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6200000002

第2章

(2015年3月7日,乙未年正月十七)

羊年的第一讲仍然是《里仁篇》,可见“里仁”之重要。一个人真正理解,真正做到里仁,便是圣人的境界。本篇着重谈“心”,只要心向善,把心立在仁上,就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而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道不远人,人人都是尧舜。修学程度与心相应,心纯净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修学到什么程度。

尊敬的各位同胞、各位同仁、各位同道:

大家过年好!

阐述机缘

羊年的第一讲,还是讲《论语·里仁篇》。《里仁篇》是整个儒学的核心,就像我们说一个水果的核心是果仁儿一样,那么整个《论语》的核心就是这一篇。《里仁篇》,我们从马年讲到羊年,从一月讲到三月,从冬天讲到春天,《论语通解》(一)的最后一讲,讲的是“里仁”,作为第二部的开篇还是“里仁”。那现在我们还是要从《里仁篇》开始我们羊年的学习。

这个机缘就说明它无比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一句话,如果真正地理解了《里仁篇》,不是望文生义呀,真正地理解是说明知行合一你能做到。它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核心,它可以贯通儒、释、道、医、武各家学说。我这样讲有切身的体会,而且我可以查到经文典籍文献学上的印证。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现在所讲不过是文化的常识,他都知道,但是我一看他的面相和眼神,我就知道他根本就不知道。

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反反复复地强调,当你真的了解了这个意思的时候,贯穿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那立即就变了。如果《里仁篇》读上千遍,这个人面相不改,脾气不改,然后还要到医院里面去做手术,那我告诉你,全读错了!你这一辈子喊破喉咙是没有用的,不光是念佛经祖师讲喊破喉咙枉然哪,读儒学光说不做没有用!尽管荀子讲“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这个“能说”是指他说出了所有万法的真实义理,包括儒学、佛学、道学、医学、武学甚至包括兵学。如果做不到的话,流于文字,那有什么用?从我们的修学方法来说,人与经是分离的,那么老祖宗是圣贤,他还是他的圣贤,千百年以后,“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还是世代被纪念、被尊崇的圣贤;而今天没有谦卑之心,自以为是,自以为了解了文化常识的人,这些凡夫俗子随着江河早已经被冲走了。

老子他老人家在《道德经》里讲过:“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素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有人印证到吗?那个“一”能印证到吗?印证到了“一”,还是用《道德经》做注解,天得这个“一”能够清;地得这个“一”能够宁啊;谷物得到这个“一”它能充盈;人呢,他举侯王,侯王得“一”天下正。什么是正?天下太平就是正,就是中正,所以,王者就是中正者也。那除了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还有没有其他是五者一体的?能够举一反三吗?不能的话我直接告诉大家好了,仁义礼智信五者一体也,心肝肺脾肾五者一体也。哪一个人说这五脏缺了一个,其中有一脏闹情绪不工作了,你这生命可以延续?现在的医学发达,发达到心脏也可以换;可是呢,已经有证据表明,换了心脏的人,那个人不是原来的那个人,性格、思维、行为都变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心哪,那可不是说换就换的,等于把你的软件抽走了。所以归根结底,金木水火土五行一体也。还回到《道德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这样来的。五行是什么?五行是那个“二”不同的阶段;“二”是什么?阴阳两仪呀,这样化生八卦,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在这八种卦象之中。这是中国古代的数理模型,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可以推算,谁推谁准。

中华文化散大了叫“万殊”,各个学科里面的知识无穷无尽;如果能够由万归三、归一、归道,归回去,那一言以蔽之,就可以说清楚。所以祖师有过一句话,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老师把书房全都给你,那个核心精神你知道吗?不一定啊。所以不要小瞧《里仁篇》短短的这么几页,它真明白了,整个《论语》就明白了,其他章不过是贯通性的注解,提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做的事来注解它而已。

夫子境界

那孔夫子什么境界?只有圣人知道,我们不能妄加揣测老师的心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俗语讲,不以凡夫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人批评《孔子》那个电影,这件事情我说过,我说《孔子》电影里面因为有一句话,这个电影就没白拍,就是南子说的:平常人同样可以经历圣人所经历的那些苦痛,但是圣人在经历这些苦痛的时候所达到的思想境界,可不是普通人所能够了解的。怎么能够了解呢?我们把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怒恼烦,所有跟仁义礼智信相反的这些毛病全部去除,或者你根基比较利,根本就不用去除,一下子就干净,就恢复到你的本来面目,恢复到仁心,就对了,就能够体会到他的境界。

那这个仁心是什么心呢?不要以为谈儒家就说这是仁心,一看佛经马上就生出一个佛心,佛心跟仁心不是一个心,那你不就“二”了吗?“二”到什么时候你能够归“一”,你能够得“一”?所以仁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一心。那“佛”再翻译一遍,我告诉大家,不要被古代这个文字吓到,要理解它真实的义理,他就是“明白人”的意思。明白什么我也跟大家解释过,明就是一个日一个月,明白阴阳,明白天地之间的两仪,你明白到这个“二”,跟“一”就不远了。所以仁心即是一心,即是觉悟心,即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我们本身的慈悲心、恻隐心、敬畏心,是我们人人本具的良心。有这个天良,定住这个志,不被周围那些酒囊饭袋们的邪知邪见所沾染、所感染、所熏染,你就可以体会孔子之心,然后所有古圣先贤之心,我们就可以慢慢地去体会到,你就跟它“合”上了。

为什么我们把修行者翻译成“和尚”(谐音合上)?这都是汉字呀,大家知道吗?我就经常反问一句,跟谁合上?跟“天”合上。“天”代表着什么?“天”是个简称啊,就像我们说“养生”,是养你的“生长化收藏”这五个部分简称一样;“天”呢,是“天地人事物”一切环境的简称,一个字,“天”。所以当你觉得有一个个体叫作人,那你自己所有的天地人事物都是自己决定的,这叫“天人合一”。解释到这,“里仁为美”可以解释清楚了,它就是天人合一在儒学上的落实和表现,儒家词汇的表达。那么用佛经里面的话举一反三就能够知道了吧,依报随着正报转,是不是天人合一?境随心转,是不是天人合一?它很神秘吗?根本就不是!它很质朴,它说的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生理、心理、物理。你不明白,理理都是相隔阂的,不一样的;你明白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个根儿上生出来的文明之果。

一心化现

刚才跟大家说好几个“五”都是一体的,我这五个手指头是分开的吗?你伸出手来跟人讲,说它不是一个,那我说剁下去哪一个指头你同意?没有吧,所以五者一体。由此就体会到,我们整个身体是一心化现,现在在座各位体会一下,你想举手,手自动举起来;你想伸脚,脚就可以动起来,谁在指挥呀?找到那个做主的了吗?所以《黄帝内经》上“主明下安”依然是天人合一在医学上的落实。我们开车,你看这个车,有人开得四平八稳,有人开得农村话叫“毛愣三光”的,是车的分别吗?不是,车里面那个司机,那个人,他的性格就通过这个车的轨迹反映出来。现在大家会不会看相了?什么叫性相不二?就出来了嘛。我们要找的不是那个车,那是一堆钢铁、橡皮、一堆零件,只有人一打火,通上电,车才有车的作用。那请问大家现在的这个身体明白了吗?你知道你这个身体那个司机在哪儿吗?找到它,你才能够距离找到自己本来面目接近一点,这是往明心见性的这个层次去走的道路。

所以“里仁为美”就是天人合一;“主明下安”就是天人合一;心净则土净,就是天人合一;正报决定依报就是天人合一。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和钱穆先生(这是中国近代可以向世界展示的学术大师)他们最后会认为天人合一的观念和思想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在哪里,你体会到了吗?我自己的体会就是经典越读越深,读到最后还是这四个字——天人合一。

那落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你自己决定自己人生的一切际遇,人、事、物!所以还用往外怨吗?根儿全在自己那里面,你心里没有那样感应的念头,外面不会有这样的事。你说现在我没有,为什么它来?那以前没有啊?一反思,以前都很干净吗?行为上没有,不活动活动个心眼吗?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事情。我经常拿手机来打比方,它没有被拨一个编号的时候,它跟外界不保持随时的沟通吗?那个号码只要一拨对了,立即它就响。也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和外界发生着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当我们自己有某种念头的时候,会感应外界的事物发生。这就是戒律制定的原理,知道了这个道理,人就会懂得遵守戒律,连不好的念头都不要起,否则自己的念头会在生活中“变现”!

回心向善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千经万论可以一言以蔽之,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就相当于一个人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我们一看脸就知道是这个人,有些人整容整得脸都不能笑了,那不糟蹋自己嘛,何苦来呀!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核心,果有果仁儿,那你的那个仁儿呢?就是你那颗心是什么样的,知道吗?观到这颗心,什么就都懂了。可是观不到啊,我们眼睛全看这个世界的不好,全看别人的过错,最要命最糟糕的就是看父母、长辈、老师的过错,那是消我们福德最快的方式。点破这一句话,大家就知道,跟父母作对,跟老师作对,跟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作对,是消自己福报最快的方式!套用我们老师的一句话说:你想好不?想好你就性要服人,柔和对人,遵纪守法;国法、家规这些都没有约束的,还有个天良在,没人看见你就不做?所以儒家讲“慎独”,慎独是什么?还是天人合一推出来的嘛,你自己一个人关在门里面,你就可以为非作歹?躲在网络里以为天下人都不知道,就可以胡说八道、妄加评论、信口雌黄?没天理吗?走出门,别人一看你的脸色就知道你干没干好事,这是可以做到的。

讲到这,大家能明白我为什么2008年底跟老师学完回来不敢照镜子了吧,不是忽悠大家,是真实的体验。你自己干过什么你不知道吗?没干过,想没想过?没想过,你生在这个世间,你周围的人都是这个德行,你怎么回事?那怎么办?只有一条路,要想好只有一条路,回心向善。和谁相合?和圣贤相合,和经典相合,这是我能够得出人经合一修学方法的思想历程,真实体验。如果不能够合上,经还是经,人还是人,那这一辈子你保证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为什么?离道了,你根本就不在那个大道上走,不在人道上走!天人合一的,你不在人道上走,你就背离天道嘛,逆道而行,结果只能是一个亡讣,而且死得很凄惨,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就是迷,迷人哪!所以观察一个人,他权力再大,财富再多,名声再大,都不要看,就看结果好不好。结果就是指人断这口气怎么断的,大家要知道。

我看书看得我头皮发奓,就是看爱因斯坦和霍金那两句话。本来大家都以为古代的东西不是科学,现在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都相信科学,那我说无论是上个世纪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现在活着的霍金教授的理论,对全世界的震动、影响都非常之大,那我一看他们俩说的竟然也是天人合一,不寒毛直竖吗?爱因斯坦说:我无论如何不会相信上帝会掷骰子;然后霍金讲:宇宙之中没有偶然。不觉得可怕吗?你还敢随便起一个恶念吗?还敢恣意妄为耍脾气、使性子、闹情绪吗?你那个“里仁”做到了吗?里仁里仁,谁里那个仁?就是你那颗心居住在什么地方,上两讲我们解释这个,你住在什么地方,居在什么地方,宅在什么地方,安在什么地方,定在什么地方,就是里仁的思想嘛。

不要以为读儒家的经典就没有佛经的意义呀,那你读得太隔膜了;就没有道经的意义?那你修道能修真吗?人做不好,修什么?修成泥胎、石像?都错了。所以修什么定?心里定在仁上,就已经是得定嘛。你敢说我就是时时刻刻二十四小时连做梦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告诉你,不要再去求了,你本身就是儒家定义的圣人,佛家定义的佛,道家定义的真人,医家所说的那种长寿的怀有仁心之人,武学家所说的已经超脱了打拳的这个概念,通过武学入道了,你全做到了。这样的人,寂然不动!动会怎么样?感动感动嘛,他一动,天下群起响应而随之。所以真正有大德的,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啊!

《易经》上讲那个“咎”,为什么“亢龙有悔”“动辄得咎”?有一些世间的现象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个人呢叫“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就是什么?时机不到,不到怎么办?等着呀。这个方法谁教的?《素书》开篇《原始章》就告诉我们,“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就是里仁的仁),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我们应该做的),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你每天都要遵守这个礼就是要遵守国法,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让大家守规矩,讲诚信,懂纪律呀!“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秩序的序,天下就大治了,达不到这一样,就麻烦了。因为贤人君子这道德仁义礼,不可无一焉,失去一个都不可以。他们是怎么做的?“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时机不到,潜居。就是这个里仁的里的意思,我们说你记不住里仁什么意思,你就记住那个居里夫人,就记住宅,住宅嘛,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安定在什么方位上。

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一道白云横谷口,几多飞鸟迷归途。比如说《大乘无量寿经》上,那个阿难师兄问老师,你说的这个世界这么好,它依何而住?老师回答,依不思议业力而住。知道那个世界在哪儿了吧?在我们自己心里嘛,你心住在仁心上,你的世界随之而改,不信你试一下。你说我现在就已经住了,它没改,那你以前欠账太多呀!乌烟瘴气它散还得有一个时间吧。

定住志三年,做得如理如法,如果你自己的人生运势不改的话,我钟姓倒着写,你可以找我算账,从来不会错的。为什么不会错?因为老师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说的是真话,不会说假话骗大家。是实话,不是虚无的话;是如话,如什么?如真;如什么?如是,就是我们党校门前大石头上都刻着的“实事求是”那个“是”。读过佛经的都知道叫“如是我闻”,懂不懂得什么叫如是?就是和诸法实相完全相应的那个叫“是”。我们党号召大家,就是要“求”这个“是”。那请问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全国人民大众,求这个“是”了吗?

看一下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古代的一个官员,他觉得自己无愧于天地,是一个清官,所以做梦的时候,梦到好像自己去了阴间。大家听故事哈,那到阴间他就觉得我顶天立地,我也不贪我也不拿,你中央纪委找我谈话又能怎么样?不害怕!可是,主官问他,你是不贪不拿,但是某一件事情,你该说话的时候你没有讲,你怕自己落个嫌疑,这事儿有没有?有。国家认命你为朝廷命官,是让你担当责任的,该讲的时候你不讲,你不失于民吗?还有一件事情,你当主官的,就应该决断,把这件事情兴旺起来,建立起来,你没有做,怕麻烦,拈轻怕重,这事有没有?有。那你对得起国家的任命吗?两个问题一问,这个所谓的清官也低下头了。

昨天晚上,我看到《大连晚报》报道,辽宁省处理了一百四十五个不作为的官员,这意不意味着古代所推崇的那些做法正在我们今天的政治舞台上变成了一种现实?没有希望吗?那希望在哪儿?里仁哪!住在哪儿?定在哪儿?还求定,修定,打个盘腿儿坐在那里,以为自己在修行;家务活不做,地不拖,碗不刷;父母不孝敬;单位领导安排个活,有情绪有意见……那你能修好啊?你修儒,成不了圣;修佛,佛的境界你做梦都梦不到;修道,你要能成,我人都不做!天下没这个道理。不好把它弄好不就行了吗?不很简单吗?就像我的老师告诉我:你以后不要再说你缺德,认识到错误补上不就圆满了吗?一句话就把我拉回来。能不能定住志?定住志,我们就能求到这个是;求到这个是,就能跟经典合上;跟经典合上,人经合一,就能做到天人合一。它有什么可神秘的!然后你就发现古圣先贤在经典里面所讲的所有的东西,逐渐逐渐地都能够印证到,这就是进步的过程,它不再神秘。印证到以后,你会越印证越谦卑,越印证越有流泪的感觉,大家知道吗?打开任何一本佛经见到“如是我闻”,眼泪有可能下来;打开儒家的《尚书》“曰若稽古”,眼泪也会下来。为什么?那是我们自己的血脉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她保的就是我们,传的就是给我们,叫传承。观不到这一点,你就不知道这世间还有那样纯美的世界。

观过知仁

我们上一讲的《里仁篇》里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你不观自己的过错,不观自己的过往,你能知道那个仁的境界吗?不知道哇,肯定不会知道哇!你要说知道的话,我会告诉你,那是误会,那是错觉。可是老夫子说,“观过,斯知仁矣”。我们上一讲跟大家讲的这句话,就是说关照、关心自己的过错的时候,你就知道仁是什么意思了。还有另外一个解法,就是我现在这本书,把这个仁,单立人一个二的这个仁,说它是通假字,是一撇一捺的那个人,那就另外一种解释了吧。怎么解释?能够观察自己过错,关照自己过错,改变自己过错的“斯人”,是什么人?是“知人”,格物致知的知,就是践行了《大学》之道的人;是智人,是明白了天地之间真正道理的人。就这一句经典,我读来韵味无穷。

昨天晚上我就想,明天又要讲这个“里仁”,想一想前两讲讲过什么东西,打开一看发现自己好像没学过《里仁篇》;仔细一想,好像自己没讲过《里仁篇》,常读常新,韵味无穷。可是我这样讲,还是会有些人说这哥们真啰唆,这么几句话讲两年了他过不去。

“观过,斯知仁矣”,再给大家一句佐证的话。南怀瑾先生讲的《维摩诘所说经》,书名叫《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这个名字美极了,美到什么程度呢?美到一见到这个书名之后,我就想写点什么,正好当时敬善媛说《莲心曲》大家挺欢迎的,你能不能再写一个?我当时就想就写这个《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到现在也没交稿。南老师在解释经文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记得好像是在讲《道德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过,现在再说一遍):当一个人开始知道自己过错的时候,算你开悟!有些人这一辈子宁肯死都不承认自己有过错,死到临头不认为自己错,那有什么办法?上天不杀悔过之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只要“临门一脚”说我错了,就救命!按照经文上讲,不管哪家经文,你去查,即使这一辈子寿数真到了,临终悔过,也救你的命。有读经的吧,知道我这句话指的是什么吧?但是,很多人印证不到。孔老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印证不到的,你慢慢去印证。但是就这一句“观过”,我们争取呀!还有一个老师告诉我,我认为这是一个修行人说的话,他说你心里慈悲,你就是观音;你心里有智慧,你就是文殊;你真的平等供养天下苍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就是普贤哪;你真的孝顺自己的父母,并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孝天下,你就是地藏菩萨!不要搞得神秘兮兮、乌烟瘴气的,那一炷高香成百上千的,有多少PM 250被你放出去了?因为那个香啊就像我们烧秸秆儿似的,好多烟尘,眼睛看着它升起来,污染空气嘛。PM 2.5是看不见的,PM 250是能看得见的。

烧那个香干吗?心香一瓣心香一瓣,你心里面隐藏着肮脏的东西,你点那个香,我要是神灵,我绝不去你家那个地方。人世间这点小小的香,敌不住你自己错误的言行,怨恨怒恼烦散发出来的毒气、臭气、怨气。神灵神灵,它是轻灵的,它是干净的、它是纯净的,我要是那种生灵的话,给我发请帖我都不去。天下会有这种道理:你拿钱我不去,你开车接我,我也不去,不应该去!什么时候把自己的心打扫干净了,就像我们说洒扫应对,收拾干净房屋请客,人愿意来。自己心里面隐藏着那么多肮脏的想法,心里有鬼,我去干吗?或者是你去干吗?所以叫“里仁为美”。你的心里是不是有这颗仁心?美不美?美,人们旅游都愿意去美的地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神也不应该例外。这可能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认为这样一推,大家都知道,所以不要迷信。

我们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世间,敬自己的业,爱这个国家,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好好地做好。因为中国传统经济学最核心的法则——德本财末,翻译成一句大家完全能听得懂的话:产品就是人品的物化,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你的产品一定不够精良,因为你心就不负责,糊弄嘛。我家里那个暖气现在漏水,接水快接一周了,还在接着,产品质量不合格。上一周在文明办的讲台上我就说过这个事,后半夜一点,小区派来修暖气的那个师傅站在我家客厅里说的一句话,现在还刺激着我,他说:中国人的产品就是不行。我那天举着书本对台下的听众说,人人敬自己的业,这个国家就富强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短短几天的假期,中国的同胞跑到日本去买马桶圈能买得天下沸沸扬扬的。如果我们的产品过关的话,那个内需还用刺激吗?如果生产的汽车足以和日产汽车、德产汽车媲美,精良的程度足以和他们一较高低,大家能不买国产的吗?产品不行,自己人都看不起,谁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这不是缺德吗?同样的物品,人家一做能坚持一百年;同样一块儿钢铁,在你这手里做那东西只能坚持十年,不是缺德吗?因为没尽其性啊!看看《中庸》,孔子的孙子说的,唯有尽其性,你才能对得起它!知人性对得起人,知物性对得起物,知兽性对得起这些可怜的生灵。

首先观察一下自己哪儿做错了,修正自己的错误。等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错误可修正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已经把自己止在这个善上,你已经把自己这颗心里在仁上了,你已经把自己的心居在纯净纯善的境界上了,所以你是圣人、是佛、是真人、是大医王。

道不远人

按照儒家的说法,人人是尧舜;按照佛家的说法,人人本来是佛;按照道家的说法,道不远人,但这话,儒家的宗师孔子和子思都说过。其实所有的圣贤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四书五经”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我刚刚把它写入了“传承专栏”的第二十二篇——《〈中庸〉中不中用》这一篇里面。都是一,但是散发出来好像是万象,各个学科不同,各个典籍不同,就是这样的。那我们要感恩哪,谁是三世诸佛之一?我们就是!谁是未成的尧舜?我们就是!

得道得道,你失去道了吗?你本来就没失去,只不过现在蒙昧着自己不知道。得道的那一天,你真有个外来的东西得着吗?不是啊!你能从外面得到一个,说我得道了,那是“二”,它不是“一”,那就是真来了,它不是如来。如来如来,好像是来,它本来就在。所以,以后可千万不要再神秘兮兮的了,我们本身就无比伟大,但是你要做到心灵干净,行为正确,立住志。

在这个世界上做好人比较难,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希望。我们赶上这样的一个时代,祖上有德,我们自己也积了德,赶上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时代,可以把文化从谷底推向巅峰的时代,我们不觉得自己生逢其时很伟大吗?所以心住在什么地方?里仁嘛!

《金刚经》一开篇孙悟空的老师须菩提就问释迦牟尼:应云何住啊?如何降伏其心哪?心猿嘛,就是个猴子,一会儿说他对我不好了,刚刚说爱我,又不爱我,分崩离析了。你以为那个孙悟空是神话里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啊。跟父母也甩脸色,夫妻也吵,兄弟姐妹之间和睦吗?同事之间真的遵守正直伦理吗?都是猴性,就孙悟空那颗心猿,定不住嘛。有些人是明知道自己这火不该发,控制不了,就是那个心猿没有被降伏。《西游记》要看不明白的话,看神话;看明白的话就知道,这是本觉带着贪嗔痴慢疑上路修行,最终把自己那颗猴心修没了,修成一颗本心、定心。修没了以后,紧箍咒还有吗?就是国家的法律和戒律对你还有作用吗?它自然就没有了。因为我本身二十四小时都观察我自己起心动念是不是犯错,我还用外面那么粗的国法吗?细微到起心动念都在观察着自己,看过祖师的比喻吧,就像那个猫要抓老鼠一样那么警觉,它一出来立即就扑上,这就是“观过”。

《论语》里面“观过”这两个字能不能观到佛经里面去,观到自己修道里面去,观到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里面去?观到了,你成就了,你是智人;观不到,经还是经,你还是你。所以《金刚经》重要不重要?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自己写下来,在自己的父亲爷爷生辰忌日的时候就抄这个经,奉献上来。为什么?无比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

须菩提问,那老师怎么回答的?老师回答一句话把所有的道理说清楚——“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应该把自己的心像真相、真理那样安定下来,就这样安,你应该按照实相所要求的道理和规律把自己的心降伏下来,不要闹情绪,耍性子,不讲规矩。你看一下,释迦族的圣人这一句话到不到位,说没说清楚!

有些人解释这一句话:是这个样子,住这个样子,降伏其心。其实他没明白“那个样子”到底是哪一个样子。实相无相,开着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的那个“你”,有形象吗?“你”要有形象那就坏了,它是没有形象的。这就是本心哪,无形无相,但是在。就像我们这个空中有无数无线电波,现在你接收到了吗?但是我们知道它有,道理就是如此。那如果换成儒家的词汇,我应该把这个《金刚经》这句话解释成:应如是里,里仁嘛,应如是居其心;应如是住,我换成应如是宅,现在都是宅男宅女的。可是没有如是,就是实事求是那个“是”,你不知道,心就放错了。

所以“观过”无比重要,《里仁篇》无比重要,重要到它可以打通儒释道医武、古今中外所有的学说,核心都不出于此。为什么呢?因为我前两天去了台北,在一家宾馆里面,床头上就放着书,因为人的喜好见书就翻。我打开一看是一本中英文版的《Holy Bible》,哎,我说这个我很少有机会能读到,打开一页,居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是翻译的,我大体上叙述给大家。这句话是说:你应该守护住你的心,胜过守护其他一切,因为人生的所有果效(就是效果调过来,我不知道怎么翻译的)都是由它呈现的。落款《箴言》第四章第二十三节。哎哟,我一看这不是“心生万法”吗?这不是玄奘法师和窥基大师他们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吗?为什么说天下的圣人境界是一?我说我又找到一条。这是不是说明基督教和我们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不二”啊。居然伸出一个手指头,也很奇妙哈。

想起来禅宗里面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指禅”的故事。那是一位真正的合格的老师,很多人向他请教什么是道?伸一个手指头,对方一下子就明白了,跪地磕头,因为悟了。他那个小徒弟,就看老师,这玩意儿我也会啊,人一来一问,什么是道?伸出一个手指。学会了。

老师出差大概也去台北了,然后就有个人来,说找你们老师,老师不在,来人说那你是老师的学生,我问你吧。什么是道?伸出一个手指。如法炮制,就依样画葫芦,那个人居然一下子明白,他也悟了,磕完头走了。小和尚不明白。

老和尚回来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啊,有没有人来,有没有打电话、发短信什么的。他就学有这么个事儿。这老师一看,你好大胆子啊,然后就预备了一个家把式儿。说你当时怎么回答的,你表演给我看。小和尚说他就问什么是道,我就跟你学,就一伸手指,老师刷的一挥刀,手指头削掉了,你还伸不伸这个手指头,“一”也着相!

有人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能找到地方吗?我们手指能动,谁让它动的?眼睛会眨,谁让它眨的?心眼心眼,叽里咕噜地乱转,表示的是谁的心理活动?

我们搞实验经济学的,会有眼动仪。打个比方,就是考察你这个广告做得有效没效,做实验,西方人发明的。学完这个方法以后,我觉得很搞笑。眼动仪在面前,面前还有一个电视,然后比如说推销手机,一个美女出来,挂着这个手机,唱着歌或喝着什么乳之类的,这个眼动仪能测出什么呢?就是观众看的是手机还是人?所以我认为很多广告费其实白掏钱,因为大众看的是美女,看的是帅哥。很多广告我看完之后,说他要推销什么商品我不知道,情节弄得花里胡哨,很精彩,人也很漂亮,很时髦,甚至很性感,有用吗?没有用。也就说你眼神一动,马上就被记录下来,说这个广告的效果不理想,抓眼球抓眼球就是这么来的。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心思,就是现代人什么程度,大家就可以知道了。

所以我把实验经济学放下了,尽管它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因为当我知道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学之后,再看西方经济学的著作,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天的这个经济学不是真正的经济学,《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我写到第九章得出结论,世界上真正经济学的故乡就在中国;但是西方经济学有它的长处,我们还是要吸收。

放利多怨

说到西方经济学,我们看一下《里仁篇》第十二自然段: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面包罗万象,这是我的体会。下面讲到经济学了,“放(fàng)于利而行”,有的书上注音是放(fǎng)于利,是吧?但是我采取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就是这个本音,就是放(fàng)。他对这个放的解释就是开展、放任。恰恰放任是整个中国大陆上西方经济学里面一个常识性的词汇,即使财经大学里面这哥们是打棒、打滚子打过来的,混到毕业他也知道什么是自由放任,谁提出来的。就说这个常识都普及到这种程度,即使一个很不认真学习的西方经济学的毕业生都会知道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此是其一。

另外还有一个贡献的词汇叫“看不见的手”,其实翻遍《国富论》,“看不见的手”几乎找不着,不是一个很推崇的词汇,但今天就被人拿起来,记为“神器”。自由放任说的是什么?你不要管它,市场会自动地配置资源。我说这是古代所说的“治道贵清净,贵在不扰”。政府做主的,不要去干扰它,只要它合理、合法、合情、合规,它做就好了,这是负面清单管理。

现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不就推广负面清单管理吗?什么叫负面清单呢?就是我规定好这几件事情你不能做,没规定的你可以随便做,就这个意思。以前我们是正面管理,这不能做,或者只准做这几样,其他的不能做,就等于限制了自由。现在反过来,只要规定之外的,你就可以做,这叫自由,经济自由、行为自由。然后说市场它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资本是逐利的,哪个行业赚钱,资本就往哪里去。我就解释过,我说资本是真金白银,它是物体,它是死物,不要被骗了,资本的背后是人,是思想,资本往哪里流是受人的指挥。所以我曾经担心嘛,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那市场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决定资本的是资本家呀,大家知道吗?换句话说谁有钱谁说了算吗?那就麻烦了。再往后翻,“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样建设国家有没有问题?我们慢慢说。

回过头来说这个“放于利而行,多怨。”如果你放任大家只是去追逐利益,孔子认为整个群体当中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怨恨、愤懑、不满。老百姓不满意,你怎么改?就是要做真,要实事求是。后面孟子对这句话有一个发挥,就是《孟子》第一篇,开篇就是《梁惠王上》,孟子指出:“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就是这句话的注解。如果一个国家放任人民去追逐名利而不讲道义,不但多怨,这个国家都很危险。这个不作多的解释,我们看下一句:

礼让为国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我们先把第一种解释给大家,就是那个为国的为,读成wèi。你看很多《论语》的解释,大概就是说上古推位让国,把天子的位置让出来,像尧、舜、禹时期推位让国,像吴太伯、伯夷、叔齐,都把王位让出来。“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孔子就说,哪有哇!找得到吗?太稀少了!但“何有”的意思是没有哇!有吗?就这个意思吧。“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那这礼还要它干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吗?

第二种解释,把这个“为”读成为wéi,修为的为,是管理、治理国家的意思。大家再体会一遍,“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有一个国家能够通过礼让教化来治理国家吗?不以追名逐利来治理国家吗?有没有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够在治理国家的过程当中强调礼、强调谦让、强调德行、强调德治和法治,如礼何?

我们前些讲当中解释过,这个礼就是中国古代所定的宪法,礼的精神就是法的精神,守礼就是守法,礼一破那就是乱的开始。现在我们推行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守礼,礼都不守他能守法吗?那我们看这一句话跟现在习总书记提倡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齐头并进,是不是完全相应?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查一下今年《求是》杂志一月号习总书记发表的署名文章,看看怎么论述的德治和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真正的要想一个国家太平,根基在文化、在教育。人人都是明理的人,你不用再设定更多严密的法律去规范人的行为,教化本身就起到制度规范的作用。可是不听教育、不听教化,不守道德、不守礼,只好用法律去强制规范。这以前我们解释过,为什么《道德经》上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水准逐层下降,下降到礼都不守了,那只好建设法治社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与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相应。

那我要自己道一句歉,因为农村里经常这样讲,可是因为我们这个摄像机有摄像的,我要对所有耳音有问题的同胞、同仁、同道道歉,我不是有意识的,请大家原谅。但是道理不错,就像我举例子,监狱现在就在,对我们在座的各位有什么作用?相当于不存在。因为你是一个守礼守法的人,要它何用?谁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是警察吗?绝对不是!你不犯那个法,谁给你送进去?没有啊。明白这个道理,修行修谁?就修自己,跟旁人无关。

把自己的心就住在这个仁心上,那你的世界是很美的。每一次选择(经济学还是选择的学问),都放在仁心上就得到了智慧。所以居、里、住、宅、安、止、定、净这些词汇都是生智慧的前提。你光会念“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就守住这一个死死的概念,不知道那个定可以换成居、可以换成住、可以换成安、可以换成止,那就是实相没明白。别人说一个词你就被挂到这个词上,叫沾染,就没明白,明白了以后说一千道一万,一句话就可以把那个实质说清楚。就像王凤仪先生当年对一个北京的法师讲,你刚才所讲只有一句是真的,这是碰到高人了,只有一句是真的。

我为什么讲宋代的赵普是客气的,就是我们《论语》通解的光碟背后有一段话是我本人写的,其中有一句说: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谦虚呀,真正的道家话是一句《论语》治天下!有人就问:能不能告诉我哪一句?悟通了哪一句都是,悟不通哪一句都不是!

立仁立德

看下面一段,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讲到这一段,正好思路也到这一段。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官位、没有职位、没有爵位、没有禄位,你只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够立得住。这个“立”,也可以和开篇那个里仁的那个“里”相交换,你心能够立在仁上就可以了,居在仁上也可以了,往下我不再说了,我说了一大堆这个词汇了。怎么样能够立起来?中国古代说一个人学习想要达到的境界,立德、立功、立言。现在?道德被视为不管用的东西,因为我们刚才解释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全面下降的话,都不听教化了,那当然不管用了,只好法治管用了;法都不管用了,那就只好监狱管用了;监狱不管用了,只好动用军队了。大家看一下,这叫“相应法”,你自己是什么?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环境?说到底还是天人合一。

再给大家交代一句,元音老人讲过大手印,听过密宗的大手印吧。一听大手印蒙了,什么是大手印?别想神秘,手印就是心印,这能听明白了吧?我刚才说过你手动是谁让它动啊?心嘛,大手印就是大心印。什么是瑜伽?就是相应。你可以去看《瑜伽师地论》,相应法怎么相应?你心纯净到什么程度,你就修到什么程度,没有别的,简单至极,这就叫大道至简。

佛法里面,千经万论,有重出法,很难哪,就看这个经文含义,读一辈子可能都读不完。像南先生跑到峨眉山顶上去,几年的时间读一遍《大藏经》。现在我们呢?可能见《大藏经》的机会也多了,有人读吗?没有。没有的话你就不懂,不懂就别瞎说。谁告诉我们的,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没读过你就敢妄加评论,真是好大胆子!读过了以后,就可以评论吗?也不一定,做到了以后才可以。

做到了以后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去修,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五祖告诉六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个法可不单单指佛法,古代的这个法,指世间的真理。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学儒学不明白,学道学不明白,学武学不明白,学法律你都学不明白。就是你不会达到那个最神化的境界、最自由的境界,学者所最后达到那个思想自由的境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你做不到,就不自由。

所以立什么?立自己首先要立德呀!德真大了,时机一到,时至而行。这我们把刚才引用《素书》那一段又接上来,“时至而行,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呢?没遇到这样的机会和时代呢?“没身而已”,死了拉倒,消消停停地过自己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修行的全部秘密就是《庄子·逍遥游》这一章里面的两个字“气化”。我们现在又把以前的东西穿起来,那你现在能不能贯通起来?它是一,不是二三四五六七八。

泰戈尔讲:在生命里,一化万象;这是一个散发的过程,那反过来,在死亡里,我觉得这死亡他翻译得不对,应该说在涅槃里,在寂静里,在成就里,万象归一。只有这样读,这些经典才会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美,我们的心才能真正地定在、立在、居在、住在那个境界上,无论你用什么词去形容,反正就是你自己心里知道,形容它美呀,形容它妙不可言。那都是说话,知道了以后就是知道了。所以一指禅,小和尚付出了一个手指头的代价,他悟道了也值得。

有一个老师,要传衣钵嘛,一杯茶放在这里,让弟子过来。第一个弟子来了,老师一问:“这什么?”“茶呀!”没合格走了。大概是到第三个是第几个,他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反正就是秘书传话,老师让你去。进去,老师瞅瞅他,看看这茶,“什么东西?”他就没吱声,上去端起来一饮而尽,结果他成了下一代的主持。

你叫它茶,英国人叫它tea,那个名字千变万化,世界上有两百种语言,它就有两百个词汇去形容它。你说它是,对外的人听不懂,佛法是一法,是不二法门,你说茶能对吗?我说它饮料可不可以?我说它一种香草可不可以?香茗可不可以?但是那个不吱声的,傻乎乎地一口喝进去,知道了,就这个味道。你说什么是禅味?你体会一次就知道了嘛。六祖大师解释禅,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你心里面居在仁上,不就有禅定了吗?

看看司马迁《史记》里写的,孔子走的时候清清楚楚,那是大修行人临终之前的状态,还唱着歌。我们能做到吗?做到了恭喜你。所以世间这些人位不用担心,谋天爵者必得人爵,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可立的东西。本来人应该谦逊、谦虚、谦卑,但是有立的地方你就要当仁不让,就立得住。有些人神秘兮兮的,说上台讲法讲经,一旦说错了这口业不得了哇,一个字用错了五百世野狐身。我说都怕,那我也在等,没人出来怎么办?“砖”就得出来,讲着讲着有一天如果高人出来了,“你下去吧!你就是砖头我是玉!”那我就让给他。而有些我体会到它真管用,那当时就分享给大家,不能等我活到九十岁,我说我证明了,五十年我能证明了它真管用,那很多人没机会了。但有一些东西我自己必须亲身试验,试验到三个月一百天或三年,我才能跟大家讲,负责任地讲我自己的体会是什么,可不可靠。所以,碟上讲什么“中国传统经济学的创始人”,这是逼出来的没办法的一个说法。有啥是新创的?没有呀!我在后记里说得清清楚楚。可是有人说中国没有传统经济学,好,那从我开始,我来总结行不行?是这样来的。但是前提呢?传统经济学放在那里面,这个概念它就有,我说它是法,就是一法嘛,它是圆觉的智慧。你不管怎么说,就是那个东西,你掌握了它,天下繁荣昌盛,这就是我们可以安身立命立足的地方。

只求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无比珍贵的东西,你找到没有?无比珍贵,人人都有,谁都不缺,所以“不患莫已知”,这是《学而》最后一篇那句话的同义语吧,说得都差不多。《学而》我们不提了,都讲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你,没关系,求哇!“求为可知也。”求谁呢?求自己的处长?求自己的局长?求自己的市长?不是。求自己!你自己是那个人,一定会转化时空,这是天人合一的秘密。

我一再举李嘉诚的例子,因为我仔细研究他的履历,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因为他成为亿万富豪以后他是李嘉诚,而是因为他本身他是李嘉诚,他是不是“里仁为美”我不知道,但是他为人他是李嘉诚,所以他成为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那个首富的李嘉诚。你看看他每天的时间安排,他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效率、他的判断、他的让利,告诉儿子别人认为拿七分可以,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这是“放于利而行”嘛,就是让于利而行,正好跟多怨相反。多什么?怨的反面,就是多喜欢吧,人们都喜欢跟他做生意吧,不就把他成就了吗?所以少赚一点少拿一点,以为自己吃亏了吗?在你的世界里你不拿还存在那里面,那是种子生根发芽。这就是我讲课不想收钱的秘密,因为在种钱,每一次不收,一拨种子撒下去,所以你看我贪不贪?想“意大利”,意思在大利,意大利嘛,将来收获得多。

为什么收获得多?我要证明一次,给自己一个证明,有人愿意看愿意学的,那你就看你就学,它肯定没有原罪,就是你现在开始这么做,不会有原罪。如果种得多,收得多,赚得多,花不了怎么办?就像我老师说的,农民嘛就是打粮的,多了吃不了,天下的粮给天下人吃,所以你来呢,就是一个便易饭,吃完你就走,没路费还给你个路费。那我不种地呀,我种地不能像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的话,起码也能上《大连晚报》一个豆腐块吧,说东财一博士念完之后种地去了。那不是,那做错了!

人各有天命,各有本位,我尽我自己的业,我就是把我自己的书写好,把这转述的工作做好。我的产品就是书,将来有人说有一句可取,我说我就完成任务了。那你说你写了几十万字,一句可取,你也太糊弄我们了。中华文化,你看到一句可取就成就你一生,王凤仪就是这么成就的。他不识字嘛,文盲,听明白一个字他行一个字,这还得了吗?听明白一个孝字,他就成为王孝子,感动天下,就是这样成就的。那我们呢?天天觉得学不够,交十万百万的学费,到外面去学,我说你被人骗了。老祖宗这个东西几乎是免费的,也可以说就是免费的,这么一本书,十几块钱二十几块钱,我就说一千块钱、十万块钱你买一部《论语》,值不值?无价之宝!现在呢?很多善心人士掏钱买书供你读都不读,又是老师那句话,那该死没救了。送到眼前的宝贝不拿,那你穷就穷去,死就死去,没办法。不请不教,诸佛菩萨恒顺众生,你不愿意学,不强迫你,我们不会逼得孩子跳楼。

顺应天性

跟大家讲,上一周有人又在网上发个女孩子跳楼的照片,说是某中学的,我就不说名字吧,看到那个照片,我眼泪就下来了。孩子太苦了!我们的家长也太苦了!因为没有一个明白的教育理念,就逼着大家都在受苦,在这个苦海里煎熬。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讲过,他因为自己的孩子答应了他要写数学和英语,晚上还是第二天回来发现,小孩子那天英语多写了,但数学没完成,他就打了孩子,打得很严重。我说我跟你讲,孩子有一天哪,你想跟他团聚都不可得。我们现在读完大学,自己在大连安家落户,你跟你的父母一年聚多少次?你打他?还有,你的孩子不是没学习,他不是玩电脑,迷游戏去了,他就觉得今天写英语写得很开心,数学没完成,你打他?!

我告诉你我的底线,我说我家那个孩子,他只要身体健康快乐就可以了。没有人知道我这种底线,但我现在对着屏幕说出来,我希望天下的父母、老师能够明白:孩子各有天命,他有他的长处,你顺着他的天性培养他就行了,跟市场是一样的。“治道之要,贵在不扰。”那“教育之道也是贵在不扰”。他需要帮助,需要解答,你回答给他。他不需要的时候他自己会成长。你顺着他的天性,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他是哪个材料就让他去发展好了。

郎朗需要知道数学吗?需要微积分吗?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就不用“患所以立”呀,人自然就是好人,他自然就能够成就。你看人家钢琴过十级就逼着自己孩子过十级,我还认为你家孩子是张大千第二,甚至是李大千第一,你逼他干吗?

我为什么看着那个孩子眼泪掉下来?活生生的一个生命,身下一摊血,痛苦死了!或者说我为什么拼命地要写书?要讲?救自己,也是救天下有缘人。因为我体会到我们祖宗的文化是好的、是对的、是可以让大家不需要原罪就可以发财,不需要受痛苦就可以快乐地学习,体会到天道,让人这一生安安稳稳地过好。

如果就逼着自己往绝路上走,那怎么办?不请不教,如如不动,你愿意那样做,我没办法。你还以为自己有性格,拿着任性当品格,那有什么办法呢?什么时候你回头,还是双手奉送。

孔门传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老夫子就在这一句话里面,把孔门的心法传承给了曾子。有书的翻到《卫灵公第十五》第三自然段。“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跟子贡说的,叫他的名字,赐也,你以为我孔子是通过多学博闻强记而记下来这些东西吗?对呀,老师,不是吗?不是呀,我孔丘是一以贯之。什么意思?当你把自己的心定住那个位置,贯通的时候一通则百通,不需要一科一科一科地过关去学。这是林毓生先生告诉我的。当年他有个同学听说跨学科,就是美国的教育思想嘛,也波及台湾。他就去跨学科,先学数学,再学物理,再学化学,说将来把这些学科“跨起来”。到死他也没跨越这个学科。因为一个学科里面一个小小的分支就可以耗尽你一生。方法错误,路走错了,就不对了嘛。

所以,当年“大老师”说过,人生有“十四无记”,世界有没有边际,人有没有灵魂这些问题你先不要去考虑。为什么?没用!你没等弄明白可能这一世就结束了。有现成的、好的方法告诉你,一下子就可以成就的,为什么不听?就是我慢嘛。不听就是我慢,就相信自己的,在经济学上绝对是赔本的买卖。在经济学上学经典,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完全抛开自己的成见,把自己清空,一下子让圣贤的话代替你自己说话,圣贤的表达成为你自己的表达,圣贤的行为就落实到你自己的行为上,那你当下就是这个时代的圣人。因为你的软件已经升级换代到顶级了,是最好用的。就像你把自己的车改装了一个发动机,外壳可能是捷达,但发动机是顶级的赛车发动机,就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家明白吗?

你不要说自己也没长释迦牟尼佛那个什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修成了是无相的,本来嘛,本来都具备。他刚明白的时候不是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吗?如来是什么意思?好像是来的,其实不用来。《中庸》第一段就告诉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它就在我们自己里,当然也不在内不在外。要想明白这个道理,看《楞严经》就知道了,那是佛学里面的科学著作、心理学著作、生理学著作,贯通的著作,佛学里面的跨学科著作。看懂了就明白了,就是一以贯之的著作。

孔子传心法给曾子——曾参,就这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然后在《卫灵公第十五》里面,他还跟子贡有一个对话,告诉他:我不是各个学科博闻强记之后,让你们感觉到我能够做老师,因为我是“一以贯之”的。你能得“一”吗,得“一”就可以了。谁给他佐证?老子。因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往下就不说了。

曾子说:唯。“唯”就是唯唯诺诺的那个唯,唯唯诺诺不是懦夫的那个软弱,它原始的意思就是很恭敬地回答老师:是。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拍电视剧也弄得不伦不类的,“喏”,你给大众看,就改编成“是”就完了嘛。就像南先生说的,你要有恭敬心,从那个门一进来,他就知道了。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老师出去了,孔门的弟子们就问:啥意思呀?什么叫“一以贯之”啊?曾子就说了:我们老师这个道啊,“忠恕而已矣!”南先生讲到这儿就开玩笑:忠恕是两个啊,忠是忠,恕是恕,忠诚和宽恕它是两个嘛,这不是二吗?二以贯之吗?说这是个大问题。是大问题吗?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你明白了不是一个大问题,没明白就是个大问题。所以到底是大是小,看你自己的心。就像我问大家:晚上可不可以吃姜?一样啊,看你的症状需不需要哇。不是说我开出一个方子,说这个方子就能治癌症,说能得个诺贝尔奖,现在很多人还这想法,说谁能把癌症治好,他一定能得医学的诺贝尔奖。他不明白病因有多种,那方子是变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体质不一样,是冬天是春天随时都在变化,包括跟天文都要考虑,它怎么能一样啊!华佗治两个坏肚子的,一个胃肠感冒,另外一个是什么积食,所以方子不一样。但是大众一看,哎,同样身体不舒服,方子怎么会不一样?但都好了。那你跟外行去解释,说破嘴他也不明白,程度不够。

修学在心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刚才提到那个观过嘛,也提到观音,观音有个“六字大明咒”,好像说只要是生在西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年龄大小,全都会念这个六字大明咒。大家知道吧,韩红还把它编成歌,但是歌词我觉得发音有点不那么准确,叫唵(wèng)嘛(má)呢(ní)叭(bèi)咪(mí)吽(hòng)。如果密宗的说法呢,那个“咪”音节是bai-de-mai。我们简单快点说:唵嘛呢叭咪吽。大家记不记得济公那个电影,演员拿个破扇子一扇,说唵嘛呢叭咪吽,然后就演出神话那些个东西。这句话本身是一个大总持,就是纲领,你修持的纲领叫咒,大明咒。什么叫大明咒?大明咒就是彻底明白的一个修持纲领。很多人念,念一辈子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因为有一个故事大家可能听过,简单地说一下。据说藏地有一个大修行人会看气色,看到一个村子里霞光万道,上冲云霄。我早年的时候,跟老师学气功,他也教我看气色,我举过例子。尹喜看紫气东来就知道高人来了嘛,就找到了老子,这大家知道,老子的境界很高,因为是紫气。再往上你看不见,不是可见光,你就看不见了。这位大修行人一看这个地方天上紫云结盖,一定是有大修行人。顺着这个光就找到一个小屋,看到一位不识字的老妈妈,就是藏地的老妈妈,他就问:你家里有什么修行人吗?

没有。

就是你。他说:那你有修行吗?没有修行。

那你平常干吗?或者念什么吗?

她说:就是念这个唵嘛呢叭咪吽(niú)。

这个师傅就说了:老妈妈您修得挺不错的,但是我给您纠正一下哈,实际上最后那个音呢,不是唵嘛呢叭咪吽(niú),是唵嘛呢叭咪吽(hòng)啊。

老妈妈当时脸上就变色了,一愣:我那么多年修错了!念错了!正确的音是吽(hòng)。因为他是法师相,老妈妈当然相信了。噢,我以前念错了,应该念唵嘛呢叭咪吽(hòng),她又重新开始念。

这个师傅就走了,回过头再看,光芒没有了。他一下子觉悟过来:自己错了。赶紧回去,回到屋里说:老妈妈,我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说的是对的,就是唵嘛呢叭咪吽(niú)。我是想看您信心坚定不坚定,还是您念得对,我错了。老妈妈立即就很欢喜:啊,我这些年没白修啊,我还是对的。他出去回头一看,光芒还在。

这会儿大家就知道了吧,你不用把“里仁为美”挂在嘴上说,我在学《论语》,我在学天人合一。你那颗心本身对了的话,管他是汉语说的,还是英语说的,都对!这个知道了吗?

那么唵嘛呢叭咪吽本身什么意思呀?有些人念了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意思。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心不纯净,尤其是念过大学的人,不明白意思你是很难修成的,明白意思又不生妄念你才能够修成。所以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简单的逐字翻译唵嘛呢叭咪吽,它的意思就是“身莲花保持意”,这是梵文的语法,按照汉文的语序再翻译一遍,就是:保持自己的身意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里仁为美。

所以,你念这个有没有用?有用。有用的前提是你发真心,心里真干净、真纯净。嘴里念着这些经文不管是佛经、道经还是儒经,心里面想着贪嗔痴慢,那人烦人,那人硌硬人,现在环境污染全是PM 2.5,我得到一个好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不跟这些浊恶众生在一块儿。那我跟你讲,你修不成,理没通透。天天打妄想、分别心,还是耍脾气,使性子,拿误会当领会,拿苍白当明白。

再往下看,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用解释了,这是分水岭。你心定在什么地方,外面的世界就定在什么地方。想的是仁义道德礼智信的,他是个道德家。这个道德家不是道貌岸然骗人的,是真的,就能够显示出来。所以我曾经跟大连轻工学校的一个班级,就是侯老师的那个班级的学生说过,三年以后你看我的面相还是今天这个样子,你可以不理我,因为我没变化,空口谈禅,骗人的。如果你三年以后发现我有那么一点进步,那么我说的话你可以相信一些。

“小人喻于利”,除了钱什么都不知道。一个社会如果只崇拜金钱,那到最后别说富不过三代,当代可能都挺不过去。“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就这个意思,会发生经济危机。一次一次地发生经济危机,怎么来的?“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因为“放于利而行”了,所以多怨,整个市场上贫富分化,唯利是图,不顾别人死活。为什么西方社会一次一次地危机还倒不了呢?因为基本上他们还是一个宗教社会,还是有人在观过,就是“观过菩萨”在那个社会当中还是很普遍的,还有个小房子放在教堂里面去供他们忏悔。有些人呢跑到日本去忏悔,逼着神父说你找一个大教堂去吧,我们这庙小你的罪恶都装不下。听起来像玩笑,很多人真是这样,要把他的罪恶变成形象摆出来,遍满虚空都装不下。“小人喻于利”,还是心的问题,心是可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就是这样。

我们就知道了:能够做到仁心的,不管他是什么,不管什么行业,哪一国人,只要发现他是真正地为这个世界好,对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他必有天爵。人间有没有他的官位、发不发财、名声大不大不要在乎,从此你就会看人。必有天爵什么意思?当世他不发,他的子孙会发的。这就是孔子的姥爷选孔子的爸爸为自己女儿的丈夫的原因,因为孔家祖上积了德,叫老人家发现这孔家积德,积德还无后,必定有后!所以把女儿嫁给他。今天找对象什么高富帅啊,白富美呀……如果就看表面的话,怎么说呢?富也富不过三代;如果真看德行,那可以千秋万代。

明天就是三八节,女人的节日,中国呢把成家的女人叫作太太,来自于文王的奶奶、妈妈和媳妇。母仪天下可以让天下有好人,因为家庭教育是所有社会教育的前提、基础,所以母亲涵养着整个中华文化,没有孟母哪有孟子啊?没有圣母哪有圣子啊?过节的时候,希望天下的女子能够想一想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太太的含义,女人那个仪态万方、母仪天下的那个“仪”,仪是规范的意思,也就是礼的精神。规矩要守,守规矩的人是最有福的人,因为他是中道之人。中道就是得道,得道行道最后必定有善终。所以借着这个机会给我们在座各位女同胞祝贺节日快乐!给将来有机缘看碟的天下的太太们、淑女们祝一个节日快乐!

祝愿大家,如果孩子还小就成为一个淑女,因为有淑女会有贤妻,有贤妻会有良母,有良母就会有一个天下太平。我们讲《论语》是讲五伦,这五伦很关键的就在于母亲,中华文化有今天,有赖于母仪天下。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整个儒家,儒就是需要的人嘛,而一个好的母亲是天下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

我们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都市的繁华、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品味幸福的能力。为了找回内心的宁静,有的人到处奔走寻求,可是修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历事炼性,对人炼心。做到心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责任和义务。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家庭等都会顺利。
  •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从《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经典古籍为着手点,把不朽箴言和现实相结合,引出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学习的古人哲学智慧。人生就是这样,若想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敢于放弃一些东西,所以需要舍得;大智若愚,懂得这点,才能成为这样的智者。诸如此类的例子让人从书香中感悟人生,耳目一新,放松心情。悟透一句,便可改变人生。
热门推荐
  • 总裁太嚣张(全本)

    总裁太嚣张(全本)

    男主:蓝天豪,是兰雨集团的总裁先生。女主:前两部里都有提到她,弦上精灵——欧阳静妤,天使一般的女孩。想知道恶魔与天使纠缠十年的爱恨情仇,会以怎样的结局告终吗?不看后悔哦简介:蓝天豪修长的手指缓缓划过她白皙柔嫩的面颊,薄唇挑出一丝邪肆而魅惑的微笑:“angel,欧阳集团的将来会怎样,就看你了……”他也曾经有过家,全世界最幸福的家……轻而易举就毁了,父亲被陷害,死在监狱里。母亲跳楼自杀,他才十五岁,弟弟还在襁褓之中……他走的时候就发过誓,他要报仇!他要报仇!!!静妤扳着手指头数日子,她等了十年,三千六百多天,才等到大哥哥回来。她以为那是苦尽甘来的甜蜜幸福,她以为那是山盟海誓后的互守信约,却原来,它什么也不是。他已经忘了当初对她说过的话:“静妤妹妹,等你长大了,就做我的新娘子,好吗?”当尘埃落定,他站在最后的胜利面前,冷眼看着她倒下。那一刻,她才明白,所谓爱情,不过是朝露昙花,长恨一梦……*
  • Homecoming

    Homecoming

    'An exultant night - a man in total command of his talent.' Observer'The most intense expression of compressed violence to be found anywhere in Pinter's plays.' The TimesWhen Teddy, a professor in an American university, brings his wife Ruth to visit his old home in London, he finds his family still living in the house. In the conflict that follows, it is Ruth who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family's struggle for supremacy.
  • 摘仙令

    摘仙令

    人在道中,道在人心!锁一方气运,绝一方灵气,道归时,人何在?(简单一句话,我家祖宗有些多。┏┛墓┗┓...(((m-__-)m)
  • 叛妻

    叛妻

    涟漪别墅。豪华而宽敞的大厅里,冰冷的地板上躺着韩涟漪。究竟躺了有多久了她不知道,耳边只是一边又一边传来唐云若那狠绝的声音:“我限你一天之内把你肚子里的东西给我拿掉,希望晚上我回来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消失了……”“哈哈哈……”涟漪忽然笑了起来,笑得连眼泪都滑落。拿掉这个孩子,她不要,她死也不要拿掉他……她那么爱他,换来的只是他的狠绝。……
  • 三嫁姻缘:腹黑王爷的娇宠

    三嫁姻缘:腹黑王爷的娇宠

    滚滚江河流逝,漫漫画卷展开,看那上京才俊多风流,录其风云传万代。一座开满桃花的逍遥城,一个失去记忆的女子于满园芳菲中邂逅了一个宛若嫡仙的男子。一场桃花梦,三世桃花约,几番缠绵,几许情深。只是当她沉溺其中,满心欢喜,却发现原来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美梦。梦醒时分,满腹心伤,她狼狈逃离,遇见了白衣胜雪的他。山林竹园,他静心相伴;幽深涯底,他舍命相护。当记忆苏醒,所有的真相解开,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缘分早在最初就已注定。原来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为了伤害,谎言虽假,深情非虚。回想当年春回日暖,桃花初绽,他们初相识。一场花嫁,几段恩怨,个中纠葛,细细品。。。。。。从十几年前的岭南王府灭门案开始,各种谜团,步步杀机。两代人,几段爱恨情仇,最后的真相到底如何?情节有悬念,偶有小虐,但主打温馨甜宠。不是小白文,主角配角智商在线。
  • 海畔秋思

    海畔秋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家姓考略

    百家姓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元五极

    混元五极

    他自穿越而来,稀里糊涂进了龙墓,莫名其妙得了传承...他又穿越而归,被逼无奈加入师门,意想不到卷入战争...于是,修了真、锻了神,传承地还化身了青龙,匪夷所思的经历,叹为观止的历程,但是为什么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影中画楼

    影中画楼

    将军府的二小姐三年前遇到了一个花仙,三年后她又遇到了两只凤凰要她带他们去找这个花仙。当神仙在凡界遇到凡人,当神仙还爱上这个凡人她却突然遇害,不行,得想个办法让她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