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600000003

第3章 甬地甬景(3)

一座特殊的山

三十多年前的年少时,去余姚中学读书的路上,我们一定要翻越那座山,那是一座位于城镇中间的山。虽然,翻山会使路途累人很多,然而我们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就是精力过剩的少年人,总能够在那座山上,获得一些意外的惊喜——春天里,那里漫山遍野都种着果树,其中桃树最多,那在山的西坡。有好动者一定会趁着山林管理员不注意,顺手牵羊地偷摘一只很小很小的桃子,拿到学校里,在同学们那里炫耀一番。当然,也有经验不丰富的哥们,在“偷摘”幼果的时候,被管理员扭住了手臂,结果被告到学校,那是很失面子的事情。至于冬天,山上最大的乐趣,就是打雪仗,一般情况下,“解放军”一队总在山下进攻,“蒋军”则在山上守阵地,最后当然是“解放军”赢了。有一次,“蒋军”眼看要失去阵地了,一位老兄就抓起石块,往下砸去。某位“解放军”光荣挂彩,血流满面的他,狠劲地往上冲,将那位“蒋军”摁在战壕里一顿拳打脚踢,鼻青脸肿的“蒋军”号啕大哭。次日,双方父母告到了学校,结果是两位同学各自写检讨,为此双方父母交恶,而过不了几天,那两位同学又兴致勃勃地去山上找乐了。

这是一座给少年带来乐趣和刺激的山。

当然,我们也在这座山上,获得过一些少年人还没有懂得的生活经验。逢年过节的时候,父母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就是陪同去山上玩,奢侈点的,会在龙泉山公园门口拍一张合影。那时,我们就觉得很好玩,全然不知道“陪客上山”是一种情谊的表露。再比如,我们发现一对男女坐在石凳上,中间会有十几厘米的间距,他们貌似不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我们就觉得很奇怪——高年级的同学告诉我们:他们在搞对象。于是,我们就会蹑手蹑脚地走到他们的背后,偷听其窃窃私语,或者“喂——”地大喝一声,吓得那女人狂跳起来,而男人就会举着拳头威胁我们,其时我们早已哈哈大笑着逃之夭夭。当然,现在在山上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像麻花那样纠缠在一起了。那时,我们也会在毛竹林里发现这样有趣的“广告”:某女同学与某男同学在一起看电影了。于是,就把这个“广告”带到学校里广为散布,看着那女同学眼睛红红的和那男同学表面愤怒内心小鹿乱跳的表情,发布者之喜悦心情,远胜考试得了100分。

清晨的山上,是晨练人的世界,有“啊呜呀呐——”练声的,有“嗨嗨嗨”练拳的,有和着收音机做广播体操的,有吹笛子、拉二胡的,有写生练字的。那时,我们在读文艺班,也去山上练琴,开始是各自练着,快到上学的时间了,大伙会聚在一起合奏一番,曲目多为《红色娘子军·万泉河边》《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而后,我们结伴下山,高唱着姚剧《追报表》中的戏文:“他前脚走我后脚跟嗯——”

这也是一座给我们新知和进步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龙泉山。

年长了,去山上的感觉,有些变异。我们会更多地注意这些景点:迈入龙泉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可见清书法家翁庆龙所书“文献名邦”巨匾,再往上走,便到了“四先贤故里碑”,这是后人为纪念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余姚先贤而建的。位于南山腰的中天阁,曾为王阳明先生讲学处,故亦称阳明书院,建于五代,取唐诗人方干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之意而命名。王阳明先生在这里完善了“致良知”学说,创立了姚江学派。山上另有龙泉井、龙泉室、子陵亭、阳明亭、舜水亭、梨洲亭、止仰亭、知乐池、文昌阁、动物园、观景台、龙泉寺、博物馆以及诸多乡贤祠、纪念馆(碑)等,在龙泉山麓,构成了“长虹卧波,飞阁镇流”的景观。

这座山,不仅仅是少年人撒野的山,也是成年人输送友情、亲情、爱情的山,更是余姚文化荟萃的山。

有一回,我从外地坐飞机返甬,因天气原因,飞机在宁波上空盘旋了半个多小时。我仔细地辨认着余姚的地形,忽然发现,姚江就像一截一截的破折号,龙泉山就像姚江边上的一个句号。河姆渡文化沿姚江绵延徐进,而龙泉山则给姚江打上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试图沉淀住昔日底蕴。余姚曾经多次搞过旧城改造,富具明清风格的江南直街不见了,县衙门口雕有“文献名邦”的钟楼不见了。但愿龙泉山安然,不要被好事者铲平,若然,余姚的灵气将荡然无存。

因为,龙泉山古称灵绪山。

余姚的山峦·慈溪的海涂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帖子:慈溪人与余姚人的车子剐擦了一下,慈溪人下车看了看,从车里拿出一瓶茅台,对余姚人说:“兄弟啊,人唔没啥咯事体顶好,来,弄口啷,压压惊。”余姚人接过酒,豪爽地喝了好几口,把酒递给慈溪人:“味道交关赞,好兄弟,来,侬也弄两口。”慈溪人说:“我一记里(现在)勿弄,等交警来处理好了再说。”

这个帖子有三层意思:第一,慈溪人牛,有钱嘛,随便就可以从车子里拿出茅台来当茶喝;第二,慈溪人精明乃至于会算计,表面上看,对余姚人很客气——请喝茅台,实际上布了一个局,等下警察一查,哈哈,你余姚老兄酒驾了吧?第三,这只是一则调侃式的帖子,事实上的余姚人和慈溪人,是很要好的一对兄弟。可以说,慈溪人没有这样使坏的,余姚人也没有这样傻帽的。发这个帖子的老兄,貌似有挑拨余姚人与慈溪人关系的嫌疑。

余姚和慈溪,习俗类似,土地相连,方言接近,交错着的亲戚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七大姨八大姑的,很难分出彼此。要说区别,余姚更有古城的味道,慈溪则比较商业化。慈溪城区比余姚城区繁华和漂亮,余姚城东新区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要比慈溪城区好,但是慈溪文化商务区建成之后,档次明显比余姚城东高。慈溪GDP比余姚高,人均GDP也比余姚高,慈溪个私企业主多,敢于赚钱,更乐于花钱享受生活,因此消费能力也是慈溪高,但是平均工资却是余姚高。慈溪的豪华车4S店数量是浙江省县级市里仅次于义乌的,余慈两地的豪华车相差不大,慈溪好车略多些。

从方言上来说,两者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外地人根本分辨不出。不过,细细一究,还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二人称虽然都说“侬”,但是,余姚人用平声,慈溪人用入声。平声,柔和婉转;入声,掷地有声。慈溪的很多区域,原先都属于余姚,慈溪原先的中心区域,就在慈城一带。后来,横河、逍林、周巷乃至于现在慈溪的县城浒山等地,都划归了慈溪。一段时间,慈溪人是作为小弟弟或者说新生儿,敬重着余姚人的,而余姚人也高傲地俯视着这位小弟弟,骨子里也许有点看不起这个新生儿。不成想,改革开放后,小弟弟的慈溪人奋起直追,在经济上赶超了老大哥的余姚。于是,慈溪人挺直了腰杆,开始对余姚人说“不”了。而面对慈溪的崛起,余姚人表面上似乎不温不火不动声色,不过,心底里一定是着急的。如此,这兄弟俩,开始了较劲。而较劲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余姚人继续低调内敛,默默无闻地做足自己的功课;慈溪人则不按常规出牌,大张旗鼓地开拓着新的领地。余姚人搞杨梅节,慈溪人也采用“拿来主义”,紧跟着搞杨梅节,还评选“杨梅仙子”。余姚人不买账地嘀咕:“你那杨梅产地,原先都是余姚的。”慈溪人说:“现在都属于慈溪的了吧?连你们现代的文化名人余秋雨,也是阿拉慈溪人了。”从经济角度考量,余姚和慈溪的实力不相上下,产品布局也有一定的类同,比如都做小家电。但是,慈溪人的小家电更享誉海内外,余姚人的塑料行业则举世瞩目。

余姚人的依托是四明山,慈溪人的依托是杭州湾或者说浩渺东海。山,给人以凝重厚实;海,给人以开放拓展。山,使人无后顾之忧,即使在平原做不得事情了,可以进入大山深处“打游击”;海,使人有一种恐惧感——当然,这是胆小者的感觉,而对于胆大者来说,海,就是另外一片天地。慈溪人可以围海造田,在海涂上捕捉商机。而且,可以驾驶着梦想之舟,到世界各地去捞金。

余姚人的稳重内敛,来自于传统文化;慈溪人的开放大胆,来自于海洋文化。虽然风格各异,然而兄弟俩都在广袤的大地上奋进,而且时有携手合作,最后殊途同归。缘于此,很多人从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把余姚和慈溪合并起来叫“余慈地区”。

从老墙门到城市客厅

李聚才就住在这里,他的印象中,这里危房旧房杂乱无章,狭窄的弄堂网状辐射,两三户人家拼用一间厨房,十几户合用一个水龙头,没有卫生间,早上丁零丁零的摇铃声,唤来了家家户户的女人,拎着马桶蜂拥而至。因地势低洼,每逢大雨,不少居民家中就进水。多少年来,不少宁波人都将药行街、开明街、江厦街、中山路合围的这方区域,叫作老墙门。

这个老墙门,可以说是老宁波的中心区域,一代一代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从这里走向三江六岸,走向轮船码头和十六铺码头,走向欧罗巴、美利坚和东南亚……

李聚才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就像候鸟,逢年过节的时候,纷纷飞回来,与留守在这里的父母、妻儿团聚。储存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以后,他们再次背起行囊,为了父母的叮咛,为了妻儿的期盼,走向他乡异地。

有一天,李聚才们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熟悉的雨巷和瓦屋了,找不到打铁铺、油条豆浆店和爆米花铺了,他们好像迷失在一片水晶街和现代化的商铺之间。

曾经是发小的邻居,告诉李聚才们——

世纪之交的时候,老墙门被推倒了,代替它的新名字叫作天一广场。

那一天,是李聚才90岁的生日,他带着太太、子女以及第三代和第四代,再次来到精神意义上的老墙门。太太由儿媳妇陪着去了哥特式的天主教堂,虔诚地唱着:“主啊,感恩的泪,止不住地流,心里的话儿,说也说不够,一双钉痕的手,叩响久闭的门,一个柔和的声音,把我们的心夺走……”第三代带着第四代,流连在水晶街,穿梭于时尚店铺之间,他们没有老墙门的情结,倒是对这里的休闲风,十分地喜欢。

李聚才拄着拐杖,在做大学教授的小儿子的搀扶下,慢慢地来到了药皇殿。他从小就知道,药皇殿在宁波医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供奉着神农氏,而且成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议事的一个重要场所。现在,这里成为宁波药史的陈列馆。李聚才抚摸着这里的木雕石刻,有一个念头闪过:在古代,这里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天一广场保留这些遗迹,是为了让宁波百姓和外地游客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宁波历史的深厚积淀。

虽然,李聚才在为老墙门的远行而失落,不过,更为这块“风水宝地”焕发出现代化的气息而惊喜。小儿子耳语于他:“阿爹,这里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时尚和商贸的集散地了,成为宁波的城市客厅。”

李聚才点点头,夜风吹乱了他满头的白发。

天一阁的绿

碧水叠石,修竹樟木,亭台楼阁,书香园雅。

走进处于闹市区的天一阁,骚乱的心,会突然宁静下来。一来,因为这里的环境雅致中透着生机,碧瓦飞檐间,是默默蔓延着的树枝,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够看到顽强的绿色,显示着自己生命的坚定;二来,花窗里边的书架上,排列整齐的古籍,犹如一位位智慧的老人,让前来拜会的年轻人,不得不屏住呼吸,放弃昔日的轻浮和狂妄,忒感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450多年了,那些古籍,借助着“天一生水”,绵延不绝地向后人传递着芬芳书香,传递着人性守望,传递着精神信仰。哪怕不是读书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游客来此观光休闲,也会于繁华现代的都市生活之外,体会到“万卷诗书来左右,容我佳园一藏身”的乐趣。

然而,这种乐趣的得以保存和绵延,是经历过了一次次的磨难的,就像春天的绿芽,要经过风霜雪雨的蹂躏,要经过默默等待的无聊,要经过苦苦挣扎的坚忍,才可以迎来和煦的春阳。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清嘉庆十三年(1808),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抗战时期,钟爱文化的人们,为了不使古籍受到外敌的破坏,他们用肩挑、船运,转移了古籍孤本,藏匿于乡间。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椠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灵魂的牧场

    灵魂的牧场

    李永才的内心堆积着满满的弹药,这让他只是与生活轻轻擦下肩,情感就被点燃,那忽明忽暗的火焰就是诗,就是他心灵的图案。这里,诗首先是牧鞭,驱赶着他的情感漫步或疾行,同时诗歌也是一个场域,是灵魂游弋和栖息的牧场。所以诗歌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出发更是抵达。因此诗歌不是附属品,不是诗人的影子,而是被生活表象遮蔽的更真实的自己。写诗就是让隐蔽中的自己显像,让迥异于我们视线中的另一个诗人凸显出来。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血眸杀之。一条不成文的宗规,让墨心从小便被扣上了废物的帽子。然而觉醒之日,极致之火的出现,海神唐三留下的千年预言已经开始。史莱克的地位受到威胁,冰与火的相遇,大陆的危机,与新一代的七怪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 余生换你一笑

    余生换你一笑

    安然用一颗真心爱了厉墨5年,但却把子宫捐献给他名义的妹妹陆菲,捐献后又被他一手送进监狱,3年后,出狱,陆浩然来接她,她却只是冷眼相待……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本书分为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等部分。
  •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What?不同意离婚?拜托帅哥老公,当初五百万换你一纸婚书,你嫁给了我,期限一辈子!但你舍不得孩子,就套不到娘啊!况且家花哪有野花香,老娘已经腻你了,现在是付钱的是女王,爱啥时候甩你都可以!反正姐有的是钱,下次买个貌美的老公来玩玩……
  • 独步凰朝

    独步凰朝

    "从纯真曼妙的少女,成长为只手遮天的皇后,褚姌终于步步惊心的走进了这座深宫牢笼。勾心斗角的深宅内院,人畜无害的异母妹妹,她最想保护的人却成了背后捅到的刽子手。一场意外,截断与她心中挚爱的缘分,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危险的临近。错嫁风波,从一个漩涡迫使她卷进另一场争斗,却不知前路曲折。要如怎么反败为胜揭开伪善的真面目?又能否在刀光剑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且看她如何翻转手腕,凰权在握执掌深宫!"
  • 黄金搜魂手

    黄金搜魂手

    夜。急风暴雨夜。一骑快马箭一般穿过雨帘,风虽急,人更急,他已不知奔波了多少日,换了多少匹马,雨水顺着斗笠滑落,溅在一张刀条般的脸上,骑者不停地狂吼:“躲开!躲开!”这个时辰,绝少还有人能挡路,就算有人,也没有人敢挡熊老太爷的路!白马黑鞍紫衫,赫然正是熊老太爷属下“飞鹰堂”弟子的标志。高牌楼,红门,石狮,熊府已在眼前。虽是雨夜,但熊府两侧的壮汉仍雁翎般地挺立两旁,个个嘴唇都淋得发青,可没有一个人的脸上有畏缩惧退之意。
  • The Age of Invention

    The Age of Inven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经漫游者

    神经漫游者

    这部小说催生了《黑客帝国》!赛博朋克圣经!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