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5500000009

第9章 瓜秋

大约七月下旬,小麦便开始一天天的由淡绿变成浅黄,即将收获。谷子长得齐腰深了,蹿出了棒槌般的绿穗。高粱涨红了脸,枝繁叶茂,风一吹,哗啦啦作响,能够遮住里边走动的人。于是,在家乡,便进入了一年一度的瓜秋时节。

这时候,整个瓜地看上去全是一片绿油油的叶子。走近了才能看清,其间还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豆粒大的黄色的小花。第一批坐下的瓜,多数结在根上。蔓上即使有瓜妞,也很小,不会超过鸡蛋大。大人说,营养不够,很快就会化掉。可惜了。根上的瓜,像拳头那么大也不能吃。不信你试试,咬一口,瓜瓤巴苦巴苦的,瓜肉也涩丢丢的,不是个味儿。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瓜蔓蛇一样的乱爬乱窜,瓜秧一天天地扩张。瓜妞一天天地成长着,内心里的希望也在生长着。每落一场雨,都能引起我们的兴奋与激动,瓜妞又长大了一圈。

不久,瓜妞长得有鹅蛋那么大了,生产队便派出老瓜头看着了。而这也是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生产队派出的老瓜头,一般都是书记或队长的老爹老丈人之类,或者是村里的德高望重者。这些老头常常在烈日当头的时候,站在绿油油的瓜地中间,光着枯瘦的膀子,一边搓着身上油腻腻的泥团,一边笑眯眯地傲视着过往的行人。看他们高傲和冷漠的样子,我内心里常常轻蔑地想,自己以为是骄傲的大公鸡呢,其实就是鸡毛掸子。

刚开始的时候,老瓜头不必在瓜地里住,也不必搭瓜窝棚。白天,两个老头打打瓜蔓,掐掐尖,松松土,吸斗烟,很悠闲地度过一天。太阳一偏西,便回家了。他们刚从集体劳动的强制性约束中解脱出来,不会放过偷懒的机会。当时,年纪小小的我们猜想,两个老瓜头肯定借在地里干活的空儿,把第一批早熟的瓜摘下来,揣给他们的孙子了。

他们提前回家,我们便成了老瓜头。小伙伴们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瓜地中间了。成了这片瓜园的主人,我们是激动的,也是从容的。我们每个人之间隔着五六条垄,顺着垄沟往前走,边走边找。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不踩瓜蔓,更不能碰花,像在自己家的园子里一样。这种拉网式的巡查方式很有效果,超过秤砣大的瓜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谁找到一个大的,喊一声,大家便围拢过来,根据我们小小的头脑中积累的经验,共同分析、判断,这个瓜能不能熟,能熟到什么程度,是今天摘,还是明天摘,像医生给疑难病人会诊一样。我们的研究结果总是很准。第一个瓜揪下来,一拳砸下去,瓜立刻碎成几瓣。因为刚熟,瓜瓤还与瓜肉连着,一点汤都没有。大家你一块,我一块抢着吃。瓜瓤很甜,瓜肉靠瓤的部分甜,其他部分不怎么甜,也好吃,不像生瓜那样涩。就这样,我们在天黑之前可以把整个瓜地像梳头一样篦一遍,小伙伴们都会吃一个饱。眼巴巴地盼了很久,终于吃到嘴的第一个瓜,那种味道,那种感觉可真美。而这时候村里正是炊烟升空,放牧的归村,干活的收工,大人往回叫孩子的时候。一想到村里人还按照正常的生活轨道运转,辛辛苦苦种瓜的人还没有尝到一口,我们的心里领先感和优越感便油然而生。多年以后,我回味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年龄差不多的一群年轻人中,自己先找了对象,能够经常幽会,再回头看那些在枯燥的单身中生活的同伴。

很快,瓜窝棚就盖起来了。城里人根本不知道瓜窝棚有多浪漫,多科学。通常瓜窝棚在瓜地的中间,便于向四周瞭望。正面看,它是三角形的,是两根木头支起来的一个三角架。侧面则是茅草披成的一个斜坡。这样既挡风,又便于雨水滑落下来。里面大约有双人床那么大,往地下挖一锹深,因此保持了室内的湿润和清凉。铺上干草就是老瓜头每天的下榻处。盛夏七月,庄稼长得很茂盛,如绿色的海洋一般,而这个干草披成的瓜窝棚简直就是海洋中一叶扁舟。瓜熟季节,能清楚地看得见瓜窝棚便可闻到铺天盖地的瓜香。

我们这些小伙伴可真羡慕那小小的瓜窝棚。那里虽是干草铺的,我们对它的向往之强烈却超过后来对席梦思。我曾与一女友深情地回忆这些往事。她说,当时她姥爷看瓜,她们姐几个都争着去送中午饭。一个小女孩花枝招展的,挎着篮子,置身绿色田野之间,踏着绿草茵茵的小毛道走来走去。在当时,没准仅凭这一点,我能爱上她。

我们的偷瓜行动是从搭起瓜窝棚开始的。

一般说来,先要搞清情况。我们的小伙伴先在距离瓜地约二里地以外的地方集合,研究作战方案。爬上那棵弯弯曲曲枝繁叶茂的大榆树,里面的情况就一览无余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说我们偷瓜的是一支部队,那瓜窝棚就是敌军的司令部,当然是我们的侦察对象。

根据老瓜头的活动规律,我们的行动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进行。

一种办法是秘密的。大人们为了倒茬,总是让黄豆地紧挨着瓜地,在瓜熟季节黄豆已经长到大人的跨下了,我们进去足有齐腰深。我们猫着腰,潜伏到黄豆地里,在靠近瓜地的那条垄沟里,缓慢地爬行,逐渐深入。这时候,瓜香便扑鼻而来,剧烈地刺激肠胃。瓜蔓到处爬,瓜随蔓长,有时候,在黄豆地一伸手就能摘下瓜来。不用说,扯一把黄豆叶子,擦吧擦吧就可以先吃为快。感觉差不多了,便听哨兵的。哨兵薅一把黄豆秧,放在眼前,透过黄豆秧,可以观察到瓜窝棚的情况,而远在半里之外的老瓜头却看不见他。见情况可以,哨兵低声道,开始。小伙伴们便大着胆子向瓜地深处爬去。由于瓜地里总是长满了像我们身高一样的野蒿、野草和野菜,因此,我们可以自如地在瓜地里爬行,老瓜头基本看不见。在瓜地里爬行的小伙伴们,不用弹,不用闻,看那瓜的个头、纹路、颜色,就知道哪个瓜熟了。相中的,揪下来,放入怀中。相不中的,尽量别碰,下次再来拿。夏天虽然很热,我们还是用皮带把背心扎在腰间。这样,怀里的瓜不至于掉下来。裤衩是松紧带的,不顶用。装五六个,怀里就满了,一只手拿一个,就可以爬回来了。小伙伴们都返回来了,集中起来。哨兵见队伍整齐,便低声道,撤。于是,一个个猫着腰,双手扶着大肚子,慢慢地撤出黄豆地,走进高高的苞米地,或者高粱地。如鱼得水,如鸟入林。大伙把瓜拿出来,都堆到地垄沟里。不顾高棵庄稼地里的闷热,不顾苞米叶子刺人,不顾满脸的汗水,也不顾手上身上的泥土,拿起瓜来就吃。边吃边比较和议论,谁的瓜大,谁的瓜甜,谁的瓜多,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欢笑。

还有一种办法是公开的。两个老瓜头之中,总会有一个回家吃饭或者办其他事情离开瓜地的。这时候,只要情况属实,就可以采取公开的办法。因为瓜地总是南北走向,瓜窝棚总在中间,所以分成南北两个小组。南组两个人,选跑得快的,其他人在北组。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南组首先跑进瓜地,可摘可不摘,反正要吸引老瓜头的注意。老瓜头一见小孩来偷瓜了,便破口大骂,并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追。南组是我们派的跑得快的,老瓜头五十多岁的腿脚是无论如何追不上的。钻进附近的苞米地或者高粱地、他连人影都看不到,隔一米都不见人。而正当老瓜头追南组的时候,北组就可以公然地,大模大样地进园摘瓜了。老瓜头追的时候用的力气大,费了很大的劲还没追到,便气急败坏,骂骂咧咧地回来了。回来的路上,许是累了,许是放心这边,也许是想不到事情会连续地发生,总是走得很慢。因此,北组的小伙伴总是很容易得手。大家不慌不忙地、神态自若地挑啊、选啊,说笑着装满满的一怀,从容地离去。到事先约定的地方相会,分享胜利成果。

采用秘密的办法比较稳妥,小孩偷几个瓜,不是什么大事,万一逮住也不怕,顶多是家人的一顿打。相比之下,公开的办法有点公开强抢的意思,明火执仗的,因此不大常用。秘密的办法用得多,故事也多。

有一次,我们约莫爬到地方了,哨兵一边观察一边嘟哝,一个老瓜头,呀,他不慌不忙地走了?我们也都扯一把黄豆秧往里看,只见那老头慢悠悠地往外走。这是干什么呢,不一会搞清楚了。他解开裤腰带,蹲了下去,原来去拉屎。行动!哨兵一声令下,我们一起冲进瓜地,手忙脚乱地摘瓜。我们的怀里装满了,他还没有动静。也许是他拉屎的时候低着头,竟然好久没看见我们。直到我们怀里装满了,手里也不能再拿了,这位老瓜头才看见我们。我们笑着,慢慢地撤离。他在后面只能大骂几声而已。他系裤腰带的工夫足够我们跑掉的,我们都知道他系的是麻绳或者线绳。

有一次受挫的记录。回想起来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从大树上已经望见一个老瓜头在晒太阳。确信只有他一个,便一点一点顺着黄豆地垄沟往里爬。爬着爬着,不知谁说了声“这么臭哇”,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爬在前面的人突然看到两只大脚,“妈呀”一声,站起来返身往回跑。大家惊慌失措地跟着往回跑,只觉得黄豆枝、黄豆叶子打得大腿、胳膊生疼。丢盔卸甲地跑到地头,回头一望,只见那人才站起来。原来另一个老瓜头正蹲在地上大便呢,我们已经爬到人家跟前了,要不是他正在大便,总能抓住我们一个半个的。这件事后来我们经常能够记起,每次都能引起一场大笑。

世界上有的事情,除了当事人以外,几乎谁都不清楚。就说偷瓜吧,我上初中时,整整三个年头,每年夏秋之际,瓜熟时节,几乎每天,连星期天都不放过,都出去偷瓜,却从来没人察觉,更没有被抓住过。不知是看瓜人麻木迟钝,还是我们机敏过人。因此,一到“瓜秋”我每天都吃得肚子圆圆的,在家里吃饭很少,估计当时喘气都是瓜味。偷的瓜吃不掉,从来不往家拿,放在庄稼地里,盖都不用盖。地垄沟里一排排地放,那瓜来自各个生产队的瓜园,什么样的都有:顶心红又大又青,有点暗道,一咬,咔咔脆,肉是粉红色的,但瓜瓤不好吃。白糖罐又小又白,个儿头大的不好吃,只有拳头大小的才甜,正所谓“傻瓜长得大”。它的特点是甜,像蜜一样,但不脆,皮薄。灰鼠子一抹色的青,有点黑灰色,它的瓜肉甚至是青红相间,常常是少瓤,只是皮厚,有点发艮。瓜放地垄沟里,很难被人发现,而我们做的记号,仅仅是在对着放瓜的垄沟的那棵树上轻轻地刻上一个三角或一个剑头而已。偷来的瓜多,吃得少,便有剩余。有几次,我们几个小伙伴甚至把瓜担到镇上去卖,用这钱买本、笔、墨等。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的时代,瓜秋,给农民的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刺激、欢乐和满足啊!

城里的瓜秋没味道,大道旁、树荫下,停着马车、牛车、小突突(一种三轮或四轮的煤油为燃料的农用车或拖拉机),上面装满了瓜,用野蒿盖着。表情麻木的农民,用生硬的语言,笨拙地推销、解释,甚至担保瓜甜。花枝招展、油头粉面、珠光宝气的城市妇女,一边叽叽喳喳地砍价,一边翻来覆去认认真真地挑选。然后拎着一袋一袋生瓜回家吃,一边吃一边还不停地骂农民种的瓜不甜,净上化肥。我不吃这种瓜,也很少光顾瓜车,它没有瓜秋的味道。它缺少那种朴实、厚道、浓烈的瓜秋味道。

一晃儿,四十多年过去了。真想能在瓜秋到来的时候,带着城里长大的妻子,带着吃自来水、走水泥路长大的儿子,回到故乡去,看看那绿色的波浪中的三角形的瓜窝棚,拍一拍当年偷瓜时为了远望经常爬上去的大树,爬一爬当年经常擦破肚皮的黄豆地,去亲口尝一尝那些味道纯正的顶心红、白糖罐、灰鼠子……

同类推荐
  • 愿为西南风

    愿为西南风

    超甜宠超热血超好看的校园军旅文!如何收服傲娇“坏坏”军校小哥哥?互撩互宠了解一下!全校都知道周尽城是蔫坏蔫坏的,荷尔蒙管控不住,随便往哪儿一站都能带起一波桃花。可大家也都知道,周尽城有一个放在心尖上的人,这个人让周尽城又爱又恨。这个人不辞而别六年,再相见抱着他喊“城哥”,把他撩得心痒痒了转头就说“不要他了”……可能怎么办?沈应知可是他从小一眼就看上的小姑娘,是他的命啊!一众单身狗鼓掌欢呼:都是报应啊!没想到,沈应知宠起人来更没眼看……
  • 闯关东(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

    闯关东(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

    豆瓣9.2分高分剧《闯关东》同名小说,该剧由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本书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力求真实还原那段悲怆、苍凉、恢弘、悲壮的民族血泪史。书中将再现当年闯关东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矿等大场面,场景横跨半个中国。而在细节上,作者延续了其擅长的在平淡人生中贯串人性关怀的思路,亲情、爱情与故土情的纠结深入人心,对国事、家事、家乡事的担当感人至深。
  • 金砖五城

    金砖五城

    有许多次我被问及,“在您游历过的城市中,最喜欢哪一个?”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难回答,因为我造访过的中外名城数以百计。后来有一天,我获得了灵感,慢慢写成了一本书《从A数到Z:我心仪的城市》。换句话说,我选择了二十六座城市。这里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五座,借用了金砖五国(Brics)的名称。巴塞罗那(Barcelona)入选理由:既是伊比利亚的骄傲,也是西班牙人的一个心病;盛产足球天才和绘画大师,却以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吸引各国游客。游历时间:1995年夏天。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落霞孤鹜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落霞孤鹜

    本书描写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以及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缘分、爱情的纠葛。远在云南边疆出生的落霞,小时候被土匪拐卖到北平,在赵老爷家做使女。一次奇遇,险搭救了被官府缉拿的革命党人江秋鹜。江多次捎信捐款以助落霞跳出火坑,不幸,落霞不堪忍受赵家表少爷的凌辱,被赵家送往妇女留守院。落霞在院里结识了年轻漂亮的姑娘玉如,两人情深意长,结拜为姊妹。而冯玉如与江秋鹜早已相互倾心爱慕,经过几番周折江秋鹜终于找到冯玉如,订下终身。然而,冯玉如虽为江秋鹜的未婚妻,而江秋鹜最终却与落霞结为夫妇,冯玉如却成为恶势力的牺牲品。
  • 埃及十字架之谜

    埃及十字架之谜

    希区柯克、斯帝芬·金、岛田庄司推崇的推理小说大师、美国“侦探小说之王”埃勒里·奎因的代表作!好莱坞式追凶大片,奎因侦探最离奇的冒险!与《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齐名的本格推理经典之作。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亿。册圣诞节的清晨,一起无头惨案打破了阿罗约小镇的僻静。一石激起千层浪,死亡的号角吹响,四起恐怖血腥的谋杀,四具呈现T字型的尸体,现场留下的T字标记,牵扯出原始而又狂热的复仇欲望。T代表什么?是古埃及宗教的象征?是复仇者杀人的标记?还是……一场跨越美国全境的追凶战役即将打响!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科举路

    穿越之科举路

    钱有才一朝穿越,成了古代的农村娃儿“钱有财”。家穷也就算了可为什么她变成了个五岁的小男娃儿,钱有财对天哀嚎,老天爷你是在逗我吗?好在爹娘疼爱,爷爷奶奶也还算慈祥,日子虽然穷但也过得和和睦睦。钱有财通过努力带领家人摆脱了贫困线,不料兄弟又被迫上了战场,为了改换门庭钱有财又逐渐走上了科举之路,慢慢步入仕途――――――――――科举的艰辛、战场的残酷、仕途的沉浮
  •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第一次见面,她扬言要拿下他,却在第二次相遇时被妖孽的他用强拿下。她咬牙切齿地伺机报复!再次见面,他在琼林宴上请求皇帝赐婚,她在第二天某个深山老林的寺庙前邪肆地笑着跟他说:“杀人灭口的事儿,本小姐不屑!但是,可以更狠一点儿!想跟我玩,准备好红事变白事吧!”
  • 玉石传说

    玉石传说

    玉石掀起惊天秘,三界狂潮始于斯。她肩负血海深仇匍匐于世,她女扮男装红尘浴血。只为揭开遮挡的面纱,只为再续不了的情愿。有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却非要这沧海再藏不住我心,让这苍天再遮不住我眼,叫这三界尽知我意。。。——精彩尽在《玉石传说》本书如奶瓶一样慢热,第一卷为现代都市篇,第二卷为仙侠世界中的凡间界,第三卷就是仙界,如果不喜欢看现代都市篇的,可以直接从第二篇开始看,完全独立的哦!科幻《我有一颗小太阳》,已经在男频开书了!请多多支持奶瓶!本作品皆为虚构,请勿模仿!PS:“情愿”就是情愿,不是情缘,意思不一样,并不是错别字!
  • 乙酉笔记

    乙酉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与轮回

    爱与轮回

    谈啸是一名极度爱好旅游探险的人,有一天,他的脑海中突然多了些东西。跟着脑中的线索,他终于找齐了所需的东西。可惜这些东西却毫不留情的将他送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暴力,剑与魔法同时存在的世界。经过令人印象深刻的适应期后,谈啸必须为回家创造条件。他不知道如何回家,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所以,寻找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绝对力量的神,魔的道路便由此产生...一切有因就必有果,原因慢慢的出现了,而结果...
  • 气象与自然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介绍了一些自然灾害和气象知识,让读者领略自然的威力并提高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主要内容包括:你知道大气由什么组成吗;空气有质量吗;常用气象名词有哪些;什么是气象观测等。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打造科学普及教育权威读本,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 我是一位神仙的师父

    我是一位神仙的师父

    本作品按体裁分的话应是都市文,但考虑到剧情,还是将它放在了轻小说范围内。简介无聊,请看正文。本文男主不屌丝,女主不劈腿,不按套路来,有点口语化,请多担待。
  • 十生评论集

    十生评论集

    本作品包含影评、乐评、时评和书评,我希望我所写作的《十生评论》能被视作文化研究的实践。马修国的《西方文论史》介绍“文化研究”的起源、分析“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时指出:“当时英国的精英主义的文化和文学批评传统(以利维斯主义为代表)受到了新通俗文化的冲击,需要一种新的立场来看待过去被精英主义所排斥的通俗文化现象,关注通俗文化中所蕴蓄的力量,分析其复杂的结构与生态。”实际上,利维斯本人在其精英主义立场下却也说过“对文学的严肃兴趣不应只局限在于对‘纸上文字’微小关系的细察,还应包括对人、社会及文明的兴趣”。
  • 空间药女

    空间药女

    玩着农场也能穿到另一个时空?还得了一件了不得的随身空间玉玦?这不是自己一直坚持玩着的QQ农场吗?金灿灿的黄金土地,逍遥自在的各色观赏鱼,还有珍禽异兽的牧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苗吟舒来不及感叹,就朝着忙碌的生活走起。空间内外马不停蹄,种草药,养鸡鸭,溜萌宠,带着奶娘、小包子奔小康。啥米?同病相怜的小正太为报答她要以身相许?好吧,看在长得绝色容颜还是标准的潜力股的份上,咱就笑纳了!夜黑风高时,骑着飞马约会咱内定小相公。纳尼?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家人终于想起了自己?眼皮直跳,绝对是祸不是福,还是赶紧放养着睚眦好防身。买噶!皇家人也跟着来凑热闹,这都是要闹哪样?幸福的生活眼看着就要脱离既定的轨迹,某女不淡定了:相公,咱们还是出游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只为博看倌莞尔一笑,消磨众亲闲暇时光!
  • 梅香笺

    梅香笺

    飞雪漫天,梅开极妍,削竹为笺,系之于简,书尽你我生世情缘,纵情深缘浅,不许你如烟。快穿部分从第三卷第一章开始,也就是第45章无巧不书(1)。快穿之前写得有些凌乱,看不下去的直接跳到后面看或者点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