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94400000010

第10章 “异类”苦修成的“正果”

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手出版薛忆沩的五本新书已经成为读者和媒体关注的文学事件。这五本新书包括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长篇小说《遗弃》(重写版)以及文体难以归类的《与马可·波罗同行——读〈看不见的城市〉》。

《遗弃》(重写版)无疑是这批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作品。《遗弃》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传奇”。重写无疑更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这样的一种文学实践对《遗弃》的新老读者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是薛忆沩关于《遗弃》(重写版)的第一次访谈。

现在我们有两本《遗弃》。一本是二十四岁的薛忆沩完成的,另一本是将近四十八岁的薛忆沩完成的。你认为前面的那本《遗弃》可以被后面的这本《遗弃》取代乃至于像《遗弃》主人公那样从阅读的版图里“消失”吗?

现在这本《遗弃》的全称应该是《遗弃或者关于生活的证词》。从文学史(或者版本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两本小说。它们不仅被对我们这一代写作者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分隔开了,也被我个人的文学影响分隔在不同的时期。写作前一本《遗弃》的薛忆沩属于“初生牛犊”,对一切都没有什么顾忌。他的写作基本上受冲动的引导。他对语言的把握不太到位,对细节的处理也比较粗率。那本《遗弃》的长处是它对压制的叛逆、它对个人精神痛苦的放纵以及它充满青春活力的躁动。而现在的这本《遗弃》已经是“自觉”的作品。它是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苦修之后获得的正果。这种“在野”和“纯净”的苦修让我的语言渐渐呈现出了比较丰富的层次和比较流畅的线条,也让我的细节相对饱满又颇有分寸。

但是我相信,后面的这本《遗弃》中包括了前面那本《遗弃》里的全部文学要素,全部的“精华”。或者说,后一本《遗弃》是前一本《遗弃》的“升级版”。因此,后一本《遗弃》可以而且应该取代前一本。“取代”是我重写这本颇具传奇色彩的小说的野心之一。我希望,在新的《遗弃》写成之后,从前所有版本的《遗弃》就都成了研究者的对象或者收藏迷的“家珍”。它们应该淡出阅读的疆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没有接受在出版新《遗弃》的同时又重印旧《遗弃》的建议。我觉得那是一种铺张和浪费,我不能接受。

早在1988年,很少会有一个小说家把“内心的奇观”作为描写的对象。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样做有没有受到谁的影响或者是启发呢?你会不会是从哲学当中获得了小说的灵感呢?

福楼拜说是他的人物选择了他。我也想说,是我的描写对象选择了我。在我看来,写作者不仅是语言的奴隶,也是自己描写对象的侍从。“内心的奇观”从来都是我的对象,是我所有作品的对象。我经常说,文学的功用就是让我们看见“看不见的城市”。“内心的奇观”就是“看不见的城市”里的“地标”。对我的影响来自受惠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受惠于现代派文学的存在主义哲学。我在十六岁的时候读到了萨特的著名论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我至今保存着刊登那篇论文的那一期《外国文艺》杂志。论文边的空白处留下了我青春期的许多感悟。我想那些感悟也许就是《遗弃》的“初稿”。我的虚构人物是“业余哲学家”,他的写作比我的写作更受哲学的影响。他穿插在日记里的那些作品与哲学史有许多的联系。

何怀宏教授称《遗弃》的精神主旨为“寻求永恒的最初那一段旅程”。回头看看《遗弃》的“传奇”,有一点很清楚,中国的哲学家比文学家们更看重《遗弃》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同意将《遗弃》看成是一部“哲理小说”吗?

我想原因可能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哲学家们也许更着迷“内心的奇观”或者更关心个人的处境。其实不仅仅是《遗弃》,我的其他作品也更多受到文学界之外的认同。这大概也是我被当成中国文学界的“异类”的一个理由。对“个人”和“内心”的探索其实是文学的正宗,我反而被当成“异类”其实是对中国文学界的讽刺。至于《遗弃》是不是“哲理小说”,我不知道。我想,所有的好小说都应该是哲理小说,因为它能够将读者带进“看不见的城市”,带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也不敢进入的“可能世界”。不过,“哲理小说”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标签。它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一本小说是直接传授“哲理”的书籍,与教科书相近。而对教科书的反感和反抗正是《遗弃》主人公叛逆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评论说,《遗弃》里面有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生活的许多隐秘的细节,它是一本关于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精神状况的作品。在重写的过程中我开始认同他的这种说法。所以,我为它添加了《关于生活的证词》这样一个名称。

在我看来,《遗弃》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格格不入:他跟世界、跟环境、跟家人、跟体制、跟文化、跟文学,甚至跟自己的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是这本书本身的动力,也应该是你写作这本书的动力,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你的这种看法与那位社会学家的看法有一致之处。正是因为那种全方位的冲撞,生活中那些隐秘的细节才跃然纸上。那个年轻人有点像“格物致知”的理学家,他不仅会从地面上的血迹或者同事们的冷漠中发现“哲理”,甚至会从空气中的农药味或者从外婆的一声叹息中发现“哲理”。他的“格格不入”不仅是情绪性的,还是认知性和预言性的。它使业余哲学家从冲撞中看到了世界的“混乱”。“混乱”是《遗弃》的一个关键字。是的,《遗弃》的主人公将生存的压力变成了动力。由荷尔蒙激增引起的痛苦在精神的焦虑中获得了释放。这是他的幸运。这也是我的幸运。精神的焦虑使我可以完成这样一本奇特的小说。你的问题其实还有另一种更直接的问法。你可以问《遗弃》是不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是的,在一定程度上,《遗弃》是自传体的小说。小说里面的不少细节的确来源于我自己“异类”的生活:比如我的确很早就游离于体制之外了,比如我自己也有过小说前面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办公室经验,等等。但是在整体上,我(包括青春期的我)比《遗弃》的主人公要随和得多。我本人有很强的幽默感,这也是《遗弃》的主人公所不具备的。

《遗弃》的主人公把写作上升到“本体”的高度——“写作是终极性的救赎”,也把写作升华为“主体”——“我写作故我在”。这也是你自己的“写作哲学”吗?

我自己也的确将写作看成是对生命的“救赎”,并且写出过许多《遗弃》主人公写过的那种作品。在“写作”的问题上,我与我的人物的确有许多的共识。但是,我和我的人物之间在这方面又有一种竞争关系。我经常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比自己虚构人物的写作水平低。这种自卑感让我将写作当成一种“苦修”,丝毫也不敢懈怠。

“写作”在两本《遗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重写的《遗弃》中,“写作”的位置更为突出。在重写的《遗弃》里,你抽掉了主人公的许多作品,又让主人公在那些抽空的页面上对自己的作品发表看法。也就是说,在重写的《遗弃》里,主人公不仅是一位原创者,还是一位评论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二十四年前,在第一次写作《遗弃》的时候,我就对主人公作品的作用有矛盾的看法:一方面,我觉得它们是另一种展开情节的方式,增强了文本的质感;而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它们会妨碍阅读。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减少那些作品的数量。这也许就是我认为《遗弃》“必须”重写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重写的《遗弃》里,主人公不再用“数量”,而是用“质量”来炫耀自己的写作才能。但是,抽掉一些作品之后,日记里就出现了“空白”。我不可能在那些“空白”处填充新的情节,那样会让小说的叙述节外生枝。因此,我让主人公利用那些“空白”反省自己的写作。这种反省增强了小说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也减缓了我对这本小说本身的怀疑。

在写作《遗弃》这样的小说时,你想过谁是它的读者吗?

我的作品从来没有预设的读者。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自由恋爱”,作品与读者的结合绝不应该由作者或者市场来“包办”。不过在《遗弃》刚刚完成的时候,也就是1988年的夏天,我以为它理想的读者应该是像我一样涉世不深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后来,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有中学生、有退休教师、有下岗工人……阅读是不可思议的认知活动。它的宽度经常会让关于读者的想象逊色。

无论是二十四岁的薛忆沩,还是四十八岁的薛忆沩,都没有顾忌过“市场”的问题。你今天在乎《遗弃》的阅读市场吗?

市场与我的写作冲动和自觉都相去甚远。我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为“市场”而写作。这并不是我的境界。这只是我的个人状况。写作对我来说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我已经被写作迷惑和震慑。我不会再去迷恋或者恐惧“市场”。想想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出现在市场经济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想想人类历史上太多优秀的作家都没有得到过市场的青睐而大多数得到过市场厚爱的作家都很平庸,我们就应该知道文学与市场的关系对文学并不重要。如果我的文学碰巧有了“市场”,我会很高兴,因为那不仅仅是我的文学的幸运,可能还是“市场”本身的幸运。我从来没有期待过大众对《遗弃》的关注。《遗弃》等待的是阅读的质量而不是阅读者的数量。

后记

这篇访谈的节本发表于2012年6月12日《深圳特区报》。它的采访提纲由记者王绍培提供。

同类推荐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领域,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一直拥有话语霸权,“以西律中”“借西构体”是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批评范式与批评路径。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以西方性别政治压迫与文学实践为批判指涉创构,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值得分析。走出西学话语藩篱,进行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已成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书在研究中国传统性别理论与观照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构想。
  •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宋代的词人在山水中寻求精神家园,在桃源,酒肆,江湖之上寻找知音,在这一点上现代人也是一样。打开我们的阅读视野,体味古人精神世界的百味人生。当你进入了这个世界,你的喜怒哀乐,就会有了更深切的情感包含在其中。
  •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知青”,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国女知青子蕴历经“文革”,却青春热血,乐观进取,散发人性善良,宛如抗战时期“未央歌”式的励志传记。《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细述中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会生活,颠覆一般民众对“文革”仅有的刻板负面印象,是“文革”传记中另一种正面的题材。此外,作者子蕴为爱情奋不顾身,远赴东北、内蒙古下乡建设,图文对照下,读者如置身实境。《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收录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蕴本人都是现在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知青”,《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认识“知青”最好的开始。
热门推荐
  • 重生大宋之一手遮天

    重生大宋之一手遮天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江山在手,美人我有。写江山战争的多了,就来写写美人,写写武功与江湖,来一次艳说。一觉醒来,本是太子的赵桓换了了千年后的灵魂,拥有了千年后的思想,他要改变命运,不想做那个倒霉短命的宋钦宗,于是,武功来了,美女来了。金国来了,要抗争与征服;西夏还存在,要灭掉;吐蕃也要收复;还有小小的大理,也要收归版图。高丽还在叫嚣,倭寇竟然横行,这让拥有超越时代千年思想智慧的他怎么忍受得了!这里有才华横溢又昏庸无能的宋徽宗,有艳名流传千古的李师师,有尊贵艳丽的皇后,有权倾天下的宰相蔡京,有流芳千古的文人骚客,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诸将。*********************************以下是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对本书有建议的可以和我提。加了一个的请不要重复加。群1:45193340
  • 其实只是恋长安

    其实只是恋长安

    她放弃了生命的一部分,来寻求自己的执着,世人眼中的她对她来说根本一文不值。只说,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 火影之我有个梦想

    火影之我有个梦想

    宇智波钢太郎:“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互相理解。千手和宇智波的孩子,他们会亲如兄弟,会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一起接受爱的教育,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即使土地贫瘠的风之国,也不会有人饿死,即使邪教组织遍地的雨之国,人人也会以礼为荣。到时候九大尾兽会拍着手掌,吃着火锅,一起唱着爱的赞歌。”八岁的宇智波泉奈眼里闪着崇拜的小星星问道:“是真的吗?大哥。将来会这样美好吗?”宇智波钢太郎将宇智波泉奈扯到一边悄悄的说道:“嗯,如果不同意,就用爱的铁拳说服他们同意。”宇智波泉奈眼里的小星星更亮,心里暗想到,不愧是大哥,果然是宇智波最有文化的人。
  • 重生嫡女毒后

    重生嫡女毒后

    上一世,瞎了眼!真情错付,死不瞑目!渣男丈夫和白莲花庶妹苟且陷害,刚满月的儿子被掐断颈骨,她更惨遭凌迟,被丢去乱葬岗!这一世,再重来,仇恨滔天!绝不手软!惩庶母,虐渣男,斗小三!专治各种不服和小人!相府嫡女,涅槃重生!当最善良的人学会狠毒,当最软弱的人硬起心肠,凤眸半挑,素手倾城,欺她害她者,定要千百倍偿还!翻云覆雨中,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且看她锋芒喋血,风华惊天下!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大人物。沈浪、叶开、陆小凤、李寻欢、楚留香、花满楼、燕南天、西门吹雪、青龙老大......他们的名字早已印刻在了千古的江湖之中。当少年穿梭位面,一个一个地认识了他们之后,少年才渐渐真正明白江湖的道理。这些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绝不是仅仅因为他们高深的武功,过人的智慧而已。
  • 南亚三国行

    南亚三国行

    2006年3月,老伴随贸促会组织的参访团去参加在印度孟买举办的亚洲企业峰会,顺访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我曾去欧洲和俄罗斯旅游过,领略过欧陆风光,对同属东方文明而又与中国有很大差异的南亚风情心仪已久,便乘此机会同行,游览了南亚三国。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印度,但出国的第一站和回国前的最后一站都是斯里兰卡。前后在斯里兰卡住了三晚,游览了两个整天。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两天观光,浮光掠影,但总的感觉还是不虚此行。
  • 重生之世子大人是个妻奴

    重生之世子大人是个妻奴

    被人利用后玉石俱焚,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惜结果对有的人并不理想。一朝重生到了一切尚未发生的时候她重新遇见了自己命里渡不过去的那一劫只是这位世子大人是不是有些太傲娇了?【重生+打脸+夫妻合伙虐渣+甜宠】
  • 快穿:男神大大你别跑

    快穿:男神大大你别跑

    (1v1,男女主双洁,超苏,超宠)沐白发誓绝对没有看过死的像自己一样奇葩的人。死了也就算了,这个突然冒出来要帮助自己重生的系统是从哪里来的?“你想赚小钱钱走上人生巅峰然后泡千万美男吗?没关系!妖妖灵系统都可以帮助实现哦!”从此在坑货系统妖妖灵的帮助下,沐白从此走上了被各路男神这样那样的不归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