拥有众多古代帝王为祭祀北岳而修建的庙宇道观。然而恒山十八景,却已沉寂在渐行渐远的历史烽火里。说起恒山当然少不了提到经历千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却依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的悬空寺,它就建在恒山脚下的悬崖上,或者说就像是粘在悬崖上似的,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在山西的山中更为著名的恐怕要数佛教圣地五台山了。它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五座山峰组成,海拔在3000米上下,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顶部平坦,如垒似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各有特色,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古刹梵宇星罗棋布于林荫之中、山涧之旁。流水潺潺,钟声悠悠,青山碧水,风景怡人,置身其中如登梵宇仙山。五台山地势高兀,夏无怒暑,即便是盛夏时节也清凉如秋,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

山西的山其实不仅仅是以山的面貌出现,它更蕴涵了文化、历史和传奇。神农尝百草的长治老顶山;精卫填海的长子发鸠山;因春秋介子推携母归隐被焚于此而闻名于世两千余年的绵山;有小五台之称的灵空山、芦芽山、太行山……山是山西的根,山是山西的守护者,山是山西的奇迹……山的性格塑造了山西人的性格。

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拥有和山一样博大的胸怀与志向,也拥有和山一样的倔犟与沉着。他们习惯于沉浸在过去的骄傲与繁荣中。他们会告诉你人类的祖先舜禹都曾生长于这片土地;告诉你晋代是怎样的绚丽繁华;告诉你名相狄仁杰也是从山西走出来的;告诉你唐太宗李世民是何等的雄威决绝,并且创造出一个令世人惊异的世界;告诉你武则天的绝世风华也可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一个小小的上官婉儿也沾染上了武后的独特气质;到了近代,最让山西人扬眉吐气的当算是富甲天下的晋商。可是追寻良久,却很难找到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晋商。比如“徽商”有胡雪岩;南方商人有虞洽卿,甚至是写出《老残游记》的刘鹗。与其说晋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豪门巨族,还不如说晋商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群体的兴盛与衰落已经不再重要了,但重要的是,这个群体为我们留下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商业传统和理财观念,并深深地烙印在如今每一个山西人的人生背景之中。余秋雨先生在《关于友情》中阐述过“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而晋商正是悟透了这一点,才得以流传至今。

因为坚守着骨子里的尊严,山西人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仍在书写着他们的传奇……

同类推荐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也许你正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韩剧,为其中的主人中流泪心碎;也许你现在正用三星的手机和家人好友愉快的通话,享受着浓浓的亲情;也许你正在一边走路一边欣赏mp3的韩国流行音乐,酷龙的动感节奏让你充满活力。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热门推荐
  • 花都无敌仙王

    花都无敌仙王

    新书《长生仙王在都市》已发布!一世又一世的等待,终等到黎明的曙光!这一世,携美共长生,漫步在这尘世间,坐看纪元的起起落落,时代的变迁沉浮……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何处倾心喻见倾

    何处倾心喻见倾

    “既然我亲了你,那我就要对你负责!”某男死皮赖脸的跟在林忆倾后面。“你烦不烦啊,我说了不需要,听不懂人话是吗?!”林忆倾听后直接把他暴揍了一顿.你们听说了吗?林忆倾重生了!一觉醒来,捡到一个男朋友,感觉不错,拐回家暖床吧!天呐!这男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太帅了叭!【重生文√】【超级甜宠√】【不接受差评√】
  • 圣骑士的一生

    圣骑士的一生

    一个寻找正义与美德的圣骑士,所渡过的平凡一生。
  •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三年前的校园初见,三年后……一场意外的见面成为了他们两个人开始心的路程。他们会走到一起吗?谈了恋爱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一切都很安静。家庭的变动,爱情也面临问题她怎样做出选择?直到一天她知道他的陪伴从来都是他在帮她为她而做。她做了一个决定……没有你的幸福都与我无关!没有你的世界我已不再是我!世界上原本一对的人需要找到另一半才是真正的自己,茫茫人海中我错过了三年不会再错过余生!
  • 巨大灵

    巨大灵

    在村子里很多人死了。偶尔说起来,就说谁家爹、谁家妈、谁家弟兄姐妹死了。就像死的人无名无姓。死很久的,有个就叫褚文进的跛子,死在打鬼子那会儿。天不怕地不怕,领着几个村里人去摸炮楼,进去了就没再出来。其他的人叫什么,不记得了。不像褚文进有大号。叫大毛二毛,叫三黑四黑的村里人多了。说大毛二毛三黑四黑死了,活的人忌讳。没大号的,理应被人遗忘。褚文进俨然成了孤胆英雄,要忘记就似乎有了难度。这是有大号的好处。再进一步说,是有文化的好处。
  •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智慧、揭示幽默的技巧.告诉大家: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
  •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五行神王少年,逆天而上,追寻灭神之谜!踏天道,闯妖界,战魔界,三界大战,成就世界之王!待我破空之时,问鼎神界巅峰!待我战血燃烧之际,大战天下!诸神争霸,万族林立,三界之争!神王少年,成就大道,众神归位!战!战!战!
  • 灵域战仙

    灵域战仙

    一位叫刘天的少年,有幸前往五仙门修炼,从此踏上了灵修之路,为了恢复世界珠,吃尽天下寒疾苦,斩破尘世一切迷雾,领悟自身之道,一路战至灵域巅峰,成就一代战仙传奇的故事。
  • 犀利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