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34100000002

第2章

奶奶席扶风的心是深的,像一眼井一样。

奶奶席扶风心里藏着事,我是她的亲孙子,我不傻,很早就察觉到了。奶奶席扶风不说,我不会去问。我知道我就是问了,奶奶席扶风也不会给我说。她把她的心事藏着,藏得我供职的省城那家影响力遍及全国的《西安晚报》,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的日子,策划了一档寻找抗日老英雄的活动,我才自告奋勇,说我的爷爷胡武功就是抗日老英雄。我的慷慨请命,获得了报社领导的支持,我因此回到坡头村我的家,向我奶奶席扶风问起我的爷爷他们当年打鬼子的事。我的奶奶口风紧,不愿意说爷爷他们抗日的事,是有一些原因的,爷爷他们抗日,参加的是陕西抗日救国军,这支部队其时由国民政府指挥,解放后很少再说他们,要说只说他们是蒋家王朝的炮灰什么的。

回家来,我和奶奶好有一番亲热,奶奶还给我做了我爱吃的臊子面。我是呼噜呼噜吃着奶奶的臊子面来问奶奶的,我以为这么问奶奶,情况会变得轻松一点,可能的话,也许还会愉快一点。一口香香的臊子面下了喉咙,我说了:奶奶哎,你知道胡武功这个人吗?

奶奶席扶风被我得一楞,显然是,奶奶席扶风不知道我怎么问起我的爷爷胡武功。奶奶席扶风没有这个精神准备,她愣了愣,就把她昏花的眼睛盯在我的脸上,不知我还会向她问出这样人让她吃惊的事情来。

我没有给奶奶席扶风喘息的机会,接着就说:胡武功是我的爷爷!我爷爷胡武功在中条山打鬼子,把他丢在那里了!

奶奶席扶风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奶奶席扶风在我直截了当的问话声里,她承认了我的话。我说服着奶奶席扶风,让她不要担心,我的爷爷胡武功是抗日英雄,他不能死得不明不白,奶奶你也不能活得不明不白。奶奶,我的好奶奶,你要把你知道的爷爷胡武功的事都说给我,我要写出爷爷胡武功他们的英雄事迹,这既是对爷爷胡武功他们应该有的纪念,也是对我们后来人的一种鞭策。奶奶,你说给我吧。奶奶席扶风被我动了,心动起来的奶奶席扶风,开始没有抹眼泪,也没有哭,他只是颓然地坐在我家的土炕上,两只手抓着炕上席片。奶奶席扶风把席片都给抓破了,破了的席片又把奶奶的手割破了……我看着奶奶席扶风流血的手,惊恐得立即呼叫起来,我大声的呼唤着奶奶、奶奶、奶奶…一我没有唤得到奶奶的回应,却见我的奶奶席扶风慢慢地、慢慢地往热烫烫的土炕上躺着,她躺在炕上,两只昏黄的眼睛里,才又慢慢地、慢慢地蓄满了泪水,汪汪地顺着奶奶席扶风的眼角流了。

奶奶席扶风躺在炕上,躺了一天一夜,到那天天明时分,把偎在她身边睡着的我推醒来,给我打开她的记忆述说着了。

奶奶给我说,你爷爷离家打鬼子的那一年,关中道里的麦子长得可是好呢!奶奶这么说,我却不敢相信那年的麦子会比现在的好。那时的关中平原,一亩麦子能收二三百斤就不错了,现在的一亩麦子,下了八百斤就是欠收。但我的奶奶说我的爷爷太会作务小麦了,那一年的小麦收成,她以后再就没有见到过。

耿财东的三儿子耿礼泉,帮着我的爷爷把割倒在地的麦子拉回到打麦场上,又帮着我的爷爷把麦子碾打出来,然后套上犁耙,在麦茬地种玉米了。奶奶席扶风说她那些日子,心像一面鼓一样,不用鼓槌敲,咚咚咚咚都要响个不停。奶奶席扶风预感有个事情要发生了。

晚上睡在土炕上,奶奶席扶风缠着爷爷胡武功说:你要用劲呢!

爷爷胡武功说:我没用劲吗?

奶奶席扶风说:我是要你再用劲的。你用了劲,我才能给你生娃的,生个牛牛娃。

爷爷胡武功相应着奶奶席扶风,就十分的用劲了。

在奶奶席扶风的身上十分用劲的爷爷胡武功,不论他怎么累,哪怕累得要死,奶奶席扶风还要鼓励他,让他再用劲的。

奶奶席扶风炕上如饥似渴的样子,让她自己都要吃惊了。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果然是,在奶奶席扶风没命地催着爷爷胡武功轰轰烈烈用了一夜劲后,来日清早,爷爷胡武功扶犁出了家门,奶奶席扶风跟着爷爷胡武功,跟出了门,跟着走了一程,然后又转回家里,给下地耕种的爷爷胡武功准备吃喝了……爷爷胡武功只要下地干活,奶奶席扶风就要给他准备吃喝。这天早晨,奶奶席扶风给爷爷胡武功准备的还是花卷儿和绿豆汤。爷爷胡武功说过了:奶奶的花卷儿蒸的好,奶奶的绿豆汤熬得好。奶奶席扶风就不改样子给爷爷胡武功蒸花卷儿,熬绿豆汤。奶奶席扶风准备好了花卷儿,绿豆汤,竹篮子挽了,野鸡红罐子提了,送到地头上来,却不见了爷爷胡武功的人影儿。

孤零零的一架犁杖插在地头上,奶奶席扶风无力地扶住,抬眼望着四野,她望不见爷爷胡武功,心里突然明白,她夜夜要求爷爷胡武功在她身上用劲,怕的其实就是爷爷胡武功撂下她走了。

奶奶席扶风可说把她鲜嫩缠绵的身体拧成了一根绳,她是想拴住爷爷胡武功的,终到了却没有,爷爷胡武功还是撂下她走了。

奶奶席扶风知道,爷爷胡武功撂下她是打日本鬼子去了。

奶奶席扶风的判断很快就被证实了。是耿财东给她证实的……准备了花卷儿、绿豆汤,奶奶席扶风从坡头村里走出来,耿财东就注意上了她,远远地跟着她,跟她来到地头上。

奶奶席扶风眼里只有爷爷胡武功,耿财东跟着她跟到了地头上,奶奶席扶风就没往眼里去。

耿财东理解奶奶席扶风,他说话了。

耿财东说:武功家的,你是看你武功来的吧?

奶奶席扶风被耿财东这么一问,把她惊得浑身一颤,粉粉嫩嫩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奶奶席扶风呆望着问她话的耿财东,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耿财东说:武功该给你明说的,又不是啥丢脸事。

奶奶席扶风就笑了。奶奶席扶风不知道她怎么就笑了。她笑着说:我知道,武功打鬼子去了。

耿财东看见奶奶席扶风笑了,跟着就也笑了起来,说:村上像武功一样的小伙子,去了七、八个,我的三小子耿礼泉也去了。

耿财东给奶奶说了这些话后,低头去看卧在了犁前头的关中红犍子牛,不知人间忧伤的犍子牛,卧在犁前头悠闲的反刍着香甜的草料,蚊虫落在它光滑的毛皮上,它摇着头,或是摔着尾巴,把蚊虫迅速赶走……耿财东不再和奶奶席扶风说什么了,他扶了爷爷胡武功插在地头上的犁杖,吆起了爬卧着的关中红犍子牛,吆起来拉犁,在一片金黄的麦茬地里开着沟,帮助我的奶奶席扶风一垅一垅地耕种着秋庄稼……耿财东的家里顾着长工和短工,可他绝不少干活,坡头村人就说,耿财东家的财富,是他几辈人黑汗黄汗挣下来的。

耿财东扶犁的技巧就很好,平常日子,他也是很会穿的,长袍马褂配上景泰蓝的水晶石眼镜盒子,下坠着鲜艳的彩丝流苏,在坡头村一带风流倜傥得出了名……他来帮奶奶席扶风种大秋,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脱了长衫,改穿上短打,认真仔细的帮助奶奶席扶风种上了大秋。这一季奶奶席扶风种的是玉米,耿财东帮助奶奶席扶风把玉米全都种到地里后,他给奶奶席扶风嘱咐了。

耿财东说:武功打鬼子去了,地里的活有我哩,我来做。

耿财东还怕他把话没说清楚,跟着又补充了几句:我是老了,不老我跟他们一块过黄河去,日本鬼子太嚣张了,不把咱中国人望眼里放,咱能让他狗日的猖狂吗?啊,咱不能让他个碎鬼欺负咱,咱只有打他不长眼睛的。村里的青壮年过河打鬼子去了,不仅我在村子里,还有像我一样的人都在村子了里呢,你有活要干,我不是推卸义务,给我说给谁说都一样j大家都会帮你哩。耿财东说到了,也做到了。

地里的活,奶奶席扶风想到了,赶到地里去做时,常常要晚给耿财东,让他抢了先,早早地都给奶奶席扶风做好了。

奶奶席扶风感激着耿财东,就还知道他的三儿子耿礼泉过河打鬼子,干脆是他逼着去的……在西安城读洋学的耿礼泉,让耿财东提心吊胆,总是难以放心。蒋委员长来西安视察,学生娃上街游行,耿礼泉跑在最前头,他的手里举着小红旗,一会登高演讲,一会领呼口号……这样的画面,自然逃不过西安报馆的注意,派出记者,把耿礼泉的形象拍下来,登在他们的报纸上。这一切,身在坡头村的耿财东是不知道的,可他的大儿子看见了。在岐阳县国民党县党部任职的大儿子,拿着报纸回了家,把报纸上耿礼泉的照片拿给耿财东看,咋看还把耿财东乐得喜眉笑眼,但大儿子一说,耿财东乐不起来了。他骂了一句耿礼泉逞能,就起身赶到西安城,把在游行队伍里的耿礼泉一把揪住,揪回到坡头村来,关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任凭耿礼泉哭喊,就是不放他出门……此一时间,张学良、杨虎城武力兵谏,扣押了蒋委员长,也就是后来说的“西安事变”。虽然最终和平结束,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携手抗击日本侵略,但其间的曲曲折折,让耿财东把耿礼泉从家里放出来,叫他再去西安继续他的学业,耿财东十分的不放心。

耿财东把三儿子耿礼泉送出家门,送到坡头村的村头上,给耿礼泉说:天子头上哪里敢耍刀子?你娃要怨我你怨去,以后你会知道,马壬爷究竟长了几只眼。

不让人省心的东西呀!老财东的苦口婆心,耿礼泉左耳朵进去,右耳朵里跑出来,根本没往心里去。他在西安的洋学堂里念着书,顺顺利利地念着,再有半年时间,就能光光堂堂得毕业出来,随便做个事,都是错不了的。耿财东的大儿子从县城回到家里来了,他给耿财东报告,说他的宝贝三儿子耿礼泉,根本就没在西安的洋学堂里念书,他躲在岐阳县城,联络了几个赤色分子,印传单,贴标语,号召贫苦百姓站起来,要和国民政府的腐败分子斗!要和危害地方的土豪劣绅斗!谁是国民政府的腐败分子?谁是剥削贫苦百姓的土豪劣绅?照你宝贝三儿子耿礼泉的说法,我这个大哥就是国民政府的腐败分子!你这个养了他的父亲就是剥削贫苦百姓的土豪劣绅!

耿财东听他大儿子一说,本来是要生气的,但却笑了起来。

耿财东咕哝了一句,说:碎崽子还蛮血性的!

耿财东咕哝了这句话后,就和他的大儿子一起下了岐阳县城,让他的大儿子把耿礼泉找到,用一根绳子捆了起来,投进了县政府的监狱里。

监狱的窗子可真小呀!从铁窗缝里射进来的阳光,窄得像一把刀子,斜斜地割着耿礼泉的眼睛,他依稀知道,阳光这把刀子在的时候,就该是大白天呢,阳光这把刀子不见了,就该是漆黑的晚上了……耿礼泉数着阳光这把刀子,数了有九个日头,耿礼泉听到监狱铁门上的大锁剧烈地响了响,他以为是给他送饭的狱卒,硬邦邦地坐在一堆败草上,犟着脖子,连来人看都没看一眼。耿礼泉不知道进来的人是他的老父亲,他从父亲耿财东踏进监狱来,走到他的监舍边,他就一直保持着这样一副姿态,他不知道父亲耿财东为什么把他送进监狱来?送进监狱又能把他怎么样?耿礼泉努力地想着,他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也就不去多想。

耿礼泉在等他的父亲耿财东。

耿礼泉把他的父亲耿财东等来了。来到监禁三儿子耿礼泉的监狱里,耿礼泉的父亲把他带来的几样菜,还有他烫的一壶酒,隔着铁栅栏门,一样一样地端着放了进去,他放三儿子耿礼泉的面前。县城监狱的铁窗虽小,栅栏铁门却还不小。耿财东把他拿来的滔菜放进栅栏铁门里,他说话了……他的三儿子耿礼泉不是傻子,开始不知道父亲耿财东来了,他犟着脖子不理不睬,可他听话是他父亲耿财东,就拿眼睛去看,看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耿财东时,他犟着的脖子塌了一些,但却没有彻底塌下来,他还等着他的父亲耿财东给他能说什么话。

父亲耿财东却不多说,只把他带来的酒菜摆在耿礼泉面前后,说了句要吃就吃,要喝就喝的话,便从后脊梁抽出他的旱烟锅,装了一锅烟,细细地吃了起来。

耿礼泉知道他的儿子地位,他等不来父亲耿财东的话,自己就问爹亲了。

耿礼泉说:世上有老子把儿子往监狱里的送吗?

父亲耿财东不动神色地吃了两口烟,说:你读的书多,你说有吗?

耿礼泉却拧转了话题,说:爹给我说个理由。

父亲耿财东说:啥理由你不知道?

耿礼泉无辜地摇摇头。

父亲耿财东不让耿礼泉摇头。他说:你是共产党!

耿礼泉不摇头了,他也没有点头。他很惊讶地看着父亲耿财东,看他一口一口地吃着旱烟,吃进肚子里,憋了一小会儿,又吐出来,父亲的面目就完全地笼罩在纱一样的烟气里了。

父亲耿财东把一锅旱烟吃完了,没有烟雾了,把他喜爱的黄铜烟锅收拾起来,向耿礼泉看了一眼,看定了耿礼泉。

父亲耿财东说:那是一条死路!

耿礼泉不让爹亲这么说,他叮了他一句,说:那你就让儿死了去!

父亲耿财东料到耿礼泉会这么叮他,他听了一点都不生气,很有耐心地看着耿礼泉,说:黄泉路上没老少,我是要死的,你也是要死的,但怎么死,很不一样,我不想让你这么死。

耿礼泉的眼睛睁大了,他不知道父亲耿财东会说出这样的话。而且更不知道,父亲耿财东接下来还会说怎样的话。

父亲没让耿礼泉往下猜,他说:你是你父亲的种,你过黄河那边去,日本鬼子打来了,你去打鬼子,死在打鬼子的阵前,还是你爹我没白喂你二十年饭。

耿礼泉的眼睛流泪了,他隔着铁窗跪在父亲耿财东的面前,向他的父亲耿财东重重的磕了个头……父亲把他带进监狱里的酒壶端起来,往旁边的一只酒盅里满满地斟上,双手端起来,送到了耿礼泉的手里。

父亲耿财东说:爹敬我娃了。

耿礼泉有话却没有再说,端着父亲耿财东敬他的酒,很爽利地倾进了他的喉咙里。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耿礼泉的父亲耿财东把三儿子耿礼泉从县城的监狱里接出来,给他把这句老话说了好几遍。父亲耿财东为了耿礼泉听得懂他的话,就还说:咱们堂堂大中华,被一个蛮夷小族欺辱到这份上,咱再不站起来和狗日的打,咱良心上放不下来。日本鬼子说他要打过黄河来,真打过来了,哪儿还有咱们的国土呀?国都没了,咱那个小家还能有吗?

父亲耿财东把耿礼泉先接到坡头村的家里,家里有几杆看家护院的枪,父亲耿财东就都给了耿礼泉,还有那匹枣红色大马,也扎绑起来给了耿礼泉,让他不要光杆杆一个人去,要去就拉出一杆子人来,人多了势众,打鬼子才有力道。

耿礼泉过去很少听他父亲耿财东的话,但对这次的交代,耿礼泉一字不落地都记在心里,并按他的交代做了。

耿礼泉瞧准了我的爷爷胡武功,他和我的爷爷胡武功是村里耍得最好的伙伴,他先把我的爷爷胡武功动员到他的身边,然后又由他们在坡头村和坡头村相邻的村子里,动员了一批热血青年,呼啦啦哨聚在一起,向黄河东岸的中条山抗日前线开去了。

受雇我家割麦子的甘肃麦客范庆阳,受了爷爷胡武功的动员,干脆没回甘肃老家去,也没给老家捎个话,便拿着他割麦的木镰,也跟着耿礼泉走了。

爷爷胡武功他们跟着耿礼泉去打鬼子,奶奶席扶风是不反对的。那些天,都忙着割麦碾麦,然后又种秋玉米,奶奶席扶风没太注意爷爷胡武功的表情,但她知道耿礼泉在坡头村的行动,都是为了抗日做准备,爷爷胡武功是耿礼泉的发小朋友,他俩聚在一起叽叽咕咕,奶奶席扶风是看得见的。为此,奶奶席扶风还闯了爷爷胡武功。

奶奶席扶风完全一种无所谓的口气,说:耿礼泉整日和你叽咕啥哩?他要背井离乡打鬼子去吗?

爷爷胡武功老实的说:他爹耿财东逼他去哩。

奶奶席扶风说:他爹倒是心大!

爷爷胡武功说:不是谁心大,是日本鬼子把咱欺负到家了。

奶奶席扶风说:莫非你也要去?

爷爷胡武功说:我不是有你哩么,你说我走得开?

不能说爷爷胡武功言不由衷,他是真的舍不得奶奶席扶风,他答应了耿礼泉,跟他一起过河打鬼子,他是一定要去的,他觉得这不是丢人事,说啥都要给奶奶说的,可是几次了,面对着奶奶席扶风,他欲言又止,总是说不出来,奶奶席扶风问他了,他也长不开口。张不开口也是要走的,最后,爷爷胡武功违心的躲开奶奶席扶风,自己偷着跟耿礼泉去了。

其实呢,父亲胡武功想错了,他是该给奶奶席扶风说了的。恰恰因为他瞒着奶奶席扶风,在他走了之后,让奶奶席扶风大哭了一场。

奶奶席扶风的那一场哭,听坡头村人说,是比孟姜女哭长城还要惨烈,她把自己哭得不管不顾,容颜变了,头发乱了。

奶奶席扶风哭着还骂了父亲胡武功一句:怨家呀!你个隔肚皮的怨家啊!

耿财东让奶奶席扶风把他的心哭软了,说:要么我去追他,把人给你追回来。

奶奶席扶风哭着摇头了,说:他的心打鬼子去了,你把人追回来又怎样。

耿财东就不劝奶奶席扶风了,他吆着牛给我家耕地下种……耿财东说得到也做得到,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凡是到了收收种种的关键时节,都是他带着他家的伙计,赶着他家的耕牛,给我们家收种了。耿财东给我家收种庄稼,他做得死心塌地,无怨无悔,只是他在给我家收种庄稼时,总要向他儿子耿礼泉率领我的爷爷胡武功他们东去的方向瞭望……我的奶奶席扶风也是,像耿财东一样要向耿礼泉和我爷爷胡武功东去的方向瞭望。

他们睁眉豁眼嘹望着,虽然瞭望不到什么,却听得见耿礼泉和我的爷爷胡武功他们黄河东岸的方向,总会传来让人惊心动魄的枪炮声。

耿财东和我的奶奶席扶风知道,那撕心裂肺的枪炮声里,有他们的儿子和丈夫。

枪不长眼,炮不长眼,耿财东和我的奶奶席扶风,就只有为枪炮声里的儿子和丈夫担心了。他们在黄河东岸的中条击打的怎样?他们打死日本鬼子了吗?

远在家乡坡头村的耿财东,还有奶奶席扶风以及乡里跟着耿礼泉去打鬼子的热血汉子人家,莫不盼望他们在抗日的阵地前,多多打死罪恶的鬼子兵。

耿礼泉和我的爷爷胡武功,他们在炮火连天的中条山,谁又不是这么想的呢。他们也盼望着打败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回海上的老家去。

但是他们还要等待,就像他们庄稼汉子挂在嘴边的话一样,磨镰不误割麦功。他们是需要整训的,练习好了打枪,练习好了拼刺,才好开到抗日前线上的中条山去,像他们庄稼汉子在麦田里割麦一样,去割日本鬼子的头。

整训的地方,就在西安城南的一片原坡上。这里集中了许多自愿而来的抗日义士。耿礼泉和我的爷爷胡武功带来的人多,负责整训的人就把他们编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排,耿礼泉是带着大家来的,他就被任命成了排长。他下面需要三个班长,负责整训的人让耿礼泉做主定,耿礼泉没有盲目定,他设定了三个比赛项目,谁在比赛中胜出,谁就当班长。耿礼泉设定的比赛项目都不复杂,一个是打弹弓,一个是爬树,一个是捆了一捆干麦草,栽在三十步开外的地方。让大家投谷叉,谁投的准就是谁。比赛开始了,邻村一个叫葛大荔的汉子,便是个中好手,他当仁不让,看着头顶飞来的一只麻雀,他弯腰捡起一块小石子,压在弹弓上,瞄着麻雀,就在将要飞过他的头顶时,他手起弹飞,追着麻雀,把奋飞的麻雀打得坠落下来,不偏不倚,还就落在耿礼泉的脚面前,耿礼泉笑了,当即把葛大荔任命成一班长。塬坡上有不少挺拔可以破云的白杨树,下来的比赛就是爬树,耿礼泉发下令来,大家没人迟疑,就近抱着棵白杨树就往上爬,可最先爬上树上,在树顶上的鸟窝里掏出一个鸟蛋的,然后飞身下了树的是麦客范庆阳,范庆阳把他掏出来的鸟蛋往耿礼泉的手上一塞,耿礼泉就大声地宣布了,他宣布范庆阳为二班长。

两次比赛,爷爷胡武功都输了,剩下最后一项,他还能输吗?

爷爷胡武功有点儿急眼,他偷眼去看动员他出来打鬼子的耿礼泉,耿礼泉却没看他,他在捆扎一捆从他们睡觉的铺底下抱来的破麦秸,他捆好了,把爷爷胡武功叫了来,给他说,你有用武之地了。耿礼泉这么一说,爷爷胡武功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最后一项比赛,耿礼泉是使了私心的,耿礼泉知道爷爷胡武功的一把谷叉使得好,能使出百般花样来。这时爷爷胡武功在劳动中练出来的把式,想不出在打鬼子的练习场上有了用处。

耿礼泉带出来的几十个人,靠他们耿家捐的几杆枪是不够的。他们要去打鬼子,手里没有家伙怎么成?枪太少,他们就从自己家里带。麦客范庆阳回不了他在甘肃的家,就把割麦的木镰带来了,木镰的把儿长,范庆阳耍起木镰来,如风车飞旋,别的人干脆近不了他的身。爷爷胡武功用得应手的是柄长把儿的谷叉,农忙时他用谷叉挑麦捆子装车堆垛子,农闲时,又使着谷叉巡夜看秋……故乡的秋庄稼,种植玉米是一个大项,此外还要种植红苕瓜豆等五谷杂粮,玉米和杂粮成熟时,是会引来野猪和獾的,那些兽类动物,钻在庄稼地里,不说一头野猪,就是一只不大的獾,一个晚上就能毁坏半亩秋庄稼……片秋庄稼经得起野兽们糟蹋几个晚上。家大业大的耿财东家,准备了枪铳护秋,“轰隆”一铳,把野兽就赶跑了,小家小户的爷爷胡武功,没枪没铳,就只有扛着谷叉护秋了。耿礼泉出于好奇,在家的时候跟着我的爷爷护了一夜秋,他眼见我的爷爷胡武功在月光迷蒙的秋夜,瞄见了一只糟害庄稼的獾,爷爷胡武功不喊也不叫,他平举着两个尖齿的谷叉,悄悄地逼向獾兽,逼到三二十步开外的地方,他把平举的谷叉飞掷出去了,朝着糟害庄稼的獾兽发出冷飕飕的轻响,獾兽是没有反应的,到它有感觉时,谷叉的尖齿已吃进了它的身体,把它叉死在了庄稼地里。

栽在演武场上的麦捆子,在爷爷胡武功的眼里,就是一只糟害庄稼的野猪或獾兽,他对自己是自信的,让过几个人,叫他们说先用谷叉叉麦捆子,结果没有谁能叉的准,这时我的爷爷胡武功出场了,他像叉野猪獾兽一样,猫着腰,平举起谷叉,瞄都不瞄,就把谷叉投掷了过去,嗖嗖地飞着,不偏不斜,正好刺在麦秸捆子的腰眼上……耿礼泉给我的爷爷胡武功鼓掌了,他的掌声带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冲着爷爷胡武功鼓着掌。

热烈的掌声渐渐稀落了下来,稀落到几乎没有的时候,却有一个人自远处走来,也向爷爷胡武功鼓掌了。

爷爷胡武功他们都还不认识这位一身黄呢军装的人,看着他鼓着掌一步步走来,不知是被他的威仪还是被他的热情所震撼,一时都愣愣地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耿礼泉和爷爷胡武功显然不一样,他迎着来人前趋几步,站在他的面前,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又朗声地报告:孔旅长好!

来人是孔旅长!爷爷胡武功他们在西安的新兵基地整训,没少听说他的故事。他太英雄了,时为国民革命军独立旅旅长的他,在“西安事变”中,积极协助张杨二位将军,逼迫蒋介石树立起全民抗日的大旗。事变的当天夜里,是他带领部队,悄然包围了驻扎在西安的蒋介石嫡亲部队,与之展开殊死的战斗。事变过后,张杨二位将军中的杨虎城说,没有孔旅长快刀斩乱麻的那一下子,就不能促成逼蒋抗日的成就。“西安事变”孔大洲旅长该领头份功,蒋介石与共产党签署了合作协定,携起手来一致抗日,孔大洲的独立四十六旅最先开出西安,渡过黄河,与日本鬼子在黄河东岸的中条山打了起来。和鬼子的仗打得太惨烈了,人家有飞机大炮,咱只有简陋的土炮和汉阳造,几场仗下来,虽然有效地阻止了鬼子横渡黄河的进程,但也使孔大洲的独四十六旅遭受了十分惨痛的创伤,幸有新建的三十一军团三万秦川子弟,渡过黄河,把孔大洲从血与火的抗日前线换下来,使他回到西安,为他的四十六旅补充新的力量。

耿礼泉还想向孔旅长作进一步报告的,但孔旅长把他的手扣在了耿礼泉的肩膀上,说:小伙子认识我?

耿礼泉说:我不认识。

孔旅长就有些奇怪,说:那你……

耿礼泉说:报纸上有将军浴血奋战的照片,我看到了。

耿礼泉这么一说,孔旅长仔细地端详起耿礼泉了。他端详着也就想起“西安事变”时的报纸上,登了幅青年学生游行请愿的照片,其中领头的一个学生不就是站在他面前的小伙子吗。

孔旅长高兴起来了,说:你不认识我,可我认识你。

耿礼泉敬畏地看着孔旅长,心里是茫然的。

孔旅长看出了他的茫然,说:跟你一样,我在报纸上早就发现你了。

孔旅长这么说了后,朗声地笑了几下,就把扣在耿礼泉肩上的手抬起来,走到我的爷爷胡武功叉倒的麦秸捆子跟前,把谷叉从麦秸捆子上拔出来,向我的爷爷走来了。接受了几个月整训,爷爷胡武功他们,都已经有了较强的军事纪律和素养,在耿礼泉向孔旅长报告的时候,他们已经自觉地排起队。

耿礼泉站在了孔旅长的前边,走近了大家,喊了一声“立正”的口令,就和大家挺起胸来,接受孔旅长的检阅了。

孔旅长问了大家:日本鬼子打到我们的家门口了,我们该怎么办?

耿礼泉和爷爷胡武功他们回答了一句说:打狗日的。

孔旅长满意着大家的回答,就给耿礼泉和爷爷胡武功他们说,下午给你们换军服,换装备,咱们明天就开拔,越过黄河打日本鬼子去!

孔旅长把爷爷胡武功的谷叉,很慎重地交给了他,让他换了装备,还叮嘱他把谷叉带上。

孔旅长给爷爷胡武功说:到时候,谷叉也是好武器哩!

同类推荐
  • 扶桑馆

    扶桑馆

    狸被我踹了一脚,扁脸抵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嘴里发出呜呜的声响,那块顶着红玫瑰花的蛋糕被压在身底下,成了模糊的一团。我们哈哈地笑,苏惠抓了一把土撒在狸身上,使狸的面目更加不清爽。苏惠是个安静平和的孩子,不似我,属于“淘得没边儿的”(我妈的评价),苏惠对狸这样做,已经超出了她的行为规范。狸是杂种,他妈是日本人,带着他妹妹住在横滨。横滨离北京有多远,我们不关注,我们关注的是狸的奇怪长相和傻乎乎的性情,以及他手里常常变换的美食。
  • 和灵魂一起守夜

    和灵魂一起守夜

    《和灵魂一起守夜》为短篇小说集。作者于建新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写了行医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泪笑掺杂,悲喜交织——有冒险违规用偏方从死亡线上拉回病人却受到院方处分的人情味医生,有公费医疗考虑到单位效益不好硬挺半年不入院而加重病情的倔老头,有偷换医疗器材从中牟利而致严重后果的黑心医生,也有不被利益诱惑坚持揭发中药供应商假药的“储疯子”,有太平间工作人员不为人知的辛酸过往,有违规帮病人完成遗愿的良心大夫……写尽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 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

    阎副官捏着土布的军帽檐左右拉扯了一下,松动松动额头,笑嘻嘻地说道,“你们家对党的贡献就是给队伍上送来了三个白花花的大姑娘。”尹大小姐轻轻拍了一下八仙桌,瞪着杏眼正色道,“我们这是投奔革命,不是慰问军阀。”阎副官但笑不语。
  • 磨剑录

    磨剑录

    一个爱好武术的少年的一次偶遇,成就了一个绝世的高手,一个神秘的门派,引出了一段恩怨情仇,一腔热血谱写一个千古传奇。
  • 虎峰山传奇

    虎峰山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除了外出上班、上学、旅游、办事之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消耗资源最多的场所之一,我们的吃喝拉撒睡,无一不在消耗着资源。就从电力资源来说,据国家的权威部门统计,家庭用电已经占全社会用电的12%左右。其中,我们家里的冰箱、空调、电视、电热水器就占了家庭用电总量的80%以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都有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才能使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到实处。
  • 逆着时光的相遇

    逆着时光的相遇

    张氏财团的总裁张铭远的养子王子幕备受重视,有望成为财团的接班人。但他却遭受张铭远的侄子张鑫的敌视。初期,王子暮凭借过人的能力证明了自己,得到众人的支持,同时邂逅女主颖儿,初出茅庐不怕虎的颖儿想法大胆、新颖,正好切合王子暮改革的需要,两人越走越近。正在这时,张铭远得知自己尚有一亲孙女遗落再人间,期盼家人团圆的他告诉大家,谁能找到自己的孙女,谁就会是财团的继承人。面对这个诱惑,王子暮和张鑫同时想到“假冒孙女”计划,王子暮以“时日无多的老人想念孙女”为名,拜托颖儿假装认亲,却不料颖儿真的是张铭远的亲孙女,当真相揭开,处心积虑的阴谋大白,主角们却纷纷陷入理智、情感、道义的两难……
  • 家居生活指南

    家居生活指南

    生活是人生的积累,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婚丧嫁娶,幸好有了书本来传递过来人的经验,不至于让我们多走些弯路。《家居生活指南》从衣物、家具保洁、食物清洁、生活小用品的废物利用、家庭药物使用、饮食烹饪等方面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
  • 专宠甜妻:总裁强势爱

    专宠甜妻:总裁强势爱

    “被打一巴掌五百,泼冷水四百,骂一句两百……”慕暖作为男人的挡箭牌,掰着手指向男人说出了自己的交易内容。“不打只宠呢?”男人看着她,目光深邃。“宠?”慕暖眨了一下眼。“十亿,宠你一辈子!”原来早在三年前的不期而遇,她就已无处可逃!
  • 网王之松雪奈落

    网王之松雪奈落

    文案:即使不被信任又怎样,她依然可以很好,五年前的离去,五年后的回归,熟悉的,陌生的,她已经不在意了,她只想好好享受,她拼了命争取来的几年时间。ps:文案不可信,文案不可信,文案不可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文文跨度非常大,跟网王的联系不太大,入坑请谨慎,谢谢。
  • 伏狼

    伏狼

    “杀狼还是杀人,你选一个吧?”王三平接过枪却诡异的笑起来,“两个我都要!”一阵枪响,人尸和狼尸铺满地面。正在王三平几人自喜胜利时,背后的丛中窜出许多狼,这让几人措手不及,连忙扣动扳机,却没听到枪响,“坏了”王三平怕了,他好像明白了什么,呆在原地看着狼群缓缓靠近,念叨着“原来是这样,这群狼好算计,好算计”几人转瞬被撕成碎片,这群狼嚎叫着,是报信还是庆祝,背后的林中却伸出一只只枪口“老李,还好我们聪明,就知道这群人玩不过狼,关键还是要靠我们,哈哈”这人只顾高兴,却注意背后的林中闪出一只只狼影......
  • 处世艺术模板

    处世艺术模板

    年轻人在社会上如何学会立世安身,如何学会为自己营造和谐有利的社会环境,如何学会自处与处人,应该先从模板起步,先从模仿中学起,这与具体实践中必须拥有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为任何灵活、变通或创造陸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则框架和起码的规范要求。处世艺术模板就是为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
  • 夜未寒

    夜未寒

    夜里,一片昏暗。没有月的夜里,却有人在追寻。漫天的星斗,包含年少的梦想,换来的却是声声叹息!曾想,昨日的意气,今日的风发,都将在世间挥下一笔。未料,明朝来时未觉寒,今夜已觉冷。王者、念想,能否度过这未寒的夜?末时,才发觉,原来没有月的夜里也不是那么的冷!夜还未寒,不如大胆的去爱。
  • 灭天归来当奶爸

    灭天归来当奶爸

    穿越异世,历十万年,姜峰成为逆天王级的禁忌存在,与太古众神杀上九天,然而天道崩,诸神陨,姜峰亦是深受重伤、几近陨落被打进了时空裂缝。跌出时空裂缝,姜峰愕然发现,这里竟是他早已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故乡:水蓝星。而此时距离他穿越到异世前仅仅过去了四年。马路边,一只洁白细腻的小手抓住了他的破烂的战袍,而后软软糯糯的声音传进了姜峰的耳中,“叔叔,你......你是我爸爸吗?”
  • 阿加莎的眼镜

    阿加莎的眼镜

    核战后的世界并不是废土一片,年轻的阿加莎走在与旧秩序对抗的路上,路途从皇宫到沙漠,从赌场到战场,一直延伸到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