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000000003

第3章 序二 海岛之子的心声

◎隋长会

床头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拿起话筒,一个挺耳熟的声音传了过来:“我是范亮,我写了点儿东西想送给你看看。”

听是范亮,我一下子就回忆起四十年前,那时我在复县(今大连瓦房店市)公检法军管会上班。一天下午,办公室领导对我说:“军代表从农村又抽上来几个帮忙的,你领他们到后院宿舍安排个住宿的地方。”当时提着铺盖卷跟我走的是个身材清瘦、面庞稍红的小伙子,交谈得知,他是从交流岛公社新抽上来的,名字叫范亮。小伙子小我3岁,言语流畅,举止文雅,和一些农村青年有所不同,给我的第一印象挺好。打那以后,我们就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这个从偏远海岛农村来的小伙子,头脑聪明,手脚麻利,好学上进,还不计较个人得失。当时他们没有工资,每个月军管会给他们补助12元钱,除了吃饭,所剩可想而知。但对于这样的待遇,他从来没有怨言,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管是分内工作,还是早晨、晚上种菜园、浇小麦,他都积极参加,有时晚上加班阅卷到深夜,第二天早晨照样早起干活。从他身上,既能看到海岛子弟勤劳朴实的优良作风,又能看到干啥像啥的个人潜质。由于他一直表现很优秀,后来组建复县边防大队,首先就把他选了过去,再后来他又成为现役军人。

范亮说他最近写了一部作品,名字叫《那年那月》,准备出版,烦我写个序。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力所难及。但老朋友张口了,盛情难却,只好慨然应诺一试。

拜读范亮的《那年那月》,可谓受益良多,感慨万端。瓦房店本土作者写出这样一部好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年那月》在文体上我不敢界定,但作品让人读起来就难以放下。他这种把民俗知识融进相关故事之中的笔法,让人感到新颖。比如在叙述农村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故事里,他不仅介绍了送灶王爷上天的过程,还介绍了灶王爷的出身、历史。在介绍过腊八、过大年、过元宵节等章节中,也都有相似的内容,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作者在《那年那月》中,运用了当今流行的语言词汇描写过去发生的故事,效果也相当不错。比如在《小年》一节中,他写道:“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谁家也不敢怠慢了他,生怕灶王爷不高兴,到玉皇大帝那里告了黑状,……希望他能多说些好话,报喜不报忧。……嘴巴吃得香香的,……不该说的别说。其次是送红包,……灶王爷就无声地收下了。灶神与天宫里其他的官员相比,官职不大,又在人间一线工作,但很实惠……”所用词语诙谐、风趣,让人读来亲切又通俗。

《那年那月》是作者用爱、用情写出来的。在介绍三年困难时期的章节里,讲到作者家有一条小狗,非常聪明可爱,还曾救过作者的命,就因为人都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不得不忍痛割爱。在介绍人与狗分别的情景时,我看了都差点儿掉下眼泪。还有到盐场会议室“偷”干白菜帮子一节:“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阴风凄凄,……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加上害怕,浑身都哆嗦起来,……三弟从那个缺玻璃的窗户口钻了进去……”当时,老母亲深更半夜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弄回来两麻袋干白菜帮子,使全家人勉强度过了寒冷的冬天,没有被饿死。

作者在《那年那月》中看似只是叙述了一个个故事,实际巧妙地阐述了一个个道理。比如在《钓鱼》的故事中:“鱼饵放下去,……(鱼)为了一口美食,仍经不住诱惑,抱着侥幸的心理,最终将自己的性命断送。”还有,在一次赶海中,一位赶海的妇女在里滩捡拾海货,众多的海货让她忙碌得忘记了涨潮时间。当她抬起头看见人都走了,潮水从四面八方涌上来时,她<扌汇>起满满一筐海货向外跑,蹚到第二道海沟时,潮水已涨到她的胸部,这时她如果把筐丢掉,还可能逃生,但她舍不得海货,潮水已经淹到脖子也不松手,结果一个海浪把她吞没了。作者感叹说:“很多时候人丢掉性命不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是因为放不下身外之物,或者只是因为贪婪。”

总之,《那年那月》值得读者一看,因为它里面既没有“苏丹红”,也没有“瘦肉精”,有的是动人心弦的故事、启迪心灵的道理。

我期盼着作者的《今年今月》《明年明月》能够相继问世,以饱读者眼福。

2012年3月

※隋长会,中共瓦房店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瓦房店市卫生局原党委副书记。

同类推荐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本书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
  • 奇来前书

    奇来前书

    他在岛屿写作,他的专集已被诺奖评委翻译,台湾杨牧的文学自传收官之作,终于来了。杨牧始作《山风海雨》(1987),在八十年代中,继之以《方向归零》(1991)与《昔我往矣》(1997),遂完成早期文学自传之结构,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体会人情冲突于变动的城乡社会里,感受到艺术的启迪,追寻诗、美和爱的踪迹,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著,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思维集中,风格刻意一一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三书自成系列,脉络延伸,止于秘密作别的时刻,合帙为《奇来前书》。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热门推荐
  • 宠妻为上

    宠妻为上

    听说,白娆把单身贵族徐瑾安睡了!不稀奇。全国的女人都想睡他。听说,白娆把他当鸭子睡了!握草!她是要上天?徐瑾安捏着结婚协议,求追猛打,“签。”没多久,白娆拍下离婚协议,准备带球跑!徐瑾安:“婚是这么好离的么!”白娆一脸懵逼:“啥意思?”徐瑾安:“睡,就得睡我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眼星河不及你

    万眼星河不及你

    你逆光而来,于他物不同,救我于尘埃,却又留我一人于尘世间徘徊。——林一诺我想去未来找你,用走的来不及。——苏言温柔软水繁星万千,都不及你眉眼半分?他说:一辈子这么漫长,我们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但是最后,我们终将会回到最初的起点,出生和死亡,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男主偶尔病娇,爱吃醋,但是对女主衷心耿耿。女主偶尔白莲花,偶尔玛丽苏,爱吃醋,但是爱男主。双洁噢,没有玻璃渣(可能叭?)不定时更新。可以提意见,但是不可以语音攻击噢小可爱们。
  • 琴棋剑侠传

    琴棋剑侠传

    一曲闻名丧胆的水仙花歌谣,一经吟出,必在江湖上掀起狂澜。然而,那是七年前的事了。如今,日月依然经天,江河照旧行地,江湖平静的出奇,平静的使人害怕……
  • 紧急呼救

    紧急呼救

    恐怖的海湾。沉船上有一个神秘的密码,它代表什么?为什么要争夺这条被海水腐蚀成破烂不堪的沉船?小鬼精明们如何潜入沉船破译密码?紧急关头三个“飞龙小队”能力王狂澜吗?本书是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本书会带你经历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
  • 为将之道:世界名将的成名之路和领导艺术

    为将之道:世界名将的成名之路和领导艺术

    战争是指挥的艺术,这是战争最大的魅力所在,将领是的灵魂,是战争艺术的创造者,走入战争,领略名将的指挥艺术,追寻名将的成名之路,清晰定格名将成名道路上的点点滴滴,透过成名之路与领导艺术,品味世界名将的为将为之道。
  • 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讲述了人类行为海洋中数以万计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书中研究了人类与海洋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主要阐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及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污染以及商业性的捕鱼等,导致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巨大的海洋资源被人为的破坏。书中呼吁人类与海洋应该健康和谐地共处,保护这个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海洋生态。
  • The Fizzy Whiz Kid
  •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女扮男装】【女强】【爽甜宠~】仙界第一冷仙玉竹上仙一朝重生,成了现代女扮男装小少爷。姓名:叶玉竹,天界第一冷仙,性别女,煞神体质,一个眼神可以召唤天雷。因为一次机遇,她设计重生,成了现代修仙世家书呆子,修炼废物“小少爷”。她只知道,她从来就不是别人惹得起的人!—本来以为会单身一辈子,到头来……或许对的人也不难遇到—‘少年,我对你有兴趣。‘叶玉竹看着这个把自己扑倒的美少年,淡然一笑,一个翻身,反压。(本书QQ读者群1:850946121)【本书远古巨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or套路】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