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22100000005

第5章 内心深藏的梦想

冯远征

说起我4年的“跳伞生涯”,朋友们都像听天方夜谭。那是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一天,北京跳伞队到我们108中学(现在的50中学)招学员,但是同学们都犹犹豫豫的不肯报名。我们学校一向有着良好的体育传统,老师见大家丝毫不踊跃,便赶鸭子上架,指定班干部必须带头表率。就这样,我成了参加跳伞队选拔考试的一员。

选拔考试的项目很简单:20米折返跑、蛙跳、90°弯腰转圈。主要考验的是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压根儿不愿意学跳伞,又迫不得已报了名,就在考试过程中耍小心眼儿,比如故意跑得磕磕绊绊,转完圈假装晕头转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不太会装,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我的表现令教练很满意。

从那天开始,我加入了北京军体学校跳伞队,也就是北京跳伞队的预备队。龙潭湖附近有一个跳伞塔,每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训练,跑步、俯卧撑、2米高台跳沙坑……也就是说,除了念书,我的时间全部花在了这里,一练就是4年。

最初,并不需要自己做动作,身上系着保险绳,被吊上60米的高塔,再缓缓放下来。或许之前的训练于我,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当我第一次升上高空,又在过耳风声中降落,双脚触及大地的那一刹,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项运动。那时候最羡慕的就是专业的老队员,老式的蓝白道运动服,胶底的白球鞋,走起路来左右晃膀子的架势,无一不是“资历”的象征。

1981年,念高三的我遇到一个两难的抉择:跳伞,还是考大学。那年的全国跳伞比赛和高考几乎同时进行,二选一,非此即彼。

跳伞教练十分看好我的潜质,他认为我是一个“比赛型选手”,比赛状态极佳。一旦夺得名次,我就可以加入专业队,和那些神气活现的老队员“平起平坐”了。我想,后来我能够成为演员,平时虽寡言少语,但上台就兴奋,上镜就兴奋,和跳伞训练不无关系。

而我的高中班主任同样对我寄予厚望。我读的是文科,历史、政治都是长项,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他说:“远征,以你的成绩考大学本科,没问题。”

我没跟父母商量,自己给自己拍了板儿:放弃高考,全力以赴投入跳伞集训。

我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胜算几何,只是觉得,我喜欢跳伞,除此之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何况教练对我的水平是信心十足的。

遗憾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鱼和熊掌兼失。我在大赛中如愿地取得了名次,我所在的小组还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但是,得到的结果居然是——我落选了。教练非常遗憾地告诉我,我已经19岁了,“年龄太大”,所以失去了这个机会。

到底还是年轻——如果不考虑国家对运动员服役年龄的限制的话,当时我并不痛苦,只是有种空茫的无力感。我问自己:“4年努力,就这么完了吗?”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街道不再负责无业青年的工作分配了。我开始了两个月的待业生涯。

从得知比赛结果的第二天起,我重新拿起了语文、数学课本和《新概念英语》,梦想着复习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家里有个“熊猫”牌收音机,外面套着黑色皮套,在当时看来很高级,我每天抱着它收听英语广播。我还回学校问过复读班的招生情况,老师告诉我,只有当年参加高考并且成绩高于360分的,才有资格报名。看来此路不通,我这辈子与大学无缘了。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离王府井很近。每天下午我都一个人到王府井逛一圈,从王府井新华书店,到工美大厦,到新中国妇女儿童商店,到东风市场(现在的新东安市场),再到亨得利钟表店、王府井百货商场。

百看不厌的,就是百货商场里的张秉贵师傅卖糖。他的拿手绝活儿“一抓准”、“一口清”,常常看得我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无论顾客要二两、三两,还是半斤,张师傅抓起一把放进秤盘,手里还留一两块,以便分量不足时补充,但这一两块很少派上用场。有的顾客来买“杂拌儿”,各种糖单价不一,分量不一,他不但一抓一个准儿,都抓完了,总价也算出来了,毫厘不差。

我天天去,只看不买,周围几个柜台的售货员都认识我了。那是我最失落最孤独的一段日子,看到张师傅干净利落、精神抖擞的样子,总能让我受到一点鼓舞。但是前途在哪里,我无比迷茫。

有一天,我听同院的孩子说沙河兵工厂招工,便请父亲帮我找人联系一下。父亲是当时的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只要他告诉相关人士“我有一个待业的儿子”,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这份工作,根本无需“走后门”。可是父亲坚决不肯,他认为军人的儿子,有本事就该自己去闯。

我又偷偷找到父亲的秘书,告诉他我还是喜欢跳伞,想先当伞兵,然后转到“八一”跳伞队。几天以后,父亲的秘书告诉我,还是算了吧,假如你稍有闪失,我们实在没办法向首长交代。

这么一晃,就到了1981年的冬天。我二哥在外地当兵,回家探亲时,看我这么无所事事的,也很着急。当时二哥正在和二嫂谈恋爱,二嫂的父亲是北京某拉链厂的厂长,为了安置职工子弟,在北京龙潭街道成立了一个民营拉锁工厂,他说,可以在这个街道工厂给我安排一份工作。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在我想象中,工人都像《青年鲁班》里那样神气十足,鸭舌帽、白衬衫、工装裤,手里拿着一本书,推着自行车,衬衫口袋里还别着一支钢笔。听说能当工人,我激动万分,一晚上没睡着觉。

第二天,我坐35路公交车到了广渠门,与二嫂的父亲在车站会合,跟着他串大街,钻胡同,七弯八拐,来到一个仓库似的大房子跟前。我抬头一看,有点儿失望,和电影里演得不太一样,没有一个气派的大门。站在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巨大的“咚咚咚”的敲击声,此起彼伏。

掀开棉布门帘就是厂房了。里面有四张长长的条案,每张条案上面悬着一个日光灯管,旁边堆着小山一样的拉锁,大概有四五米高。工人们都穿着各自的衣服,“工作服”就是一条蓝布围裙。

我填了一张新员工表格,领到一条围裙、一副套袖,一个锤子,一把钳子,这就是全部的“统一配给”。我所在的工作台上全是新人,由两位老师傅带着干活。工厂给每个新人一周的学习时间,但是我第一天就学会了。

那时候,工人们拿的是计件工资。每天砸500条拉锁,能够领到1块钱基本工资,此外多砸多得。很多人为了多挣几毛钱,早上提前1小时来上班。所以,当带我的那位宁波女师傅第一个周末便通知我加班时,我很是受宠若惊,这意味着我刚刚参加工作,就能挣到比别人更多的钱了。

加班似乎比平时轻松,帮师傅打打下手,也没有工作指标,一天居然有2块钱的加班费。接下来的几周几乎成了惯例,一到周六,师傅就说:“小冯,明天没事吧?没事就来加个班。”我自然乐此不疲。第一个月结算工资,我领到了39元。

我觉得自己太有钱了。将这39元揣在兜里,我到处逛,到处瞅,好像什么都能买,就是什么都舍不得买。揣了一个礼拜,只打了一张月票,剩下的全数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攒着将来娶媳妇。”

可是从第二个月开始,师傅不再让我加班了,我很纳闷儿。有一天师傅悄悄告诉我:“小冯,我搞错啦!”

原来,跟我同一天进厂的有四五个年轻人,其中一个跟我装束一模一样——绿上衣蓝裤子懒汉鞋,也瘦得跟麻秆似的,只是比我稍矮几分。此人过去曾有盗窃前科,厂领导本着挽救失足青年,避免其周日闲来无事重操旧业,嘱咐带班师傅每周给他安排加班,结果师傅搞错了人头。

有一个工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喜欢朗诵,声音非常标准,就是平时聊天也不会轻易改变这种语言习惯,以至于很多人说他“装腔作势”、“拿腔拿调”。但他并不在乎。他的理念是“为了艺术就得有所牺牲”。我觉得他挺可爱。

有一天我们一起骑车回家,他说:“远征,朝阳区文化馆正在办一个朗诵声乐班,咱们一起去报个名吧。”

我问他:“什么叫声乐啊?”

他解释:“大体意思就是唱歌,不过跟一般的唱歌不一样。意大利的‘美声音乐’才叫声乐,一般的唱歌就叫唱歌。”

我对“意大利的美声音乐”十分好奇,跟他一起去报了名。报名费5毛,学费30元,能学三个月,每周二、五两天晚上上课。

之后,每逢周二、周五,我们俩一定准点儿下班,在小卖部买一个1毛多钱的“义利”维生素面包,骑车奔朝阳区文化馆。我发现这里是一个“文艺青年”集散地,大家一见面都情不自禁地操起了“话剧嗓”:“你好!”低沉浑厚,气自丹田。

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发声练习和朗诵练习。好在我家书多,不愁找不到素材,父亲是个爱读书的人。除了朗诵诗,每天清早我还要在家里“啊啊”、“咿咿”地练声。

教我声乐的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老师宋世珍。她认为我每次回课都有明显进步,是个“可造之才”,便邀请我周末到她家去,免费开小灶。那个年代的老师很少考虑自己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正比,一旦发现一棵好苗子,就愿意毫不吝惜地倾注心血。在她家练习的时候,赶上吃饭的点儿,她还会拿出两块钱给我,让我下楼买肉,她在家做饭。

有一次,我回跳伞塔看望我的教练,告诉他我现在当工人了,业余时间还在学表演。钮心敏教练很意外,“你想学表演?找我姐啊!我姐是中戏导演系的老师。”

按照教练给我的地址,我在酒仙桥附近的一个文化馆里找到了正在上课的钮心慈老师。她很重视弟弟推荐的学生,告诉我此后每个周末都可以到中戏的宿舍楼去找她,她亲自辅导我。记得每一次走进中戏的大门,我的心中都涌动着一种神圣的憧憬。

其实,在我们那个朗诵声乐班里,除了我,报名的初衷不过是图个好玩儿,其他几乎所有人都想打入真正的演员圈子,这意味着可以被正式的国家剧团接纳,可以名正言顺地钻研艺术,并且以此谋生了。认识了宋世珍老师和钮心慈老师,我似乎也对表演产生了兴趣,甚至开始不切实际地幻想当一名专业演员。

朝阳区文化馆的学习班结束以后,我继续寻找各种机会上课。东城、西城、海淀、崇文、宣武,无论离家多远,我有班必报。不幸的是,我总在报名时受到老师的“盘问”,刚开始并不明白是为什么。

比如有的老师问我:“你是干什么的?”

“做拉锁的。”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老师若有所思,“我建议你还是专心搞好本职工作吧。”

我完全听不出所谓“弦外之音”,依然很真诚地表白:“做拉锁只是我的工作,但我真正的爱好是表演。”

老师只好把话说得更明白些,“你这个小伙子,一看就很勤奋,有激情,就是外形比较吃亏。”

当时,衡量男演员的标准只有两条:或者像阿兰·德隆一样帅,黑色、白色的绸质王子衫,花边领口,泡泡袖;或者像高仓健一样深沉,现在叫“酷”,神情冷峻,眉头紧锁。我呢,又瘦又高,五官还没长开,穿着绿上衣蓝裤子,整个一个十三不靠。

我知道自己相貌平平,时常自卑,但又总觉得在我心里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比如上课,老师讲到某种感觉,某种体会,别人都还不明白,我已经懂了。只是那时还没听说过“悟性”这个词。而且做小品的时候,我的构思和想象总是和别人不同。

不过老师说的“外形比较吃亏”,我也深有体会。我长得不算好看,又不会抽烟,不善调侃,不愿意扎人堆里凑热闹,基本上是男孩不搭理女孩不待见。所以和同学自由组合做小品的时候,组合来组合去,往往就剩我一个人像电线杆一样在旁边戳着,只能上赶着求人家带我玩儿。

在拉锁厂干满一年后,领导给了我一张转正表格。但我早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街道工厂的工人了,哪怕以我当时的表现,我可能很快被提拔成“车间主任”,安安稳稳地拿工资,享受福利,直到退休。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一个世界,在那里,有限的人生却有无限种可能。于是我到底没填那张表格。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特洛伊真的存在吗?他会告诉你:“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雷锋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距湖南省城长沙以西15公里的望城县,隐没在山坳里的小山村简家塘,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乳名庚伢子。陈抚生编著的《雷锋》内容介绍:庚伢子嗓音特别响亮,几乎整个简家塘都能听见他“呜哇,呜哇”的大声哭叫。这一年,他的爷爷雷新庭57岁,父亲雷明亮33岁,母亲雷一嫂30岁,哥哥再伢子8岁。一家1人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雷新庭把家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炖了,请来为雷一嫂接生的六叔奶奶、儿子的好友、后生子彭德茂,庆贺了一番。六叔奶奶说:“恭喜贺喜,你雷家人丁兴旺,再伢子的名字起得好,元满又生了个伢崽!”彭德茂才24岁,是条走南闯北的汉子。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古月堂前一见钟情,大师与才女结成了灵魂的联盟。他们的生活以书为核心,他们的爱以对方为核心。抗日战争中,他们两地分居,但彼此挂念;抗日战争后,他们在“竞争”中,洋溢着各自的才华。杨绛,一位见证两个世纪文学历史的大家;钱钟书,一位令人拜服的国学大师。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热门推荐
  • 神机守魂

    神机守魂

    公元后5000年,人们还生活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随着大陆不断的漂移,现在的大陆变成了五块:极地大陆,北冥大陆,东方大陆,西门大陆,和最后的三不管地带,“南刹大陆”。为了人类的存活,为了使战争的伤害最低,人们运用陨石发明了神机手表。东方大陆伫立着经久不衰的古国华夏图腾人民共和国。一切的一切从李氏图腾家族的少主出生开始,这个世界已经到了纪元顶峰,神机手表的使用开始到了白热化阶段。这个星球何去何从,5块大陆会变成如何这个世界的巅峰会是什么样子的?
  • 相教与平行

    相教与平行

    两个平行的生活轨迹绘出了两个不同的人,却偏偏是最适合对方的人。。。
  • 钱通

    钱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朝大顽主

    唐朝大顽主

    谁说玩不是一种职业?方回决定,既然穿越了,那就干脆玩个痛快,要把玩当成事业,要玩出花样,玩的兢兢业业。不务正业?土鳖了吧?咱这职业有个特响亮的称号——顽主!
  • 盲爱

    盲爱

    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一对看上去很奇怪的夫妻,因为我们都看不到光明,可是我们却彼此搀扶,相互照顾。我在心里默默发誓,此生,我将与她不离不弃。上天是公平的,虽然他带走了我的眼睛,却又一次赐给了我光明!
  • 重生之最强剑神

    重生之最强剑神

    重头再来,为了掌控命运,再次进入了这款“活着的游戏”。这一次,他不会在受人所制。身为200级剑王,这一世他要攀向更高峰。游戏赚钱技巧!游戏副本攻略!游戏传奇任务!游戏装备出处!玩家所不知的战斗技巧!就连封测者都不知道秘密,统统都知道。百国大战,生命进阶,踏入神位,剑凌巅峰,开始一段至高剑神的传奇。PS:如果喜欢,请点击收藏一下。
  • 无非求碗热汤喝

    无非求碗热汤喝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豆瓣、知乎、虎扑知名作者张佳玮暖心美食随笔。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应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有吃,有文化,有故事;关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关于吃的心情,陪你吃的人,你吃的时候想着你和你想着的人……
  • 白狐迪拉与月亮石

    白狐迪拉与月亮石

    白狐迪拉和父母幸福地生活在芬兰北部地区的一片雪原上,一次偶然的接触,让他对人类自由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人类。迪拉能找到乌拉的宝贝吗?他最终能实现变成人类的梦想吗?还在等什么,打开《白狐迪拉与月亮石》这本书,让我们跟着迪拉一起去探险吧!
  • 妻为夫纲:寡人有喜了

    妻为夫纲:寡人有喜了

    传说中的‘草包废物’女皇VS俊美摄政邪王,谁更技高一筹?她苏倾皇本是一个很低调的,上可飞天捉贼,下可入地可徒手放倒罪犯的年轻有为的人民警察一枚。一生都在走扮猪吃老虎的路线,但是论无耻起来她若是称第二,谁也不敢称第一!若是触及她的底线,她很有必要让人看见她可憎的一面的。奈何,最大的一次可憎的一脸刚刚乍现,没有被强劲的对手放倒,却被一件金缕玉衣给‘放倒’了!再次睁眼竟成了那个女扮男装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却怂到一塌糊涂的大陈草包太子苏倾媓的身上…内有一心想夺寡人权的美貌小皇叔和揽尽皇权、腹黑妖艳的奸相,外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摄政王,还有…眼前这个喊寡人父皇的水晶娃娃是怎么回事?不是要斗吗?和一大群的女人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宫斗的最高境界就是和男人斗!女皇大逆天!废物草包大逆转!!夺权,挟寡人以令诸侯的,看寡人以女子之身是如何把你们这群自诩不凡的男人一个个收拾的俯首称臣!当低调扮猪的女警花变身为古代杀人不眨言的暴君,美男来袭,遭遇到一群群心怀叵测的美男诸侯、大臣之时,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扛上那目中无人、外表俊美的摄政邪王,龙争凤斗,谁先拜倒在谁的‘衣袍’下?片段一:“来人,开门放狗!”苏倾皇望着从东宫房檐上偷窥她多时的某摄政王大吼道。内侍闻声而来,“陛下,哪里有狗?”苏倾皇指着某男吼道,“听不懂人话、不说人话,还不从人应该走的路上走。这不是一只狗那是什么?开门,放慕昭信!”“是…”某摄政王摇了摇头,脸色阴沉,“不劳烦太子陛下,本王自己走…”邪王VS太子,太子胜!片段二:“寡人要选秀!”某个装男人的皇帝一本正经的说道。“选秀?怎么个选法…男的还是女的?如果陛下硬要选的话,那本王如何?”某位腹黑无耻的摄政王倒贴的靠了进来…某女浑身颤抖,故作镇静:“摄政王请您自重,寡人…寡人不是断袖!”“就因为陛下不是断袖,本王才要和皇上永结于好哇!择日不如撞日,既然陛下春心萌动了,不如成亲加洞房今就一起办了吧?”某王奸笑着望向某皇。“你你你…你挟君!”某女弱弱的大喊道。“什么?陛下等不及要直接洞房?好嘞!”某王奸计得逞直接扑向某皇。邪王VS太子,邪王胜!片段二:“苏倾皇,你臭不要脸,敢抢老娘的男人?”兰陵翁主苏甄挑衅道。“嗯?哪个是您的男人?来!所有的内侍们都站成一溜!知道自个是翁主的男人的赶紧的出来,翁主喊你回家吃饭啦!”某皇翘起二郎腿,放肆喊道。
  • 墨玉尸道

    墨玉尸道

    大道无边,万法皆宗。道海茫茫,彼岸无边。人,鬼,神,佛,仙,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万道皆为道。古老的三星堆文明,神秘的墨玉面具,将现代青年沈涵宇带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洪荒世界……消失的蛮兽,逝去的诸神,还有那文明间的纷争,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