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说道鬼谷,没有想到吕喜非常感兴趣,他说:“大王今年过百岁生日,整个南越国都在忙碌着为他准备贺寿。听说大王也是从鬼谷洞中得到长生不老之药的,难道这个世上真有这种神奇药物?既然有,秦始皇让你师父鬼谷子的弟子徐福去寻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可后来徐福不但自己没有找到仙药,还骗了秦始皇的钱财后逃到瀛洲去了,惹得秦始皇火冒三丈,下令活埋三百名方士,以解心中仇恨,以此来遥祭可遇而不可求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一客说:“这就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其实秦始皇焚书坑儒,纯粹针对的是这些跟徐福一样欺骗了他的人。结果部分事先得知秦始皇要用活埋的方式惩罚他们的方士逃出来后,散布谣言说秦始皇在焚书坑儒。我是中原人,我爷爷说在徐福为秦始皇寻找仙山的那段时间,方士的地位非常高,他们自以为自己可以通晓天文地理,炼制仙丹妙药,不但能达到长生不老的长寿之术,而且可以和神仙对话,搞得秦始皇放下国政,每天钻研长生不老之术。其实世上本来就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只有养生长寿之诀。可这些方士把长寿之诀夸大成长生之术,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后来秦始皇发现这些人在欺骗他,一怒之下,下令活埋方士,这就是世人传说的坑儒。我爷爷和秦始皇年岁相同,可就没有听说过大规模坑书这种事。连我父亲也从来没有提及秦始皇杀死多少儒生这样的话题。要是真的焚书坑儒了,那么后世不是没有几个识字人了?秦始皇统一文字也没有意义了。从秦始皇统一文字来看,他是乐意推行文化的。当然方士都是读书识字之人,也能勉强算是儒家弟子了。他们因欺骗受到惩罚不说,特权地位也被取消,他们心里不服,就开始在各地造谣惑众,说秦始皇在杀有学问的人,以动摇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其实秦始皇烧掉的更多是民间这些方士手中的修仙养道、天文咒符等书籍,当然那些负责焚书的,执行秦始皇旨意的官员,那会去详细鉴定什么书籍,见书便烧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记录其他国家的经书、史书更是借机焚烧的对象,这样便于统一文字和思想,导致部分秦地之外的诗书礼仪方面的书籍也受到焚烧。经典书籍,是经国治世的良师益友,秦始皇这么聪明的人怎能不分黑白全部烧掉呢。”
一客喝着土方酿造的米酒,喝多了,有点醉意,话就更多了。他说:“就拿先生你的话来说,我是鬼谷子的弟子,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夸大了的。只能说我师出自鬼谷子这一派,我师爷是魏僚子,我师父其实是三齐王韩信。鬼谷子究竟活了多少岁,没有人知道。鬼谷子是儒道法历、阴阳纵横、兵法权政、炼丹制药、神仙咒符等的集大成者。他长相奇特,据说头上有东西南北四个小肉头,不同的小肉头思考和观瞻着不同的天文历象和人间经学,四个小肉头主管思考和应对东西南北四面八方之理,加上大脑对四个小肉头的统管,形成金木水火土的五方五土五行之说。鬼谷子生性聪颖,过目不忘,但和老子、孔子一样,更注重教书育人,他的弟子却非常多,有五百弟子,像我师爷魏僚一样的贤者三十六人,仅次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圣人孔子。我师父告诉我,师爷魏僚,著有兵法《尉缭子》,是和第三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兵家孙膑、庞涓列在一个洞的,足见鬼谷子对我师爷的器重。现在想来,鬼谷洞中的这七个石坎,分成鬼谷学说的七个门类,我师父等属于兵家,苏秦、张仪属于纵横家,李斯属于儒家,商鞅属于法家,范蠡属于政治家等等。由于洞里云烟飘飘,我只根据断断续续所看到的部分做些假设性分析。”
吕寿说:“既然你师爷是魏僚子,你何苦要到鬼谷去学道?”
一客说:“鬼谷子只用三个弟子就帮大秦奠定了天下大业。儒家李斯建议秦始皇拆除郡县城墙,制定礼仪制度,建立郡县制;商鞅立木赏罚,推行法治;我师爷尉缭子不但教人兵书,更知人善任,为秦灭六国在军事方面立下汗马功劳。鬼谷子只派出这三个弟子就把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战乱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成就了国家空前的大一统,足见其厉害。由于对鬼谷子的崇拜,我决定到鬼谷去寻找神仙。一路上都有不愿告诉姓名的道士教导我武功兵法,可在鬼谷洞里,当我跃身而起,最高所能到达的就是尉缭洞,拿了本《尉缭子》下来,所以就只能自称是尉缭子的学生,其实我连尉缭子画像都没有见过。我拿到《尉缭子》这本兵书后,自己看不懂,后来到三齐王韩信手下效劳,做他的侍卫一职。三齐王韩信见我好学,便收我为徒弟,为我讲解兵法和阵法,我才读懂了兵书《尉缭子》。三齐王对我非常器重,本来想提携我做将军,但因刘邦和吕后疑心太重,杀死我师父韩信,我发誓今生不为大汉效力。后来加上其他一些个人原因,我就来了南越国。”
吕寿说:“大王在番禺城张灯结彩,庆祝自己的一百岁生日,我还在想象着有长生不老之药呢,好让自己也长命百岁,听先生这么一说,看来死生由天,我等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客说:“长生之药没有,但长寿之药真有。大王就是服过长寿之药,年过百岁不但不死,还能每天晚上招来一名妃子寻欢作乐呢。”
吕寿摇头问道:“既然先生说有长寿之药,那为何秦始皇得不到,而我南越国的大王能得到呢,到处寻找仙药的秦始皇反而活了那么短。”
一客说:“当年徐福帮秦始皇寻找仙山的时候,听说他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各得一粒仙丹。这是山上修炼多年的老道士赏给他的。徐福本想献给秦始皇,可他在进皇宫的路上碰到了秦始皇派往岭南,收复百越之地的大将任嚣和我们的大王。任嚣和大王早都听说徐福在帮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便用上等好酒请徐福宴饮,一是好让徐福见到秦始皇后美言几句,二是看能否讨要点神仙方术。但徐福只饮酒,决口不提仙丹妙药和神仙方术,等徐福喝得酩酊大醉,任嚣和大王便解开徐福随身的包裹,看到里面用牛皮包裹的三粒丹药,两人各自拿了一个。等徐福酒醒,发现仙丹两粒被偷,只剩下一粒,他舍不得将这仅有的一粒献给秦始皇,他皇宫也不回、秦始皇也不见,找了个祭海的借口,带上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乘一个起浪的日子,偷偷逃到瀛洲去了。这队伍中还有秦始皇的小儿子呢,徐福带走秦始皇的小儿子,也算是一件功德之事,要不然早死于秦末战乱中了。”
吕寿笑着说:“如此说来还真有仙丹。徐福也是被冤枉的,要是任嚣和大王不偷他的仙丹,秦始皇也就不会死那么早,也不会有后来的焚书坑儒的事情发生了。”
一客说:“任嚣和大王完成了平定岭南的大业后,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并委任任嚣为岭南最繁华富庶的地方南海郡做郡尉,大王被委任为南海郡下属的龙川县令。任嚣把秦始皇派的五十万大军主要驻扎在南海郡,他们这两个老朋友实际上把持着百越之地的经济和军事要塞。大王当时年轻,任嚣也弄不清这仙药真假。害怕是徐福胡乱弄来的假药,他便以试探大王对他是否忠诚为由,让大王服下手头的仙丹以试功效。‘赵佗服药任嚣死’,这是我们炼丹的道士经常提及的笑话。大王当时年轻,对成仙这种事情非常向往,那有任嚣那么多担心。脖子一样,半碗米酒,就把丹药送到肚子里。大王把从徐福那里偷来的仙丹服下,体力大增不说,当场就把任嚣身旁服侍的女子压在地上。自此,大王每晚需要三名女子陪睡伺候,方能消解身上内火。大王不知,这丹药不但要服,还要配合吐纳之术调理阴阳之气方能平衡心火。任嚣看到大王变得如此兽性大发,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经不起这般折腾,便打消了服丹药的念头。后来任嚣珍藏的这粒丹药被盗,鬼使神差,居然让你的儿子吕嘉所服。”
一客说到这里,吕寿抬起手,让他暂时停下来。
吕寿说:“潜入郡府盗窃的人正是我,当初南越人对任嚣和赵佗的统治很不满意,我便私自从地下水道潜入任嚣官府,本想杀掉任嚣,但任嚣根本不在卧室里休息,他怕人暗杀,睡觉的地方反而在客厅里,我暗杀不成就盗窃了些贵重物品。不过我在任嚣喝茶的一个茶盅上偷偷摸上了慢性毒药。回来后,我发现包裹里有个牛皮攮子,丢给我儿吕嘉去玩,可并不知道这里是长生药丹,也不知道我儿吃了仙丹。”
一客说:“我看了吕嘉的气相,觉得他与众不同,问了才得知他果然说吃了你拿回家的一个皮囊里的药丸,他只觉得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根本不知道是仙丹。”
吕寿说:“我今天才知道这事,难怪我儿不断地结婚生子,不断地往府邸选美貌女子,原来是有原因的。任嚣死后,大王自立为王,以其姓氏称为赵国,我们不再直呼他的名字了,从此就称大王。大汉以地域范围称我们赵国为南越国,赵王也被称为南越王了。大王治理下的南越,比以前发达多了,大家现在都以自己是南越国人而自豪,我儿吕嘉还做了大王手下的大官呢。”
一客说:“这些后事我都知道。”
吕寿说:“大王选人做官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选和他一样身体强壮的人。我儿吕喜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人选了,但偏偏选中了吕嘉。他现在大王身边做太仆,听说这个位子的人迟早是做丞相的人选。南越人许多只有名,没有姓,大王在我儿吕嘉做了太仆后,见我们家族人口众多,赐予吕姓,这也成了我们家族的自豪。在吕姓家族中,读书最多,品行良好,在族人中声望最高的其实是我儿吕喜。大王选人才时,在一项体能测试中,吕嘉抱起了一只水牛,吕喜体力不济,没能抱起。我当初一直想不明白,为何吕嘉平日里显得病怏怏的,那天突然会有这么大的力气,现在终于明白了原因。”
一客笑着说:“你拿到手,难道没有仔细打开来看看是什么东西。”
吕寿说:“刺杀任嚣,这牵扯到家族的兴盛与衰亡。好在后来大王建立了国家后,不但没有追究我们这些前期造反的人,还让我们的族人做大官,所以我才敢说起过去的往事。要是大王没有如此宽厚的胸怀,我还不敢说过去给任嚣下毒的这些事情呢。”。
一客说:“我这次来,是帮大王选择新都城地址的。大王觉得番禺城虽然处在咽喉要道,一旦大汉发动战争,可退守的余地不多,固让我钻研地理,选择迁皇宫的最好地方。我看这里山头如凤,是个风水宝地,但不知道叫什么山名。”
吕寿说:“不瞒道长,我们这村子没有名字,包括村前这条河也没有名字,道长是大王的座上宾,晓通天文地理,不妨给我们村子起个名字吧。包括这山、这河,有个名字也好给外人介绍。”
一客沉思良久后说:“这河边的小木桥上,今天看到有奇幻景观,一定是上天给我们一个预示,但预示着什么,我道根不高,真的钻研不透。既然上天有预示,我们要借鉴,要积极回应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不妨取一个鉴字如何?”
吕寿说:“好。就取鉴字吧。这里距离出海口不远,干脆叫它鉴海,以借鉴大海的辽阔与浩瀚之气。”
一客拍掌笑道:“吕先生果然是读书之人,这名字起得非常优雅。”
吕寿说:“叫鉴海,语意双关。山和村子如何取名?”
一客说:“既然河水已经名为鉴海,村子自然就叫鉴村了。”
吕寿说:“道长这么一点,我就更大胆地给山起个名就叫凤山。我明天就叫村民凿出石牌,给村子命名,道长一定要出席了。”
一客说:“我明天要赶回番禺城,给大王进言选皇宫的事情,现在村子有名,山、水都有名,况且又是你的老家,我想迁都的机会很大,一旦都城迁到这里,你可就变成都城人了,我们见面的机会多的是。”
吕寿说:“先生还没告诉我,你一个人如何战胜九只老虎的事呢?”
一客说:“那是为鼓励村民进树林找野猪,临时编出来的鼓励性言语。”
两个人笑着再次举杯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