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
敢说出这话,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还不到那个年纪,不到那个对她说出这句话会引人侧目的年纪——我的身高、样貌也很符合我的年纪,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依旧是小女孩尚存些许天真烂漫的年纪。
人们,通常不会认为单纯女孩的甜言蜜语有实际意义,虽然其实无论男女他们都很喜欢听……嗯,也许有一类人不怎么喜欢,但要么那人的生活实在枯燥无趣,再要么他们内心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很扭曲……怎么说,不管怎么形容自己,他们真正的想法都只是在“妒忌”而已。
然而,我很高兴他们又做了一次无用功、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与卑鄙——因为他们其实没什么好妒忌的,“甜言蜜语”可是单纯女孩的专利,而“天真浪漫”这种东西,则是富家小姐的专利。
我想,你肯定要问在我这里“富家小姐”到底算是什么定义……怎么说,公立学校的同学们跟我在这个词上大多都有概念上的差距,因为在我眼里,“餐餐吃饱”、“买得起新衣”就是“富家小姐”的定义。
他们大多会撇撇嘴,说这不过是很普通的家境,毕竟现在可不是亚兰早年的困难时期……但怎么说,无论怎么否认这城市都存在“阶级”,最顶层的买得起“车”、“房”这些东西,次一点有富余的食衣,最普通也是最多的有在“足够”旁上下徘徊的……“生活必需品”,我们的阶级在下一次,刚好能够“活得下去”,还有最底:单纯的饮食就要拼尽全力。
我跟助教的修女讨论过这些问题,她用很惊讶的表情问我为什么能想到这么深的东西……深吗?我没有判断能力,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活下去”,可是要想活得更充裕,当天的消耗还必须得算清——不然一个月总保不准有几天要饿肚皮。
总之,像姐姐一样帮家里干这些事,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会在脑子里变得很清晰——修女说劳动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但这真的有在锻炼吗?至少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应——她还说,这是已经习惯了的原因。
老实说,跟这么一个懂好多很有耐心的人一起交谈真的让人很开心;可是,在我问她这个阶级标准对不对的时候,她却支支吾吾了好半天才有言语:
“……错倒是没错,可是怎么说……也许在你的角度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但怎么说……至少我的观念吧,看待世界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方向而已。”她自嘲地笑了笑:“好吧,其实是我无法反驳,但跟我自己的观念也确实有所差距……我也只能‘不置可否’而已。”
她后来送了我本书,“启蒙教育”系列的,好像叫《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书后来被遗弃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经常忘了它放在哪里,但反正也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总之,第一遍读完后我倒也知道了她那奇怪态度的原因,老实说最开始我确实有点生气,但既然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那么无关乎对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倒也不是什么太难理解的问题。
但是,即便这算不上什么问题,但还有一件事是真正的问题:那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教人“换个角度看问题”,可是我只了解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这一件事而已——我看不到别人角度的东西,或者说,虽然有好几年了但我的脑海中依旧信奉着这个“阶级”……
……亦或者是……这个世界只在我眼中表现出了这个阶级?还是说所谓“换个角度”,其实不过是编造出来的东西?
……反正就目前来讲,至少我的“角度”换不过去。
这也是很多人说我“固执”的原因,但怎么说,我不认为“固执”是什么坏东西,虽然的确有很多人说太固执的女孩会缺少魅力;但怎么说,至少讨价还价的时候如果不固执的话,被削走的可是攒零花钱的余地……当然,太固执也不行,店长会生气,“讨价还价”是需要技术的,当然这就会是另外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可是说回正事,有一个事情却一直让我非常担心:之前说过了,我不是“富家小姐”,无论是同学还是我自己的标准来看都不行——我不享有“天真烂漫”的专利,也绝对算不上一个“单纯”的东西——因此,我说话是认真的,因为我的年纪所以才不引人注意而已……
……至少我喜欢我的姐姐这件事,是绝对的真心。
具体原因我已经算不清,可能是姐妹情结中单纯羡慕她比我大四岁的年龄,也可能是她总是比我能干、比我有动力——当然,最有可能的是我们拥有截然相反的个性,用学校里高龄学姐的话来讲,似乎是什么叫做“互补”的东西……
……嗯……我也许天生搞不懂这些东西,但这因果关系却似乎很合情合理?
总之,照邻居的说法,我们俩待在一起的时候简直是一道风景——我们不同胎,但长相却很相近,就是“大小”上几乎平均地差了一点而已;但我们的个性却又是那么的不相近,她永远走在前面,大大咧咧充满生气;我在后面寸步不离,却板着脸神情冰冷又散发着沉沉死气——这种本性上的差距让任何人都可以快速地将我俩分清,几乎从未有过误认的先例,只有在一起走着的时候难免让人忽略我们的身高差距,并时不时地眼花将我们看成一个少女——嗯,一个上一秒愁眉苦脸假生气,下一秒就喜笑颜开的机灵少女……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的……至少把两个人看成一个人这种事,还从未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总之,我想这种情形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从没人认为安娜(我的姐姐)是固执的个性,但我认为她某种程度上比我还“坚定”(我不想用固执来形容她,因为我觉得这个词不是褒义)——只是十几年长大,我的印象中我俩一直都是这种关系,能把“热情”、“活泼”的性格保持这么长时间恐怕也不容易——至少绝不比我的“冰冷”、“死气”要容易,毕竟保持“笑”这种动作很花费体力——再或者就像那位修女所说,我们两个可能都习惯了这种事情,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插曲”,我们都将保持这种状态一直生活下去。
至少就算皮肤变成了青灰色,我们俩的肤色也和生前的一样相近——当然,安娜依旧不同意,依旧坚持说这只是单纯的“灰”而已——又有什么关系?世界在我们眼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一点形容词上的差距可阻止不了我喜欢她的心情……
……?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