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三十年前,即1987年初春,宁波文化研究会成立时,曾有《缘起》陈述研究会的拙薄之志:

四明山峦,郁郁葱葱;河姆渡口,源远流长。稻谷青瓷,寰宇传扬;唐宋以降,商通远洋。庆历、淳熙,建书院于草昧;东发、深宁,吐儒林之馨香。阳明心学,拓一代之心胸;梨洲《待访》,破长夜之茫茫。乃至季野、谢山,在清代史学中卓立独芳。而今,“宁波帮”踪迹八荒,丹山赤水,波连重洋。文化古城,社会新制,激励甬上后学,报国效乡——勉力建设浙东文化,为振兴中华缀彩添光!

今天重温《缘起》,我心潮激荡。因为我为《缘起》中的“建设浙东文化”做了鼓与呼,尽了心与力。具体地说,对五四新文化在浙东这段史迹进行了“窄而深的研究”(朱自清语)。我选择了以散文为切口,提出了现代散文“白马湖流派”之说。窃以为,散文白马湖派是五四新文化在新文学上的一脉,它是独操散文一体的文章家夏丏尊、散文大家朱自清领衔的一群人,以其能够拔戟自成一队的创作实绩获得世人推崇所致。它的生成,激活并丰盈了新文化,坐落在新文学上,创造了现代散文崇高境界,以其“白马湖新绿”,为现代中国散文保留一抹人文绿色而具有重要价值,对散文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台湾学者杨牧说得好: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林文月、丛苏、许达然、王孝廉等曾受到白马湖派的影响,“多多少少流露出白马湖的风格”。那么,此种白马湖文学基因在浙东籍作家中是否也有传承和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浙东宁波籍作家唐弢、李君维(东方蝃蝀)、谷林均有着白马湖文风的印记。他们的散文或多或少与白马湖文学有所关联。这是浙东新文学的文脉的传承与赓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学尚处在初创期,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丰子恺等在浙东创办了O·M社的新文学丛刊《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夏丏尊忙于《春晖》编务,未及参与,则从旁照拂)。《我们》大致是以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意识为内核的,但正是以这本刊物的散文作为标识,O·M社同人进入白马湖派之列。《我们》散文的基调清新俊逸。读着册子里的散文,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最难得的是“俊逸”的情趣,那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O·M社同人,“俊”和“逸”的两个传统则是并行不悖的。他们的精神深处流动着这两种意象,使得把两种风格融在一起成了一种可能。亦剑亦箫、刚柔相济的文化风格,即在这里。这是因为浙江文艺界弥漫着越文化之风气,越文化的优秀传统为脊梁式的人物所继承和发扬。越文化作为多重建构的复合体,是一个多方面的存在,它又与文化的开放复合品性有关。诚如周作人所说的“近年三百年的文艺界里可以看出有两种潮流,虽然别处也有,总以浙江为最明显,我们姑且称作飘逸与深刻”。此处所谓“两种潮流”,实即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之类,或严羽《沧浪诗话》所说的“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等等。也正是这两种潮流的起伏,成就了中国新文学史。白马湖散文便是如此,亦剑亦箫,俊逸得很。作为精神领袖的夏丏尊,他的完整人格里,蕴含着越文化优秀传统的因子。他有“清淡”之文,又不乏激越之作,而且这些文字敢于直面人生,并对黑暗的现实给予有力的抨击,甚或不惮于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大有“石骨铁硬”的风操,然不影响他平淡致远的总体风格。同是领袖人物的朱自清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里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漈》诸篇,“运用大写意的笔法,逸逸草草地妙造自然,因而得其玄淡、清远的神韵”,清逸得很。而其写于同时期的《生命的价值——七毛钱》,则呈现着峻急的文风,抑郁而激愤,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丝毫不留情面。至于《血歌——为五卅惨剧作》那样的阳刚之作,其峻急或曰激越的调子,更可见朱打击敌手大有铁似的风姿。叶圣陶可谓是这两种风格互交的典范。他的刊在《我们》里的“暝想”小品《暮》与五卅檄文《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即是佐证。即使其基本面为清逸的《没有秋虫的地方》,亦貌似冲淡中隐含激淡,借影于秋虫,托物言志。《两法师》俊逸互动、双管齐下。丰子恺作文的俊逸,一生皆如此。看到众生受难,画文互用,为其鸣不平。民族危难时,《还我缘缘堂》发出如是怒吼:“世间竟有以侵略为事以杀人为业的暴徒,我很想剖开他们的心来看看,是虎的,还是狼的?”其晚年文坛万马齐喑,暗自续写随笔,《缘缘堂随笔集》中后一部分“朝花夕拾”式的篇什,岁暮忆旧,散谈中包含着愤激。可见丰子恺具有浙西人细腻深沉的风骨,至其文“清幽玄妙”之外,尚有浙东人刚劲清逸的品性(丰氏祖籍为浙东宁波),他的俊逸,怕亦是地域人文之脉历史传承的力量所为。总之,白马湖散文的两种审美路向的殊途同归正折射着它的文化精神。就其地域因素讲,乃浙东有山有水,面朝大海,于是流连集聚于此的白马湖派散文家也就有了山水海相融合的特征,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风骨和海的胸襟。诚如夏丏尊在《读书与暝想》中所表露的:“如果说山是宗教的,那么湖可以说是艺术的、神秘的,海可以说是革命的了。”

唐弢的文字便有白马湖文脉的痕印。浙东人的“硬气”总是在笔端经意或不经意地表露出来。它的俊逸每每介于明暗之间,形成敏锐深切与悠然自得的独特文风。其书话体文字充满诗趣与至情,乃传世佳作。“我曾竭力想把每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有时是随笔,有时是札记,有时又带着一点絮语式的抒情”,“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唐先生给了多少人散文写作的教助。我是其中一位,《晦庵书话》伴我一生,最喜其《偶成》诗中“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之情致。这不是白马湖作家群体的共同志向吗?

李君维(东方蝃蝀)写散文由绚丽之极归于平淡。《人书俱老》即是明证。他的散文多为随笔,质朴自然、情真意切,从日常生活中撷取富有蕴藉的题材。他不滥情,也不尚矫饰,只是自由自在地写着人生遭际,喜怒哀乐皆是行云流水般从笔端汩汩流出的。这种写法,使人想起了二三十年代白马湖派散文家朱自清、夏丏尊的为文风格,作为四十年代踏上文坛的李君维,受到白马湖散文的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君维先生的不滥情与白马湖派散文家的从不强作渲染、故作多情,有几分动情就直陈几分的作法,似有承续的意味。作者自谓,少年时代喜欢过朱自清的散文,朱的《你我》是他“读过而忘不了的一本书”。作者特别说及“其中《给亡妇》《择偶记》都以平平常常的口语写来,或抒情,或叙事,却感人心肺,淡而有味,其功力不下《背影》《荷塘月色》,可是不常为人道及,未免有点落寞之感”。

李君维散文写宁波的吃,淡雅舒展,言近而旨远。作者信笔写来,从从容容,在一些看似平平淡淡的菜蔬瓜果中,融入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文章读来极有嚼头。《吃苦瓜》便是这样的佳构。文章赞美苦瓜的色香味,描绘刚上市的苦瓜,述说苦瓜与生活的关系,写到文章有回味,人们常用“涩如青果”来形容,像嚼橄榄,却没有人以味同苦瓜来形容文章的,“未免冷落了苦瓜”。前后层次分明,闲闲地一笔刹住了,也带出对苦瓜的感情,即由吃苦瓜联想到人生际遇。“人生的苦涩味同苦瓜的苦涩味一样能清心去火。”清心去火,有益健康,净化心灵,这只有饱经风霜的上了年纪的人,才有如此冷峻而又豁达的笔力。《红绿两题》以下锅炒菜作喻(有一种紫红色的扁豆,下锅一炒就变成绿色了。碧绿碧绿的毛豆用水一焯,滗出来的水是粉红色的。苋菜红绿相间,炒熟之后,出的汤像鲜血一样通红通红),引出人生哲理:盛衰、荣辱、得失、真假、聚散、苦乐等等,都像红绿两色一样相异相对,而又相互关联,相互嬗变。李君维写宁波的吃,与夏丏尊写吃似有内在的神似,平淡韵味特浓,淡而有味,平淡之中饱含着深邃的意蕴。夏的平屋杂文,诸如《谈吃》《良乡栗子》,以及《〈子恺漫画〉序》里有关弘一吃食的描述,兴许又多多少少对学生时代的李产生过影响。

谷林的为文,一是满盈着浙东情结,二是有着白马湖文风的影子。其一,2010年出版的《上水船集》之书名便是浙东话语缀成。谷林先生说,上水船乃其故乡俗语,意谓:虽费力气,终究寸迟尺滞,不能速达也。盖喻作者之拙钝而已。此意在《情趣·知识·襟怀》题记中表述得很清晰:“我文思迟钝,每感手不应心。时欲曲尽胸臆,求安一字,竟也有过‘旬月踟蹰’的苦辛,此所谓‘上水船’也。自然没有容与中流之乐,而打桨摇橹则是加倍的费劲。但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这倒是颇有分量的运动。积渐遂以为亦生命之所寄,尽管气喘吁吁,而居然龟蹀牛步,踽踽不已了。”据说《情趣》小书,作者当初就曾拟题作“上水船集”,出版社怕影响销路,故改现题,然谷林以为“实不得体”。“上水船”之语,当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但也透出作者为文精益求精的努力。谷林童年至少年时期在宁波度过,家乡的上坟船,令他印象深刻:三月清明上坟,在宁波多是坐船前往,或顺风或逆风,有一回坐下水船,有一回则得坐上水船。逆风时的上水船,其船工要格外努力打桨摇橹,少年的谷林无意于“上坟船里看姣姣”,则目击了船工的艰辛,晚年遂有此绝妙的联想。谷林对《儿童杂事诗笺释》中的甲之八画“上坟船”,无篷,一人摇橹,四人挤坐一舱,颇有疑惑,指出“与笺释中杂引周作人散文所曾描叙的情况迥异”,可见其对浙东“上水船”记忆之深。其二,白马湖文风对谷林的影响。《上水船集》里的短制,诸如《点滴话设计》《开本和版面》,那些看似零金碎玉的文字充满着真知灼见,几乎无一不像是补白,亟使人联想《我们》里的补白。究其缘由,《答客问》的轻描淡写,现出其文脉传承的踪迹:谷林爱读书,夏丏尊翻译的《爱的教育》,他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少年笔耕》尤令他念念难忘。古典文学对他的影响,他列出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朱光潜谈美的书,晚年犹能想起曾经看过。对于白马湖文派有关真善美的“艺术的闲谈”,他体会颇深:“美与真与善,大概只能有相对意义的独立性,而不能为了玉成其中之一而牺牲其外之二。”这个真善美,不是指单一的状态,而是仿佛一只由三条腿支撑起来的鼎,是一种复合建构,三者缺一不可,合则鼎存,分则鼎无。白马湖作家书写散文的主张正是这样。

唐弢、李君维(东方蝃蝀)、谷林的散文大抵是属于随笔体的。“随笔”在中国出现在南宋初期,洪迈著有《容斋随笔》便是例证。不过像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可算是随笔了。然而其形成现代文体则在五四时期。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上出现的《随感录》,实际上就是一种“随笔”的体裁。这种体裁当时受着欧洲随笔谈论风格的影响,“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鲁迅通篇都是议论,之后索性另立名目,称之为“杂文”。周作人也受着英国随笔的影响,亲炙兰姆的唯我哲学和闲散情调,又兼具吉辛的风味,加上受中国传统影响较深,远之如不守章句的王充,近之如力主求实的俞正燮,他的文章含有那种笔有藏锋、意在言外的曲折含蓄,自称为“抒情的论文”。周氏兄弟同时成为影响深远之巨擘。朱自清尝试着散文各种样式的探索,他对于散文的各式,如“感性”“知性”与“理性”的皆要试作。《“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即是以“理性”为主的,也就是比较典型的随笔体,它既有杂文的思辨特色,又有散文的文学风格。也就是说,它是介于杂文、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兼有杂文说理的严谨性与散文抒情的随意性,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亦庄亦谐,亦理亦情。但是这两者也并非平分秋色,不是简单地一半对一半,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真正做到了“漂亮和缜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白马湖时期,朱自清在他主编的《我们》里,已经创立了纯正的“随笔”之一体。唐弢、李君维(东方蝃蝀)、谷林好像皆取法于朱自清那样的随笔体,他们把自己对于作文的心智体验糅合进去,故能得其悟解乃至神韵。由此也可以窥见其与白马湖文学的联系了。

至若白马湖文学对于当代作家的影响,我以为,在浙东籍作家中,有白马湖所在地上虞的陈荣力、赵畅等散文家,出生于毗邻白马湖的宁波余姚的著名散文家赵柏田(且读其《平屋记》的经典描述:“白马湖”派散文家夏丏尊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写有一本《平屋杂文》,笔墨沉浑敦厚,娓娓如长者炉边絮语。“平屋”二字足令人起无限幽邈遐思。想象中白马湖边的读书小屋,该是庭阶寂寂,修篁丛生的。冬日去时,原来也只是江南民居中最普通不过的几间瓦板屋。霜月当窗之际,谁去听湖水轻漾?谁又在一盏被浓重的水汽包围中的灯下细品冬日白马湖萧瑟的诗趣?怕也只有夏先生这般质本洁来的书生了)。他们的散文与白马湖文学的关联,这倒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也论证着白马湖文学的当代意义。从这点上说,新时期散文是归趋“五四”的一次穿行,尽管当代散文还会有许多变革。就在这次穿行中,白马湖时期的散文之影响是尤为巨大的。朱自清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提出的随笔写作是“心的旅行”说,即意在“自我表现”(表现自己,尽力便行)。在写于同时的《文学的一个界说》中又认为:“自我表现”应该是“以自己的情感为主”,强调文学中“自己的情感”是决定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这个现代散文的先锋理念,以及白马湖散文清新俊逸的美学风格,无疑促进了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并且始终引领着现代中国散文的发展。复兴现代散文,需要阳刚之美——我们民族之气的散文,也需要阴柔之美——“个性、自我”的“艺术闲谈”式散文。散文,让人的文心自由翱翔,才是最重要的。

走笔至此,我自悟着,这是朱自清意义的重要发现,更是白马湖派散文家为散文美学理论所作的最初开篇,而又在浙东之地生展。它便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浙东的一束投影,恒久显着辉光。

愿此书之问世,如砖之引玉,然后琼瑶瑾瑜,异彩纷呈;如滥之始觞,然后浩浩汤汤,蔚为巨海。

是为序。

同类推荐
  • 回到废话现场:夏商讲谈录

    回到废话现场:夏商讲谈录

    本书是夏商的访谈演讲对话集,汇集了夏商与当代文学家、批评家的对话,在媒体和高校的演讲以及媒体对他的采访,共三辑十三篇文章。该书通过这十三篇文章,从各方面展示了夏商的文学思想,与当代文学及其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的想法等等,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夏商。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精选集:春风沉醉的晚上》一书收录的都是郁达夫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成长?我的梦,我的青春”收录的是郁达夫于1934至1936年写的8篇自传性质的文章,基本记录了作者本人成长历程;“第二辑:漂泊?一个人在途上”收录的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第三辑:挚友?风雨故人”收录的是郁达夫回忆徐志摩、鲁迅、徐志摩等友人的文章;“第四辑: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收录的是郁达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作品,例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等等。
  •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热门推荐
  • 冷王狂宠:嫡女医妃

    冷王狂宠:嫡女医妃

    堂堂嫡女被姨娘送进庵堂,受尽屈辱卖入玉横楼,转眼葬身火海!第一位客人,竟是兰若皇朝战神睿王?!姨娘伪善,除之;庶姐恶毒,丢进军营,皮肤寸寸腐蚀的滋味如何?长公主,想当女皇?你也不问问我同不同意!?
  • 时光终有你

    时光终有你

    13年前,他从我的世界里走来,只留下一个遗憾的影子....13年后,我从他的世界里走去,留下了曾经所有的色彩...楚然问我,“苏慕,这一切值得吗?”我望着碧蓝的天空,傻傻的笑了,这个笑容只有自己懂得,那是苦涩和甜蜜交加的。顾北宁就是天空上的那朵云,我抓不住的时候,只能仰头望着.....但....我始终相信,爱情会因为坚信而变得美丽,我等你,哪怕是隔着整个时光。
  •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柳蓝是一个智商情商都高的女人,学生时喜欢上现在的丈夫吴溪,以聪明的手段,坚韧的毅力将吴溪收入裙下。人到中年,工作家庭都稳定,却突遇丈夫明目张胆地出轨,好似不甘心自己一切尽在妻子掌握,要向聪明的柳蓝挑战。人生如牌局。摸到一手烂牌,要想赢,总得尽全力打好啊。聪明的柳蓝于是沉着冷静地应对身边人的流言,面对丈夫不哭不闹不问责,对小三不骂不打不愤慨,她不按常理出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轻轻松松地挽回了丈夫。
  • 无限幻想计划

    无限幻想计划

    “妈妈,你看你看,那边的哥哥怎么穿着裙子呀?”一对母女刚好路过,一个4岁的小女娃吮吸着手指,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盯着周明,奶声奶气的喊道。“别看!会瞎的!”妈妈连忙捂住小女娃的眼睛,拉着她匆匆跑开。......主角得到系统后,居然变成了女装大佬?!
  • 扑倒魔君大人!

    扑倒魔君大人!

    桃烁有一天突然多了个师傅,整天逗鸟遛猫,下棋钓鱼,看小人书,衣衫不整,插科打诨,总之就是不务正业。正业是什么?那当然是降妖除魔了!!!
  • 突破零界限

    突破零界限

    “夏娃”计划。旨在创造出完美的人类。但是实验中人类总是无法突破某个模糊的界限。它限制了人类无穷的潜力被称为“零界限”。毕业之后的我们被送进十年后的末日世界,获得了超越凡人的神秘力量。而在这完全陌生的世界中居然有我存在过的痕迹,一切究竟又是怎么回事?我的身体逐渐发生了一些诡异的变化。
  • 豪门婢女

    豪门婢女

    兰府主人蓝洪恩,婚后多年无子,为使兰府续个香火,在老夫人、太太周密的策划下,导演了一出封建社会的悲剧。
  • 星命总括

    星命总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

    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

    50载人生沉浮,20年创业精髓,马云首度直面过往,直抒心路。《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结合马云的传奇经历,首次毫无保留地深刻剖析人生的各个环节,讲述成就事业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全书文笔诚恳真挚,朴实无华,往往寥寥数语就让你豁然开朗,直达成功的本质。书中涵盖马云的经营哲学、领导哲学、管理哲学、战略哲学、生活哲学等12个方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恍如与马云倾心面谈。翻开《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这本书,体悟马云的成功之道;反复阅读,吸收马云的人生智慧。
  • 我和天使恶魔女友的日常

    我和天使恶魔女友的日常

    梅川泽是个喜欢看流星的小男孩,自七岁那年起就经常一个人坐在房檐上等待着流星的到来。直到有一天,梅川泽又一次的看见了流星,许下了一个心愿……