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2700000001

第1章 回煞(1)

来源:《西湖》2005年第06期

栏目:本期新锐

民国庚申年秋的一个黄昏,正是月上东山的时辰,玄迹法师静坐于竹清寺一间窗户朝东的山房,展读梅溪学堂费而隐先生托人带来的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给亡妻叶小竹的,仍然是七律,笔调很凄凉,笔迹愈到最后愈潦草,墨迹干涩,内心的哀恸可以想见。诗尾附言说,他的夫人于今晨零时许病逝了。费先生还说,夫人临终洁净,死状吉祥,是她前生修来的福分。

玄迹把信折叠起来,投进惜字炉。他熄灭灯,坐在黑暗中,呆望着东窗。窗外是一片白纷纷的月光,偶尔有叶影飘过来,平添了几分凉秋的况味。他许是觉得有些冷了,披上一件外衣,开始念诵起一段经文。

但他愈念愈觉得全身发冷。牙缝间发出的吱咯声清晰可闻。他好像还听到自己念出了一个女人的名字。

苜蓿街上的人都晓得,玄迹法师的俗名就叫李孝先,出身有名望的书香世家。父亲李芾之,便是梅溪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

李孝先打小便拜梅溪书院的馆师叶是先生作启蒙老师。与他同窗共读的,有后来成为梅溪学堂校长的费而隐,还有一位,就是叶是先生的女儿、后来成为费夫人的叶小竹。

叶是先生教书,与别的馆师并无二致。先是教会识字,然后教的是一些四声、虚实、双声、叠韵之类。尚未教到诗词文赋,叶小竹便自行停学了,在家单是学些女事。叶是先生说,姑娘家是不能太聪明的。

李孝先长到十三四岁,李芾之便亲自执教了。李芾之喜欢读经,以为天底下除了六经之外,没有别的更好的书。而李孝先却背着父亲,偷偷读了一些闲书。

大凡书院都有藏经阁,梅溪书院也不例外。李孝先就常常与费而隐去藏经阁找闲书读。闲书,是勤奋的生徒不会翻看的那类书。

有一次,李孝先无意中翻到了一本书,封面上写着“儿女英雄传”,但内页中的文字却分明是坊间私刻本“欢喜冤家”。

院藏书中除了经史之类的必读书,其余的无非是制艺、课艺之类的应试书,在这些书中竟夹杂一本“欢喜冤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可讶异的事。

他们读上几页就脸红耳热了。费而隐用大人的口吻说,原来他们也是耐不住寂寞的。

费而隐接着又找到了几本类似的书,里面还有插图,形形色色。李孝先说,我曾在父亲的书房中见过这些画,据他说,那些妖女阴气重,属水,可以防火的。

大试期间,没人进来,他们就放大胆子抄书。各自抄录一些章节,带回去互相传看。这是两个人共有的秘密,彼此分享着。

到了夜晚,李孝先就有些把持不住了。那些“妖书”,像狐狸精一样,把他给迷住了。他按照自己所愿,让那些娇艳的迷人的形象,在脑子里翻腾。一个童男子,仿佛变成了素行无耻的公子哥。

白天,他就诅咒这些“妖书”,跟费而隐一样。他们认为那是乱人心志的。但每到夜晚,心志还是要乱,没一点办法。

以后的日子里,李孝先便得了一种病:时常夜遗。他的身体日渐虚弱,父母看了心疼,却不知其详。请来了郎中,一看,说是阴虚。

李孝先心底明白,这病与那些“妖书”有关。于是起床,把手抄本撕成碎片,抛进惜字炉。还学大人模样,念了几句咒语。

然后他坐到书桌前,又开始读起圣贤书来。

镇志上是这么记载的:光绪廿四年,也就是李孝先十六岁的时候,李芾之送儿子前往上海同文馆念书。其实真正促成此行的,是一个名叫严复的翻译家。严复还在天津办报时,曾给老朋友李芾之写过一封信,希望他能把一批年轻的生徒送出去,开开眼界。毕竟是严复,连劝学的信都写得带有几分古味的桐城派风格。所以,李芾之是不怕儿子学了洋文就变成约翰李的。

在上海同文馆念书那阵子,李孝先也穿上了洋装。浆得太硬的领子边沿摩擦得脖子上的痤疮生疼:那些痤疮一个劲地冒出来,掐也掐不过来。他记得先前有位大清遗老指责过洋装的十点缺陷,其中一点就是领子太硬,让人“不堪回首”。李孝先特地请当地一位裁缝,给洋装的领子再衬上一道柔软的假领,这以后,痤疮就免受其扰了。

他想,洋人的东西,跟洋装一样,不能拿来就套上,须得改造一下。他又想,西学与东学这个课题以后也大可以做做。

读了几部洋书,他很有感触,于是就给严复与林纾分别写了一封信。他跟严复探讨的是卢骚的《民约论》,跟林纾探讨的却是剑道;不过严复那时正忙于翻译《天演论》,而林纾的剑术荒废已久,所以都没有回信。

李孝先又给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先生写了一封信,探讨的是怎样将州县的书院改成中西并课的学堂。康先生很快就回了信,对他的观点表示赞赏,并且附录了一份当年他给大清皇帝上呈的“请开学校折”。

李孝先后来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言必称康有为,他说,当今朝廷推行的新政,还不是康先生当初主张的那一套!他甚至认为,废书院、办学堂的趋势是挡也挡不住的,因为康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芾之读了信,先是大骂康有为,继而是骂自己的儿子。李芾之本来就体弱多病(阴雨天膝盖就痛,春秋二季哮喘病就复发),这一气之下,老毛病又找上麻烦了。但康有为还是要骂的,儿子还是要骂的。

一天,李孝先接到家人电报,说是父亲患了咯血症,恐怕不久人世了。李孝先便匆匆赶回了家。

一进书院,只见山长一身缟索,正坐在庭院中央烧化纸马银锭。李孝先不解地问父亲,你这算什么呀?

山长嚎丧似地哭道:我这是为天下的书院服丧啊。

李孝先知道,父亲的火气正上头,不能顶嘴,就垂手立在一旁,静候教训;李芾之愤愤地说,西洋人太无理,以武功之盛骄人,我儿啊‘你这些年学的是什么歪门邪道?你鼓吹什么学习西方文明,创办中小学堂,这不是要毁了你爹苦心经营的基业么?

李孝先只是点头回答说,爹说的是,爹说的是。

李芾之送儿子去同文馆念洋文,本意是要让他将来去说服那些洋人学习我们的文明,不料自己的儿子却要沦为异族臣安。这是最可鄙薄的了。李芾之给儿子开了一张书单,要他在一年之内只许读单子上所列的书籍。其中居然也有词曲类的,但也不过是梁状元不服老、状元堂陈母教子之类。

京城很快传来消息说,科举要废除了,书院要废除了。李芾之的身体说垮就垮掉了。

李孝先请来了县城里顶有名气的老中医孙贻梅。孙贻梅不但医术精通,学问也了得,喜欢跟人摆道理。他听说山长的儿子在外读了几年洋文,是颇可以聊聊的。他问李孝先,你以为,中医与西医哪个更好?

李孝先迟疑一晌说,晚辈以为,中学与西学,譬如冬夏的昼夜,各有长短;中医与西医大约也是如此罢。

孙贻梅咳了一声,说,西洋人的外科还行,内科是不逮我们的。他举例说,前阵子城里来了个行医的洋教士,居然连我们号脉是号左脉还是右脉都不晓得。

孙贻梅说着,便坐下来,替李芾之号脉。沉吟片刻,就起身开药方了。孙贻梅的文房四宝都是自己携带的,那石砚纹理细腻,坚密如玉;那笔是湖州狼毫,毛质极好。几行药名写来,仿佛汉赋唐诗。

孙贻梅吟诗般用重浊音念了一遍药名。然后交给李孝先,嘱他去苜蓿街的杏林斋或三益堂配药。

临出门时,费而隐刚好送来两份喜帖。一份给他,另一份是给山长。帖子上写明:费而隐要在本月十六日与叶小竹喜结良缘。

老朋友相见,居然没说几句话。两人都各怀心事,只是不点破而已。费而隐说要进里屋见山长,李孝先没有作陪。因为,他说,我要给父亲买药了。

这门亲事便是由山长一手撮合的。费叶二家的父母自然都很满意,没过几天就央人换了帖子。他们说,费而隐与叶小竹真是一对璧人。

李孝先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回,他带着叶小竹来费而隐家玩。费而隐将他们带到父亲的造纸坊。叶小竹第一回见到好几亩水碓塘里剖开的竹条,显得极为兴奋。她说,我名字叫小竹,见了竹子也分外亲切。叶小竹指着水竹问费老板:大叔,这是干吗?费老板说,淹竹哩。竹淹了之后又干吗?造纸哩。费老板说着便让人把浸泡的竹条从水碓塘里取出,放在平地上晾晒。捣竹绒时,叶小竹和李孝先、费而隐一起帮大人搬运竹条,弄得满头大汗。费老板一边捣竹绒,一边对蹲在身边分翻的老伴说,要是我们家的老三今后能娶上像小竹这样勤快的姑娘家,那真是叫福气哩。李孝先在一旁听了有些不快,他拉着叶小竹的衣袖说,咱们走。

可是现在,他不能拉着叶小竹的手说“咱们走”了。

费而隐迎娶那日,皇历上说,是吉日。李孝先本来受邀做司仪,但他以父亲生病为由推辞了。

上街买药时,他看见费而隐正骑着一匹白马,穿着一身大红长袍,喜气洋洋地打苜蓿街经过,身后还跟着鼓手、堂名、掌礼、茶担、厨师和轿头伴。

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在他肚子里直折腾。但老朋友结婚,不去喝喜洒,于物理人情都说不过去。

那晚,他准时赴宴,但不见新娘的影子,惟有新郎在司仪的导引下,在桌间穿梭敬酒。

李孝先坐在末座,没人向他敬酒,他也不向上座的人敬酒。他兀自喝着,不觉间酩酊大醉。

他没打声招呼,就提前离开了筵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家。刚到家门口,就见母亲抹着一把泪水说,你父亲撑不住了。

李孝先走进父亲房内,看见山长的三位姨太太正环立在侧,她们不是来侍奉汤药的,而是要看看山长的遗嘱。

山长躺在宽大的罗汉烟榻上,费劲地喘着粗气。平常他便由几个太太轮流陪着,在这儿抽抽大烟,有了精神,他就上来耍上一回。但现在,他已经使不上一点劲了。

他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的灰暗的、呆滞的眼睛蒙着一层泪水,看样子,山长一点儿也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似乎还要留下几句紧要的话。他在积蓄身上仅有的一点力气,要赶在最后一刻吐出。

母亲对李孝先说,你上去说几句安慰的话罢,也好让你父亲瞑目。

李孝先过去,跪在榻前,把头凑到父亲耳边,低声说,爹,我只想对你说,这辈子你讨了四个老婆,还常常背着她们去嫖娼,现在你也该知足啦。

山长轻轻地哼了一声,手若白骨,在空中挥动了几下,就不再动弹了。

山长死时,也正是梅溪书院被废之日。学田被瓜分了,书院库存余息银也不知所终。生徒们领不到膏火钱,都自行遣散了。书院没人主事,白昼也如夜晚一般沉寂。

李孝先行经习武场,那里的蒿草已高可没膝,也无人刈除。从前,生徒们埋头读书,怕有伤血气,就在习武场上练习骑马射箭,而现在马放南山,人也找不到北了。前楼后庑,也不再有琅琅书声,不再有烟火聚落。李孝先想,这也好,干干净净。

山长死后七日,李府请了一些和尚替他做七。几个姨太太唠叨说,和尚子,念经无心,拿了钱就跑,请也是白请。李孝先反唇相讥说,你们拿了钱,还不是一样要跑?

没过几天,她们领了钱,果真都喜颠颠地跑了,仆人偷了一些值钱的家什也跑了。只剩下李孝先和他的母亲守着一座空宅。

那日清晨,李孝先躺在北厢房,听到梅溪书院对面的一座山寺传来阵阵钟声。一百零八下,声声入耳。他想,这钟,虽然也是铜铸的,但那一百零八下,比起财主家数铜钱的声音要好听得多了。

他对母亲说,我要出去走走。

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风水先生曾说过,梅溪书院这块风水宝地是注定要出读书种子的。三年后,书院门口挂起了一块匾额,上书:梅溪学堂。费而隐被当地官员推选为第一任校长。费是李芾之山长的得意门生,他父亲又曾为书院捐过二十亩水田,也算是两代人都有旧谊,所以,他出任校长,大家都觉得很合适。

玄迹坐在竹清寺的山房,听见咿咿唔唔的读书声,便知道新学校已开办了。费而隐请他下山一起办学,他谢绝了。多年来他从来下过山,也从不过问尘俗间的事。惟独与费而隐还有些诗书往来。他们之间的诗书不需要邮递,通常由一个小沙弥传送。

费而隐与他打小就无话不说,信中偶尔也谈及私人生活,诸如:我与夫人,两两相对,晶竹弹丝,静而得体,动而和谐。或是在一首诗的小序中说:昨夜与夫人宿于山间小筑,枕上沸波,视听幽独。妙极。

岂不知,一个“妙极”,是否会让玄迹怦然心动?

费先生擅长写那种香艳的七律。在那个年头,苜蓿街上的旧文人,通常喜欢作律诗,而且是七言律诗。这种诗,往往为了考虑到形式上的美,不得不生搬硬套,用典多,虚字多,水分也多。

玄迹喜欢写那种类似颂偈的五言诗,就那么二十来个字,干净利落,三拳两脚就可以把人打得五体投地。

两人有时调侃起来,也如拳脚来往,一点儿也不留情。有一回费先生寄来一幅字,字写在黄藤纸上,古雅极了,他说,这种纸是唐朝官员们当年指定的用纸,现在不多见了。

玄迹收到这幅字后,在右下角写了几个蝇头小字:擦屁股尚可。

费先生不知道这是侮蔑纸,还是他的诗oJb中有些不快。他说,这犟秃驴,痴无智慧。

他画了一匹驴,批耳修腿,尤其突出中间那一截,并附言说:这一器物,本可以人妙通玄,大师弃之,可惜可惜。字是圆阁体,肥厚、圆润。

玄迹看了,只是哈哈大笑,连说两句:“太像儿戏了,太像儿戏了。”

十多年来,他们玩的,也就是这种儿戏。玄迹晓得,费先生无非是想激他下山。但这山,他是不会下的,俗也是不会还的。

请他下山的人也不止费先生一个。

同类推荐
  • 请慢一点忘记我

    请慢一点忘记我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希望、与爱的故事集。这其中有遗憾、有错过,也有感动。作者余儒海 用最温暖的笔触诉说:人这一生就像一列单向列车,一路向前走,不会也不能回头,在这过程中,珍惜那些带给你温暖的人,原谅那些带给你伤害的事,忘却那些不堪回忆的场景,感恩这个世间美好的一切。
  • 斩龙头

    斩龙头

    世传粤西之龙神生于周秦之世,载庙碑斑斑可考。西江上下游千载,沿途村寨若立庙祀,鳞甲辉煌必极显应,利泽天下。端州府衙门,后刑堂。灯下,一个少年的身躯在盐水皮鞭下血肉横飞,随着“噼啪”声溅起的一串串红沫子,纷纷贴到霉迹斑驳的墙上。行刑的弓兵抽完鞭子,便熟练地挽回鞭花,托起那少年的下颚。
  • 风雨路忧人

    风雨路忧人

    一位年轻女歌手,一段坎坷难忘的青春生活。她因為靓丽而遭围猎,也就因为善良而被欺骗。她是从偏辟农村走出来的女孩,身不由己的嫁给镇长儿子。去县城学习,受到骚扰和诱惑;到省城深造,又被蒙骗,险些走上绝路。离婚后她到北京发展,在逆境中她顽强的拼搏。她拒绝浪荡女人的游说,断然处置金钱的诱惑。在好心人的相助下,她走上了歌之路;不过命运依然对她不公,让她在爱情的旅途中,又遭到了巨大挫折。
  • 边地

    边地

    七里沙沙城在沙岗的后面,过沙,足七八里,便是清河了。登船,竹篙一点,数丈开外,清流破处,堆起一蓬碎雪,望得见对岸掩在丛绿中的泥墙、瓦舍、草垛。树呢,则团团状状,抱了屋舍,绿得庄重。多是独院,一重瓦檐不经意探出一角,鸟儿扑过,生机勃勃。牛哞声则悠悠长长,惹人向深处去。野花偎岸,堆得台阶一般,倾斜至河岸,铺展开来,洇濡一片,随了河风灵秀,湿漉漉的,拧一把,水淋淋的,扑上岸,渗入瓦墙,青苔茸茸;袭上面庞,浸入肌骨,香了清河。舍船,一投足,便是秦砖汉瓦的皇天厚土了。缘岸迤逦,烟柳雾中,足点花深,香湿鞋袜时,猛抬头,已是胡天胡地了。
  • 深隧(短篇小说)

    深隧(短篇小说)

    脆生生的雨落仿佛仍在耳畔萦回,纵然上了火车,她自感依旧在路上恍惚。车厢并不见几个人,空荡荡,一如她的失魂落魄。按照车票找准座次,才把湿漉漉的风衣收好,车便开启了,一口苏打水刚咽下,它就疾速钻出了车站。光线渐次明晰,两边的矮墙和爬藤一旦向后撤退,远方的天空也就不可阻挡地寥廓起来了。并不是个好日子,早晨出门时的阴霾,已推演成滂沱大雨。雨滴在车窗上坠落,像是完成一场盛大赴死的仪式。流淌的水迹中映照出一张业已变形的面孔,嘴巴、鼻子、眼睛全部相溶在一起,仿佛熔炼过,不经意地一下相顾,这惊悚的画面让她彻底战栗起来。
热门推荐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梦王孙(四)

    梦王孙(四)

    上一期中,画家王一澍的儿子王新宇失踪了。一年后,终于等来了青年农民老幺送来的消息:拐卖自己儿子和王一澍儿子的人贩子抓住了!王一澍满怀希望地和老幺一起赶赴福建寻找孩子。幸运的老幺顺利地找到孩子,他却失望而归。在得到新线索后,清高的他不得不受钱老板的威胁利诱,用画换得了打通关节的戒毒药和经费,在正直善良的青年刑警陈隆的陪同下,再次赶赴福建寻子。他们装成茶叶商到收留被拐儿童的家中打探,装作医生到被拐儿童集中的小学看手相问病,冒险潜入民风剽悍的山村寻找疑似被拐孩子,深夜潜伏在桂圆林抓捕拐卖儿童的中介人……然而,那些千辛万苦找到的被拐孩子,都不是他的儿子王新宇。他在绝望中呼喊:新宇,你在哪里?!
  • 异都之吸血鬼系统

    异都之吸血鬼系统

    (新书:血族暴君,喜欢我写作风格的希望能支持一下!)夏林穿越魔幻异世界,随身携带吸血鬼系统。异都百鬼夜行,血族纵横之下,人类又有伏魔巫师,屠魔剑士,猎魔战士等三大斩鬼职业纷纷崛起!然而穿越过后出生便是半人半鬼的夏林,既拥有人族最强伏魔巫师的血脉,又拥有永夜血族的鬼帝血统!一次意外的系统觉醒,夏林从此踏上了收服萝莉巫师,御姐剑士以及血族公主的巅峰道路!人族我为皇,血族我为帝!屠血鬼,灭狼人,斩僵尸,打怪,我是认真的!ps:(本书热血流冒险风格二次元。)
  • 葬神传奇

    葬神传奇

    苍生莽莽,谁能如吾,愿为心之所愿,杀人千里,怒斥苍穹。
  • 独家婚宠:亿万总裁求放过

    独家婚宠:亿万总裁求放过

    她是从白天鹅沦落成丑小鸭的落魄女,他是被讥笑后一心成为有钱人的亿万总裁。第一次见面,他便一眼将她认出,用权力践踏她所剩不多的尊严。而她,深陷地狱般的生活只为换取想得到的东西,可再看到幼时的阳光却再无力靠近,只能卑微的守望。“各取所需么,我取完了就先走一步。”她打包好行李留下字条,恶魔总裁满世界通缉:“女人,滚回来我既往不咎。”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谁先动心谁就倾其所有的输掉,而她,输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雨染衣

    宋雨染衣

    前朝细雨和风过,今时你我阴阳隔。千年不踏轮回路,宋雨湿衣衣不遮。
  •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评价父母育儿成不成功的一大标准,就是看孩子长大后是不是能够独立自主、能否学会解决各种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难题,是不是活出特别有意义的、精彩的人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需要为人父母者科学地培养孩子。这种“科学的培养”,其实就是为孩子所做的“远虑”。一步步做好了,孩子往后的每一天都不会有“近忧”。本书从10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为人父母者应该为孩子“远虑”的事,相信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教育方法会令您与您的孩子都从中受益。书中每个方法都来自作者教育儿子的亲自体验,或是来自作者身边的朋友、亲戚、同学的亲身经历,实用性很强,愿助您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转基因食品正在走向人类餐桌,国际粮价跌至近年来最低,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粮食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等等。
  •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印灵说

    印灵说

    七年前,夏青禾为救大哥而落入背阴山崖底,被邪灵侵了体,七年后出来,才发现有些事已经回不到过去。七年的与恶灵为伴,自己心中也悄然萌发出怨念,一步步紧逼,一步步后退,可为什么你们还是不肯放过我。入背阴,邪入体,寻真相,剖金丹,九死一生,这一次,我不想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